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几种意识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再只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要进行深入的教育教学思考,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需要做学思结合的“研究型”教师。

一、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英国学者斯腾豪斯(L.Stenhouse)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时代命题,强调教师的研究能力。其认为,长期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做好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还应该成为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基于这一理念,将教育研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这一观念也越来越得到认同和推广。
  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就要时刻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身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创造,善于研究、乐于研究,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着手,通过反思和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为改善教学质量提供基础,使自己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二、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几种意识


  目前,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研究即論文”“教育研究就是写论文”“教育研究太深奥,不知从何下手”等认识。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学实践,需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教师的教育研究不是为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因此,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需要具备以下几种意识。
  1.问题意识
  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的发展,都是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进行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无论是从教书育人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从专业发展来看,教师都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教师有什么问题、研究什么问题、能否解决问题,从实践中来,解决方法也应用于实践中,这也使教师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在沧州市运河区朝阳小学(以下简称“朝阳小学”),教师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改进—理论提升—实践的反复循环,形成了敏锐的问题意识。
  2.反思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反思可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反思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包括对教育目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的反思。
  如果教师在工作中仅仅是进行经验的获取和积累,而不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有很长年限的工作经验,也仅仅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除非善于反思,并且将反思的结果重新反馈给教育教学实践,否则是不可能有所进步的。朝阳小学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便利条件,从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习意识
  教育研究基础上的学习,是需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的,这可以使教师明确工作的目标和价值,借鉴他人的经验,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进行长期积累,不断丰富思想、拓展视野。同时,教师在学习中还会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
  朝阳小学为教师学习创造了条件,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或请专家进校指导。
  4.过程意识
  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其路径一般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设想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问题得到了解决—写成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教师在研究中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研究方法,以研究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研究,教师在研究中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改进教学,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习学科理论知识、教材相关知识、课程教学知识等必备知识,从而提高其整体知识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分析思考综合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技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总之,中小学教师要想做好教育研究,需要扎根于教育实践中,而且并非每一次的教育研究都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而是要学会通过教育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作者系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朝阳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李莎
其他文献
在进行文本拓展阅读教学时,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如何把握文本拓展阅读的“时”与“度”,我以《七律·长征》的两种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  案例一:  师:同学们,七十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举世闻名的事件,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学们都收集了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不是常说“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以前,我误认为是所有的红军
本刊讯 12月19日上午,由青岛二中主办、青岛二中家长委员会承办的青岛二中首届家庭教育论坛,在学校礼堂隆重召开,800人的论坛现场,座无虚席。论坛以“读懂孩子”为主题,由青岛晚报教育周刊主编李晓丽全程主持,岛城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校友、优秀家长代表等嘉宾会聚一堂,共同探索高中生的家庭教育的定位、家长的责任和自我成长。  论坛在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孙校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了家庭教育
赵顺义,男,1954年出生,汉族,浙江湖州人,毕业于菱湖中学。1978年开始当民办教师;1981—1983年在平湖师范学习;1983年开始当公办教师,曾在小学教书半年,后调至初中,先后在三所初中任教直至1999年,教龄20年。1999年因伤病调出初中,任千金镇成人学校校长,2012年退休。  一、当民办教师  1.“做就做好了”  1978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进入教师队伍,成为一名民办教师。
【摘 要】幼儿园职前教师法律素养培育是幼儿园教师依法执教的起点。幼儿园职前教师法律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切合教师利益的法律概念理解模糊,学法用法的态度消极和信心不足,维护自身权益和事故处理能力欠佳以及课程开设不足,对教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匮乏。据此提出课程与教学改进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职前教师 法律素养 问题 改进策略  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时代要求对教育系统,尤其是教师提出了提
新保敦子是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少数民族和女性社会學的研究。近日,新保教授在北师大授课讲学,本刊记者借此机会,围绕中日基础教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采访了新保教授,以期获得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中日教育比较。  中国教师:20世纪80年代初,您来中国留学。此后的30多年间,您经常来中国交流访问。可以说,您见证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在您眼中,中国的基础教育都发生了哪
新时代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要求,体现新时代变化,引领新时代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育内容不断更新、教育形式不断优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教育双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被激发。班主任老师给学生的评语当然有更新的必要与优化的必然。  传统的班主任给学生的评语大体有班主任操行评语、教师评语、学生成长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等形式,评语是家长、学生以及大家庭对学生全面了解的重要平台与载体。总体来说,评
深化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首先进一步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一线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那么教师培训就要专业地帮助教师不断提高素养,做好“培养人”的发展工作。一、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  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关键。这个质量是指育人的质量,是指学生具备了发展的基础素养之后,还应该具备面向未来社会的高级素养。高级素养具体表现在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
鹿建平,现任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教育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讲团”主要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基础教育名家大讲堂特邀对话嘉宾。  他领导创立的“四化两改三保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改革实践,被教育部誉为“晋中模式”,被中组部编入《科学发展观案例选编》,入选20个“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秀工作案例”。晋中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荣获全国义务教
小西的转变  “老师,你真厉害,都过去半年多了,你怎么还记得我帮小芳补书本的事啊。”  “是啊,老师有一个红本本,你做过的好事老师可都记着呢。”  “老师,那我以后要天天做好事,帮你填满红本本!”  这是金华市秋滨小学教科室主任方亚琴和她班里出了名的“调皮大王”小西的一段对话。  小西是方亚琴老师执教一年级新班级时的“小霸王”,可以说他每天都会闹出一点动静来,不是扰乱课堂秩序,就是亂拿别人东西,甚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新城南湖中园小学是朝阳区优质示范学校,一校三址办学,现有71个教学班,2400名在校生,教职工120余人。近年来,学校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自2009年起针对如何促进多校区心理工作均衡发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逐年提升与心理教师师资配备严重缺位的冲突,拓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创新心育工作方法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和谐、阳光”的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