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为了升学率而过于注重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的现象。身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在初中口语表达教学中的几点感受和体会。
一、营造让学生敢说的课堂氛围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若能在这一阶段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规范,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而由于长期升学教育的影响,教学中重“文”轻“语”,造成了学生一怕作文,二怕发言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怎么说,首先要让学生“敢说”“乐意说”,才能以期达到“善说”。学生怕发言,归根究底,一是缺少锻炼机会;二是不自信,有心理负担,怕教师和其他同学笑话;三是课堂上缺乏积极主动发言的氛围。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观,采取多种训练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口语重要性,营造积极发言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以一些自身条件不好但通过努力成为演说家的例子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语言的闪光点,欣赏和鼓励为主。在口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营造活波、生动的交际环境和氛围,先易后难,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和敢说的勇气。
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传授给学生说话的技巧
要学生会说、善说,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指导口头表达的技巧,比如说话的语调、语气、节奏的掌握等知识,还要让学生逐步掌握和应用排比、比喻、引用、对偶、反语、双关悬念等配合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笔者常利用教材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说话的技巧。如《孙权劝学》一文中,孙权在劝说吕蒙时,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又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规劝齐王;类比巧妙,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随后广开言路,使齐国大治。这样的学以致用,口语教学就不会流于形式,学生也能学到切实可行的口语表达技巧。
(二)利用课文,以朗读与复述为口语训练契机
从古至今,朗读一直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也是培养语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材,资源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并背诵中国经典的诗歌、散文,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节奏,领略其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美感,让学生充分感悟所谓“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的语言音乐美,并逐步掌握语言、节奏和句式。其次,复述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手段,当然复述不是让学生毫无新意的死记硬背,而是在记忆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运用合理的想象,适当对课文进行合理改编或者添加合理的情节,既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外实践,充分发挥语文活动课的优势
学以致用,学就是为了运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当然不能停留在课堂内,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课外这个广阔的舞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演讲会、辩论会、模拟记者采访、讲故事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1.演讲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组织学生演讲,主要是即兴演讲为主,非即兴演讲为辅。若是即兴演讲,笔者一般结合学生多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学生又感兴趣的话题、文体,如“我生命中最感激的人”“好习惯,益终生”“细节决定成败”“我最喜欢的书”等,如果是非即兴演讲,就提前一周左右告知学生,让学生有所准备。演讲结束后,教师要对每一位同学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包括学生的优缺点,如何围绕话题选择材料,如何做到抑扬顿挫从而提高演讲的魅力和质量,当然以遵循鼓励赞赏为主,特别是点出不足时,最好能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并加以示范,从而提高学生说话的热情和兴趣。
2.辩论
辩论,就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并分成正反两方,学生只有通过搜集材料,分析研究,互相合作,才能进行阐述思辨自己对于论题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辩论会对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其他方法所不能达到的优势。例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文时,笔者就文中羚羊木雕要不要拿回来举行辩论赛,甲方同学认为应该要回羚羊木雕,因为羚羊木雕很珍贵,代表着爸爸对我的疼爱,况且还很有纪念意义。而乙方同学认为不应该要回羚羊木雕,因为这样会伤害我和万芳之间的感情,再加上,答应了的事,怎么能出尔反尔,失信于人呢?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既可以活跃班级学习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效果显著。
总之,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教师要摒弃教学中的主观随意性,在重视学生听读写能力的同时,捕捉一切可利用的时机和资源,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广纳博采,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切实的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语文素质。
一、营造让学生敢说的课堂氛围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若能在这一阶段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规范,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而由于长期升学教育的影响,教学中重“文”轻“语”,造成了学生一怕作文,二怕发言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怎么说,首先要让学生“敢说”“乐意说”,才能以期达到“善说”。学生怕发言,归根究底,一是缺少锻炼机会;二是不自信,有心理负担,怕教师和其他同学笑话;三是课堂上缺乏积极主动发言的氛围。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观,采取多种训练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口语重要性,营造积极发言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以一些自身条件不好但通过努力成为演说家的例子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语言的闪光点,欣赏和鼓励为主。在口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营造活波、生动的交际环境和氛围,先易后难,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和敢说的勇气。
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传授给学生说话的技巧
要学生会说、善说,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指导口头表达的技巧,比如说话的语调、语气、节奏的掌握等知识,还要让学生逐步掌握和应用排比、比喻、引用、对偶、反语、双关悬念等配合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笔者常利用教材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说话的技巧。如《孙权劝学》一文中,孙权在劝说吕蒙时,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又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规劝齐王;类比巧妙,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随后广开言路,使齐国大治。这样的学以致用,口语教学就不会流于形式,学生也能学到切实可行的口语表达技巧。
(二)利用课文,以朗读与复述为口语训练契机
从古至今,朗读一直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也是培养语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材,资源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并背诵中国经典的诗歌、散文,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节奏,领略其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美感,让学生充分感悟所谓“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的语言音乐美,并逐步掌握语言、节奏和句式。其次,复述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手段,当然复述不是让学生毫无新意的死记硬背,而是在记忆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运用合理的想象,适当对课文进行合理改编或者添加合理的情节,既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外实践,充分发挥语文活动课的优势
学以致用,学就是为了运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当然不能停留在课堂内,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课外这个广阔的舞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演讲会、辩论会、模拟记者采访、讲故事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1.演讲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组织学生演讲,主要是即兴演讲为主,非即兴演讲为辅。若是即兴演讲,笔者一般结合学生多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学生又感兴趣的话题、文体,如“我生命中最感激的人”“好习惯,益终生”“细节决定成败”“我最喜欢的书”等,如果是非即兴演讲,就提前一周左右告知学生,让学生有所准备。演讲结束后,教师要对每一位同学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包括学生的优缺点,如何围绕话题选择材料,如何做到抑扬顿挫从而提高演讲的魅力和质量,当然以遵循鼓励赞赏为主,特别是点出不足时,最好能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并加以示范,从而提高学生说话的热情和兴趣。
2.辩论
辩论,就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并分成正反两方,学生只有通过搜集材料,分析研究,互相合作,才能进行阐述思辨自己对于论题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辩论会对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其他方法所不能达到的优势。例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文时,笔者就文中羚羊木雕要不要拿回来举行辩论赛,甲方同学认为应该要回羚羊木雕,因为羚羊木雕很珍贵,代表着爸爸对我的疼爱,况且还很有纪念意义。而乙方同学认为不应该要回羚羊木雕,因为这样会伤害我和万芳之间的感情,再加上,答应了的事,怎么能出尔反尔,失信于人呢?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既可以活跃班级学习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效果显著。
总之,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教师要摒弃教学中的主观随意性,在重视学生听读写能力的同时,捕捉一切可利用的时机和资源,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广纳博采,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切实的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