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止磨牙方
有人说磨牙是儿童病,可我一把年纪还是有此困扰,经常夜间发作,家人对此很有意见。于是我积极搜寻治疗之法,终于在一本偏方集上看到如下方子:半夏、茯苓、桔红、石菖蒲、炒焦荷叶各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我只服了3剂,症状就消失了。我还将它推荐给周围的街坊,大家用了都说好。
四川成都 梁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一般来说,夜间磨牙以小儿多见,西医认为其与肠道寄生虫、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兴奋等因素有关。
中医有“痰生百病”、“怪病多痰”之说。成年人痰湿困脾,最终会影响到口腔而引起磨牙。本方实际上由中药名方二陈汤变化而来,也是已故著名中医岳美中治疗成人夜间磨牙的经验方。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消痞散结;橘红可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茯苓能健脾利湿(痰由湿生,无湿则无痰);甘草和脾补中(脾胃健则湿易化,痰自易消)焦荷叶有助脾去湿之功,且能调脂减肥;石菖蒲则能开窍化湿、通泄胃浊,能起化湿、豁痰之效。诸味相伍,能起到燥湿化痰,理胃和中功效。本方对痰阻湿困引起的夜间磨牙症有较好疗效。不过本病病因较复杂,不能一味责之为虫。当祛虫效果不显,还当详察病情、辨证用药,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注:痰湿困脾主要表现为体形肥胖,气短,神疲,痰多而黏稠,胸脘痞闷,胃口不好,倦怠乏力,身重嗜睡,舌胖大,苔白而厚腻,脉滑或濡缓等。
禽粪热敷,手脚不麻
手脚发麻时,取鸡粪3000克、鸭粪1000克和醋500毫升拌匀炒热,然后装入布袋敷患处至出汗,1次见效,3次除根。我用过这种方法多次,屡试不爽。
浙江丽水 季春
国家药典委员会白晓菊研究员点评:手脚发麻是由于末梢血液流通不畅,手足局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是肢体运动神经受损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大多是由于中风瘫痪、糖尿病、神经炎以及颈椎病、风湿、类风湿、脉管炎等病等引起。该类疾病一般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或做骨关节手术、损伤者。
手脚发麻属中医痹证,是由风、寒、湿、邪毒气侵入体内、经络受阻所致。因此,出现手脚发麻症状后应先查明病因再行治疗。至于鸡粪、鸭粪及醋调和治疗手脚发麻的说法,尚无确切科学依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应将治愈希望寄托在此方上。
马钱子治面神经麻痹
患上面神经麻痹(表现可有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以及口角歪斜等),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中医对其治疗方法有体针、面针、穴位敷贴等,有一定效果。不过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味中药——马钱子,将其湿润后切成薄片(以6克切成18~24片为宜),然后排列于橡皮膏上敷贴于患侧面部,约7天调换1张,一般轻症患者贴2张便可治愈。
吉林通化 李喜范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周祖贻点评:面部神经麻痹也称面瘫,多发于春秋两季,患者以20~40岁男性为主,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通过敷贴马钱子能活血通络、止痛消肿,促进功能恢复。根椐损害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表现也不尽相同。西医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风寒影响而发生痉挛,导致中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风湿性面神经炎等。中医则称之为“口角斜”,认为由于人体抵抗力下降,风邪乘虚侵入使得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痹阻,经脉失去濡养而发病。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味苦性寒,有毒,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和兴奋中枢神经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症、类风湿关节炎及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本草纲目》也记载它能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等。而用马钱子敷贴面部治疗面神经麻痹也确有报道,说明此法的确有一定功效。除此以外,用针灸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如针剌太阳、阳白、风池、合谷、下关、丝竹空、承泣、四白透睛明、地仓透颊车等穴位可起显著疗效。
注:阳白穴位于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丝竹空穴位于面部眉梢凹陷处;承泣穴位于瞳孔之下0.7寸,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地仓穴位于人体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1横指处,即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绿豆生姜,止晕良“药”
外出旅游、走亲访友,有时难免需要坐车坐船,然而,不少人却会因此出现晕车晕船,非常难受。服晕车药,虽然有效,但常伴有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款简便有效的外用方:绿豆7粒夹在2片生姜间放在寸脉内关穴上,并用胶布固定,每次乘坐车船前如此操作便可不晕车船。
广西南宁 柳丞
国家药典委员会白晓菊研究员点评:晕车、晕船在医学上称为“晕动病”或“运动病”,晕动病是晕车、晕船、晕机等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坐车、坐船时头晕甚至呕吐,与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官有直接关系。不过,它与通常意义上的疾病不同,仅仅是敏感机体对超限刺激的应激反应,确切地讲并不是真正的疾病。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属于眩晕范畴,多由内伤虚损、气血亏虚、胃肠虚弱引起。方中生姜味辛性温,有和胃止呕、散寒发汗、化痰止咳等多种功效;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之功;内关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重要穴道之一,主治晕车、晕船、孕吐、呃逆、腹泻等。因此,生姜和绿豆配伍放内关穴对晕船晕车有一定疗效(编者注:虽然生姜、绿豆分别有和胃止呕、清热解毒功能,但不可能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其止呕功效,此方之所以有防晕船晕车的效果,应是剌激穴位的结果)。
此外,易晕车者还应从自身入手做好预防工作,如:乘车前不过饱或过饥、坐汽车前部以减轻颠簸、打开车窗保证通气良好、头稍后仰靠在固定位置、闭目以减轻头部震动和眼睛视物飞逝(可加重头晕),等等。
明矾水足浴治流口水
俗话说“头痛医头”。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方子会让大家大开眼界——通过泡脚来治流口水。您听说过吗?没有?跟我试试吧:明矾15~20克研末,用开水化开后再加温水,使水温保持在38~40℃,水量以淹没足背为宜,每日足浴1次,一般2~3次就能消除症状。
湖北恩施 杨隽
湖南中医药大学周祖贻教授点评:此方有否功效,笔者请教过很多同行,由于临床上使用较少,大多不确定此法是否有明确疗效。
据分析,这属于祖国医学上病下治的一种方法。足底有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此经属于肾,联络膀胱,上行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通过剌激涌泉穴,作用于肾和膀胱,调节水液代谢,同时作用于口腔,减少痰液分泌。另外,温水有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水液代谢功能,可减少口腔痰涎流量;明矾味酸,性寒,能入脾经,有收敛燥湿、止血止泻、祛痰解毒功效。寒则凝,涩则敛,故有摄津液外出作用。
不过对于口角流口水,首先要弄清楚是否与疾病相关(特别是小孩)。如为口腔炎症、面神经麻痹、唾液分泌功能亢进或脾胃功能失调、吞咽困难等引起,用此法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如果是脑膜炎后遗症、脑瘫、先天性痴呆、延髓麻痹等引起,仍用此法效果恐怕欠佳。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与疾病无关,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这就是婴幼儿。由于他们口腔浅,不会节制口腔唾液,同时唾液腺不发达,口水常会不自觉地流出,但随着年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口角流口水会自然消失,对此不必在意。
编后:来源于民间的验方、偏方数不胜数,很多人自行应用,有用对了的,也有用错了的。“我来荐方”就是本刊为读者搭建的这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并请专家评点指导。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患上同一种疾病,用药也可能差异很大。因此,我们不主张读者自行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安全地应用。
有人说磨牙是儿童病,可我一把年纪还是有此困扰,经常夜间发作,家人对此很有意见。于是我积极搜寻治疗之法,终于在一本偏方集上看到如下方子:半夏、茯苓、桔红、石菖蒲、炒焦荷叶各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我只服了3剂,症状就消失了。我还将它推荐给周围的街坊,大家用了都说好。
四川成都 梁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一般来说,夜间磨牙以小儿多见,西医认为其与肠道寄生虫、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兴奋等因素有关。
中医有“痰生百病”、“怪病多痰”之说。成年人痰湿困脾,最终会影响到口腔而引起磨牙。本方实际上由中药名方二陈汤变化而来,也是已故著名中医岳美中治疗成人夜间磨牙的经验方。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消痞散结;橘红可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茯苓能健脾利湿(痰由湿生,无湿则无痰);甘草和脾补中(脾胃健则湿易化,痰自易消)焦荷叶有助脾去湿之功,且能调脂减肥;石菖蒲则能开窍化湿、通泄胃浊,能起化湿、豁痰之效。诸味相伍,能起到燥湿化痰,理胃和中功效。本方对痰阻湿困引起的夜间磨牙症有较好疗效。不过本病病因较复杂,不能一味责之为虫。当祛虫效果不显,还当详察病情、辨证用药,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注:痰湿困脾主要表现为体形肥胖,气短,神疲,痰多而黏稠,胸脘痞闷,胃口不好,倦怠乏力,身重嗜睡,舌胖大,苔白而厚腻,脉滑或濡缓等。
禽粪热敷,手脚不麻
手脚发麻时,取鸡粪3000克、鸭粪1000克和醋500毫升拌匀炒热,然后装入布袋敷患处至出汗,1次见效,3次除根。我用过这种方法多次,屡试不爽。
浙江丽水 季春
国家药典委员会白晓菊研究员点评:手脚发麻是由于末梢血液流通不畅,手足局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是肢体运动神经受损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大多是由于中风瘫痪、糖尿病、神经炎以及颈椎病、风湿、类风湿、脉管炎等病等引起。该类疾病一般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或做骨关节手术、损伤者。
手脚发麻属中医痹证,是由风、寒、湿、邪毒气侵入体内、经络受阻所致。因此,出现手脚发麻症状后应先查明病因再行治疗。至于鸡粪、鸭粪及醋调和治疗手脚发麻的说法,尚无确切科学依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应将治愈希望寄托在此方上。
马钱子治面神经麻痹
患上面神经麻痹(表现可有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以及口角歪斜等),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中医对其治疗方法有体针、面针、穴位敷贴等,有一定效果。不过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味中药——马钱子,将其湿润后切成薄片(以6克切成18~24片为宜),然后排列于橡皮膏上敷贴于患侧面部,约7天调换1张,一般轻症患者贴2张便可治愈。
吉林通化 李喜范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周祖贻点评:面部神经麻痹也称面瘫,多发于春秋两季,患者以20~40岁男性为主,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通过敷贴马钱子能活血通络、止痛消肿,促进功能恢复。根椐损害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表现也不尽相同。西医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风寒影响而发生痉挛,导致中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风湿性面神经炎等。中医则称之为“口角斜”,认为由于人体抵抗力下降,风邪乘虚侵入使得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痹阻,经脉失去濡养而发病。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味苦性寒,有毒,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和兴奋中枢神经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症、类风湿关节炎及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本草纲目》也记载它能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等。而用马钱子敷贴面部治疗面神经麻痹也确有报道,说明此法的确有一定功效。除此以外,用针灸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如针剌太阳、阳白、风池、合谷、下关、丝竹空、承泣、四白透睛明、地仓透颊车等穴位可起显著疗效。
注:阳白穴位于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丝竹空穴位于面部眉梢凹陷处;承泣穴位于瞳孔之下0.7寸,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地仓穴位于人体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1横指处,即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绿豆生姜,止晕良“药”
外出旅游、走亲访友,有时难免需要坐车坐船,然而,不少人却会因此出现晕车晕船,非常难受。服晕车药,虽然有效,但常伴有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款简便有效的外用方:绿豆7粒夹在2片生姜间放在寸脉内关穴上,并用胶布固定,每次乘坐车船前如此操作便可不晕车船。
广西南宁 柳丞
国家药典委员会白晓菊研究员点评:晕车、晕船在医学上称为“晕动病”或“运动病”,晕动病是晕车、晕船、晕机等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坐车、坐船时头晕甚至呕吐,与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官有直接关系。不过,它与通常意义上的疾病不同,仅仅是敏感机体对超限刺激的应激反应,确切地讲并不是真正的疾病。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属于眩晕范畴,多由内伤虚损、气血亏虚、胃肠虚弱引起。方中生姜味辛性温,有和胃止呕、散寒发汗、化痰止咳等多种功效;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之功;内关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重要穴道之一,主治晕车、晕船、孕吐、呃逆、腹泻等。因此,生姜和绿豆配伍放内关穴对晕船晕车有一定疗效(编者注:虽然生姜、绿豆分别有和胃止呕、清热解毒功能,但不可能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其止呕功效,此方之所以有防晕船晕车的效果,应是剌激穴位的结果)。
此外,易晕车者还应从自身入手做好预防工作,如:乘车前不过饱或过饥、坐汽车前部以减轻颠簸、打开车窗保证通气良好、头稍后仰靠在固定位置、闭目以减轻头部震动和眼睛视物飞逝(可加重头晕),等等。
明矾水足浴治流口水
俗话说“头痛医头”。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方子会让大家大开眼界——通过泡脚来治流口水。您听说过吗?没有?跟我试试吧:明矾15~20克研末,用开水化开后再加温水,使水温保持在38~40℃,水量以淹没足背为宜,每日足浴1次,一般2~3次就能消除症状。
湖北恩施 杨隽
湖南中医药大学周祖贻教授点评:此方有否功效,笔者请教过很多同行,由于临床上使用较少,大多不确定此法是否有明确疗效。
据分析,这属于祖国医学上病下治的一种方法。足底有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此经属于肾,联络膀胱,上行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通过剌激涌泉穴,作用于肾和膀胱,调节水液代谢,同时作用于口腔,减少痰液分泌。另外,温水有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水液代谢功能,可减少口腔痰涎流量;明矾味酸,性寒,能入脾经,有收敛燥湿、止血止泻、祛痰解毒功效。寒则凝,涩则敛,故有摄津液外出作用。
不过对于口角流口水,首先要弄清楚是否与疾病相关(特别是小孩)。如为口腔炎症、面神经麻痹、唾液分泌功能亢进或脾胃功能失调、吞咽困难等引起,用此法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如果是脑膜炎后遗症、脑瘫、先天性痴呆、延髓麻痹等引起,仍用此法效果恐怕欠佳。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与疾病无关,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这就是婴幼儿。由于他们口腔浅,不会节制口腔唾液,同时唾液腺不发达,口水常会不自觉地流出,但随着年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口角流口水会自然消失,对此不必在意。
编后:来源于民间的验方、偏方数不胜数,很多人自行应用,有用对了的,也有用错了的。“我来荐方”就是本刊为读者搭建的这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并请专家评点指导。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患上同一种疾病,用药也可能差异很大。因此,我们不主张读者自行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安全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