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语文教材的工具性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出发,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做到“三要”才能真正落实提高语文素养之目的。
  一要强化目标教学意识,认真落实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中,呈现和明确教学目标,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策略,了解学习对象及方式,预设学习的结果。这一定向环节对教学过程起指引、调节和激励等多种效能。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目标不全面体现不了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师常常对认知领域的目标比较重视,而轻视甚至忽略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的目标,如学习动机、求知欲、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等。当然,如此教学,既违反了语文教学“文道结合”的最基本原则,又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久而久之,势必严重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常见毛病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部分教师不善于运用行为动词,如“理解”、“掌握”、“理清”、“运用”等,对教学目标进行正确、恰当和具体的描述,造成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教学中难于把握和操作,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反映了教师对课标,教材等未能真正把握准,对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也未真正考虑清楚。
  常见毛病之二是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达标有困难、不到位。常见的是教学目标过高、过多、过大,造成教学目标实施有困难,达标无法到位。有一位语文教师写作指导课的目标定为“叙事记叙文的写作──选材、审题,表达”,如此大而无宕的教学目标,一节语文课如何能完成?另一种情况是教学目标制订得较合理、科学,但由于教师的“功力”不够而无法达标到位。如有位教师教学《天上的街市》,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训练联想力和想象力”,然而,如何进行训练,教者却缺少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学环节操作较零乱,因而无法达标。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强化目标教学意识。第一,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彻底扫除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强化目标教学意识,使完成教学目标意识在教师的头脑中真正扎下根来,并转化为切切实实的教学行为。第二,语文教师应学习并掌握制订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包括课时目标),是检验教师素质及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第三,教师应该认真地“三读”,即读课标、读教材,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等。“三读”不是一般地读,泛泛而读,而是要深入钻研,吃透课标、教材、教参,使之化为自己的东西,真正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探索和研究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这样,既可准确地把握制订教学目标的依据,又能够把教学基本功夯得更加扎实。
  二要强化主体意识,使课堂由“讲堂”变“学堂”。
  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这些都是硬道理。时至今日,不知道这些道理的语文教师可以说是很难找到了。然而,一堂语文课教师一讲到底(即满堂灌)的现象仍未完全绝迹。
  具体地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深度与广度都不够,为学生创设的自主学习的条件、氛围和方式,都不够理想,甚至不合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缺乏深度和力度;一问一答式的对话,启发式变成“满堂问”。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教师总不那么相信学生,不相信他们所具备的学习潜能,而只相信自己的“讲”、自己的“教”,担心自己不“讲”或少“讲”,学生便会不懂,学生的各种能力便不能提高;而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发展个性的设想与设计太少了。从课堂时间分配来看,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思考问题的时间、训练的时间都不多,甚至是少得可怜。其中的一类情况应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课堂上,师问生答,看似启发、引导,实际上只要学生的回答与教师备课时的“标准答案”有点不同,便不能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而且执教者总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说出所谓“标准答案”;一旦回答有错,常常是冷淡的或带有指斥腔调的一声“不对”、“错了”!前者,为了所谓标准答案,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后者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两者的共同点便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不同程度的否定。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语文教师要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与此同时,要积极地深入地进行如何让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的研究:要研究如何以学生为本,因学论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研究学法、研究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氛围和方式,研究如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求得发展;要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特别是师生活动的有机组合,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归根结底一句话,课堂应是真正的“学堂”。课堂教学要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指向一定教学目标的、学生积极自主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学习实践过程。这一过程应该是充满情趣的,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有一定思维力度的。倘若都能达到此种境界,语文教学一定是高效的。
  三要强化训练意识,提高训练质量,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要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对照课标的规定和要求,语文课堂训练存在的问题不少。这些问题可概括为“四多四少”:师生一问一答式的训练多,浅层次的、思维力度不足的训练多,无计划的随意性训练多,单调呆板的机械性重复训练多;科学有序的系列化训练少,紧扣教学目标针对性强的训练少,深层次的有思维力度的训练少,充满情趣生动活泼确有实效的训练少。
  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教师应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培养人,又发展人,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而服务。为人师者,当以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己任,探讨教育艺术,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愉悦中把握自己,主动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就是一种艺术创造。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努力追求的目标,笔者现就此相关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认识,以请教于同行。  教学过程是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它既具有一般认识的普遍性,即人(主体)对特定的客观事物(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又有它的特殊性,即认识的主体是尚在培养
期刊
作业评语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评价,不当的评语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合理的作业批语是十分重要的,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撰写个性化的评语.
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我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像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
期刊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
期刊
以N-甲基咪唑、烯丙基氯为原料,采用回流法制备中间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AMIM]Cl),进而采用水相法,通过离子交换制备了疏水型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六
新课程实验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我们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我尝试在学习新理念、改变旧观念的同时,研究、寻找既适合新理念和符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新型教学形式,新课程改革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果这些教学手段运用合适,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很有益处的。但是,我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和旧的教学观念、传统
期刊
面对刚入校的孩子们,他们一个个充满求知欲的眼睛告诉我作为一名低段语文教师来说责任重大,我作为这些孩子的启蒙教师,将要带领他们踏入知识的殿堂,这是孩子的起步教育,因此引导孩子们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显得异常重要。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学习在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中教师如何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
期刊
【摘 要】作为小学学习的中级阶段,三至四年级的学生要经历从重在形象表达的“写话”,向抽象思维“习作” 的转变。在此阶段口头作文教学的开展能够有力的促进学生转变,同时也为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提供了一条良好的借鉴途径。本篇就小学中段口头作文教学的开展做一定的理论建构,为小学口头作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可能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作文 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    一、通过一个词语的变换透视课标指导下的小学作文
【摘 要】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仅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和老师更加密切地配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尤其对于低段语文教学来说更是如此。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多媒体 运用    低年级孩子很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维持,他们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枯燥呆板的课堂是不能把知识灌溉于这些
高中地理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教师尽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减轻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