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错例开始改进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角形的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的内容。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高的概念,认识对应的底和高,并会作高。高的认识和作高的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三角形作高一直是学生公认的一个难点。练习中错误率比较高,有些学生即使到了六年级,三角形作高仍存在问题。典型错例如下:
  一、典型错例
  1、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错解:如图1、2所示:
  分析:图1高与底不垂直,图2为直角三角形,其一直角边的高是另一直角边。
  2、画钝角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错解:如图1、2、3所示:
  分析:图1显然没有使高与底垂直,图2虽然与底边垂直但没有过顶点,图3没有向底边画垂线,而是过顶点作邻边的垂线。
  二、成因分析
  从以上错例看出,典型错误主要有:高没有从顶点出发;高与底不垂直;高与底不对应;不会画钝角三角形的高。经过分析与思考后,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高的概念抽象,没有理解
  教科书对高的定义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其原因有二:一是很抽象,三角形的高必须从顶点出发、底与高必须互相对应,学生不易理解透彻;二是 “对边”的概念不太理解,并且定义里先讲“高”,再定义“底”,而书上要求学生画高时都是先指定三角形的底,再根据指定的底画高,因此教学生画高时,必须先要教学生弄清“底”的“对应顶点”是哪个,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2、小学三角形高的定义欠规范,对学生有误导
  教科书里“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给学生一种误导:向对边作垂线,高应画在对边上。而钝角三角形两条短边上的高都在底边的延长线上,在三角形外面的。同时锐角三角形的高在对边上,是内高,会造成锐角三角形内高对钝角三角形外高的负迁移。
  3、学生的动手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不易画图
  三角形有3个顶点和3条对边,并且一一对应,故可以画出3条对应的高。四年级学生的动手协作、准确把握等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水平底边上的高学生较易正确作出,而在另外两条底边上的高就不能准确对应地作出。
  三、改进思考
  1、以生为本,从起点入手建构高的概念
  就概念教学而言,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背景是理解概念本质的前提。”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背景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就生活经验而言,学生对高的理解是“高是与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分析,四年级时学生已学习了平行、垂直等概念及在平行四边形、梯形中作高等操作性技能。因此我从生活中的高导入抽象出高的模型,从学生尝试画高构建高的概念。
  2、以生为本,新旧对比突显出底和高的本质特征
  当学生初步建构“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后,让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之间的异同,旨在沟通新旧概念间的联系。通过找相同点,理解高和底是互相垂直的关系,这对进一步理解 “高”是有帮助的,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不同点的比较,突出三角形的高是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使学生在讨论中准确地把握三角形高的本质属性之一——从顶点到对边。这样突显了高的本质特征。建构“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后,让学生画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以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作为理解概念的基础,提高认识并初步形成用三角尺画高的技能。
  3、以生为本,沟通三种三角形的高的联系来突破难点
  从画锐角三角形的高到画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虽然概念本质并未发生变化,但是学生的认识难度却不在同一层面上。事实上,理解钝角三角形的高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以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作为理解概念的基础,通过找直角三角形的高来提高学生对概念的本质认识,再通过画钝角三角形的高并运用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辨析,从而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改进实践
  (一)从生活中学生中构建三角形高的概念。
  1、生活经验引入,唤起学生对“高度”的认知。
  请两位同学比身高,并说一说比身高时应注意的地方。
  2、课件出示三角形屋顶的房子和斜拉桥。
  问:你能想办法测量出三角形房顶和斜拉桥的高度吗?
  课件抽象出三角形的形状,让学生拿出练习纸,在练习纸上操作
  3、课件出示三幅图,哪条虚线是该三角形的高?为什么?
  4、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再看看书,学会从书中找答案!阅读课本P81高和底的定义。二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定义中“对边”是什么意思?顶点A的对边是指那条边?顶点B呢?C呢?
  (2)从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那所作的线与顶点、对边有什么关系?
  (3)哪条线是高?哪条线是底?
  (4)再次判断哪条虚线是该三角形的高,
  并说明理由。
  5、课件出示第4幅图,判断虚线是三角形的高吗?为什么?
  (二)新旧对比加深理解三角形高的本质特征
  1.呈现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
  请比较一下,三角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之间有什么异同?
  2.初次画高:你能用一个三角尺画出这个锐角三角形另外两条底边上的高吗?学生二人一组尝试,你们怎么画的?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画两条底边之间的垂直线段,那么画三角形的高就是原来学过的画什么?
  (三)强化练习,提高认识,形成技能
  1.找高,你能找出直角三角形三条底边的高吗?
  2.再次画高,呈现一个钝角三角形,画出三条高。
  (1)学生独立画出三角形的高。
  (2)辨析。哪一条是底边的高?为什么?
  3.回顾反思,深化认识:通过练习,你对三角形的高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实践成效
  上完这节课,从课后作业效果中发现三角形作高的正确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仅新授课 “作高”正确率就达到了80%以上。通过课后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对“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关系”等知识更清晰。在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学生任能正确找出对应的“底和高”。可见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的已知和新知的联系,来建构新概念,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新概念,进而应用新概念,从而突破难点。因此那怎样更好地判断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为理解新概念服务呢?这正是我们当今教育者思考的方向,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上虞市曹娥街道小学 浙江】
其他文献
“支架式教学”是1976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原意是建筑施工所用的脚手架。此处,用来比喻对幼儿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所谓“支架式教学”即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是幼儿掌握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和内化是与其认知水平相一致的。  一、创设情景,“导”得精彩  幼儿园生活游戏区域的创设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幼儿在区域中不断发展。“快乐娃娃家
每每到了三年级的习作指导课,我便准备下水文、范文、优美词句等“拐杖”,为了让学生走稳第一步,我尽可能先扶学生走入“正道”。结果却不尽人意:要么千人一面,要么陈词滥调,学生对习作也没有兴趣可言。当我看到管建刚老师提出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教学要求后,我就放任自流,任学生天南地北地自由发挥,再根据他们写的来指导,结果是极少数优秀的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却愁眉不展,无从下笔。于是,我
我们苏州地区已在小学一年级全面普及了英语。这不但要求更多的英语老师投入到小学英语教学的队伍中来,也给从事低年级英语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你追我赶、双赢成长,是我这几年低年级英语教学的体会。  一、以比赛的形式展开教学,可以加强课堂管理,促进常规养成  刚升入小学的孩子,要让他们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就是探究活动效率低下,且很多学生不敢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小学,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探究”。而科学课程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就需要教师的谆谆教导。慢慢引导学生的兴趣及思维,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言,将自己的所想尽情的用实验表现出来。这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明白科学实验的
教学完《可爱的祖国》这一课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充盈着我的情怀,我被这位伟大、可爱、美丽的祖国妈妈震撼着。是她哺育着这些智慧的华夏儿女,是她孕育着这些美丽的山川河流。从孩子们那红扑扑的小脸蛋上也能看得出他们的爱国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为自己是一名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反之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所以中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已经越来越普及。中国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在小学广泛的开设了课程,与此同时英语在小学阶段已经得到了与语文数学同等的地位。英语,顾名思义,作为一门语言学的科目,最终的目标是学会利用这门语言进行更好的交流,所以“说”固然成为教学这门语言的重难点。  《小学
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学生的沉默使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我认为英语课要想让学生不再沉默,教师在调整教学内容安排的同时,若能有效地运用手势语,定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英语课堂绽放光彩。     一、手势语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1、直观性   教师通过自己的举止和手的基本动作向学生提供信息或发出指令,有助于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作为它的特殊性,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有效的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展露语言优点,以境激情     1957年乔姆斯基提出语言习得这一理论,该理论认为大部分孩子在7、8岁时就可以流利的自如运用他们的母语。英语是我们习得的第二种语言,小学生需要通过模仿来获得正确的发音。他们的大脑思维就像一张纯净的白纸,孩子可能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的生命主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得到实验数据,从而分析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获得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实验与分析断层的现象。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解决问题,分析,思考,提高学生处理分析科学实验数据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是科学课堂迫在眉睫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去培养。  (一)获取
灵活的思维、丰富的想象以及明辨的意识,在学生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课堂上如何积极有效地调动、引导学生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每个人的思维发展与形成的关键时期,开拓性、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同教师的教学理念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数学教育中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合理的引导不可或缺。  一、《可能性》教案的第一次实施  《可能性》最初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