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匠心学者初心长者仁心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44150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18年1月8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主办的特级教师祝国强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浙江省余姚中学隆重举行。研讨会采用质性方法,通过口述,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祝国强的教育思想,本刊为此撰写了采访侧记,以期广大读者从中汲取智慧、获得教益,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他是温文尔雅的学者,常与书为伴,言语举止间自然地流露出文人气质;他是全省政治界的“一哥”,告诫政治教师要理直气壮,有自己的专业底气、理论自觉和教学自信;他还是一名有着诸多荣耀光环的卓越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政治特级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政治课教学分会会长,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就是祝国强。祝老师从王阳明的故乡余姚大地走来,由一名普通的乡镇民办教师成长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政治教研员,三十九年殚精竭虑的从教历程,见证了他一贯秉持的教育理念和追求,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热切情怀。
  怀着对祝国强老师的崇敬之情,我参加了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主办的特级教师祝国强教育思想研讨会,现将祝老师的自述和部分与会的他的领导、同事和学生的评述整理成文呈献给大家。
  【“我”的理念与追求】
  回顾二三十年的工作历程,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秉着求真传真、崇德行德、仰善行善的人生理念和厚积薄发、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治教格言,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并不多,也不深奥,大概包括如下四个方面,也就是四个关键词、八个字:
  一、简明。信奉“简单就是美”,把简单作为工作的准则和追求,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投入最小化、成本最小化;只要有利于达到简单的目标,有时不惜走复杂的路,乐于经历复杂的过程。英国大科学家、大哲学家马赫对这个问题早就有过论述,他认为,“人类科学所揭示出来的许多自然法则(即自然规律),并不代表世界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它们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可以有效地节省人类的时间和精力。科学的实质,在于将经验之间的关系纳入到某种范畴或規则中去,以节省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著名的马赫“思维经济原则”。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先复杂后简单,为简单而复杂(有时候为了简单而先复杂)。繁入简出,深入浅出(深入巧出、深入妙出、深入趣出),难入易出。通过努力探索、实践,使问题明朗、结论确定,最后呈现给学生、同行的是简单明确的结论、方法、模式与思路等。
  二、 适度。奉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既从实际出发,又尽自己的努力,既不消极,也不盲目。有自知之明,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最好能够扬长补短。工作中既关注面,更注意点,该做的事都应该做,但由于精力有限,所以又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必须突出重点。比较信奉“二八法则”,虽然有人说,经济界中的“长尾理论”颠覆了“二八法则”,但我还是欣赏“二八法则”,它的原意是:80%的结果,往往源于20%的原因。具体地说:一般情况下,我们付出80%的努力,只带来20%的成果,而我们80%的收获,却仅仅来源于20%的努力。如社会财富的80%往往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80%的社会成员只能掌握20%的财富,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有人认为这一法则无所不在。我所坚持的“二八法则”则主要是指:用80%的精力抓20%的关键,即用80%左右的精力抓重点工作,用20%左右的精力应付非重点工作。积极努力地追求高质量,求好,求相对的好,但不追求最好,“最好”往往不是好。我把“最好”理解为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好中之最,这虽然属于好,但却是可望不可及的,可以心向往之,但却不可能至,我一直认为,“过分追求完美,其结果往往是‘美完’”;二是指最不坏,这种“最好”就不是“好”,而是坏,只是坏的程度最轻,我们生活中用“最好”一词时,大量的是这层意思。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但不轻言创新,有时候你一不小心创了一个“新”,那就有可能被一些人追捧,形成一个“运动”,一段时间后反观一下,却发现原来是一场瞎折腾,劳民伤财。世界上有真正的创新能力和成果的只是极个别人物。
  三、 坚守。不急于求成,凡事都要根据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不怕起点低,不怕进程慢,不怕时间短(如读书、观摩优质课、学习别人的优点,每天、每学期不一定要很多,只要能长期坚持,累积起来就会多),不怕目标高(取法乎上得其中,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喜欢一鸣惊人,要为第二鸣、第三鸣留有余地,否则黔驴技穷,成为过眼烟云。有能量逐渐释放,有潜力逐步发掘,要可持续。不跟风,有自己的主见,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该做的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风光!
  四、特色。在教学上,始终有这样一个观点: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教学的哪一个环节,都应尽量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每一节课尤其是公开课,至少应有某一个环节有自己的特色。自己回忆了一下,从参加县、市首届“教坛新秀”评比,宁波市首届“教坛中坚”评比,中学一级教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评审,到参加浙江省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比、全国首届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这样一道道关口都能闯过来,要说有经验,那就是:“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教学的哪一个方面、哪一个环节都不能跟在别人后面,千万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会有自己的短处和弱点,所以,学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能丢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学别人,要学别人长处中适合自己特点和实际的东西,而不能不顾自身实际(如性格、语言、书写、专业水平、教学设施等),盲目照搬别人的所谓好经验、好做法,因为别人的好做法对你来说就不一定适用,不一定是好的;学别人,要学别人的基本方法、宏观的东西,而不能沉湎于模仿别人的具体细节和做法,否则,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不会有出头之日,不可能超越别人。
  【“他”的教育教学思想】
  陈方梁(浙江省宁海中学特级教师) 我与祝国强是大学同学,他是一个有目标的人,并为目标努力。我们读的是两年制的专科,入学前都当过民办教师,读书主要是为了民办转公办,有个学历,所以大多数人都是抱着镀金的心态。只有祝老师不一样,他很认真、很刻苦,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午睡的时候他也不休息,总抱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在那里啃,这在同学中是很少的。他是真正把两年时光当成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专注,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毕业后分配到丈亭中学,专注于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从课标到教材,从教学到比赛,每年一个专题,可谓十年磨一剑。因业绩显著调至余姚中学,又专注于学生德育和课题研究,在全人教育上开创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担任省教研员期间,专注于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引导着学科发展的方向;作为课改试点的省份,以自己的实绩为国家教育作出示范。他甚至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这么好的嗓子连歌都不会唱,将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谦和,让人如沐春风,和他在一起,就算是徒弟也不会拘束,更何况朋友。这也许和他的性格有关,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人格修养。他淡泊,得到的荣誉很多,达到的高度很难有人企及,但他总是尽可能地回避那些出头露面的场合,真心实意地把成绩归于别人。他辛苦,我在文章里称他是“苦逼”人生,除了工作、研究几乎没有其他,帮他整理文稿时,单是成文的就有近千万字,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站讲台的老师所能做到的。   姜根华(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和祝老师相识近三十年,从他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应有的品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师者匠心。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见到祝老师的情景。那是在一个浙江省的教师培训会上,他给大家上了一堂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展示课,我至今记忆犹新。除去知识点讲解的清晰明了,祝老师引用的材料更是简约而不简单,课堂环节丝丝入扣,问题设计层层深入,让课堂散发着浓浓的哲学味。直到现在,我每次上课之前,都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祝老师来上这节课,他会怎么设计?如果我来上,又该如何?我想说,祝老师对于教师职业的匠心坚守,最值得我们学习。什么是匠心?于我们而言,用心上好每一堂课,你就成功了。二是学者初心。学者首先要有自己的学术研究,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祝老师是完全担得起“学者”这个称呼的。不用说别的,大家看一下他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能知道这个人是真的在“做学问”。《深化高考改革与思想政治学科应对举措》《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中的几个关系》《让高中哲学课更有哲学味》《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几点思考》《芬兰与我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类课程比较》……既有学科的宏观研究,也有课堂的针对思考,祝老师的学术成果可谓非常丰富。在自身学术研究的同时,他也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交流。我自己就经常向他请教问题,交流心得,从中获益匪浅。祝老师对大家的引领,既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又有足够的空间和过程,充分体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初心。三是长者仁心。祝老师作为一位长者,始终保持着一颗仁心,仁爱同事,仁爱学生。同祝老师接触慢慢多起来,是2008年我调去浙师大,承担教师培训开始的。怀着“如履薄冰”的心态,我请教他应该如何把培训任务落到实处。经过一番交流,我深知“学员来培训,想学些什么”应当是我制定方案最关键因素,而专家讲课的理念、方向和情怀又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学习效果。
  最令我感动的是,每当教师培训我向祝老师发出邀请时,无论多忙还是多远,他总是爽快地答应下来。我想,这才是一位长者该有的姿态,这就是“仁心”。祝老师就是这样,遵循着内心的仁爱,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人,引导他人,引领着浙江省高中政治学科的大发展。
  董凌达(绍兴市稽山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祝国强老师很严谨。我们每年总有几次在一起工作和研讨,每当出好一道题或一段文字给他时,他肯定会说:“让我再看一遍!”“让我再看一遍”反映的是祝老师的素养,折射的是祝老师的治学态度,我们看到的更是他浸透在内心的严谨的学术自觉。他远见卓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应该看得更远些!”无论是给老师们培训还是提要求,无论是在涉及教学、考试等重大决策上还是相关重要发言上,他常说的就是这句话。这反映了祝老师总是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站在学生发展、党和国家意志的高度来要求政治教师。这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情怀!
  项先银(浙江省三门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打开记忆的闸门,把时光停留在1998年11月份,在湖州二中举办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分会年会上,祝老师给与会教师开设了一堂展示课:《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这是本人用观课的方式初次认识祝老师,整节课下来,祝老师给我总体的感觉是“大气”“自然”“沉稳”。导课、过渡、叫答、设问、重难点突破、举例论证、板书设计、结课等环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使我从中享受到一道“文化大餐”,受益匪浅。拜读祝老师的论文,印象最深的是《让高中哲学课更有哲学味》一文。祝老师从《生活与哲学》模块名称和模块所涉及的内容等学科自身特殊性切入,对哲学教学要真正具有哲学味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即哲学教学要有哲学境界、要有哲学视野、要运用哲学方法。祝老师这一教学主张对我的哲学教学的指导意义极大。
  沈毓春(嘉兴市教育学院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 祝老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很深的“学科情怀”,这种情怀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和祝老师接触中有三方面的感受:(1)口头禅:祝老师总是把我们学科如何、怎么样把我们学科做得更好作为口头禅。(2)阅读:只要有一点时间,祝老师就认真阅读,阅读与学科相关的书籍,这类书籍比较抽象、枯燥、乏味,常年保持这种阅读是需要情怀的;对学科相关的最新理论的密切关注,同样需要有情怀。(3)对学科发展倾注心力。本次新课标的修订、实施,应该在祝老师退休之后的事情啦,但祝老师仍然密切关注、深入思考、参与审读等,这也是学科情怀的一种表现。
  戴红萍(余姚市子陵中学教师) 我是祝老师在丈亭中学任教时85届的学生,祝老师给我们的印象:(1)教学严谨,上课思路清晰,板书整洁,逻辑严密,我们都很喜欢他的课。(2)待人和善,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校园里,他始终面带微笑,平易近人,亲和力强。(3)沉稳睿智,他讲话语速不快不慢,温文尔雅,很有修养;同时又出口成章,充满智慧。一路走来,祝老师成了我人生中的贵人。无论是参评学科带头人、评审高级教师职称,还是开设观摩课、进行教学讲座,祝老师都给我莫大的帮助,他教会了我如何说课、如何评课、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给我指导教学论文和课题的撰写,正因为他给我指点迷津,我少走了许多弯路,使我在教学上收获多多。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我很自豪,我有一位好老师。
  任学宝(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 祝国强是一名有思想、富有智慧、充满激情的卓越教师,他的卓越可以用一系列的荣誉加以佐证。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卓越教师,我们可以从三个视角来看:第一,历史、现实、未来的时间视角。从他的教学研究来看,首先,祝国强老师通过对历史研究的回溯,以求揣度当下教育的表象,关注浙江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情况,这从他1997年发表的论文可以看出。其次,祝国强老师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政治课里面,尤其是对余姚的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的研究,做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再者,祝国强老师还通过对中芬两国普通高中政治课程的比较研究,寻找中芬两国在普通高中政治课上的主要差异,并寻找到相似点,然后借鉴芬兰的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育提出我国、我省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怎样做。最后,他上升到了自身的学科,提出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第二,课程、教学、评价的空间视角。在教研中,祝国强老师的研究主要有对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深化高考改革的思想政治课应对措施的研究,如果说他对课程建设的研究是目标导向,那么对深化高考改革的思想政治课应对措施则是问题导向。第三,境界、方法、视野的综合视角。祝国强老师在如何使高中的政治课更有哲学味上主张哲学教学应该具有哲学的境界,要处理好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处理好生活与知识的关系,以及处理好接受与理解反思的关系。哲学教学要具有哲学的视野,哲学教学要用哲学的方法,对立统一的方法以及量变质变的方法等。
  祝老师的这些教研成就我们可以深层归因为:(1)他具有坚定的信念,热爱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教书育人的信念转化为行为。(2)他具有独立的人格。(3)他有严谨的治学态度。(4)他有朴实的实践和无我的精神。这些促使祝国强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他作为一名卓越的教师是我們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向“卓越区”靠拢,学习他的为人处世、教学思想以及治学态度。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是我们要善于创新,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有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才有活力。二是在当下应该有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像祝国强老师那样以文人的儒雅表现出人文的精神,这种人文的精神是其魅力所在,也是我们今后做好教学实践、成为一名卓越教师的动力。三是让我们来共同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生态,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使我们中国的教育走得更好、更稳健。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考冲刺阶段,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实际,可以采用的复习方法很多。结合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经验,我们采取构建思维导图、热点引领、设问思辨的复习教学范式,达到温故知新、提高能力、升华情感这一复习目标,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了复习的质量与效益,较好地解决了高三师生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高三政治;复习范式;思维导图;热点引领;设问思辨  一进入高三,学生开始高负荷运转,而政治选考复习也进入实战
期刊
摘 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诠释着生活的至真、至善、至美。以法律为基础的初中法律课堂也要引导学生求真、崇善、向美。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明晰法律知识、理解法律内涵、树立法律信仰。教师可以从“探究的真”“温暖的善”“诗意的美”三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真知、实现真信,回归真行,以“善”为核心,“尊重权利”“保障权利”“敬畏权利”,并以“美”为落脚点,在师生互动感悟中体会法律之美。  关键词:法律课堂
期刊
思想政治考试中,主观题的解答对于考生来说一直是难点,是影响成绩的关键。本文以2018年4月浙江省思想政治选考第37题为例,从细读材料、细审设问和细组答案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答题的规范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试题呈现】  37.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来临,我国城乡居民对优质粮食的需求迅速增长;由于优质粮食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诸多困难,粮食供给一直存在优质品比率低的结构性问题。由此导致优质粮食价格上涨
期刊
摘 要: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的价值是立德树人,这是课程性质决定的当然使命,也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学生德育的现实诉求。模式是“激活教学”,“四个培育三级激活一个目标”,激发兴趣导学,激活思维导智,激扬情感导行。策略是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多元实施:课程育人重融入,讲座与专题并举;活动育人重导向,竞赛与参观并启;实践育人重体验,调研与征文并合。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进课堂;价值;模式;策
期刊
摘 要:近两年来的浙江高考选考科目思想政治漫画试题,凸显了此类试题的特点和优势,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漫画类试题符合高考命题趋势,注重对学生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漫画试题;高考命题;特点和优势  2017年以来,承担为国家高考改革先行先试使命的浙江、上海率先步入考试科目“3+3”和“两依据、一参考”的“新高考”时代。撇开最终效果不谈,单就近两年的高考试
期刊
摘 要:哲学漫画类选择题作为一种经典题型,由于其本身的多维性、开放性、思辨性,不同读者在理解时会形成差异或歧义。2018年3月绍兴市模拟考试政治试卷中命制的“乌鸦喝水”漫画试题,具有三个方面的反思价值——试题命制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须准确理解漫画的主题,关注其立意;要自觉审视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  关键词:哲理漫画;试题命制;教学改进  作为《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乌鸦喝水”在中
期刊
摘 要:国内外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多围绕“方式、方法、技巧、步骤”等展开,实证教学策略研究则是围绕“教学策略实证路径”的创设、例举与实施展开,是基于“实证”的教学策略设计、设置与实施路径要求,实证性是最本质特征。这一研究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策略理论的完整性与科学化,有助于创新教学设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实证教学策略;设计原则;实践价值;道德与法治  当下,教学策
期刊
摘 要:高中政治教材主要通过文字阐述知识,在此基础上依据有效教学理论。政治课堂教学可以借助思维地图适当地开发出一些可视化知识,即教材知识用图形图像来呈现。教学中同时运用语言文字和图形图像,可以收到更好地归纳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思维品质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思维地图;有效教学  图形化思维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思维导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
期刊
摘 要:当前中学哲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哲学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对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哲学“追求智慧”的本意,导致理性精神的缺席。转变教学方式,回归哲学本意,培养理性精神,诱思探究值得探索与实践:变教为诱,激趣启疑,开启理性思维;以诱达思,诱思交融,培育理性精神;以思见行,迁移深化,践行理性精神。  關键词:理性精神;诱思探究;变教为诱;以诱达思;以思见行  哲学学习与培养理性精神是一致的。
期刊
摘 要:历史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它以历史、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支撑,旨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明确学科知识、厘清教材逻辑、渗透学科方法、体现育人价值。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教材逻辑;学科方法;育人价值  一、缘起:让人难以释怀的“半坡人培植了小麦”  2016年1月,笔者有幸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