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动提出问题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学生只有心中有疑问,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读,去思考。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着边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
一、在预习中质疑
每篇课文教师在教学前布置学生按要求预习:第一,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划出或摘抄下来;第二,根据课文预习目标和老师设计的预习题进行批注质疑。先预习,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并把遇到的问题记在质疑本上,上课时提出来。通过学生质疑,老师获得了学生反馈的信息,掌握了预习情况,便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质疑水平的高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表扬。
二、在审题中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起着统率全文的作用,往往是文章中心的凝结。因而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笔者启发学生: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课题为什么要用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是什么意思”“海底为什么是世界”“海底是怎样的世界”“海底世界有什么”……这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又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课,可启发学生:读了课题,同学们会产生什么疑问?这时学生兴致可高呢:“董存瑞为什么要炸暗堡”“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董存瑞是怎样舍身炸暗堡的”“结果怎样”……有了这么多目标,他们一定会如饥似渴地去寻找心中的谜底,从而主动地读书。
三、在讲读中质疑
1.抓重点词质疑
在阅读中产生的质疑,有的是课文中内在矛盾引起的。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矛盾,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如《我的第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用“真美”“真糟”这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写出了两种不同的评价,目的是一样的——父母对“我”的爱,这样就培养了学生通过抓重点词来体会课文思想意义的能力。
2.抓重点句质疑
有的句子在全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读懂这些重点句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如讲读《鸟的天堂》一文,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来启发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意义。然后又放手让学生提问,归纳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这些问题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钥匙,不仅可以取代教师的分析,而且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3.抓重点段质疑
抓重点段质疑比抓重点词、句质疑更容易出现偏差,这就要求老师随机应变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点拨,才能达到预定效果。在教学《我的第一首诗》一文的重点段时,学生默读课文后提出“相辅相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风中驾稳我的风帆”?笔者紧扣课文的题目,启发学生思考:父母对“我的第一首诗”是怎样评价的?在这样的评价中,“我”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课文的核心思想内容上来。
4.抓疑难点质疑
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疑难问题,教师要抓住疑难点,启发学生自我设问。如教学《怀特森先生的课》一文中,怀特森先生向学生讲述“凯蒂旺普斯”,说那是一种夜行兽,它们在冰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而且边讲述边把一个头骨传给学生看,并且进行测验,结果所有同学都不及格。并且怀特森先生告诉学生,有关“凯帝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编造出来的。学生读到这里,产生了疑问:“怀特森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其目的是什么?”这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深化了课文主题。
四、在总结中质疑
在讲读、理解一段后,要进行归纳、小结,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第三段主要体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妙借箭的过程。笔者让学生读完这一段后引导质疑:这段中,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结果问题不少,有的同学说:“他为什么要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还有的同学说:“他们为什么要将十条船用绳索连起来?”也有的同学说:“他命令二十条船成一字儿摆开,叫军士擂鼓呐喊,这是为什么?”一个个新奇的问题,充分地表现他们进入了学习的自由王国。
在讲读、理解整篇课文后,还要回读课文,总结升华提高。这时,要启发学生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乃至对教材提出不同看法。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不仅能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一、在预习中质疑
每篇课文教师在教学前布置学生按要求预习:第一,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划出或摘抄下来;第二,根据课文预习目标和老师设计的预习题进行批注质疑。先预习,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并把遇到的问题记在质疑本上,上课时提出来。通过学生质疑,老师获得了学生反馈的信息,掌握了预习情况,便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质疑水平的高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表扬。
二、在审题中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起着统率全文的作用,往往是文章中心的凝结。因而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笔者启发学生: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课题为什么要用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是什么意思”“海底为什么是世界”“海底是怎样的世界”“海底世界有什么”……这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又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课,可启发学生:读了课题,同学们会产生什么疑问?这时学生兴致可高呢:“董存瑞为什么要炸暗堡”“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董存瑞是怎样舍身炸暗堡的”“结果怎样”……有了这么多目标,他们一定会如饥似渴地去寻找心中的谜底,从而主动地读书。
三、在讲读中质疑
1.抓重点词质疑
在阅读中产生的质疑,有的是课文中内在矛盾引起的。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矛盾,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如《我的第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用“真美”“真糟”这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写出了两种不同的评价,目的是一样的——父母对“我”的爱,这样就培养了学生通过抓重点词来体会课文思想意义的能力。
2.抓重点句质疑
有的句子在全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读懂这些重点句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如讲读《鸟的天堂》一文,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来启发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意义。然后又放手让学生提问,归纳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这些问题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钥匙,不仅可以取代教师的分析,而且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3.抓重点段质疑
抓重点段质疑比抓重点词、句质疑更容易出现偏差,这就要求老师随机应变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点拨,才能达到预定效果。在教学《我的第一首诗》一文的重点段时,学生默读课文后提出“相辅相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风中驾稳我的风帆”?笔者紧扣课文的题目,启发学生思考:父母对“我的第一首诗”是怎样评价的?在这样的评价中,“我”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课文的核心思想内容上来。
4.抓疑难点质疑
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疑难问题,教师要抓住疑难点,启发学生自我设问。如教学《怀特森先生的课》一文中,怀特森先生向学生讲述“凯蒂旺普斯”,说那是一种夜行兽,它们在冰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而且边讲述边把一个头骨传给学生看,并且进行测验,结果所有同学都不及格。并且怀特森先生告诉学生,有关“凯帝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编造出来的。学生读到这里,产生了疑问:“怀特森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其目的是什么?”这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深化了课文主题。
四、在总结中质疑
在讲读、理解一段后,要进行归纳、小结,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第三段主要体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妙借箭的过程。笔者让学生读完这一段后引导质疑:这段中,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结果问题不少,有的同学说:“他为什么要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还有的同学说:“他们为什么要将十条船用绳索连起来?”也有的同学说:“他命令二十条船成一字儿摆开,叫军士擂鼓呐喊,这是为什么?”一个个新奇的问题,充分地表现他们进入了学习的自由王国。
在讲读、理解整篇课文后,还要回读课文,总结升华提高。这时,要启发学生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乃至对教材提出不同看法。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不仅能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