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水平的高低相当大程度上折射出语文水平的高低,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精辟地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至关重要。结合历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觉得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科学地搭配学生,要考虑学生写作水平与批改能力的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作文的修改中,用赏识的目光找出文章的优点给以肯定。对学生做肯定之余,我们更要鼓励学生能用慧眼找出该作文的不足,正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修改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入难的规律,先改错别字、标点符号,让学生对着文章一句一句地读,在读的过程中,借以检查有无遗漏的、写错的字词以及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并把它改正过来。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考虑用词是否准确、生动,语句是否通顺,连贯,能不能借助一定的修辞使句子更富有文采。被称为“诗囚”的贾岛、孟郊为了推敲字词留下“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美谈,可见遣词造句的重要性,这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基本功的考查。
  接着看选材,在这里我借鉴了魏书生的方法,要求学生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能从身边小事入手,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从这三点对作文的选材作评价。评价完后要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感,防止个别学生应付老师。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自豪的感觉,因为他可以当老师帮别人批改作文,学生有了责任感和自豪感,自然就会认真地对待这件事。会改就会写,学生在改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结合这项要求,作文修改的最后一步,也就是更高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再读作文,看看有没有表达出真情实感。很多同学写作文要么堆砌一些材料,要么言之无物,大话、空话连篇,读来索然无味,像这样的句子一定要删去,保留、增添一些真话、心里话。在这一环节中,可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补,把你认为不妥当的地方指出来,然后提出建议,在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看谁的感情表达得最真挚。“放手”不等于“撒手”,教师要进行跟踪,如果发现作者反馈和评者批语有较大分歧,则在全班对比分析,裁断正误。“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逐渐的提高。
  当然,对作文的修改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我们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就能提高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应从课文内容出发,一上课就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形成进攻型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的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
期刊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小石潭记》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面对这样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我们在教学时如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领略小石潭的美景,体会柳宗元的感情呢?我在教学中尝试从“读——画——写——音乐”这几个环节入手,尊重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让学生在赏景品情中“走”进了小石潭。  一、在“读”中走进小石潭  文言文的教学离不开读,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文
期刊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各种面貌,从而写出一篇感人的家乡美文,我将此次写作公开课变成了一次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并给这次活动定名为:“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美丽家乡,美丽益阳。  我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到自己熟悉的家乡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拍下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看一看家乡有多美,增强对家乡的感情。再利用网络、书籍等多种形式,从历史、地理、文化、民俗、传说、风土人情等各方面寻找跟家乡有关的各种知识,
期刊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语感的训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感积累的过程就是语文素质提高的过程。笔者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训练学生语感能力的方法。  一、读  中学语文主体是文学作品,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它们是以语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感知作文教学就很好的实践了这一理念!  感知作文,是中语会田玉博士首创,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充分调动眼、耳、口、鼻、手五大外感知器官和内部感知器官,对人、事、物、景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动态感知,强调感同身受的一种作文理念。  经过一个
期刊
学生写作水平与平时的语文教学分不开,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势与渠道。  一、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加强小练笔,提高习作水平。在教学时,根据课文特点,指导学生及时练笔。如学习《灯光》一文,让学生对课文第二段内容进行缩写;学习了《詹天佑》,让学生也写一篇记人的记叙文。
期刊
人类两种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认知学习和体验学习。认知学习旨在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体验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知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体验性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自主揣摩
期刊
初中阶段是童年向青年转变的关键时期,初中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获得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语文素养。初中生求知欲和表现欲旺盛,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非常丰富,这些都为语文探究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初中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长远乃至终身发展产生着影响。笔者根据新课改精神以及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阅读题目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考试时面对文言文,解题时面对文言文难以理解的词句又没有工具书能够帮助。这就需要学生在解答时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下面以《桃花源记》为例进行分析。  一、浏览题目  做文言文阅读题时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都常会带有文中的某些重要信息或帮助我们阅读并理解文章,而部分试题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应先阅读题目,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我们确实感觉到了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些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体现新课程本质的变化,而有些却是出乎意料、背离或者说误解新课程理念而产生的变化。所以现代教育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尤其重要。  一、做导演,正确处理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的价值引导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