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师本:让“校本研修”更接地气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现状
  教师发展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支持,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础。我校是农村中心小学,学校教师敬业踏实,安静内敛。目前学校以读书活动、主题式研修、教师论坛、校际研修等四大培训模式为基础,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做到有制度、有安排、有主题,正努力探索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
  二、农村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普遍问题
  1.校本研修模式比较单一,落脚点还是以上课、磨课、评课为主,缺乏对研读教材能力、研究课堂能力的系统培训。
  2.校本研修的内容比较务虚,并未有针对性解决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缺乏一流师资的引领,校本研修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效果不够显著。
  4.部分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不高,还未真正激发教师的内需。
  5.校本研修制度还需完善,要保证教研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三、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改进措施
  (一)制度先行、任务分解,保障校本研修有序开展
  1.研修制度先出台
  学校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并征求各教研组、教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等各项制度,并且通过教代会、教师会议大力宣传,帮助教师明确制度、落实任务。
  2.研修任务巧分解
  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根据年级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督导、调研的情况,确定研修主题。于学期初制定研修方案,拟定《学校校本研修活动方案》,以菜单式落实、分解任务到各教研组。(活动内容分为必修、选修两大块面)由教研组长根据组内教师的实际情况勾选本教研组的研修内容及研修形式、确定研修时间、研修地点、研修活动召集人、主持人、资料汇总人等细节,并在《教研组研修计划》中体现、确定。各教研组要在开学首周上交计划、教导处负责审核通过。
  (二)问症教学、切实需求,推进校本研修多样开展
  1.研修内容接地气
  学校依据年级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督导、调研的结果,确定校本研修的主题。督导调研本着发掘各教研组教学亮点,发现教研问题来推进,从而通过校本研修解决教学问题,完善教师素质。同时,研修内容由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引领,保证研修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有特色并符合教师的发展内需。
  2.研修形式多元化
  根据教师的需求与学校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教学研修。分引领式研修、同伴式研修、即时性研修、对比式研修、校际研修等形式开展。多元的形式可以满足更多教师的需求,同时也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研修活动的实际效益。
  (1)引领式研修
  以“2 1”模式开展:“2”是指以读书活动、专家讲座为研修形式的教学理论学习;“1”则以骨干教师示范课为主要形式。意在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教师了解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机会,拓宽教师视野,改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2)同伴式研修
  以“1 1>2”的理念推进。具体分为两种形式:常规式教研活动和竞赛式研磨活动。
  第一个“1”指常规式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以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为主题:静心思(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静心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高年级学生的思考是否有一定的深度);灵活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是否多样,比如自己学、同桌学、小组合作学等等);有效练(教师是否合理安排讲练的时间,结合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习题,能给学生充分的演练时间和机会,关注练习的效果等。比如语文课就要有至少10分钟的练字或者练笔的时间)。要求各教研组根据研修主题,确定听课、议课的观察点。
  研修流程分四步走,步骤一:集体备课。由主备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意图、教材理解及教学流程,其余教师根据主题发表自己的建议。并在教研组长的主持下确定听课时的观察点。
  步骤二:听课活动。主备教师上课,本教研组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鼓励跨学科听课),根据观察点做好听课记录,并写好听课评析与反思。
  步骤三:评课活动。活动由教研组长主持,蹲点行政参与。本教研组教师根据观察点逢听必评,教研组长进行总结梳理。上课教师整合评课建议,修改教案或上重建课。
  步骤四:资源积累。主备教师上交一备、二备两份教案电子稿及课件,教研组上交评课资料。优秀的重建课学校进行录像。
  第二个“1”指竞赛式研磨活动,按学科、年级分成若干个教研小组。然后根据教导处确定每个学科的竞赛内容,各教研小组进行同课异构,并推荐一名教师参加赛课活动。这样的赛课形式,更多的是在教师们心目中强调团队互助的重要性,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跨年级上课。同时以这种竞赛的形式提高教师研究课堂的能力。最后结合常规式教研的开展情况与竞赛式研磨的比赛结果,评选优秀校本研修教研组。
  同伴式“1 1>2”研修模式以常规式教研活动为保障,以竞赛式研磨为促进,以优秀教研组评比为激励,旨在探索科学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开发教研活动的最大效益,真正意义上为教师发展减负增效。
  3.即时性研修是指不确定时间,不固定场所及参加人员的研修,鼓励教师随时随地对教育教学中产生的疑问或争议进行研讨。这样的研讨形式是自发的,往往也是有效的。即时性研修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常规式教研活动中提出并给予解决。即时性的研修一旦形成,也将是办公室文化的一种。
  4.对比式研修是指教研组之间的观摩学习活动。每学期教导处将指定一到两个优秀教研组进行常规式教研活动的示范,组织其他教研组参加观摩。其他教研组成员进行学习与比较,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研活动。
  5.校际研修是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级各类的研修、培训活动,开阔眼界和思路。
  (三)行政参与、评价反思,确保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研修过程常督导。为了保证研修活动有质有量地定时开展,学校可将各行政根据任教学科的实际情况安排到各教研组进行蹲点教研。一是协调帮助教研组组长开展研修活动;二是及时发现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引领;三是对研修活动中的创新方法进行总结推广。
  2.研修活动勤反思。学校规定,每个学期教研组组长要着眼于不同的研修主题、不同的研修形式进行及时的调查与总结,找到最受教师欢迎、最能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方法,形成书面反思,上交教导处。教导处再根据这些反思来改进、推进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
  总而言之,学校以完善教师素质为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研究课堂的能力,打造有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将以教师内需为本,在执着中前行,在反思中求效,脚踏实地,让校本研修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其他文献
电视,报纸,全力以赴报道关于四川地震的救灾情况,这些悲惨的情景,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眼前浮现,在我脑海里回荡:房屋倒塌,尸体遍地。废墟中一只只软弱无力的手,在微微地颤动;一个个使人心痛的眼神,贯穿了灵魂;尘埃中一颗颗虚弱的心,执着地跳动着……救伤人员在紧急救助,全国各地大量地募捐,献血。  吃晚饭时,听爸妈说,有个孩子被士兵们救出来后,深深地向救他的解放军敬了一个少先队礼。这使我的心不禁有些颤抖了。灾
现行使用的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来编排的,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一两篇略读课文。一个主题单元就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编者试图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实现某一方面主题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或知识体系。  课本的编排体例变了,教学的方式也要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已经太习惯于拿到教材后一课一课地备,一课时一课时地设计,把每一节课的知识重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教材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三篇现代著名女作家创作的名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因人而异,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恋、热爱之情,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还要感悟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什么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  在这里我想先与大
所有的过往  都无法磨掉  在我们追梦的途中  走得异常艰辛  可没有人一个掉队  因为我们背负故乡亲人的期望  和孩提时的梦想  三十载离别之情  五十年人生历练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不是一尘不染的青山绿水  而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无论走到哪里  我們都带着一颗思乡的心  走出故乡越久  故乡的山水在我心中越真切  而那过去的  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  故乡啊,久别的人  能为你做点什么  改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悄然淡出“江湖”,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活动中主动构建的“做数学”。在这种课堂中,“操作—建模—应用”成了基本的流程。因此学具制作的好坏,直接决定操作活动效率的高低,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  曾听过多次有关面积单位的公开课,对其中一节的引入片段,依然记忆犹新。  片段实录:(课前师生各准备了三个袋子)  1.
抵达泸沽湖时正值“五一”假期。五月初的泸沽湖,清新而美好,偶有一丝凉风浸入,也惬意非常。  在泸沽湖,总感觉天空好像被蓝色颜料涂抹过,蓝蓝的,如此近又如此远。午后时分,亮闪闪的太阳才慢悠悠地从东边爬出来,如同一盏大灯笼,把整个泸沽湖照得发光发亮。湖边的树枝并排着自己的小影,投射在湖面以及小路上,花花点点,晃晃荡荡。  泸沽湖50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5米,湖水清澈,是当今世界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湖泊。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建构的过程。学习总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也与个人的知识背景即“经验”相关联。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生活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因此只要学到小数,他们便情不自禁地联系到商品标价;一看到百分数,就联想到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合格率;一提起圆柱体,就会举起薯片筒……数学,在学生们看来,是对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解读”,是对自己已有体验的一种“升
摘 要:从彼时的“个性解放”到如今的“个性张扬”,近百年来,文学与身体的关系一直密不可分,女作家笔下的情色书写也从未间断,大致经历了从“若即若离”到“一发不可收拾”的衍变。从最初尝试着的轻微触碰到如今的泛滥成灾,女作家们赋予其笔下情色书写的意义大致经历了四次变迁。本文试以新时期文学为起点,十年为一个段点,并以各个年代代表性女作家笔下的情色描写为例,力图较全面地揭示出这三个年代下女作家文本中情色书写
大江健三郎是对正义十分敏感的作家。书中不少篇章是他对自己童年未解问题的回忆。回忆的最后他总结了自己的成长体验,就是“再等上一段时间”,那些曾经困扰过他的问题都会一一开解,就如代数列式中找个字母取代复杂的那一部分,也许等式两边到最后可以同时消掉这个字母,即使消不掉,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面对,就少了许多负担。  真是一种奇特的思维。竟把中学时代那令人激动的“同时消掉”的步骤运用到关于成长的困境中来。  书
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揠苗助长》(苏教版第六册)的教学临近,同年级组的老师按以往的惯例在一起进行交流。  陈老师:《揠苗助长》我不准备教。这么短的课文,对四年级孩子来说,自学并不是难事。而且,他们连寓意也说得头头是道呢。  李老师:是的,我也这么认为。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就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么浅显的一篇课文,一读即懂,确实不用再教,只需练练生字就可以了。  听着两位老师的想法,笔者暗暗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