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教学建设的有效课堂探究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fn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对话”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对话教学是课堂中师生的主要交流方式和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何谓 “对话”,笔者认为,对话不是简单的师问生答,也不是一般的说话;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方参与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 基于“对话”理念下的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因为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双向运动过程,是使思想增值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不仅旧有的知识被激活,新鲜的思想也勃然蓬发。这种课堂才是有效、灵动、有生气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地贯彻“对话”理念。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对话”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文本、学生、教师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以文本为核心,设置合理话题
  文本是“对话”的核心,“对话”的依据。可以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课堂教学展开的起点,也是后续对话展开的基础。学生正是透过对作品文字、结构、手法等外在形式要素的感受、认知而达到领悟的层面:对内容的理解,对意蕴的阐发,对手法的鉴赏,对风格的涵泳,对作者传递情感的审视与共鸣,从而进行“语言结构与运用”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文本,创设有利于理解、感悟文本内涵的对话切入点,即合理的话題,通过有效的对话教学,使学生深入地把握文本,进而提升知识素养。合理话题的设置于对话教学而言至关重要,进行有效的阅读对话,必须要有一个有利的话题,才能把这项工作有效地进行下去。怎样的话题才是有利又有效的呢?根据教师的研究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话题的设置可以有微观和宏观两种,微观话题主要围绕文本的字词、结构、手法、形象、风格等小的要素来设置,例如,在教授晏殊的《蝶恋花》时,笔者运用“语境创设”的方法引导同学们揣摩和鉴赏了 “独”“欲”等字。这种以对话教学为切入口的互动方式,引导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了词人用词的准确精练。词的诗歌意境、美学内涵、思想感情也在咬文嚼字中得以显现。宏观话题主要围绕文本的主题意蕴、思想情感、历史背景、延展探究等方面设置。同样是上《蝶恋花》,笔者把晏殊的词放入文学史的进程之中,通过比较研习,了解该词(宋词)与花间词(五代词)的共通和相异之处,直观地明晰词的演变历程,这种宏观话题的设置对同学们从全局的角度学习词是大有益处的,它既丰富和充盈了文本内涵,又尽可能拓展了教学的宽度,拓宽了教学的视野,让教学变得大气、雄浑。对语言文字的深耕细作是点的突破,提升了文本的价值;对文本的拓展链接则是面的延伸,丰富了文本的分量。点面结合,相辅相成。使“对话”教学始终建立在文本深耕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容量丰富而又质地坚实。
  二、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讨论活动
  在“对话”教学中,学生永远是“对话”教学的主体。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学生当作完整的生命体来培养,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陪衬点缀从而忽视学生知识结构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每一个文本,都要努力把理想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同时得到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生命健康成长。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依照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大多已经成熟,有一定的鉴赏分析能力,而不同的学生,因生活阅历、家庭背景、个性气质、学识积累等大不相同,他们对同一句话、同一篇课文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学生在对阅读做出有个性的想法或观点的反映时,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和鼓励,“使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出于上述考虑,笔者在“对话”教学中会有意识地设置开放性讨论题,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忠实文本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发自生命的个体阅读体验。例如,笔者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结合课后的“活动体验”设置了对文本的语言之美的讨论。参考余光中和吴周文等学者的评价,让学生对《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语言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赏鉴。虽然他们观点不一,优劣有别,但是通过这个比较性的阅读对话教学,学生对朱自清散文语言特点的认识更清楚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也因此得到提升。在教学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时,学生对这篇散文所流露的浓浓的思乡情绪非常有感触,笔者抓住这个课堂契机,引入离别的话题,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离别的经历,倾诉了自己离别的感伤。这种对话教学使学生感同身受地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情感的熏陶,是一次美好的情感教育。
  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教学,除了要激发和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理解之外,还要构建生生对话的空间,创设利于生生对话的有效话题。学生间的对话是一种鲜活的课堂生成,也是最生动的教学元素,它显示了学生真正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教师更准确地掌握学情。由于这种对话是在人生阅历、知识能力接近的学生间展开的,所以,生生对话中学生更容易通过思考和探究获得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语言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构建生生对话的空间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创设讨论问题之后,要对后续的小组讨论活动进行有序的管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要如何进行问题的解决,成员之间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以此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小组成员在对文章进行阅读的基础上,整理出这篇论述文的分论点和相应的论据,进而理解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观点。
  三、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引领作用
  无论是与文本的对话,还是与学生的对话,起主导作用的都是教师。虽然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已经被弱化了。因为相比教师而言,学生在知识等方面与教师的差距尤为明显,仅靠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很难透彻把握文章的思想和内容,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现在很多教师囿于新课改,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常会选择把课堂交给学生,基于此,课堂的无序性尤为突出,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言论时,观点错误时教师也不予置评,一味地给予鼓励。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真正的成长,也有违新课改的精神。
  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应该当仁不让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者认为应该至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提高。一是对话教学之前,教师要使自身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提高自身对文章的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二是对话教学之中,教师要创设和营造平等、民主、宽容、尊重的对话氛围,创设有效的对话话题,提高自身管理驾驭课堂的能力。三是对话教学之后,教师要及时跟踪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以期对话教学的成果能够落地生根。
  以上三个方面是笔者对对话教学初步探索的三个切入点,并不代表对话教学的全部。从宏观上来讲,对话教学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既要求教师提高眼界,又要求教师夯实基础,教师要有更为出色的临场应变能力。从微观上讲,对话教学还涉及对课前备课、学生预习、课堂氛围、课程进度、提升容量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于科普文阅读做了这样的要求:在分析综合能力考查方面,要求考生能够分析语言特色;在鉴赏评价能力方面,要求考生在答卷过程中,需要对科普文的相关特点进行深入探究,详细思考并进行判断。根据以往阅读题目来看,科普文章主要是介绍相关科学知识,是一种说明文体。在考查过程中,通常以小品文为主。整篇文章用词通俗易懂并且严谨准确,趣味性强。考试时命题的形式也较为灵活,笔者结合试题对科普文语言特点
期刊
前一阶段,我在苏州市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研讨活动中,执教了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走进小说天地”,其中有关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程预设和课堂生成有很大的可變性,要综合考虑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及学习素养来设计活动计划方案,采取有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法,才能有效提升综合性学习效果。  一、选择适切的活动主题  “走进小说天地”共有三个部分:小说故事会、小说人物大家谈和展开想象的翅膀,每个部分又设计了四个活动,
期刊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执行项目的
期刊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中,我们一般是侧重于文章主题思想的聚焦,即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以及黑暗社会现实的揭示。但由于鲁迅作品时代背景较久远,学生个人经历、经验有限,情感理解能力不高,学生在学习语文作品时尤为畏惧接触周树人先生的小说。笔者认为,如果语文教学中能轻主题思想挖掘,重鲁迅文本的写作分析, 或许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消除畏惧感。现以小说《祝福》为例,寻求它对学生写作的启示。  一、依据主题选择题材  写作构
期刊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这篇文章聚焦小人物,却写出了大人物的感觉,让读者对阿长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艺术境界的生成无疑与作者深厚的写作工夫分不开,文章中作者将“铺垫”艺术运用到极致。下面结合《阿长与〈山海经〉》内容,简要探讨一下《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铺垫之妙。  一、在欲扬先抑中铺垫  欲扬先抑是铺垫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写作中被得到广泛的运用,它借助“先抑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精心进行主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阅读中去.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特点提炼出主问题,能有效牵动全文,牵动整堂课的教
期刊
句子的含义理解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题型,它在中考中出现的相对少一些,但却又十分的重要。它犀利地找到了学生们知识储备的薄弱区,总在不经意间跃然于试卷之上,无情地收割着学生们的可怜分数。  我们在平时的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应是“鉴赏题”和“作用理解题”,所以就导致了学生们思维误区的情况发生,以为“句义理解题”不会考。可是,不能想怎么出题就怎么出题,真到了考察该题型的时候,大批学生们往往手足无措,望卷泪两
期刊
一、早期南音传承rn苏统谋来到深沪林场期间,找他学南音的学生不少.那个年代,社会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少.南音在闽南有很强大的群众基础,大家都喜欢,所以很多人开馆授课.不过
期刊
想象思维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它不是简单的线性思维,而是一种复合思维方式,需在已有信息基础上,组织分离原有经验,再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信息序列,逐步建构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