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也需要“学”的视角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堂比较经典的数学课。在一座城市的一所著名的学校,一个很好的班,学生坐得整整齐齐。因为英美教育专家将来听这节课,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待大家坐定,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教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很有水平。教师板书非常漂亮,书写时大家能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书也极有条理,内容渐渐地丰满起来,且字大小不一。对有些字,教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成一个框架图。教师继续提问,学生回答仍然踊跃,而且不乏精彩。整节课,教师没有擦一下黑板,也不请学生来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更让人惊叹的是,最后教师说:“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话音刚落,下课铃响了。
  在我们的认知中,这是一节好课。如果评课,我们会说:这堂课,目标明,过程优,效果好;这堂课,上课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设计精致恰当,课堂教学行云流水……不过,英美教育专家听完课后却说“不理解”——学生都回答得很好,看起来他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教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就会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这无异于消解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英美教育专家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遗憾的是,这堂课,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因而,他们认为,这不是一场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场表演——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对英美教育专家的评点,我们未必要全盘接受,但也不应当完全拒绝。他们对教学、对课堂的认识启发了我们,也让我们重新反省我们是如何评课的,进而审视我们的课堂观、学生观、学习观。
  曾经的我,不会评课,于是搜集了若干评课文章,进行了一次“文献研究”,继而梳理出评课的一个提纲,即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逐一展开:教学设计是否新颖独到?教学实施是否顺畅?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师素质是否优秀?
  把英美教育专家的评课与我们的评课关注点进行对照,不难发现,我们的评课,看见“教师”却难见“学生”,重视“教”却轻视“学”。不妨再回看上述经典的数学课的描述,浓墨重彩写的都是教师,而对学生学的表现、状况,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当我们反思并发现评课过程有所缺失与偏颇的时候,就可回到基本问题去思考。
  评课,是为了什么?
  评课,对听课教师以及评课者自己来说,可以通过“照镜子”,提升对课堂的认识与理解;对上课教师来说,可以通过聆听评课者的建议与思考,转换不同的视角重新认识课堂,发现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可能。总而言之,听课教师、评课教师、上课教师都能通过评课交流,促进自己的教学,从而更好地“教”以及“教”得更好。
  但是,教,又是为了什么?进一步追问,使我们豁然开朗。评课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对于上课学生来说,是为了让他们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下,更好地“学”以及“学”得更好。一句话,助“教”助“学”。
  评课,评什么?
  评课,既要评教,也要评学。对教的评析,也应当从学的角度做出透视。在教学时,我们往往遵循“以学定教”,那么在评课时,我们是否做到“以学评教”了呢?如果把课堂教学过程比作教师与学生牵手前行的过程,那么我们要注意“学生去哪儿”“学生怎样去那儿”“学生到达了哪儿”这几个问题。
  评课,要关注“学生去哪儿”,即关注教学目标。我们一般会关注教学目标是否明晰,但是更应关注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关注明晰,是对“教”的审视;关注实现,是对“学”的研判。“实现”,不是对课前预设目标像铁板一块地一条不少、原封不动地完成,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发生了改变。学习,是一定要引发学生内在的变化的。无改变,非学习。
  评课,要关注“学生怎样去那儿”,即关注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我们往往会关注教学手段、方式是否有新意、创意,却忽略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是否适合所教的学生。如果关注前者,一般会落脚到课堂是否具有观赏性,于是导致前面所说的“表演”盛行于课堂。然而,观课不是观看演出。我们要观摩、分析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教师的教学是否支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否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展开并慢慢学会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个性化学习。
  评课,要关注“学生到达了哪儿”,即关注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我们往往会关注教师教得怎样,是否完成了预设方案,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表现,关注学生是否从各自的起始水平向“+1”水平展开学习。评课,不是评教师教得怎样,而是评学生学得怎样。
  我一直在琢磨这样一个问题:学校举行期末考试,考的是谁?一些教师会立即回答:这还用想、还要问么?考的是学生!可是,在调研考试的场景下,不少教师尤其紧张。明明考学生,教师紧张干啥呢?如果说考的是教師,那不直接把试卷发给教师得了?后来我想明白了,既考教师又考学生,既考“教”又考“学”,是考如何把“教”转化成“学”,即教师的“教”是否支持、促进了学生的“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合作下学生“学”得怎样。“教”得怎样,是通过“学”得怎样来体现的。
  在实践中,我们都有着这样的体会:评课,对于上课来说,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如何评课,影响着上课。看来,对于评课,也需要评析。当前,教育界非常关注对“学”的研究。有学者将新中国课堂教学研究思潮的演变历史概述成4个阶段:以教代学、唯教无学;以教导学、多教少学;先学后教、以评促学;变教为学、以学为主。由此来看,在评课时,我们也需要“学”的视角。
  “评”得怎样,关系到“教”得怎样,最终关系到“学”得怎样。
其他文献
摘要:能否收集与处理评价信息是教学是否专业化的主要标志。对胡老师执教的《间隔排列》一课,从教师是否完整地呈现了评价任务、教师是否收集了学生的“特殊信息”、教师处理信息时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课堂上是否生成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信息四个方面,研究如何用课堂评价模型来研究课堂、观察课堂、改进课堂。  关键词:课堂观察 课堂评价模型 评价信息 间隔排列  一、什么是课堂评价模型  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
期刊
摘要: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从题材上看,大体可以归为“趣文”。这些趣文中的趣味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显性的一望而知,隐性的须细读方能品味。趣文应该趣教,即用趣味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热情。以《卖油翁》为例,具体策略大致有四点:揣摩字词,深度还原,思考对比,引入质疑。  关键词:文言文 趣文 趣教  入选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10篇文言文,除了《(论语>十二则》《诫子书》《爱莲说》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上常会看到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学生无从答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问题难度太大,超越了学生的解答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聚焦坡度,分层化解阅读障碍;注重铺垫,分段化解阅读障碍;抓住生成,及时化解阅读障碍。  关键词:问题设计 阅读障碍 坡度 铺垫 生成  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学生无从答起。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问题难度太大,超越了学生的解答能力。如何巧设问题,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倡导的“教应该为了学,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下,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是一种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预设应该更好地促进生成,生成可以进一步优化预设。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把握好这一关系,要做到:弹性预设,留出生成空间;鼓励引导,促进课堂生成;利用生成,调整教学预设。  关键词:数学教学 预设 生成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是静态的,主要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是教师主
期刊
摘要:将课本剧引入英语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对课本歌曲内容In the music room的教学,提出课本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创造性改编剧本、个性化角色塑造、多元化客观评价。  关键词:课本剧 教学示例 剧本改编 角色塑造 多元评价  课本剧就是在保留课文原有内容的前提下,经过一定的加工,将其改编为戏剧的形式。将课本剧引入英语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层面看,
期刊
一、教前思考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设置的规律探究内容。“探索并发现表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各种情况以及涂色规律,理解每一类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在大正方体中所处位置的关系”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这一点并不难,学生依靠直观思维,就能较快理解。“初步理解每一类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正方体每条棱被平均分成的份数之间的关系”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突破了这一点,规律性的认识就能顺
期刊
摘要:“简约语文主张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顺应时代之思潮,叩问语文教学时弊。简约语文课堂不是将语文教学简单化,而是指向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聚焦、选择、整合策略实施中提升课堂的内在品质。”研读丁卫军老师的课堂,感受其课堂教学艺术,在简约中诗意行走,是一种幸福的享受。丁老师的课堂立足语文,开展个性解读;关注学生,促进师生共生长;左联右接,实现内外勾连。  关键词:丁卫军 简约语
期刊
摘要: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常见的教学现象是:只通过一道例题的教学,在学生没有操作经历,缺少丰富体验,即没有实质参与的情况下,结论便已经被总结出来了。这样过早地形式化只会导致学生以模仿学习为主。作为数学教师,处理例题的专业方法应该是呈现丰富的学习素材,而不是只讲一个例子;并且通过提炼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实现深层次的参与,即不仅是行为参与,而且有情绪参与和认知参与。  关键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圆”一章的起始课要注意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给出进一步的学习线索。具体可以设计“从欣赏的视角看圆”“从演绎的层级学圆”“从生活的场域识圆”“从进阶的角度融圆”“从系统的高度话圆”五个环节。其基本教学立意是:作为起始课,统领全章是应承载的责任;立足经验系统,关注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关注数学文化,通过嵌入数学史激活学生认知。  关键词:圆起始课 数学史 学生
期刊
摘要:《静物素描创意画》一课教学,通过魔术导入、创意激趣,小组竞赛、创意体验,小组合作、创意表现,精彩展示、创意分享,开阔视野、创意迁移等环节,引导学生在互生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合作中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享受创意绘画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互生教学 合作学习 创意素描  一、课堂实录  [环节1]魔术导入,创意激趣  师 今天,又到了我们校本课程趣味素描课的时间。上节课,我们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