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国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经验丰富,具有特色。本文通过简要比较分析美国哈佛大学和中国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建议与启示,使我国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更加科学。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设置 哈佛大学 北京大学
1 关键概念界定
1.1 通识教育
从规定性定义来看,学者李曼丽等就将通识教育表述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而有些学者则认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其实严格来说,通识教育并不等同于素质教育,也不等同于自由教育。
笔者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既不等同于自由教育,也不仅仅指素质教育,它是一种非专业性的,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基本知识、技能、实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1.2 课程设置
国外学者舒伯特认为“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或其他机构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征。它也可以指在既定时间里,如一学年,一学期,四个月或一段特定时间里安排的那些课程。”我国学者吴新颖说到:“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而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则包含了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两种课程结构。
2 中美著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个案比较分析
2.1 美国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共分为七个领域,即外国文化领域、历史研究领域、文学和艺术领域、道德推理领域、科学领域、定量推理领域和社会分析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十几门到数十门的具体课程,每学年提供的核心课程目录都会有所不同,以2010-2011学年为例。
表1
表2
哈佛大学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应修习并通过32门课程才能毕业,其中核心课程即通识教育课程至少要修满8门,占整个学士学位应完成的总学习量的25%左右。除此之外,所有的哈佛学生还必须学习外国语文、英文写作、数量推理这三个通识教育范围,但不属于核心课程的必修领域。
2.2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
北京大学通选课分为6个领域,即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哲学与心理学领域、历史学领域、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领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并采取逐步建设和不断更新的方法,计划课程规模为150至200门,并且每年更新其中的10%到15%,以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可供选择的通识课为例。
北京大学规定本科生毕业时应修满至少12学分。理工科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领域至少要修满两学分;在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要修满4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与美育类课程;在其它三个领域分别至少要修满两学分。文科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在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要修满两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与美育类课程;在其它三个领域分别至少要修满两学分。此外,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还包括全校必修课,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和军事理论5门课程。
3 总结与启示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中美两所著名大学在课程设置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掌握多种领域的知识与能力。但是在课程设置的具体细节上有所差异,比如划分的课程领域不同,笔者认为哈佛大学的课程领域更全面;课程所占比重也大不相同,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所占的比重较大。此外,中国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以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教育课程为主。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给中国大学提供了启示意义。
美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不只是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几门专业以外的课程,而是要从思想上认识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及目标。开课的数量与通识教育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如果开设的课程不能彰显通识精神,那么这样的课程只能是专业教育的附庸。由此可见,我国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只有像美国一样,真正体现通识精神,才能使学生免于成为某一专业的奴隶。
此外,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通”,学生才能“通”,教师的态度与通识底蕴关系到一所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的成败。因此,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具备良好的通识教育素质,才能成为通识教育的合格教学者。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通识教育—— 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8.
[2] 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1.
[3] 蒋红斌,梁婷.通识精神的彰显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12(1):95-99.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设置 哈佛大学 北京大学
1 关键概念界定
1.1 通识教育
从规定性定义来看,学者李曼丽等就将通识教育表述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而有些学者则认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其实严格来说,通识教育并不等同于素质教育,也不等同于自由教育。
笔者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既不等同于自由教育,也不仅仅指素质教育,它是一种非专业性的,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基本知识、技能、实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1.2 课程设置
国外学者舒伯特认为“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或其他机构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征。它也可以指在既定时间里,如一学年,一学期,四个月或一段特定时间里安排的那些课程。”我国学者吴新颖说到:“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而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则包含了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两种课程结构。
2 中美著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个案比较分析
2.1 美国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共分为七个领域,即外国文化领域、历史研究领域、文学和艺术领域、道德推理领域、科学领域、定量推理领域和社会分析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十几门到数十门的具体课程,每学年提供的核心课程目录都会有所不同,以2010-2011学年为例。
表1
表2
哈佛大学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应修习并通过32门课程才能毕业,其中核心课程即通识教育课程至少要修满8门,占整个学士学位应完成的总学习量的25%左右。除此之外,所有的哈佛学生还必须学习外国语文、英文写作、数量推理这三个通识教育范围,但不属于核心课程的必修领域。
2.2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
北京大学通选课分为6个领域,即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哲学与心理学领域、历史学领域、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领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并采取逐步建设和不断更新的方法,计划课程规模为150至200门,并且每年更新其中的10%到15%,以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可供选择的通识课为例。
北京大学规定本科生毕业时应修满至少12学分。理工科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领域至少要修满两学分;在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要修满4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与美育类课程;在其它三个领域分别至少要修满两学分。文科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在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要修满两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与美育类课程;在其它三个领域分别至少要修满两学分。此外,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还包括全校必修课,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和军事理论5门课程。
3 总结与启示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中美两所著名大学在课程设置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掌握多种领域的知识与能力。但是在课程设置的具体细节上有所差异,比如划分的课程领域不同,笔者认为哈佛大学的课程领域更全面;课程所占比重也大不相同,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所占的比重较大。此外,中国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以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教育课程为主。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给中国大学提供了启示意义。
美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不只是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几门专业以外的课程,而是要从思想上认识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及目标。开课的数量与通识教育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如果开设的课程不能彰显通识精神,那么这样的课程只能是专业教育的附庸。由此可见,我国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只有像美国一样,真正体现通识精神,才能使学生免于成为某一专业的奴隶。
此外,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通”,学生才能“通”,教师的态度与通识底蕴关系到一所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的成败。因此,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具备良好的通识教育素质,才能成为通识教育的合格教学者。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通识教育—— 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8.
[2] 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1.
[3] 蒋红斌,梁婷.通识精神的彰显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12(1):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