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调查探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Ap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良好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過对苏州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当前制约苏州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符合苏州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个性化道路,为课外体育活动的普及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苏州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调查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长期以来提倡小学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良好发育。但是,上述政策并未得到较好地执行,一些小学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意挤占、挪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缺失,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2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查阅的方式,阅读了关于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文章,总结出20世纪末以来,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对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研究的结论。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1.2.1国外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认为: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及与人和睦的处世态度,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抵御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英国学者认为:不同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可契合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需要,个性化地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活动。日本学者认为: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同时在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中增进交流,培养集体意识。
  1.2.2国内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现状
  龙亚军认为,外壳体育活动应突破课堂的局限,采用多样化、开放式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许景朝认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可包括早操、课间操、体育社团等,其主要目的是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1.3本研究概念的界定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在体育课之外的其它时间运用多种练习方法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从而改善身体各项机能,丰富课余生活。课外体育活动属于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群体性活动,其基本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运动氛围。
  1.4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苏州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当前制约苏州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符合苏州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个性化道路,为课外体育活动的普及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可行性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研究方法和内容
  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
  2.1文献资料法
  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搜集与本文研究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查阅了近20余篇课外体育活动及开展调查的相关文章,为本文实验调查的设计及论文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
  2.2专家访谈法
  为保证本次调研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征询了学校内多位专家对本课题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指导。对相关建议进行整理后进行实施,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3苏州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成功经验
  3.1学校领导的重视
  苏州市各小学校长及各级主管部门领导均非常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定期对各学校体育器材和场地建设,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检查,极大地推进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3.2提升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科学性
  各学校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考勤、奖惩和评价机制,促使课外体育活动逐步迈向科学化、规范化。通过调查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有教师进行指导练习,多数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缺乏专人指导,依靠自身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及自身的喜好进行选择。由调查对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满意度调查表可知,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较为满意,包括组织与安排、场地与器材、活动内容和时间保证。
  3.3积极开发体育设施资源
  各学校积极开发体育设施资源,包括合理规划体育器材的布局,拓展体育器材的用途和功能,因地制宜自制简易体育器材和设施,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各种资源。
  4研究结论
  4.1苏州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调查
  苏州市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度较高,达到了96.4%,其中约半数学生每周参与次数可达3次以上,并且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40分钟,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有所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形式较为丰富,学生的满意度较高,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其人际交往和身体素质将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4.2苏州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成功经验
  苏州市各小学校长及各级主管部门领导均非常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体系,积极开发体育设施资源。
  5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列入小学课程,丰富小学生的业余生活。
  第二,在开展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注重科学地指导。
  第三,拓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运动的形式,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冯园,冯先超.小学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01).
  [2]韩衍杰.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2003(03).
  [3]赵旭明.美日中三国中小学校内体育竞赛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04).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形成能力,是当前我们阅读教学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有效的掌握教材中的词语并加以运用。  关键词:词语;直观;生活;对比;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学生没学过的新词语,因此,词汇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都
一、教材及内容分析rn生物学课程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强调生物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意识.课标强调“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于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
期刊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从而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436例肺癌患者给予铂类为主的化疗,大部分接受4~6个疗程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出现,以及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部分更改了对于高中生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目标会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上。在物理教学中,能够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就是学生能够将知识学以致用。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核心
摘 要:政治教学是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引导学生形成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思维的重要渠道。传统的政治教学是教师讲解书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强化记忆,没有将书上的知识和日常实践联系起来,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高中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分析了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相关的经验,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旨在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摘 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是信技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培养信技素养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素养;策略;兴趣;情景;合作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
摘 要:在我国小学教学中,数学课程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数学学科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该坚持的原则  1.1教、学有效结合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知识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系十分紧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
摘 要: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下,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主动形成,而不是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问题导学法,就是指教师运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问题,从化实现知识的主动获得。本文阐述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意义,列举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一、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合理地使用问题导学法,能够真正体现
9月14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信息指出:中国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足3%,只及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的一半。中小企业利润微薄并非今日才有,而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所决定的,只是我们的
我认为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也要担负起这份责任,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助一臂之力,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终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以达到推动科学技术和世界文明的和谐共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是义不容辞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我认为我们可在教学中从课内外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