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组和拓展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它将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之中,并赋予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传统的劳动技术与教育进行了重组和拓展,从而超越了传统劳动教育与技术的课程内涵。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下,怎样发挥劳技的作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呢?
  一、 与研究性学习联姻,提升劳技教育价值
  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劳动与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以深化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提升劳技教育的价值体现。
  我校总务处每学期下发的扫帚都是最便宜的粟子扫帚,俗话说得好,“便宜无好货。”粟子扫着往往不到2周,便开始“散架”,而且因为边扫边掉粟子,大大影响了扫地的速度和效率。开学初就有多位学生在日记里反应这个问题,我读了学生的习作后,到校园的每一个班级走一走、看了看,发现问题还真严重。于是从学生的发现出发,引导学生确立了“班级劳动工具使用调查与研究”的课题,各小组根据计划开展了一系列调查、采访活动,发现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扫帚质量差,二是学生使用时不爱护。在活动最后,一位学生介绍他乡下的爷爷会利用水边的芦苇自己做扫帚。自制扫帚既是一次有意义的劳动体验,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能激起学生的成就感。体验劳动的不易,才会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于是,小组同学联系了这位爷爷,利用双休日特地去学做扫帚。最后,学生还根据一个多月的研究所得,对班级劳动工具的购买、摆放方式等向总务处提出合理建议。现在,扫帚已经全部更换为塑料扫帚。我们班,除塑料扫帚外,还有我们自制的芦苇扫帚。同学们使用时不再乱扔乱放,每次使用完都轻轻地挂在固定的钉子上。
  研究型学习变以往的“怎样做”为“为什么做”。“怎样做扫帚”只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关注“为什么做”,却能激发学生去研究,去发现,去创新,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的目标。自己的劳动成果被采纳,这是劳动价值的最大体现,这成就感是任何一个课堂小制作的成功都无法比拟的。
  二、 与校园特色活动挂钩,凸现劳技教育多层次性
  除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除每日必须的树木花草、建筑、橱窗、教室、绿地等的卫生保洁外,还有很多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如学校重大节日的环境布置、校园专用教室的布置等特色活动都是学生劳动技术实践与体验的资源。
  我们校园里有一棵年龄超过40岁的石榴树,它是我们学校的一种精神文化的寄托。每学期的“石榴节”活动,都要围绕它开展。春天的“我与石榴同成长——浇灌节”,夏天的“赏花节”,秋天的“采摘节”,冬天的“守护节”等,都在石榴树上做文章。春天开学的时候,石榴树光秃秃的还没有发芽,我们班的同学把最美丽的丝带系在石榴树上,每一位学生一走进校园就可以看见满树的红黄绸带随风飘扬。看着漂亮,其实背后隐藏着学生很多劳动:计算买丝带的长度,计算裁剪的长度,学习飘带怎样系在树上才好看又牢固……当他们因为个矮而搬来双梯的时候,还要为梯子的摆放动脑筋。这一个看似很短的过程,学生却在劳动中体会到了酸甜苦辣。秋天采摘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找、设计最方便最安全的采摘工具,安排采摘的时间、采摘的学生,采摘后石榴怎样分发等。
  学生的潜力真的无穷,虽然他们会在活动中屡屡考虑不周,但是活动最能培养能力,实践最能激发智慧。因为有了这样的特色活动,学生的劳动不再停留在做做纸工这样简单的层面,学校的特色活动,融入学生的劳动身影后,劳技教育的多层次性得以体现,给学生提供了劳动技术实践与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劳动参与中研究问题、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美好情操,这是传统的教科书所无法做到的。
  三、 与校外实践活动并行,拓展劳技教育新天地
  传统的劳技课,仅仅是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小制作、小摆设,即使融入了一些创新元素,仍以课堂为主阵地。而新课改下,与综合实践活动其它领域的有机融合,使得这门课程枯木逢春,走出课堂,甚至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自然,发挥的空间大大延伸。
  我们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是《丝绸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这校本课程是师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实践、总结而来。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每个年级的主题活动,都融入了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如三年级的《蚕》,学生要通过搜集、采访等方式学到的养蚕知识,开展养蚕实践活动。他们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给蚕宝宝布置卧室,采摘桑叶,定时喂养,给蚕宝宝清理卧室等等,每项都离不开劳技知识、能力。
  这样的校外实践活动,开展起来虽然辛苦,但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这样的挑战,喜欢这样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同时,校外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小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经验,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切入点,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  一、 形式开放,追求个性  在时间安排上求开放。一星期两节作文课,规定题目,一般第一课时教师在学生毫无积累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地传授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开头等等写作技能,第二课时让学生习作。这种模式持续了几十年
期刊
有效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有效教学不是教师教给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的核心意义正在从教学生学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会学习,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在于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行为中能真正让学生有机会,有能力,有动力去学习。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源自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学行为更多应该考虑的是学习者应用信息的方式。  一、 文本阅读有效性策略的建立  文本阅读历来没有受到数学课堂的充分重视,往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为教学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要通过师生相互协作、共同探讨、调动多方面的各级性才能完成。那么,数学教师应怎样让课堂充满情趣呢?  一、 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情趣数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级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应注重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从中抽象数学问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情趣。例如,在《年、月、日》
期刊
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因此,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学生学的英语也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也就是说,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实际生活的。那么,如何让小学英语教学回归生活呢?  一、 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
期刊
小学英语教材经过几次改编,日常用语、词汇、人物都有所变动,甚至有的内容都精减了,但是英文儿歌没有减少。由此可以看出英文儿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英语儿歌,让英语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  一、 用儿歌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小学生的特点就是爱说、爱唱,英文歌曲的学
期刊
多媒体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它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显示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升学习效果。但是,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绝对不是简单地展示,而应该努力提供给学生最优化的教学资源。笔者从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 在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设置问题
期刊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多了许多宁静和思辨,少了许多浮躁和肤浅。但是有的体育课堂仍无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范,为了追求课堂“出彩”而急于求成,为了追求“剧场效果”而盲目提高,为了追求设计效果而置学生于不顾。面对这些剑走偏锋的“新”课,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吗?体育课应该遵循哪些规范呢?  一、 教学目标的规范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所要达到的教学结
期刊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品德课程教学最优化,能更好地实现品德课程改革的目标。本文从实践操作层面谈谈如何整合品德课程资源,演绎灵动品德课堂。  一、 以教材为圆心整合学科资源  1. 调整教学顺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现状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如六年级《天有不测风云》一课,其目的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灾害的可怕性,以及我们应如
期刊
(苏教版)二年级(下)  《蜗牛的奖杯》  【教学片段】 苏教版二年级(下)《蜗牛的奖杯》  片段1  师:现在,你呀,就是那只和小蜗牛比赛飞行的小蜜蜂。你看到蜗牛飞在前面,会怎么想呢?  生:蜗牛呀,你的飞行本领可真大,这么一会儿时间,就把我远远地甩下了。  师(面向另一个学生):美丽的小蝴蝶,你有什么话要对蜗牛说吗?  生(做翩翩起舞状):蜗牛哥哥,你飞得好快呦,等等我呀!我们真的不是你的对手
期刊
随着社会人员流动,小学校园里出现了外地的孩子,甚至有国外的孩子,这些孩子多多少少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作为人民教师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较好地选取多元化的媒介和材料加以应用和融合,想必会挖掘出更多的个性化作业,师生们也会更热情地投入到这精彩的天地。  一、 个性的激发与尝试  我们经常会听到“个性化服饰”、“个性化家居”、“个性化教育”等这些都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大概意思就是区别于他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