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抓住两个“根本”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i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先哲们看来,有效教学的评判标准不外乎就是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中心课程理论明确学科知识与课程的关系,强调学科知识在课程发展中的优先性,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有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很难想象,如果一门教学不关注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任由教师天马行空、天南海北的口若悬河,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混乱与无效。于是,关于有效传授知识的理论类和实践类书籍林林总总、屡见不鲜。但细细读完,不难发现,许多书往往仅从知识教学的层面谈教学有效性,似乎只是为了印证一条众人早已接受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要教好了知识,教学就一定有效。事实真是这样的吗?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施茂枝教授的《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以可贵的专业精神和学术勇气,对此提出了挑战。
  一方面,他毫不怀疑学科逻辑在语文教学中的课程价值和学科意义,他清楚而明确地说:“我们无法看清语文学科逻辑,但语文学科与汉字学、语言学、文章学、文学学、写作学相关,寻觅语文学科逻辑不能漠视这些学科逻辑,尽管它一定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或机械拼凑。”不仅如此,他对“学科逻辑”的理解超越了语文知识体系本身,将“学科逻辑”明确地指向于“语文课程性质、课文的功能定位、课程内容的特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等”,这样的概念界定无疑拓宽了“学科逻辑”的理论视域,让我们从更宽广的视野去审视课程、解读文本、设计教学、展开语文活动,而避免拘泥于“语文知识体系”的狭小范围里,使语文教学真正回归本真。另一方面,他认为,透彻掌握学科知识的教师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掌握学科知识与传授学科知识完全是两码事,它仅仅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已。当我们仅从学科逻辑出发的时候,所关注的还只是课本里有什么知识,哪些知识最有价值,应当把哪些最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而会忽略了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学生愿不愿意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学生能不能接受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肯定地说,优秀的教师能把所教的学科教好,他们不仅要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这就是施教授格外强调的“学生的心理逻辑”,其中包括学生的身心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学习的内在需要等。这样的主张在视学生为知识容器之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的当下,犹如醍醐灌顶,催人深省。
  不过,如果仅限于凸显“心理逻辑”的重要性,此书的过人之处也就实在有限了。因为,儿童本位的教育思想已不新鲜,道理也不复杂,无论是杜威、皮亚杰、维果斯基还是陶行知、叶圣陶、张志公,哪个没提过?比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谆谆告诫我们:“国文教授要有成功之望,先要教者将谬误的观念改正。第一须认定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第二,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令人欣喜的是,《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把智慧的目光投向“沟通”二字上,并旗帜鲜明地亮出这样的教学观:“教学是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沟通,有效沟通的实现才是教学有效的主要标志,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价值取向。因而,与学生适配是教学所应孜孜追求的最高境界。”认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除了需要精通教材外,还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态度和学生的反应上。教师的任务,在于了解学生和教材的相互影响,不应只注意教材本身,而更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的论述实在是立意高远、视角独特,使得这本书呈现出迥异于同类书籍的独特品相与卓尔品质,也成为其富有理论创见的重要元素和鲜明底色,确实是个可喜的突破,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对于逡巡在回归之途的语文教学,无疑提供了新的路径。
  作为一本主要写给一线教师阅读的专著,如果光提观点,缺乏策略,读起来难免艰涩难懂,令人望而却步。作为一名兼具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课堂观察于一身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施教授擅长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他不仅发表了有分量、有影响的理论学术文章,而且写了大量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类的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的文章。如此的学养背景和专业追求,让《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不以空洞的理论作为行文的主体,不停留于对语文教学理论或哲学层面的思考,而是更着力于解决现实课堂的实践问题,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动态地研究和展示基于学习心理与语文知识的语文教学的整体架构、实施策略及课堂效果,力求自己的主张和建议更接“地气”,使建构的教学策略更具可操作性,从而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紧密联系。
  这自然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但窃以为,这还不构成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所在。把“教学是学科逻辑和学生心理逻辑的沟通”作为书的主线,并贯穿始终,才使得这本书有了独特性、厚重感和学术味。本书分“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教学评论”四大板块,每一板块皆以“教学是学科逻辑和学生心理逻辑的沟通”为指导思想,讨论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某一学习内容的特点或功能定位,并据此探讨相关的教学策略,甚至还列举施教授亲自撰写的教学设计,并简要分析,诠释其如何运用适宜的教学策略。这样的文本架构和整体布局,让我们顿觉这本书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书中的教学案例与我们许多教师的教学一样也有知识传授、语言学习等;说陌生,是因为这些知识传授、语言学习都建立在学生乐于接受、勇于探究、主动建构的基础之上,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有了亲自探索和体验,从内心独特的经验出发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恰恰构成了《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一书的价值取向和学术追求。
  语文教学要想走出低效、无效的泥潭,就必须抓住“两个根本”:一是学科的根本,即语文知识逻辑;二是学习者的根本,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两者的“沟通”上下功夫。这是《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一书给我的阅读启示,也是我对其赞赏的原因。相信其他读者读后,一定会深有同感,并从中获取有益的教学营养、有效的教学法宝,从而促进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和语文教学的纵深发展。这何尝不是作者之幸、读者之福、编者之盼?
  (施茂枝著,《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兴盛。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传统礼仪文化进校园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金文编著的《中华礼仪校园读本》,由中华书局于2012 年出版。该书以弘扬中华传统礼仪为主线,在贴合生活实际的同时,将中华传统礼仪融入学
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政府批准并颁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拟制的《奏定学堂章程》(世称“癸卯学制”)。自此,我国开始建立起崭新的学制和独立分设学科的教学体系。自清末实施新学制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如此漫长的时期,我国的语言文字教育学科名称,主要就是“国文”和“国语”。  正值纪念新学制独立设科110周年,语文出版社行将推出《国文国语教育论典》(下称《论典》)。本文拟就
《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中的“行”字,到底是读háng还是读xíng呢?这还得从句意、词义、音韵等方面去分析研究。  要理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句意,首先要谈及“贰”的词性用法。对于“贰”字,历代名家多所训释,但举其要者却只有两家:一是东汉的郑玄(唐孔颖达附和其说),一是清代的王引之。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云:“贰当为貣之讹,貣音他得反,即‘忒’之借字也。”[1]忒,差错
书名:古诗词中的逻辑  作者:彭漪涟  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  ISBN:9787301309353  定价:68元  對古代诗词进行鉴赏,关键在于品析古代诗词作品的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的表达作用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也要了解语言的逻辑,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作品的内容及其深刻内涵。由彭漪涟主编的《古诗词中的逻辑》是《逻辑时空》丛书之一,本书系统化地分析和阐述了古诗词
拿到手里的,是一本沉甸甸的关于文言听说读写的校本教材。之所以沉甸甸,首先是因为素材可观,足见筛汰功夫之足;其次是因为其中凝结的心思,颇有教学之得;还有就是这样一本教材,在教学中的实效余地相当引人关注。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有关课程建设的言论与实践颇多。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更是少不了有多方面、多方位的探索。然而反顾起来,给人的更多感觉是新概念觥筹交错,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不仅于语文无补,反给语
信息技术已经全面介入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不容回避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就是要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有机融入语文教学中,以更高效地达到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必要手段。由鄭有才、张正茂编写,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一书,正是基于以上背景,
唐传奇多以描绘女性形象见长,在爱情故事里,男主角的形象往往是软弱的、消极的、黯淡的。如“始乱终弃”的张生(元稹《莺莺传》),“薄情寡义”的李益(蒋防《霍小玉传》),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李朝威在《柳毅传》中塑造的柳毅——一个近乎完美的儒生,仁爱、刚直、见义勇为、豪情满怀,寄托了唐代士子几乎所有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一、“吾义夫也”——树立理想人格    李朝威的《柳毅传》是一篇糅合了爱情与侠义的优
阅读测试是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的方法之一。在测试情境中,究竟哪些因素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产生影响,是语文教学与评价过程中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测试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测试文本,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应题目。那么,文本的特点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有无影响呢?  在测试情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状况可用测试题目的难度来考量。题目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试卷的得分率或答对率,一般用难度系数“p”来表示,其范围是0
刀郎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歌词是诗,讲究缥缈虚灵,较不得真。要是日常对话,人们不禁要问:“‘2002年的第一场雪’究竟是指哪一场雪?”  下雪是冬天的标志,可是冬天是跨年度的,也就是说,年度的两头都是冬季。这样,“2002年的第一场雪”就可作两种理解:第一,着眼于2002年整个年度,指2002年元旦以后的第一场降雪;第二,着眼于200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创新教学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创新课堂教学组织与设计的前提是树立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敢于挣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创新都不是一件易事。那么,对于迫在眉睫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该从哪里入手? 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云主编的《课堂教学微创新》一书,正是对此作了探索和研究。该书提出:在细节上打磨,从具体实践上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