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情境 亲近生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课前准备生活化、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后实践生活化,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同时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和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 课后实践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53-01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世界”里,把课堂学习与人的“生活世界”隔裂开来,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寬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们学习语文不能脱离生活,应该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叶圣陶说:“语文的产生应该、也只能是生活现实。”离开了生活,语文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课前备课是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往往只是参考一下教学用书,而不是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这样就达不到课前备课的目标。学生的课前预习,往往也只是简单地预习课文中的新字生词,熟悉课文内容,没有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课文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预先去实践一下,去体验课文。
  如在教学《风筝》一课时,我提前几天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先自己去放放风筝,感受一下放风筝的方法和心情,由于不知道放风筝的方法,学生会认真地阅读课文,把放风筝的步骤记在心里,这样更能够达到预习的效果。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让语文学习源于生活,焕发活力。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类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材的延伸拓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意识,能够从学生的周围生活中发现学生关注、感兴趣的事物,组织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机会,增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每一篇语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激烈地辩论,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感触,让他们明白要谦虚为人的道理,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课后实践生活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语文应用的天地,鲜活的语言总是与鲜活的生活紧密相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强调语言学习不能离开了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实践园地,使学生在其中学以致用,获得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和领悟,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掌握。
  例如,《新型玻璃》一文描写的是一种新式的装饰材料,学生大都对它没有过多的认识。为了让他们对玻璃有新的认识,我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并把自己设计的各种玻璃用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经过大胆的设计与想象,果真设计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作品,而且还联系生活实际介绍了各自设计的理由。学生们经过设计大赛,对玻璃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对于学生与文本的融合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总之,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语文学科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应该寻找一条突破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而这条道路只可能是语文教学生活化,只有它才能扩大学语文和运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也只有它,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有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有效教学的核心。加強对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对于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课堂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92-02  教师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把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阅读课外读物,本身就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其中探究性教學是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有效途径和方法。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本文对新时期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探究,并提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建议和体会,以便与广大同仁交流。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式 教学策略 研究  【
期刊
【摘 要】“修改作文”是小学中高段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今中外的习作之人皆公认:文章是改出来,而非写出来的。而如何修改?如何教学生修改就成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修改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01-02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意,即功夫同与虚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15-01  常听老师们说:当老师难,当班主任更难。回首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高中班主任的辛苦,这其中有苦也有甜。苦与乐,是一种心态,心态要阳光。时代在变,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在变,我们学校的生源素质在变,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作为班主任,如果以一成不变的思维或经验对待今天的班主任工作,如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班里的这个“问题学生”为个案来聊聊目前小学教育中,班里存在的“特殊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数量虽不多,但对班级的影响比较大。老师需要佩戴多种不同功能的“眼镜”,敏察秋毫。以爱为载体,为他们提供融洽、友爱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打开心锁融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行,养成自理能力。从而促使随班就读生在和谐统一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随班就读 走进心里 兴趣点 闪光点
期刊
【摘 要】农村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又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学得较多的知识。此时,“班班通”工程建设犹如一场及时雨,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班班通”设备的运用,将来自投影仪、录音带、录像带的各种声音、文字、图像以及动画等信息有机的综合在一起。它还能对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把学生的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课堂管理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过程的高效率,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本文采取调查、归纳整理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管理 现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和传授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消化和实践,以形成他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面广、量大、时间长的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掌握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基本的素养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今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一课。  【关键
期刊
【摘 要】思品课知识的讲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如何最终实现我们“育人”的目的呢?这就需要思品课不可或缺的最后一个环节了-------反思。思品课中反思的能让我们认清现实中的自我,认清自我与超我的差距,走向理想的自我。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对比引导法、情景创设法、直接设问法等。让课堂中的反思一环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育人”的目的。 
期刊
【摘 要】《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那么我们的美术教学真正是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吗?他真正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吗?  【关键词】高中美术 教学感悟 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