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数学生活化”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关键词:生活化;问题;联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国际国防工程等数据的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便成了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首选。
一、数学教学要善于提取生活信息
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取生活数学实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活动,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上课时,学生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墨水瓶盒、烟盒、牙膏盒、粉笔盒等,还有学生说书也是长方体。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时,同学们很容易地找到: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和正方体有8个顶点等。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便能抽象出它们的特征,同时,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要善于创设“生活数学”
对于数学来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这些生活经验不仅是学生的生活现实,而且可以让他们通过这些生活经验,理解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小学数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模拟生活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
如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时,我设计这样的情景:老师知道我们学校操场设计的两个小秘密:1. 操场事长方形,并且长和宽都是整十数;2. 操场的周长是240米。你们能根据以上条件,在小组合作下,计算出操场的面积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通过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整理,讨论,不仅得出了多种解决方案,而且我用两个一样的透明杯子盛了同样多的水,并请一位同学做上记号,先往一个杯子放进一个小铁块,然后分别演示把铁块取出来,再放进去,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铁块放进水里了,铁块占了空間,所以水会上升。我们再换一个物体,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往另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鸡蛋,这时杯子里的水一下子满了出来,有的同学“呀”的一声惊叫,我抓住时机问:和刚才的实验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放进水里的鸡蛋比铁块大,也就是鸡蛋占的空间比铁块占的空间大。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在教学中创设了好的生活情景,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师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养成用数学的态度分析周围事物,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块长方形铁板,长20厘米,宽14厘米。从四个角剪去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学生从这个平面的图形中,很难找到盒子的长、宽、高,从而无法求出盒子的体积。教学这道题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组织他们去讨论,从而解决了问题。学生先按照题目意思画出平面图,剪去四个角,再把剩下的图折成长方体盒子。这时就有不少学生高兴地叫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没有让他们马上说出答案,而是要求他们:“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这时学生有强烈表现的欲望,急于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他们都很主动,讨论也很热烈。在这个讨论的過程中,学生的解题思路渐渐清晰、明朗。汇报时,学生的情绪都很兴奋,有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路,有的用算式表示解题的过程,可贵的是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计算盒子表面积的问题……他们互相补充,成功地解答了这道数学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了平面图与长方体盒子的关系:这个平面图就是长方体盒子的展开图,长是(20-4)厘米,宽是(14-4)厘米,高是2厘米,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例如在《设计包装纸》的实践活动课上,我出示活动题目:包装墨水瓶盒子(课前每组已准备10个同样大小的墨水瓶盒子);明确活动要求和问题:把10盒包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长方体,称为一包。可以怎样包装?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包装纸的重叠部分不计入)然后让学生开始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包装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动手实践,互相合作,有的动手包装,有的测量数据,有的画图设计,有的互相讨论,有的在本子上记录和计算……在各小组设计的包装方案完成后,我让学生分别把不同的方案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比较并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计算不同包装方法的盒子表面积,发现了只有长方体的长、宽、高最接近时,包装纸的用料最少。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胡庆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5).
[2]李明荣.融入生活,深化教学——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18(10).
关键词:生活化;问题;联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国际国防工程等数据的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便成了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首选。
一、数学教学要善于提取生活信息
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取生活数学实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活动,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上课时,学生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墨水瓶盒、烟盒、牙膏盒、粉笔盒等,还有学生说书也是长方体。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时,同学们很容易地找到: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和正方体有8个顶点等。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便能抽象出它们的特征,同时,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要善于创设“生活数学”
对于数学来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这些生活经验不仅是学生的生活现实,而且可以让他们通过这些生活经验,理解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小学数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模拟生活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
如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时,我设计这样的情景:老师知道我们学校操场设计的两个小秘密:1. 操场事长方形,并且长和宽都是整十数;2. 操场的周长是240米。你们能根据以上条件,在小组合作下,计算出操场的面积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通过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整理,讨论,不仅得出了多种解决方案,而且我用两个一样的透明杯子盛了同样多的水,并请一位同学做上记号,先往一个杯子放进一个小铁块,然后分别演示把铁块取出来,再放进去,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铁块放进水里了,铁块占了空間,所以水会上升。我们再换一个物体,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往另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鸡蛋,这时杯子里的水一下子满了出来,有的同学“呀”的一声惊叫,我抓住时机问:和刚才的实验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放进水里的鸡蛋比铁块大,也就是鸡蛋占的空间比铁块占的空间大。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在教学中创设了好的生活情景,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师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养成用数学的态度分析周围事物,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块长方形铁板,长20厘米,宽14厘米。从四个角剪去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学生从这个平面的图形中,很难找到盒子的长、宽、高,从而无法求出盒子的体积。教学这道题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组织他们去讨论,从而解决了问题。学生先按照题目意思画出平面图,剪去四个角,再把剩下的图折成长方体盒子。这时就有不少学生高兴地叫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没有让他们马上说出答案,而是要求他们:“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这时学生有强烈表现的欲望,急于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他们都很主动,讨论也很热烈。在这个讨论的過程中,学生的解题思路渐渐清晰、明朗。汇报时,学生的情绪都很兴奋,有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路,有的用算式表示解题的过程,可贵的是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计算盒子表面积的问题……他们互相补充,成功地解答了这道数学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了平面图与长方体盒子的关系:这个平面图就是长方体盒子的展开图,长是(20-4)厘米,宽是(14-4)厘米,高是2厘米,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例如在《设计包装纸》的实践活动课上,我出示活动题目:包装墨水瓶盒子(课前每组已准备10个同样大小的墨水瓶盒子);明确活动要求和问题:把10盒包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长方体,称为一包。可以怎样包装?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包装纸的重叠部分不计入)然后让学生开始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包装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动手实践,互相合作,有的动手包装,有的测量数据,有的画图设计,有的互相讨论,有的在本子上记录和计算……在各小组设计的包装方案完成后,我让学生分别把不同的方案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比较并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计算不同包装方法的盒子表面积,发现了只有长方体的长、宽、高最接近时,包装纸的用料最少。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胡庆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5).
[2]李明荣.融入生活,深化教学——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