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艺术教育形式,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当中音乐课也是一项必修課程。为了在这之中进一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教师还必须要加大对其教学方式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就将重点围绕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引言
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之中音乐课是学生们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其主要任务在于完成整体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给后续在进入到幼儿园进行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在素质教育之中音乐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因此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教学能力。该项能力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乐理基础以及音乐基础技能等,学生只有具备该项能力才可以实施更好的音乐教学,也才可以提升幼儿的基本素养,因此教师就要以此为重点,加大对音乐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教学能力的考察评估
教学能力现阶段还未被纳入到日常评估及期末考试评估之中,这是影响学生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的主要问题。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之下,应试教育一直都是主流,学生日常考核都还以点名为主,期末考核以卷面成绩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都是以考试为主导。在音乐课考核当中基本都是以理论基础为主,所以学生及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也都只注重音乐基础理论,忽视了音乐教学实践,最终导致学生并不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二)缺乏师资力量
学前教育的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及能力,但是在教育教学方面和其他幼儿教师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教师都非常关注科研,忽视了教学,因此导致培养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只能从自身经验出发,从一个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出发去指导学生。这些实际上和幼师要求存在差距,再加上彼此的教育对象有所不同,因而教学方法的展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最终导致学生教学能力出现偏差[1]。
二、以培养目标为准整合教学资源
(一)强化教学实用性
一直以来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当中一直都存在一个误区,即把音乐教学完全通过音乐专业教学的标准开展。现阶段本科学前教育所开设的音乐类课程主要有声乐、钢琴等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存在重技艺轻艺术的现象,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注重专业水平的高低,忽视了将来在学生实际工作当中的实用性。学前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并不是歌唱家和音乐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音乐教学内容和将来的实用性相互结合起来,因此针对性地去实施实用性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体现出针对性,同时还要将幼儿园音乐的律动及歌曲表演等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全部体现出来。
(二)注重乐感培养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未来在走入实际岗位之后所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学龄前儿童。这些孩子其音域存在较大的限制,能够演唱的基本只有儿歌,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注重简洁、快速以及实用的方式,同时加大对节奏感、音准以及乐感的培养,不要去过多强调声音的位置,也不要注重其音域到底有多宽,能够唱多高的音,更不要像训练音乐专业的学生一样运用民乐和美声等专业性的唱法去进行专业化训练。而是应该要让学生们多学习一些儿童歌曲以及我国各民族和各地区的特色民歌,另外其他国家优秀的民歌和儿歌也应该要进入进来,确保所涉猎知识的宽泛性[2]。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弹唱能力的有效培养,因为这项能力在学生未来在实际工作岗位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欣赏教学
进行音乐欣赏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儿童的身心健康,使其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更加热爱生活,还能够进一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将自己在音乐学习当中所有的收获都渐渐融入今后的成长之中,并将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组合到今后的智力发育及情感培养之中。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也都必须要重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具体在开展这类课程的时候要始终坚持高雅、短小、形象和生动的基本原则,具体能够以幼儿的身心特点去选择一些中外名曲进行练习,例如丁善德的《儿童组曲》、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以及舒曼的《儿童情景》等等,这些作品不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贴近,同时整体旋律优美,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自然活泼[3]。具体在欣赏课上教师应该要注重对作曲家生平的教授以及音乐形象的分析,防止出现专业课之中的曲式分析以及和声分析等现象,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四)强化实践类师资力量
实践类的教师资源能够给学生教学技能的提升带来良好保障,这也是提升学生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一方式可以重点从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不断向幼儿教师靠近,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贴合幼儿教师的教学要求,虽然这种方式比较可行,但是对教师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专门聘请一些幼儿教师到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幼师教育特征的活动,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幼师工作,从而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三、培养策略
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策略具体可以依照学生自身已经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时数,重点从音乐实践的可行性方面入手,将音乐课程教学当中必须要具备的几项素养作为主要目标去开展教学,重点培养音乐教学能力。另外还要重点从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出发,将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音乐课程当中所必须要掌握的教学能力作为基础进行教学。
(一)提升音乐基础知识
在该专业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音乐课上并无法从整体上有效把握音乐基础知识及技能,整体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这就给音乐教学能力的提升埋下了阻碍。传统教学方式之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单一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把握。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还必须要灵活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即视唱、练耳及乐理,以此提升音乐的整体水平[4]。在这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促使其能够主动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比如在教授乐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导学案,并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依照导学案的基本流程进行自学,以此渐渐提升学习主动性。而教师在教学伊始可以针对学生们的预习效果进行检验,通过开展抢答模式或者是相互提问的方式去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升对音乐基础的知识程度。或者在视唱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几个玻璃杯之中装上不同高度的水,并使用金属杆等进行敲打,依照不同音高让学生唱出旋律,然后在促使其在合作探究之中将敲出的旋律写下来,并在小组当中创造出小曲。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刺激学生感官,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原先的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激发了更多可能性。 (二)提升音乐基础技能
在提升音乐基础技能的过程中可以重点通过乐器演奏、歌唱、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律动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音乐技能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必须要具备的基础技能,如果自己唱歌音准不好,不能跟上节奏,也不懂音乐欣赏,那么就无法实现对幼儿地良好教育。在具体培养过程中除了要重点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及乐器演奏之外,还要给学生搭建其展示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起来教学自信心。再加上音乐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课程,同时它集创造性、实践性以及艺术性为一身,要求学生要在表演、鉴赏以及塑造的过程中将所所学的音乐知识结合进去,进一步锻炼艺术能力,提升艺术素养[5]。对此教师就需要定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校内钢琴演奏会、歌唱比赛、声乐比赛、自编小合唱比赛、音乐教学大赛以及舞蹈创编、班级童歌曲演唱比赛、弹唱比赛等等。或者可以直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活动,比如校园十佳歌手等等,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张扬,并在班级上树立起来和谐良好的学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音乐素养。这些活动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满足其表现欲,提升创新能力,给今后培养更多高级应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强大的教育教学能力。现阶段在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中,相关技巧已经比较成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论是吹拉弹唱还是做游戏画画其技能都还尚可,但是却极为缺失实际工作当中所需要基本教育技能。在国外一些地区其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比较完整,也都形成了相应的科学体系,比较著名的有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综合音乐感知教学法、達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铃木教学法等等[6]。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要对这些教学方式有所了解,从中取其精华。比如可以重点学习达尔克罗兹将身体作为管弦乐队的体态律动、柯达伊的民族音乐发展、奥尔夫的声势训练、铃木教学中的模仿及强化训练等等,在这些教学法之中有着几项共同点,第一,实现运用动感的教学形式促进儿童视觉、听觉、肢体协调及心脑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可以更好地去对音乐进行探索;第二,同时还可以能够通过歌唱的形式感受协调性,并在合唱之中训练音程与音响体验协调感;第三,这些方式都展现了生本原则及寓教于乐的特征。
(四)改革考核方式
音乐考试是检验学生音乐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考试过程中可以运用课堂表演形式,也可以同时进行口试和笔试,笔试重点对学生音乐基础理论及乐理知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口试可以重点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等等。在评分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平时分与期末考试分数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让平时分占据20%,让期末考试分占据80%。在学期专业考试之中可以主要包含有三项内容,即音乐理论基础的口试及笔试,音乐技能考核以及音乐实践考核。这几种考试方式及记分结构能够对学生综合音乐教学水平进行检验,从而刺激学生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在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要重点将音乐艺术实践牢牢抓住,比如适当给学生创造出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独立开展音乐教学实践等等,从而促使其可以通过自行检验的方式有效理解音乐理论及技能的运用。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目前还存在和实践相互脱节、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估以及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所以这就需要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提升音乐基础技能、强化音乐教学实践,并在每一个环节之中都能够做到大胆革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兴趣,从而实现主动学习,以此培养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静.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发展探究[J].中华少年,2018(20):118-118.
[2]侯艳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74-74.
[3]高玉琼.解析学前教育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8(66).
[4]王芃粤.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与音乐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7(10).
[5]王艺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音乐教学能力的有效培养[J].中华少年,2019(12):2-2.
[6]刘套字.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开展[J].黄河之声,2019(7):74-74.
作者简介:魏萌(1985.07-),女,河南省洛阳人,教育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专攻。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引言
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之中音乐课是学生们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其主要任务在于完成整体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给后续在进入到幼儿园进行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在素质教育之中音乐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因此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教学能力。该项能力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乐理基础以及音乐基础技能等,学生只有具备该项能力才可以实施更好的音乐教学,也才可以提升幼儿的基本素养,因此教师就要以此为重点,加大对音乐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教学能力的考察评估
教学能力现阶段还未被纳入到日常评估及期末考试评估之中,这是影响学生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的主要问题。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之下,应试教育一直都是主流,学生日常考核都还以点名为主,期末考核以卷面成绩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都是以考试为主导。在音乐课考核当中基本都是以理论基础为主,所以学生及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也都只注重音乐基础理论,忽视了音乐教学实践,最终导致学生并不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二)缺乏师资力量
学前教育的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及能力,但是在教育教学方面和其他幼儿教师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教师都非常关注科研,忽视了教学,因此导致培养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只能从自身经验出发,从一个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出发去指导学生。这些实际上和幼师要求存在差距,再加上彼此的教育对象有所不同,因而教学方法的展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最终导致学生教学能力出现偏差[1]。
二、以培养目标为准整合教学资源
(一)强化教学实用性
一直以来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当中一直都存在一个误区,即把音乐教学完全通过音乐专业教学的标准开展。现阶段本科学前教育所开设的音乐类课程主要有声乐、钢琴等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存在重技艺轻艺术的现象,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注重专业水平的高低,忽视了将来在学生实际工作当中的实用性。学前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并不是歌唱家和音乐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音乐教学内容和将来的实用性相互结合起来,因此针对性地去实施实用性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体现出针对性,同时还要将幼儿园音乐的律动及歌曲表演等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全部体现出来。
(二)注重乐感培养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未来在走入实际岗位之后所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学龄前儿童。这些孩子其音域存在较大的限制,能够演唱的基本只有儿歌,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注重简洁、快速以及实用的方式,同时加大对节奏感、音准以及乐感的培养,不要去过多强调声音的位置,也不要注重其音域到底有多宽,能够唱多高的音,更不要像训练音乐专业的学生一样运用民乐和美声等专业性的唱法去进行专业化训练。而是应该要让学生们多学习一些儿童歌曲以及我国各民族和各地区的特色民歌,另外其他国家优秀的民歌和儿歌也应该要进入进来,确保所涉猎知识的宽泛性[2]。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弹唱能力的有效培养,因为这项能力在学生未来在实际工作岗位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欣赏教学
进行音乐欣赏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儿童的身心健康,使其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更加热爱生活,还能够进一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将自己在音乐学习当中所有的收获都渐渐融入今后的成长之中,并将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组合到今后的智力发育及情感培养之中。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也都必须要重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具体在开展这类课程的时候要始终坚持高雅、短小、形象和生动的基本原则,具体能够以幼儿的身心特点去选择一些中外名曲进行练习,例如丁善德的《儿童组曲》、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以及舒曼的《儿童情景》等等,这些作品不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贴近,同时整体旋律优美,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自然活泼[3]。具体在欣赏课上教师应该要注重对作曲家生平的教授以及音乐形象的分析,防止出现专业课之中的曲式分析以及和声分析等现象,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四)强化实践类师资力量
实践类的教师资源能够给学生教学技能的提升带来良好保障,这也是提升学生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一方式可以重点从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不断向幼儿教师靠近,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贴合幼儿教师的教学要求,虽然这种方式比较可行,但是对教师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专门聘请一些幼儿教师到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幼师教育特征的活动,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幼师工作,从而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三、培养策略
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策略具体可以依照学生自身已经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时数,重点从音乐实践的可行性方面入手,将音乐课程教学当中必须要具备的几项素养作为主要目标去开展教学,重点培养音乐教学能力。另外还要重点从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出发,将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音乐课程当中所必须要掌握的教学能力作为基础进行教学。
(一)提升音乐基础知识
在该专业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音乐课上并无法从整体上有效把握音乐基础知识及技能,整体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这就给音乐教学能力的提升埋下了阻碍。传统教学方式之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单一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把握。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还必须要灵活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即视唱、练耳及乐理,以此提升音乐的整体水平[4]。在这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促使其能够主动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比如在教授乐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导学案,并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依照导学案的基本流程进行自学,以此渐渐提升学习主动性。而教师在教学伊始可以针对学生们的预习效果进行检验,通过开展抢答模式或者是相互提问的方式去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升对音乐基础的知识程度。或者在视唱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几个玻璃杯之中装上不同高度的水,并使用金属杆等进行敲打,依照不同音高让学生唱出旋律,然后在促使其在合作探究之中将敲出的旋律写下来,并在小组当中创造出小曲。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刺激学生感官,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原先的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激发了更多可能性。 (二)提升音乐基础技能
在提升音乐基础技能的过程中可以重点通过乐器演奏、歌唱、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律动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音乐技能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必须要具备的基础技能,如果自己唱歌音准不好,不能跟上节奏,也不懂音乐欣赏,那么就无法实现对幼儿地良好教育。在具体培养过程中除了要重点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及乐器演奏之外,还要给学生搭建其展示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起来教学自信心。再加上音乐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课程,同时它集创造性、实践性以及艺术性为一身,要求学生要在表演、鉴赏以及塑造的过程中将所所学的音乐知识结合进去,进一步锻炼艺术能力,提升艺术素养[5]。对此教师就需要定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校内钢琴演奏会、歌唱比赛、声乐比赛、自编小合唱比赛、音乐教学大赛以及舞蹈创编、班级童歌曲演唱比赛、弹唱比赛等等。或者可以直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活动,比如校园十佳歌手等等,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张扬,并在班级上树立起来和谐良好的学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音乐素养。这些活动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满足其表现欲,提升创新能力,给今后培养更多高级应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强大的教育教学能力。现阶段在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中,相关技巧已经比较成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论是吹拉弹唱还是做游戏画画其技能都还尚可,但是却极为缺失实际工作当中所需要基本教育技能。在国外一些地区其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比较完整,也都形成了相应的科学体系,比较著名的有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综合音乐感知教学法、達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铃木教学法等等[6]。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要对这些教学方式有所了解,从中取其精华。比如可以重点学习达尔克罗兹将身体作为管弦乐队的体态律动、柯达伊的民族音乐发展、奥尔夫的声势训练、铃木教学中的模仿及强化训练等等,在这些教学法之中有着几项共同点,第一,实现运用动感的教学形式促进儿童视觉、听觉、肢体协调及心脑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可以更好地去对音乐进行探索;第二,同时还可以能够通过歌唱的形式感受协调性,并在合唱之中训练音程与音响体验协调感;第三,这些方式都展现了生本原则及寓教于乐的特征。
(四)改革考核方式
音乐考试是检验学生音乐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考试过程中可以运用课堂表演形式,也可以同时进行口试和笔试,笔试重点对学生音乐基础理论及乐理知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口试可以重点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等等。在评分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平时分与期末考试分数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让平时分占据20%,让期末考试分占据80%。在学期专业考试之中可以主要包含有三项内容,即音乐理论基础的口试及笔试,音乐技能考核以及音乐实践考核。这几种考试方式及记分结构能够对学生综合音乐教学水平进行检验,从而刺激学生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在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要重点将音乐艺术实践牢牢抓住,比如适当给学生创造出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独立开展音乐教学实践等等,从而促使其可以通过自行检验的方式有效理解音乐理论及技能的运用。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目前还存在和实践相互脱节、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估以及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所以这就需要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提升音乐基础技能、强化音乐教学实践,并在每一个环节之中都能够做到大胆革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兴趣,从而实现主动学习,以此培养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静.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发展探究[J].中华少年,2018(20):118-118.
[2]侯艳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74-74.
[3]高玉琼.解析学前教育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8(66).
[4]王芃粤.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与音乐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7(10).
[5]王艺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音乐教学能力的有效培养[J].中华少年,2019(12):2-2.
[6]刘套字.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开展[J].黄河之声,2019(7):74-74.
作者简介:魏萌(1985.07-),女,河南省洛阳人,教育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专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