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文言之韵,感古语之雅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极具艺术价值的古老文化,它在部编版教材中的现身,充分体现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以“读”为抓手,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诵读;品悟;思维;延伸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而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言作为中国古老的文化,具有极高的语言艺术价值。目前部编版教材中,一至六年级共安排了11课16则文言文为学习内容,足见其地位重要,学习意义重大。然而文言文虽然语言简洁,但是诵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难懂,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就易生畏难之心。如何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呢?老师的教学策略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这样说道:第一学段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由此可见,“读”是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手段,那么它也就成为 “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为例,就可以“读”为手段,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文言文之意韵、古汉语之文雅。
  一、读中生乐趣
  曾国藩说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文言文相较于白话文,更讲究音律,读起来抑扬顿挫,让读者感受到文言的古韵与声律美。初接触文言文的学生因好奇,也愿意读、喜欢读。但由于文言文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学生缺乏阅读的经验与累积,难免读起来拗口不顺,诵读的兴趣与信心自然会在佶屈聱牙中被消磨殆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应创设多种诵读形式,赋予机械单一的朗读以新的使命与意义。学生在初读《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分层次对文章进行诵读。
  (一)示范读
  古人写文章,常以单音节词为主,文言文就是如此,因此要特别注意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有了恰当的停顿,不仅能把文言文的意思读清楚,还能读出文言文中的节奏和韵味。可由于文言文的文法和语序与白话文不同,学生很难将朗读的节奏与停顿拿捏得当,所以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文伊始,学生借助老师的范读,通过不断地诵读练习,做到准确断句,同时揣摩老师范读时“声断气连”的技法,感受并读出文言文独有的韵律美。
  (二)多种形式练读。
  文言文作为先秦时期出现的语言表现形式,那时候人们的书写都是相当有特点的。如那时古人写文章都是从右往左排列的,写出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古人书写的字体与现代汉字不同……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运用竖排版读、去标点读、古文字读等这些新鲜而独特的表现形式,将文言文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好地激发他们挑战朗读的兴趣。这样的诵读不仅形式多样,同时也丰厚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摆脱了反复朗读会出现的机械感、重复感。
  二、读中解文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更应借助书中的注释,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以读代讲,达到理解字、词、句、段、篇的含义,令文言之意“自见”的效果。
  如揭示本课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读课题,运用之前掌握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说说这篇课文题目的意思。学生通过“组词释义”的方法,理解了“道旁”即为“道路的旁边”。在理解“不取”一词时,我这样引导:
  师:“不取”—不拿。不拿什么呢?
  生:路边的李子。
  师:想一想,李子长在树上,那么这个“拿”字可以换成哪个更加恰当的词呢?
  生:用“摘”读起来更为合适。
  的确,在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语句的意思读起来不太顺溜,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根据语境,换一些恰当的词语来代替,让语言表达起来更为流畅。
  我们都知道,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它难在功能多、用法活。它们作为虚词,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在不同的语境中,附着在实词后表达的意义却是不同的。例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就出现了三个“之”字:“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这个“之”字,它可以为代词,也可以作助词,还可以是动词,等等。因此,唯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借助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才能让正确地辨析并掌握“之”字在这些句子中的意思以及用法。
  三、读中有思考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是朱熹强调的读书之法。此语意在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唯有这样才能读有所悟,学有所得。在学习“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一句时,即可以读为手段,借助想象,引导学生读文、深思、解惑。
  1.想象一下,我们就是诸儿中的一位,看着满枝沉甸甸的李子,谁来读读这句话?
  2.想吃吗?真的想吃吗?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其他同学想吃吗?我们一起读一读。
  3.诸位,我想采访采访你们准备怎么“竞走取之”?
  出示: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或—或—或—
  (生答:跳、爬、捣……)
  4.诸位,你们跑啊,跳啊,捣啊,真热闹,真开心啊!可是瞧瞧你们的身后—唯戎不动。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这一动一静两个画面,谁来读好它?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读到这儿,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6.同学们都疑惑,为什么大家争着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可是王老师却认为:诸儿皆不动,唯戎动。有没有人猜到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
  生:诸儿虽动,但动的是身,王戎身未動,但是动的是脑。所以老师觉得诸儿皆未动,唯有王戎动脑思考了。
  ……
  通过朗读学习这部分古文内容,学生很容易产生疑惑:为什么王戎不去摘李子呢?这时老师提出一个值得思考、有深度的问题,让它成为思维的导火线,点燃学生进一步诵读、思考的火花。这样在问题导向下进行有目的的朗读,既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读后有延伸
  一篇课文学习任务的完成,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句号,而应通过延伸成为省略号,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如此。《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部书记录了魏晋时期很多名人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却又生动传神地叙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这部书中,关于王戎还有另一个故事—《王戎观虎》,展现了王戎个性的另一面。在课堂的尾声,老师就可以推荐学生借助课上学习到的阅读文言文方法,来阅读这篇文言文。当然,《世说新语》中塑造的名士形象还有许多,他们或个性张扬,或才学出众,或淡定隐忍……为后人津津乐道,更值得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这样,从一篇文言文,到同一主题文言文的阅读,最终指向整本《世说新语》的阅读,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的内需,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达到文言文阅读素养提升的目的。
  小学阶段是为学生奠定文言文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以“读”为抓手,更要智慧地运用多形式、多层次的“读”,为学生与文言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在读中品悟文言文独有的内涵,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储美莲.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三步走”[J]. 语文天地,2018(08):32-33.
  [2]戴琼波.“文”“言”琴瑟和鸣“人”“文”和谐共振—浅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07):8-9+11.
  [3]薛祖红.走向整体建构的小学文言文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9(36):95-97.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所以教师就要考虑怎样在教学中渗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摆脱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三段式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在不断更新下提出要求,小学生必须增加整本书的阅读量,所以教师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必须把整本书阅读融入课堂的教学中。但是整本书阅读篇幅较长,内容也比较丰富
期刊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从基本功能看,是一门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看,是一门培养当代公民素养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定位,要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学校教学实际,从课前预习、课堂拓能、课后巩固三个角度,具体阐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应该关注的内容,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预习;拓能;复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把枯燥的信息以图像呈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激发想象力,使语文学习事半功倍。教师要在语文课堂内外尝试探索,不断寻找教学行之有效的策略,巧借“思维导图”的东风,按“图”索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学练结合,探寻思维学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学力;文本价值  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独特的学习形式,悄然进入学生的视野,逐渐成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时尚,也成为写话教学的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阵地,作为班级的引领者,班主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文明礼仪是素养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素质。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班主任巧妙渗透礼仪教育,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教学;班务管理;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从来都不应该缺失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相反一个尊重礼仪的班级也一定是一个优良的班集体。但当前的班级管理中,礼仪教育却没有得到充
期刊
【摘要】动力定型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大节省我们的脑力和体力上的消耗;二是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针对“星期一综合症”, 采取合理措施: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可以直接借用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来调节情绪,结合文体特点,巧用方法,因势利导,合理安排语文教学内容。  【关键词】语文;星期一综合症;动力定型  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著名的課文《驿路梨花》,它讲述了哀牢山梨花林里
期刊
【摘要】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数与形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意味着如果今后能够将不同的教学特点进行综合,就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水平。本文主要针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分支进行讨论与分析,对于教学的策略也进行了相对应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应用策略  在当下教学的过程中,数形结合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思想方式,通过对数形结合教学思维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全方位人才培养的重视提高,我国开始逐渐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在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音乐鉴赏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本文对为构建合理化高效率的音乐鉴赏课而做出的改进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音乐鉴赏课;改进与实践  随着教育改革对学生们的课程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对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提高音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长课文的讲解时,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尽可能做到随机应变,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可以从问题之间的联系、问题与文本的联系、问题与学生阅读进度之间的联系三个方面入手,拓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长课文;阅读教学;探究;提问  在如今的小学课堂中,新课标理念逐渐被贯彻其中,而课堂主体也逐渐向着学生转变。因此,在开展长课文的教学时,教师也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重在鼓励与引导,而
期刊
【摘要】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理论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只有在完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还不能有效地联系生活经验去进行理解。鉴于此,文章对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概念教学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扎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作为初中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化学知识掌握与学习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究性学习模式以实践性、自主性为前提,是在教师引导之下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的过程。该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协作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有极大益处。文章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其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