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与智慧并具,想象与现实结合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lee1985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这几年湖南省的高考作文命题深受浪漫璀璨的湖湘文化影响。从去年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到今年的“踮起脚尖”,都是一种文化的挥洒与泼墨。并且这种姿态与全国其他省份不同,她一直处于一种高昂的精神之中,处于一种脱颖而出的态势之中,可以说,今年的湖南高考作文题更是湖湘人人性美的折射与辉映。
  众所周知,《踮起脚尖》这个题目其实并不是湖南首创。流行歌曲《一千零一个愿望》里就有这样的一句歌词“踮起脚尖,就能靠近阳光”,因而这样的题目本身就会给人一种浪漫的、审美的感觉。得知今年高考作文题时,我第一反应就觉得命题人不定是个骨子里顶罗曼蒂克的老师,搞不好还是个诗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题目吧。
  “踮起脚尖”,一看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就会想,踮起脚尖干嘛呢?踮起脚尖,诚如歌词所言,是为了“靠近阳光”。植物要想生长得快要“踮起脚尖”,企望靠近温暖的贴心的阳光。人们——不也如此吗?阳光可以使我们或寒冷或麻木或湿润的心变得暖暖的甜甜的,充满悸动,充满感动。怀着一种感恩的心踮起脚尖,我们才能够让自己的脸庞绽放鲜花般的笑容。而在这里,“阳光”已不再局限于自然界的阳光,她指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一种超脱世俗功名的美丽,指的是理想,是人们神往的较为完美的事物。这种事物当然是比较“虚”的,但又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因为她是神妙的、神奇的、神圣的。从这一方面看,“踮起脚尖”就是一种生命的姿态,一种卓尔不凡的气质,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一方面立意,踮起脚尖是为了什么呢?
  “踮起脚尖”,才能心比天高。
  “踮起脚尖”,企望梦想。
  “踮起脚尖”,诗意地栖居。
  “踮起脚尖”,翘望未来的方向。
  “踮起脚尖”,秀出我自己。
  “踮起脚尖”,想象飞天的降临。
  “踮起脚尖”,……
  总而言之,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在诱惑你踮起脚尖。所以你踮起脚尖观察那些美好的东西,充满了疑问,充满了欣喜,充满了想望,充满了忧伤。这一切都可以写。你可以在这方面抒写你心底的华美篇章,你的所思所想。
  以上说明“踮起脚尖”是美丽的,也是想象的比较“子虚乌有”的东西,但是确实需要。每个人都需要。因为人是需要那么点儿精神动力的——也许只是那么一丁点儿,但是不可或缺。
  但为什么说“踮起脚尖”又是智慧的,还是现实的呢?
  举个浅显的例子。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的时候,很多人是站着看的。那么后面的人(尤其是比较矮的人)就要煞费苦心了。他们有的从人与人的缝隙之间看,头是随着别人身子的移动而移动,有的则会轻轻地踮起脚尖,越过人们的肩膀去观看。这是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但他们“踮起脚尖”就能把这个问题“智慧”地解决。特别是那些稚幼的小孩,踮起脚尖,屏声敛气地观看他们钟爱的《小兵张嘎》或《闪闪的红星》时,那一脸专注的样子,那顶礼膜拜的神情,还有那些身材曼妙的农村女子,踮起脚尖,秀发在晚风中飞扬,鬓角轻翘,小口微抿的场景,让人难忘。
  那么,生活中,现实中,我们也需要“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才能看清黑板上老师写的字。
  “踮起脚尖”,够到树枝上累累的硕果。
  “踮起脚尖”,确认你盼望的那个人。
  “踮起脚尖”,发现天色已晚。
  “踮起脚尖”,寻找森林的出口。
  “踮起脚尖”,让领导看到你的努力。
  “踮起脚尖”,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
  ……
  种种障碍物会遮掩我们的存在,种种云雾会遮住我们的眼眸,种种困惑会遮住我们的心灵。因此,我们需要踮起脚尖。即使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踮起脚尖,这样,我们迫切的心情才不会那么张皇。
  从这一层面看来,“踮起脚尖”并非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相反的,她离我们如此之近,以至于我们粗心地忽略了她的存在。你仔细想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不也常常踮起脚尖吗?或者你的眼神,你的心。
  所以,2009年高考湖南卷作文的命题可以说是“四美具,二难并”。她美在“美貌与智慧并具,想象与现实结合”,但又难在太“虚”,太浪漫。这种“虚”,这种浪漫简直是歇斯底里无可救药的,如果你按第一方面来立意,你会发现,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因为那些美好的、虚幻的东西,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没有淳厚的文化底蕴的话,你是绝对不能穷形尽相,描摹其神态于万一的。可能很多同学就败在这上面。但这又是一把“双刃剑”,文学素养高的学生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一挥而就,读书少的学生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大费周折。湖南命题者的出发点可能就在于此。把差距拉大拉开,优中选优。“你有我无”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让人惊讶的东西,“你有我优”才是让人惊喜莫名的内容。“踮起脚尖”,都有话写是肯定的,但关键是你能不能写好呢?你能不能写得让阅卷老师击节赞叹拍案叫绝呢?
  总之,2009年高考湖南卷作文命出了一种湖湘人的个性,湖湘文化的氛围,令人佩服。
  [作者通联:湖南道县二中]
其他文献
我猜想,每一个教师有了多年的专业教学经验后都会对自己的学科有一定的感悟和概括。如果,让我说说对语文教学的概括,那么我只有一个词就是“朗读”!如果要多几个字,那么就是:疯狂地朗读!中国有“疯狂英语”的培训品牌,为了表明我的观点,姑且这里也让我们“疯狂”一回吧!  语言的学习无非就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运用过程的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自然而然。语文的学习方法,一直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字。这四个字,
形式自由,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意境深远,看似不经意地抒写自我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却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往往会有许多值得思索的生活哲理和令人回味的审美价值,这些都是散文的主要特点。这种“集诸美于一体”的文学样式,它的美不仅有其外显的语言美,也有其内含的意蕴美,还有其亦藏亦露的情感美。笔者以为,有些散文由于受创作的时代背景、文化特质、作者心境、表现风格等因素的影响,对多数初中学生而言,要真正读懂、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内容建设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工作,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知识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知识。中美在作文课程内容建设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美国以写作知识为主线组织、处理、呈现课程材料,我国则淡化写作知识、以说促写、以人文主题为核心构建作文课程体系。  一、差异情形比较  (一)美国作文课程内容建
《背影》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内涵丰富,尤其是父子间那种难以言状的情感表达独具特色,使之得以成为中国20世纪的散文经典名篇之一。  一、“真美”的感情和感情的“真美”  《背影》的主旨和对主旨阐释的手法赋予了文章特殊的内涵,使《背影》的主题既属于父子之爱的普遍范畴,同时又极具典型化的特殊意义,它让读者感受到无比震撼的心理力量。  (一)“真美”的感情——跳出窠臼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大陆作家张承志
金秋十月,清风送爽。我参加聊城大学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12次学术年会,参观了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行动,收获颇丰。杜郎口中学语文课堂行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以及教材观上颠覆了传统旧观念,向新课程课堂行动转型。  一、“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课堂行动转型  “知识本位教育”特别重视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只重视“物”的层面,而忽视“人”的层面,把知识传授等同于教
上世纪末以来,语文教学一直遭遇“高耗低效”的责难。这种责难并没有随新课程标准的推出与实施而减少。在最近几年对语文教学的质疑者当中,徐江教授是影响较大者。  一、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在阅读”  针对阅读教学“学生主体性”的论调,徐教授这样认为:  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在阅读”,而是“学生学阅读”。……阅读,本身是人作为人的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在这样的一种存在方式中,人还要以这种方式为手段获取其他的生存资
经典文本意蕴深厚,让人百读不厌,读者各依自己的经历学识,对文本可以做出不同的新意解读,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但无论怎样的新意阅读都应是尊重文本,尊重作者的创作初衷,都应是对文本作出合情合理的阐发,不能对文本作肢解式的、阉割式的、主观臆断式的阅读阐释。  近读郑桂华、杨仕威二位老师关于《荷塘月色》的评析文章①很受启发,我重读《荷塘月色》,文章那清丽流畅的文字,朦胧蕴藉的
2008年4月,山东省教研室在泰安举行了第四届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会上围绕写作教学展开了深入探讨,七位老师执教了公开课,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当今写作教学的现状及为此做出的探索,为我们一直处于无序甚至尴尬状态的写作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同时这次写作研讨活动也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从执教老师的教学理念及操作层面看,突出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在教学理念上,突出了写作的对话性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情以生文,文亦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这就要求教师伴着学生课堂“悦”读——即阅读主体和阅读行为都必须是愉悦的。  笔者在本学期借班上了一堂公开课《秋天的怀念》,这堂课得
评判语言表达题好差高下的标准是什么?是知识性,反映学科的整体结构和本质要求?是情趣性,让学生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情意和趣味?是实践性,能让考生摸索方法,体验过程,训练技巧,养成态度?是,好像又不是。那么,语言表达题的妙境在哪里?笔者以为,一道好的语言表达题,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语文性。虽然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是语文决不是其他科目的附庸。语文课程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语言表达题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