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俗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风格绘画,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具有生活气息。这类作品所描绘的对象往往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和环境,所以在其对后世的影响上,都会具有艺术、政治、历史等多重价值。宋朝统治者的支持和繁荣的社会背景,造就了风俗画的兴起与繁荣。《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一、宋代的社会特征
时代造就艺术。宋代政局平稳,经济发展迅速,而这对风俗画的影响就是给了画师更多自由创造的空间。画各种生活题材都进入了画家们的创作内容之中。例如瓦舍伎艺、说书唱戏、卖艺杂耍等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在各类风俗画中也都有所体现。
其次是宋代统治者对绘画的热爱,例如宋徽宗,自身也是非常优秀的书画家,所以非常鼓励画院的建设。画院的画师不受阶级束缚,以具有才能者优先,选拔方式不拘一格,所以逐渐宋代画院成为宫廷画院的鼎盛时期。
二、宋代风俗画的艺术特点
首先作为风俗画,所涉及的题材广泛且贴近生活。“风俗画,谓以时代精神社会风俗、人民生活家庭琐事等为题材之绘画也。重写实而亦辅之以诗意与幻想”[1],这是近代文化研究书籍《中文大辞典》(1962年 - 1968年)中对这个名词概念的解释。意思是说,风俗画反映着时代精神,内容上大多数表达的是市民阶层的风俗习惯,普通百姓的家庭琐事,表达身边的普通人的情感与思想。这些都不同于以往的人物画对达官显赫、皇家贵族的描绘,反而更加真实感人且容易产生共鸣,这一转变,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变革。再加上画家来自各个不同的市民阶层,导致风俗画的题材愈加广泛,内容也更加真实感人。
其次是情节表现故事性与趣味性。风俗画独特的生活气息,也表现在其故事性与情节性。单纯的描画过于单调,这里就需要画家的巧妙构思与巧手安排,结合生活中的切身体验,适当安排符合画面的故事情节,将可能不是同一时间发生的故事定格到同一个画面中加以呈现,营造画面意趣,表达市民阶层的生活情趣。
三、例释:《清明上河图》
宋代绘画可以说是历代绘画中的巅峰时期,而风俗画又是这一时期的辉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王伯敏先生所言,“宋代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鼎盛时期,标志着我国中古时期绘画高峰的出现”[2]。这里不得不提到北宋名作《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北宋时期优秀画家张择端,这幅画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罕见的存世精品,对后世风俗画的创作都有极深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就画面描绘的内容来说,体现的是北宋汴京时期的繁荣景象与自然风光,就画面构图形式来说,画家采取了全景式方法,就画面布局来说,以横轴画卷的形式,使人置身其中,步移景异,分为三个场景进行故事的描述:开首一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第二部分描画汴河附近水运便利,人群熙攘的场景;最后部分则是描写城关地区商业繁荣,建筑景物琳琅满目的景象。画面内容繁琐人物众多,却都被画家巧手经营,布局安排,定格到同一张画卷中。同时情节生动,故事紧凑,起伏有序,布局巧妙,像看一场高山流水的音乐剧,让人身临其境,余音绕梁。
作为宋代一幅优秀的长卷绘画,之所以优秀能够为后世所流传,不仅是因为画家在全景式构图中巧妙采用散点透视,笔法严谨细腻,整幅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故事性、叙事性与情节性都是不可忽视的。在画面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不同的故事,有的平淡亲切,有的升腾跌宕。最精彩的部分,就要数大船即将通过虹桥處的紧张热闹的场面了。整座大桥采取木质结构,造型精美,桥的两侧是林立的建筑商户,桥的上方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桥的下方就是全图的中心,汴河。此时河中水流湍急,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云集,而不远处,一只巨大的船只即将行之,狭窄的河道更是将此时的气氛烘托的紧张起来,船夫们用竹竿撑船,用麻绳挽船,稍有不慎就会撞上。而临船和桥上的人都在紧张观望,议论指点,希望平稳顺利过桥。不仅如此,画面中还有许多生活性的故事情节作为叙事内容,如野外踏青郊游的人们,正在乞讨的乞丐,正在喂马的马夫,形形色色的人都在画面中讲述着故事,这些都更加突出表现了宋代风俗画中所表现出的故事性与情节性的特点,且形象刻画鲜明生动。内容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四、宋代风俗画的审美价值。
宋代风俗画作为当时民间艺术中最受市民阶层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对后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不仅展示了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同时绘画题材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民俗文化。在我看来,整个画面所展示出的故事性,情节性与趣味性,这也是画家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更是艺术作品所应该表现出来的精神升华。
参考文献
[1]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文大辞典[M] .中国台北: 中国台北文化研究所,1968.
[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0.(页366).
作者简介:袁明星(1998.6——),女,汉族,籍贯: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本科生,专业:国画,研究方向:山水画.
关键词: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一、宋代的社会特征
时代造就艺术。宋代政局平稳,经济发展迅速,而这对风俗画的影响就是给了画师更多自由创造的空间。画各种生活题材都进入了画家们的创作内容之中。例如瓦舍伎艺、说书唱戏、卖艺杂耍等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在各类风俗画中也都有所体现。
其次是宋代统治者对绘画的热爱,例如宋徽宗,自身也是非常优秀的书画家,所以非常鼓励画院的建设。画院的画师不受阶级束缚,以具有才能者优先,选拔方式不拘一格,所以逐渐宋代画院成为宫廷画院的鼎盛时期。
二、宋代风俗画的艺术特点
首先作为风俗画,所涉及的题材广泛且贴近生活。“风俗画,谓以时代精神社会风俗、人民生活家庭琐事等为题材之绘画也。重写实而亦辅之以诗意与幻想”[1],这是近代文化研究书籍《中文大辞典》(1962年 - 1968年)中对这个名词概念的解释。意思是说,风俗画反映着时代精神,内容上大多数表达的是市民阶层的风俗习惯,普通百姓的家庭琐事,表达身边的普通人的情感与思想。这些都不同于以往的人物画对达官显赫、皇家贵族的描绘,反而更加真实感人且容易产生共鸣,这一转变,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变革。再加上画家来自各个不同的市民阶层,导致风俗画的题材愈加广泛,内容也更加真实感人。
其次是情节表现故事性与趣味性。风俗画独特的生活气息,也表现在其故事性与情节性。单纯的描画过于单调,这里就需要画家的巧妙构思与巧手安排,结合生活中的切身体验,适当安排符合画面的故事情节,将可能不是同一时间发生的故事定格到同一个画面中加以呈现,营造画面意趣,表达市民阶层的生活情趣。
三、例释:《清明上河图》
宋代绘画可以说是历代绘画中的巅峰时期,而风俗画又是这一时期的辉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王伯敏先生所言,“宋代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鼎盛时期,标志着我国中古时期绘画高峰的出现”[2]。这里不得不提到北宋名作《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北宋时期优秀画家张择端,这幅画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罕见的存世精品,对后世风俗画的创作都有极深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就画面描绘的内容来说,体现的是北宋汴京时期的繁荣景象与自然风光,就画面构图形式来说,画家采取了全景式方法,就画面布局来说,以横轴画卷的形式,使人置身其中,步移景异,分为三个场景进行故事的描述:开首一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第二部分描画汴河附近水运便利,人群熙攘的场景;最后部分则是描写城关地区商业繁荣,建筑景物琳琅满目的景象。画面内容繁琐人物众多,却都被画家巧手经营,布局安排,定格到同一张画卷中。同时情节生动,故事紧凑,起伏有序,布局巧妙,像看一场高山流水的音乐剧,让人身临其境,余音绕梁。
作为宋代一幅优秀的长卷绘画,之所以优秀能够为后世所流传,不仅是因为画家在全景式构图中巧妙采用散点透视,笔法严谨细腻,整幅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故事性、叙事性与情节性都是不可忽视的。在画面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不同的故事,有的平淡亲切,有的升腾跌宕。最精彩的部分,就要数大船即将通过虹桥處的紧张热闹的场面了。整座大桥采取木质结构,造型精美,桥的两侧是林立的建筑商户,桥的上方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桥的下方就是全图的中心,汴河。此时河中水流湍急,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云集,而不远处,一只巨大的船只即将行之,狭窄的河道更是将此时的气氛烘托的紧张起来,船夫们用竹竿撑船,用麻绳挽船,稍有不慎就会撞上。而临船和桥上的人都在紧张观望,议论指点,希望平稳顺利过桥。不仅如此,画面中还有许多生活性的故事情节作为叙事内容,如野外踏青郊游的人们,正在乞讨的乞丐,正在喂马的马夫,形形色色的人都在画面中讲述着故事,这些都更加突出表现了宋代风俗画中所表现出的故事性与情节性的特点,且形象刻画鲜明生动。内容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四、宋代风俗画的审美价值。
宋代风俗画作为当时民间艺术中最受市民阶层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对后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不仅展示了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同时绘画题材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民俗文化。在我看来,整个画面所展示出的故事性,情节性与趣味性,这也是画家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更是艺术作品所应该表现出来的精神升华。
参考文献
[1]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文大辞典[M] .中国台北: 中国台北文化研究所,1968.
[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0.(页366).
作者简介:袁明星(1998.6——),女,汉族,籍贯: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本科生,专业:国画,研究方向: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