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上河图》探究宋代风俗画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lol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俗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风格绘画,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具有生活气息。这类作品所描绘的对象往往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和环境,所以在其对后世的影响上,都会具有艺术、政治、历史等多重价值。宋朝统治者的支持和繁荣的社会背景,造就了风俗画的兴起与繁荣。《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一、宋代的社会特征
  时代造就艺术。宋代政局平稳,经济发展迅速,而这对风俗画的影响就是给了画师更多自由创造的空间。画各种生活题材都进入了画家们的创作内容之中。例如瓦舍伎艺、说书唱戏、卖艺杂耍等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在各类风俗画中也都有所体现。
  其次是宋代统治者对绘画的热爱,例如宋徽宗,自身也是非常优秀的书画家,所以非常鼓励画院的建设。画院的画师不受阶级束缚,以具有才能者优先,选拔方式不拘一格,所以逐渐宋代画院成为宫廷画院的鼎盛时期。
  二、宋代风俗画的艺术特点
  首先作为风俗画,所涉及的题材广泛且贴近生活。“风俗画,谓以时代精神社会风俗、人民生活家庭琐事等为题材之绘画也。重写实而亦辅之以诗意与幻想”[1],这是近代文化研究书籍《中文大辞典》(1962年 - 1968年)中对这个名词概念的解释。意思是说,风俗画反映着时代精神,内容上大多数表达的是市民阶层的风俗习惯,普通百姓的家庭琐事,表达身边的普通人的情感与思想。这些都不同于以往的人物画对达官显赫、皇家贵族的描绘,反而更加真实感人且容易产生共鸣,这一转变,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变革。再加上画家来自各个不同的市民阶层,导致风俗画的题材愈加广泛,内容也更加真实感人。
  其次是情节表现故事性与趣味性。风俗画独特的生活气息,也表现在其故事性与情节性。单纯的描画过于单调,这里就需要画家的巧妙构思与巧手安排,结合生活中的切身体验,适当安排符合画面的故事情节,将可能不是同一时间发生的故事定格到同一个画面中加以呈现,营造画面意趣,表达市民阶层的生活情趣。
  三、例释:《清明上河图》
  宋代绘画可以说是历代绘画中的巅峰时期,而风俗画又是这一时期的辉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王伯敏先生所言,“宋代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鼎盛时期,标志着我国中古时期绘画高峰的出现”[2]。这里不得不提到北宋名作《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北宋时期优秀画家张择端,这幅画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罕见的存世精品,对后世风俗画的创作都有极深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就画面描绘的内容来说,体现的是北宋汴京时期的繁荣景象与自然风光,就画面构图形式来说,画家采取了全景式方法,就画面布局来说,以横轴画卷的形式,使人置身其中,步移景异,分为三个场景进行故事的描述:开首一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第二部分描画汴河附近水运便利,人群熙攘的场景;最后部分则是描写城关地区商业繁荣,建筑景物琳琅满目的景象。画面内容繁琐人物众多,却都被画家巧手经营,布局安排,定格到同一张画卷中。同时情节生动,故事紧凑,起伏有序,布局巧妙,像看一场高山流水的音乐剧,让人身临其境,余音绕梁。
  作为宋代一幅优秀的长卷绘画,之所以优秀能够为后世所流传,不仅是因为画家在全景式构图中巧妙采用散点透视,笔法严谨细腻,整幅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故事性、叙事性与情节性都是不可忽视的。在画面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不同的故事,有的平淡亲切,有的升腾跌宕。最精彩的部分,就要数大船即将通过虹桥處的紧张热闹的场面了。整座大桥采取木质结构,造型精美,桥的两侧是林立的建筑商户,桥的上方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桥的下方就是全图的中心,汴河。此时河中水流湍急,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云集,而不远处,一只巨大的船只即将行之,狭窄的河道更是将此时的气氛烘托的紧张起来,船夫们用竹竿撑船,用麻绳挽船,稍有不慎就会撞上。而临船和桥上的人都在紧张观望,议论指点,希望平稳顺利过桥。不仅如此,画面中还有许多生活性的故事情节作为叙事内容,如野外踏青郊游的人们,正在乞讨的乞丐,正在喂马的马夫,形形色色的人都在画面中讲述着故事,这些都更加突出表现了宋代风俗画中所表现出的故事性与情节性的特点,且形象刻画鲜明生动。内容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四、宋代风俗画的审美价值。
  宋代风俗画作为当时民间艺术中最受市民阶层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对后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不仅展示了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同时绘画题材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民俗文化。在我看来,整个画面所展示出的故事性,情节性与趣味性,这也是画家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更是艺术作品所应该表现出来的精神升华。
  参考文献
  [1]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文大辞典[M] .中国台北: 中国台北文化研究所,1968.
  [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0.(页366).
  作者简介:袁明星(1998.6——),女,汉族,籍贯: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本科生,专业:国画,研究方向:山水画.
其他文献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正式提出以来,全体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初中音乐教学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和教学体系上的优化。初中音乐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与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发展新思路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打下音乐基础,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育;音乐教学;教育新思路;教学意义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探寻一种物质十分丰富、生活极度幸福,文明高度发达的理想生活。康有为借鉴了“三世说”和小康大同说,并借鉴西学中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大同理想,将大同理想的思想体系成书于《大同书》,在书中细致地描绘了他对未来社会的想象。故本文将对于康有为《大同书》中呈现出的平等、人伦、政治、社会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幸福 ;平等 ;理想社会  一、康有为大同理想的形成与来源  康有为的大同理
期刊
春天,总有那么几日,极冷,却不招厌。  常听老人们说一个词,叫“倒春寒”。近天冰雨霏霏,日黯风瑟,想必是了。三两个身体健壮的小伙,想凭着几块“疙瘩肉”,去对抗春寒;或有面容较好的姑娘,私料春风当有怜惜,而单裙翩行,皆遭制裁。  春寒无情,只将冷雨颗颗掷下。  我素敬畏春寒。若见阴云,不待雨来,便早早请出秋衣伞具,并姜汤热水以侍之。或是缘此,记忆中的春寒多有美好。  很多美好,都需要少些无谓对抗,多
期刊
摘要:在世界发展史上,王朝和王室的兴亡更替也是复杂而激烈的。皇室长期存续是极其罕见的事情。作为皇室的典型,日本的天皇制度自日本建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天皇对日本国民有着重要的意义。神道和天皇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教化和政治起到了特定的效用。本文试图分析古代日本天皇制存续的缘由,并探究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天皇和神道;正统性;启示  在中国和日本的历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形态的君主制,分别为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积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能够营造一个全新的乡村环境,使乡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变得更加多样化,逐渐完善乡村地区的基层文化服务制度。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助于实现对当地文化的深入挖掘,达到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的效果,达到了既定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目标,使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本文通过说明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价值,同时编制出乡村振兴战略背
期刊
人总是与“吃”密切相连,我们每天都生活都脱离不了这个“俗”事。正因为两者的密切关系,饮食便是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或是地域的特性乃至文化。像是西餐,简洁直接,大块的肉、大片的蔬菜亦或内容都露于表面的披萨饼,都展示了西方人的直白与简明。而中国人更多的是内敛与含蓄,包子、饺子或馅饼,都是皮里见馅,讲究的是“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回归北京而言,“吃”不止于一种简单的充饥作用,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上的享受,精神上
期刊
摘要:在现在社会,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个人在生活中要有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要求,道德对每个人来说都有规范和约束作用,让我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可以很好地规避错误。但是,哲学中所将的道德和现在社会所说的道德是有所不同的,苏格拉底说过“美德即知识”,在这里的美德我们暂且理解为道德;而在老子那里,他认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
期刊
摘要:广东郁南禾楼舞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研究价值。从最初的神话原型发展力度这一角度针对禾楼舞神话当中所蕴含的一些隐韵予以结构,进而针对禾楼舞所表现出来的原型予以索源,进而为后期进一步更加深入的去探究禾楼舞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借鉴。  关键词:广东;郁南禾楼舞;原型索源;角色  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戏剧以及歌舞大多起源传统当中的傩戏,而对于最原始的傩戏来说,主要起
期刊
春风渐暖,春水初生,春色满城。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正月刚临,清阳已至。中午时分出门,目所至,皆是单衣。有时候还能遇到一两个着汉服的姑娘,一腰红,一肩春色。子洲县城并无许多名胜可往,但随便走走,已满心欢怡。  我虽未涉远方,没经多少世面,但所经城市的阳光,皆不如子洲。子洲阳光极清。正月新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待午饭毕,阳光正暖,出去走走,似一番诗意。  不过光走,虽有诗意,却也略显无聊
期刊
100多年前,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通过对“西洋镜”的改造,发明了放映机,然后森罗万象、三千世界便从这台小小的机器之中倾泻涌流,那些神奇多彩的画面和这门的艺术,就这样诞生于放映机所释放的光影之中,且在多年后的今日,他的生命力依旧在变革和发展中喷薄涌流,生生不息。而近30年来的电影业,也正呈现着,由科技所催生的的生机和新风。  信息和情感是桥梁。由他们所构建的看不见的桥梁,可以穿越认知和阅历的障碍与遥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