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实摄影形式美的记录与主观表达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纪实摄影的表现形式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大多数人只认可纪实摄影真实的记录和反映现实的基本属性,却忽略了它主观的感情色彩和表现主义。本文从纪实摄影的属性、本质和内涵出发,结合客观记录的主体选择、主观的个性表达和形式美的表现三个方面来阐述在纪实摄影的表现手法以及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和把握的方面。
  【关键词】纪实摄影;主体;情感;形式;表现
  一、客观记录的主体选择
  1、清晰的构思和提炼
  纪实摄影的表现应该先从主体的选择开始,虽然纪实摄影要求真实的、客观的反映事物的本来而貌,但是摄影师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创作的态度,将再现和表现紧密结介起来,这仍然属于艺术创作。用特定环境去拍摄纪实摄影,这种环境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也不能经过任何的粉饰和加工,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这种情况下主体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主体确定下来了才能在照片中塑造想要传达给人们的艺术形象,这个艺术形象包括人物、事物、事件等多个方面,艺术形象是从众多生活形象中抽取出来的,可以借助形象反映生活本质和时代发展趋势,从一个鲜明的典型个体来展现一个整体。
  2、明确的目的性
  虽然“社会批判型”是纪实摄影作品最常用的手法之一,但是不能盲目跟从一些讽刺社会风气的纪实摄影潮流,更不能热衷于为了表现自己的摄影技艺而人为地制造一些虚假的形象。在选择主体时,纪实摄影师必然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当然作品的内容里附着和承载着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的要求并不是必要的,但是表现的内容一定是在客观事实融入自己的主观思考后并加以提炼和概括而实现的。纪实摄影家在拍摄时必然会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提炼和塑造典型形象时必然会深深地刻上其强烈的主观和道德取向的烙印。
  二、主观的个性表达
  1、创作的情感融入
  纪实摄影师所观察到的社会环境同样也是普通大众所能看到的普遍现象和客观事实,但是之所以摄影师拍摄的纪实照片能够在尊重现实事物的实际面貌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强大冲击力能够直击我们的心底;并且有些照片中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甚至是大家习以为常、司空見惯的现象,但是却能带给观者熟悉事物的陌生感。因为纪实摄影就是这样一种主观个性表达的艺术,摄影师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态度通过照相机去框取和定格现实世界,所得的图像是融入了摄影创作人特定的主观思想和审美情趣,像是具有灵魂的东西,能引领着观者区别于个人的固定思维模式、从摄影师的角度和立场观察作品所反映客观现实,以一种新的广阔视野去品味这种重新拆分重组后的现实世界。
  2、作品的情感表达
  摄影师在创作时应该倾注着自己对社会生活以及作品形象的深刻的艺术情感,艺术情感是审美主体的心理机能的重要内容和明显特点,在摄影艺术创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渗透着强烈的艺术情感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和艺术情感的和谐统一,必然给作品带来巨大的说服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情感在纪实摄影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当摄影师在拍摄时想要表达的和注入的情感与读者的情感达到一致时,就会碰撞和激发出众多反应,作品强烈的感染力都是来自于情感的力量。情感在纪实摄影作品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图像只是摄影师表达情感的载体,透露出感情色彩的作品才是生动鲜活、有力量的。
  三、形式美的表现
  在纪实摄影的创作过程中,确定了主题并融入自己的态度和情感之后,形式美的表现将会提高整个作品的水平。纪实摄影作品很难做到完美,光线、位置等环境因素都是不可控的,但是如果在情况允许的创作过程中,形式美的表现形式却是让纪实摄影作品趋于完美的重要手段。纪实摄影作品中的美感是摄影师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是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运用到纪实摄影中时它的画面语言更具有摄影艺术的造型特征。
  在对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过程中,虽然客观事物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摄影师可以选择现实世界中的某一个局部展现出来,在相机取景框那个局限而又相对封闭的空间内,结合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形式美的构图进行突出或者取舍某些事物,重新组织了事物的结构和形态。形式美的画面语言的运用使形象负载了创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视觉形象的组织创造已经不仅仅是客观和主观的相互结合,而是按照拍摄者的审美情趣在不断变化的、繁杂的现实世界中发现表现的对象并解构其与环境的关系,彰显其利用事物的外在形式展现主观意识的创作理念。
  四、总结
  纪实摄影是具有深刻的现实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艺术,不是只去拍摄苦难的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它是既具有社会价值又具备审美价值的摄影艺术创作,它是把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复制下来,再根据本来目的表现出来的艺术。我们每位纪实摄影师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的敏感,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抓住事物本身的价值,更要抓住事件中最能打动人的瞬间情感,纪实摄影师应该在深入观察生活、感悟人生道理的基础上,加上个人的角度、立场和情感,用形式美的方式客观记录现实,完成对被摄事物的评价或诠释并传达思想内涵,拍出更多生动感人的照片。只有多个方面相互补充和依存,这样的表现形式才能让纪实摄影作品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高佳.纪实·表现——试析纪实摄影表现主义[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5):92-95+112.
  [2]宋澍.新闻摄影:形式美与纪实美[J].新闻战线,2013(11):89-90.
  [3]方建薇.超越纪实摄影—会说话的物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4]罗斯坦.纪实摄影一影像阅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吕忠彬.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拍摄纪实摄影[J].记者摇篮,2015(10):37-38.
  作者简介:乔彤彤(1994-1),女,汉族,山东泰安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摄影、美术
  指导老师:夏洪波
其他文献
【摘要】诞生于1837年的大卫·霍克尼,他是画家、摄影师,也是舞台歌剧设计师和电影导演,以及艺术理论家。本文从大卫·霍克尼的艺术作品出发解构现代立体主义,是因为霍克尼自身具有的艺术综合性,但本文主要从霍克尼建树较大的拼贴摄影入手,分析霍克尼从立体主义和波普艺术中继承的形式感以及从中国传統长卷式绘画中取得的散点透视法则之间所结合的拼贴摄影,对于传统抽象主义和焦点透视的强力冲击,颠覆常态观看法则和表现
期刊
【摘要】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网罗世间百态,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文化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地表达,能够经过时间的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下来的,必然是经典之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多元文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多元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传承优秀
期刊
【摘要】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和倡导者。他在探索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形式时,突破了从古到今的手绘单一模式,并以重复,粘贴,挪用,母题元素的风格表达出大众性的特征。笔者从视觉感受的角度对他的部分代表作品进行解剖,并从创作形式以及创作主题思想上进行分析。得知沃霍尔引领的波普艺术大思潮乃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學和现代艺术思潮转变的纽带,推进了现代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和互融性、创造性,趣味性等。  【关键
期刊
查克·克洛斯 Chuck Close(1940- ) 美國超级写实主义画家,也就是照相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从1964年起克洛斯开始描绘人像,两年后专以照片为蓝本作画。他的画幅大,远看逼真,近看局部却很抽象,不真实,他用逼真的画面揭示出一个真实的虚幻,是具象中的抽象。尽管他的作品画画得十分细腻,但因为只着重于表现生理细节,人物形象是缺乏生气的,只不过是自然主义的一种极端一种末流。  一、克洛斯的照相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迅速。群众文化辅助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环节,在促进群众文化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合唱是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其能够有效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大家的日常生活质量。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合唱辅导的意义,研究了群众文化艺术中的合唱辅导策略,希望能够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合唱;辅
期刊
山歌剧《红百灵》以客家人文生態为底色,以二十世纪上半页国内革命战争为故事外壳,透过主人公红百灵短暂、苦难的一生,唱出了那个时代文化土壤中底层人物命运走向的悲壮之歌。  《红百灵》此剧究竟是红色题材还是客家乡土爱情题材,这似乎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定位。因为这是在客家乡村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但剧本并没有呈现战争场面的烽烟滚滚、风声鹤唳的血腥惊悚,而是在人物的一系列活动中,展演出人性
期刊
【摘要】传统的中国艺术史中,刺繡并不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所以中国刺绣史上重要的人物沈寿和她的《雪宧绣谱》长久以来并未得到应得的重视。关于沈寿的研究,除南通当地的专业人士写了一些文章之外,多数通识性介绍文字只是谈及她是一位刺绣高手,有《雪宧绣谱》一书传世。其实,沈寿对于刺绣史的重要远不止此。沈寿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这个特定的文化时期,不仅仅是使刺绣和绘画再次结合起来,并且率先将西方绘画中注重光影明暗的视
期刊
【摘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是目前音乐学科教学的重要理念,也告知我们中学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开展审美教育。而歌唱教学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部分,因而,如何让学生了解歌唱的魅力,展现出美的声音与情感,就成为了教学工作中需要正确把握的内容。所以本文也将围绕音乐审美的相关内涵,在这一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音乐审美;高中音乐;歌唱教学  早在2001年,我国就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
期刊
【摘要】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用了大量的笔墨书写“张力”理论,并提出了“不动之动”是绘画作品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中国古代绘画美学崇尚气韵生动,两者都是于静中求动,寓静于动,实有相通之处。以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为依据,结合具体的中国画作品,从构图、线条和笔墨三个角度来分析张力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张力”,并对我们今后的创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阿恩海姆;张力;中国画  阿恩
期刊
构图在中国画中是衡量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谢赫的“六法论”中便有“经营位置”, 谢赫认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是衡量绘画作品质量的标准。顾恺之称构图为“置陈布势”,张彦远认为它是“画之总要”。画面有一个好的构图,能够迅速吸引住观者的眼球,而这一切并非哗众取宠,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情感,立画之气象,达画之奇变。  中国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政治环境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