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三疑三习” 推动深度学习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ert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理解的学科,要推动学生的数学理解,问题是关键,只有在合适的问题引领下,学生才能展开有效的数学探究;只有在问题驱动下学生才能深入地探析数学规律,建构立体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三疑三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一、何为“三疑三习”
  “三疑”指的是学生借助数学问题来学习的过程,与数学问题的处理密切相关。设疑主要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或者选择适切的问题背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质疑指学生要能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能够在交流问题中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释疑包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方面,强调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要达成对知识的理解。“三疑”是以问题为核心,强调问题驱动学习,是达成数学深度学习的必经途径。
  “三习”包含自习、研习和练习三个环节,也体现在学生数学学习的不同阶段。自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展开的预学,教师可以以预学材料单的形式将自习要求发送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了解学习内容,将这些内容与之前知识体系中相关联的东西勾连起来,并在思考中提炼遇到的问题。研习指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引领学生将自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就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研究,因为有学生的自习作为基础,所以研习中的问题含金量高,对于学生的挑战性强,学生在研习的时候思维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得到提升。练习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探析深度的数学规律,拓展学生的数学模型,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层次。
  二、立足一个“疑”字
  “学贵有疑”,在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展开的数学学习才是有效的,而问题的质量、问题的呈现方式、问题的解决途径等都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层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疑”字来做文章,要以“三疑”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1.设疑。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新授知识时,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寻找合适的问题载体,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然后推动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发现,让学生感受到矛盾,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来。
  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我首先创设一个情境:李娟约张兰周六去公园跑步锻炼,约定的时间是六点。早上,张兰早早地到了公园,一直等到七点都没有看见李娟,所以就自己跑步了。周一见到李娟,李娟说她准时去了,也没有等到张兰。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在思考之后很快找到了答案:李娟和张兰约的时间是六点,但是一天中有两个六点,早上一个,晚上一个,两个人没有统一好在哪个六点去公园跑步。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矛盾出现。有学生提出可以约定好是上午六点还是下午六点;也有学生提出可以用24时法来表示时间,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天中有两个六点的情况。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我首先帮助学生建立了在普通记时法中要在时刻前加上“上午”和“下午”这样的限定性词语的概念。然后,结合24时记时法的提出,结合电视台的节目预报和学生一起感受了什么是24时记时法,了解24时记时法的记时规则,并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联系起来。
  2.质疑。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发现了问题,感受到矛盾,那么他们提出质疑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是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学生能够主动地展开思考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在《认识平均数》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男生和女生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10次,记录下每人投中的次数,然后利用表格展示出男生投中的总数和女生投中的总数。表格中数据显示男生投中的总次数是35次,而女生是36次,所以判定女生获胜。学生在观察这个表格之后发现男生参与的人数是5人,女生参与的人数是6人,所以立即有男生提出“不公平”的抗议。大家表示认同,但是就如何确定比赛的胜负,学生有不同的见解。男生提出要减去一个女生的成绩,这样人数相当,比赛公平;女生则表示如果男生加上一个人,可能一次也投不中,所以未必就是男生获胜。在双方深入交流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想办法在现有条件下判断男女生的投篮水平,很多学生想到了用平均数来表示男女生投篮水平的方法。由此引出了平均数,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平均数的意义。
  3.释疑。释疑是学生综合已有条件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主阵地,是深化学生數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是另辟蹊径的,是助推学生数学领悟的。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华应龙老师从一个寻宝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动态建构了一个圆。这个圆以“宝物距离你3米”为线索,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发散开去,从而体会出圆的特征是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在本课的最后,华老师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之前的线索上来,追问“宝物一定在这样一个圆周上吗”,从而推动学生的视角向空间延伸,帮助学生动态建构了一个圆球。对于学生而言,这个深层次的问题是发展他们空间观念的引子,也是学生释疑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三、抓好一个“习”字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习”与教师的“教”同等重要,甚至在很多时候,学生如何学习,在学习中收获了什么,在学习中是否增长了经验、达成了方法上的改进,这些比教师是否教到位更加重要。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教学中教师要尤为关注学生的“习”。
  1.自习。自主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延续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善于将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起来,运用结构的力量来学习。
  例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并结合对分数意义的把握去尝试理解这些百分数。学生在自习的时候不仅找到了很多百分数,体会到这些百分数的含义,而且发现百分数与分数有一些细微差别。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他们对于百分数的认识由此开始深化。
  2.研习。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研习必然会是有效的。由于学生切入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在研习中涉及数学规律的方方面面,达成对数学规律的多维理解。
  例如,在《间隔排列规律》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利用学具来探索成一条直线排列时不同的间隔排列情况中的规律。学生在操作中将两端有和两端没有的情况统一起来,发现了“两端物体的数量等于中间物体数量+1”的规律。
  3.练习。除了基础性的练习之外,拓展性的练习和综合性的练习对于学生的推动作用显然更明显。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加强对知识的体会,提升对规律的灵活应用程度,从而达成深度的数学学习。
  总之,只有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去探索,更好地去理解,只有经历多维的学习,学生的认识才能提升。而只有在理解数学规律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达成各个领域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因此实现深度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晓寒)
其他文献
早在1977年,班杜拉就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指出自我效能感是在行为发生前,个人针对自身是否能完成预定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能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还会影响学生的活动情绪以及心理健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高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教育合力,采取有效措施通力
期刊
小学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中不仅包括音乐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需要音乐教师向学生传授基础的音乐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质。在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音乐学科的美育作用,只是单纯地将音乐学习看作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忽略了音乐本身的思想性。真正的音乐学习应该是有关情感态度的教育,有关思想品质的教育,应该以趣味性、审美性、主体
期刊
音乐素养是指一个人对音乐的基本感觉,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力、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力和创造力等。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音乐学习中,如果不能让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美好,如果不能提升自我的审美情趣,那么学习就是无效的。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参与为主,重视音乐课程,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去接触音乐、拓展音乐,让音乐课程灵动起来,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唱歌和学
期刊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生活即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等教育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信心。本文从陶行知教育理念出发,提出了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策略,旨在使学生因音乐而更美好,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更精彩。  陶行知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代的教育者,他的教育理念中渗透着诸多与教育本质相关的思想,这些思想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光芒四射的,他的教育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语文作为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核心学科,对学生今后的语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构成深远影响。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是符合新课改趋势的一大重要举措,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深度。在教育信息化的融合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具体分析一下信息技术加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身
期刊
在高度现代化的时代,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加快生活节奏,减轻生活负担的不二之选。为了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特征,教师有必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引进生活化的素材,不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的精彩之处。  一、融合生活情境,激活探究欲望  创建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出发,产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探
期刊
美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而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探究美的过程中,提升对美术知识的认知效果,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知识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当以积累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为教育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理解美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发展美术
期刊
生本教学是伴随新课程改革而涌现出的教学理念,即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教学目标、过程和环节依据学生的心理认知需求以及学习需要而设置,从而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新课改的发展进程中,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将生本理念作为纲领,同时还需要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既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链接现实,深化理解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都处于初级阶段,思维能力、认知
期刊
数学教学以数学活动为基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发展过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和语文、美术、音乐等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是概念、符号和运算,很难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教师需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用数学的奇妙打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同时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引导学生开
期刊
童话故事属于儿童文学体裁的一种,内容夸张、想象丰富、形象生动,它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能为他们带来欢乐,使其得到更多启发与认知,现已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常规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积极接受新事物,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用童话故事引领英语课堂教学,将童话故事恰当地融入读、写、听、说等各个环节,转变知识传授形式,渲染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童话故事辅助下理解知识,领悟英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