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生因为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课堂中容易出现一些普遍的问题,影响学习效果,而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老师作为教学第一人,如果能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利用生活、实践中的化学事例,提升课堂趣味性,利用任务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生动的互动情境,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关键词:中职化学 师生互动 问题导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當前的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而中职生的厌学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学生上课不打开课本,找不到作业本,上课有吃东西的,有照镜子的,有看小说杂志的,有睡觉的,甚至有偷偷摸摸看手机的等外在现象层出不群。中职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为了让学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需求作为重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标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活动,使教与学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如何在中职课堂进行有效师生互动谈几点看法。
1、变通生活、社会实践中的化学事例,构建师生互动情境
[案例1]“Fe2+与Fe3+相互转变”的教学
师: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削皮后的苹果会变黄。哪位同学能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思考、困惑,引发探究讨论。
师提示:Fe2+与Fe3+在溶液中各显示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查阅资料、自主讨论。
学生得出结论:苹果中的Fe2+离子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离子,所以呈黄色。
师引入课题:Fe2+与Fe3+是如何转变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这一情境的创设,既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又引发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营造出进一步良好的课堂氛围。
[案例2] 甲烷的教学时,结合某地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从而导致矿难的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境:煤矿为何会发生瓦斯爆炸?瓦斯是什么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等这些问题都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责任感。
[案例3]"乙醛的还原性"的教学时,教师讲述:"在古代,能拥有一面铜镜会令人非常羡慕,可今天用的平面镜要比铜镜好的多。那么你知道平面镜上的银是怎样镀上去的吗?下面让我们来观察一个能在玻璃表面镀上一层银的实验。"这种由知识的实际应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
2、运用任务驱动法,在合作中构建师生互动情境。
任务驱动法指的是在课堂中设置具体任务,在引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灌输新知识。为了引领中职生顺利完成任务,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以及由简到繁的原则,同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完成任务,以便在合作中构建起师生互动课堂。例如,在中职化学通用教材中,离子方程式一直是一大难点,而离子反应是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首先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推出离子方程式。同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电解质也是一大重点,学生在掌握强弱电解质后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实验都有好处。因此,下面通过三个递进的任务来完成离子反应的知识学习。任务一:学生利用目前所学知识。准确写出Ba(NO3)2和H2SO4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任务二:学生要学会将任务一的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通过对电解质的理解,删去其中未参加的反应离子,从而得到Ba2++SO42-=BaSO4任务三:学生搜集所学与之类似的化学反应,并根据这些方程式分析具体的本质。这三个任务便很好地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折射出多种类型的反应,从而使学生在老师设置的任务驱动下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具体书写。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仅有利于巩固知识,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以“问题”在学生实验中,构建师生互动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对一些化学现象凭经验已有一些认识,但由于思维水平、知识范围的局限,有些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提出有关中心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逐步解决中心问题。
例如:学习金属钠的物理、化学性质时的采取系列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
第一次实验:金属钠放入水中
当学生观察钠进行实验时,提出以下问题:金属钠表面为什么会有一薄层?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用滤纸吸干煤油后,切黄豆粒大小的钠放入水中有什么现象?钠为什么会熔化成小球?为什么会嘶嘶作响?为什么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会变红?
第二次实验:金属钠放入无水乙醇中
这次实验要与第一次实验现象对比,提出的问题是金属钠与乙醇分别与水反应,两者的快慢如何?分别收集到的是什么气体?预测反应后滴入酚酞会出现什么现象?感觉一下两个实验是否放热?
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既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还能促进学生动起手来,并对事物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因人、因课、因内容而异努力创设各种师生互动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新课标理念得以有效地落实。
参考文献
[1]樊新安.中职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探讨[J].考试(教研版),2012年09期
[2]张岩.中职化学课堂互动教学分析[J].生活教育,2014年S2期
课题项目:本文系榆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微型课题《中职理化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的研究》(课题批准号:YWX211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中职化学 师生互动 问题导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當前的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而中职生的厌学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学生上课不打开课本,找不到作业本,上课有吃东西的,有照镜子的,有看小说杂志的,有睡觉的,甚至有偷偷摸摸看手机的等外在现象层出不群。中职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为了让学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需求作为重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标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活动,使教与学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如何在中职课堂进行有效师生互动谈几点看法。
1、变通生活、社会实践中的化学事例,构建师生互动情境
[案例1]“Fe2+与Fe3+相互转变”的教学
师: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削皮后的苹果会变黄。哪位同学能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思考、困惑,引发探究讨论。
师提示:Fe2+与Fe3+在溶液中各显示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查阅资料、自主讨论。
学生得出结论:苹果中的Fe2+离子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离子,所以呈黄色。
师引入课题:Fe2+与Fe3+是如何转变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这一情境的创设,既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又引发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营造出进一步良好的课堂氛围。
[案例2] 甲烷的教学时,结合某地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从而导致矿难的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境:煤矿为何会发生瓦斯爆炸?瓦斯是什么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等这些问题都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责任感。
[案例3]"乙醛的还原性"的教学时,教师讲述:"在古代,能拥有一面铜镜会令人非常羡慕,可今天用的平面镜要比铜镜好的多。那么你知道平面镜上的银是怎样镀上去的吗?下面让我们来观察一个能在玻璃表面镀上一层银的实验。"这种由知识的实际应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
2、运用任务驱动法,在合作中构建师生互动情境。
任务驱动法指的是在课堂中设置具体任务,在引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灌输新知识。为了引领中职生顺利完成任务,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以及由简到繁的原则,同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完成任务,以便在合作中构建起师生互动课堂。例如,在中职化学通用教材中,离子方程式一直是一大难点,而离子反应是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首先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推出离子方程式。同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电解质也是一大重点,学生在掌握强弱电解质后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实验都有好处。因此,下面通过三个递进的任务来完成离子反应的知识学习。任务一:学生利用目前所学知识。准确写出Ba(NO3)2和H2SO4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任务二:学生要学会将任务一的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通过对电解质的理解,删去其中未参加的反应离子,从而得到Ba2++SO42-=BaSO4任务三:学生搜集所学与之类似的化学反应,并根据这些方程式分析具体的本质。这三个任务便很好地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折射出多种类型的反应,从而使学生在老师设置的任务驱动下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具体书写。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仅有利于巩固知识,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以“问题”在学生实验中,构建师生互动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对一些化学现象凭经验已有一些认识,但由于思维水平、知识范围的局限,有些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提出有关中心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逐步解决中心问题。
例如:学习金属钠的物理、化学性质时的采取系列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
第一次实验:金属钠放入水中
当学生观察钠进行实验时,提出以下问题:金属钠表面为什么会有一薄层?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用滤纸吸干煤油后,切黄豆粒大小的钠放入水中有什么现象?钠为什么会熔化成小球?为什么会嘶嘶作响?为什么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会变红?
第二次实验:金属钠放入无水乙醇中
这次实验要与第一次实验现象对比,提出的问题是金属钠与乙醇分别与水反应,两者的快慢如何?分别收集到的是什么气体?预测反应后滴入酚酞会出现什么现象?感觉一下两个实验是否放热?
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既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还能促进学生动起手来,并对事物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因人、因课、因内容而异努力创设各种师生互动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新课标理念得以有效地落实。
参考文献
[1]樊新安.中职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探讨[J].考试(教研版),2012年09期
[2]张岩.中职化学课堂互动教学分析[J].生活教育,2014年S2期
课题项目:本文系榆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微型课题《中职理化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的研究》(课题批准号:YWX211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