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数量逐步增多、规模逐渐扩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变革与完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发重要。因此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论文在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创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同时,论文介绍了目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模式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当今社会人才和科技竞争越发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对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旨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业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相比于综合研究型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实践运用,因此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的核心目的是在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完善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意义,并给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我国高等院校为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而开展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实践探索,不同高校对二者的重视程度和发展定位有所差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抓手,创新创业教育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便在各大高校开展,其中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就是国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早的高校,为后期全面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应用型本科人才指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大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部分是本科二批和三批录取院校,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特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意义的研究。马永斌、柏喆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创新成果結合起来,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高新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新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是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实践形式。[2]二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于淑玲、张占国等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着手,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资源投入和实际运行等方面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理论性过强而实践性不够。人才培养注重专业技术的学习,在整体规划中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位置。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缺乏专业化的指导老师。同时投入资源不多,或者投入大产出下,面子工作较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运行效果不佳。[3]三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王占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与制度变革作出了整体构想。认为要构建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创建创业教育模式,最核心的是更新观念,需要在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对象、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战略规划中来。[4]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一是特定专业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春宇等着眼于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不足与完善方向。认为要明确会计学专业的特殊性,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弹性学习等方面完善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5]二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的研究。徐理勤、顾建民以目标为导向,认为要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与特定行业人才需求紧密联系的特点,探索适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6]
总体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多,从现状问题到解决对策都有所涉及,但多是定性说理、泛泛而谈。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则不多。本文在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意义,并给出了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新创业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7]。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仅在于对在校学生的培养,而且面向全社会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的创业群体,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的锻炼。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和特点产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与研究型本科人才有较大区别,二者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体系上均有所不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目的是培养出拥有某个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行业精英和人才,因此它更具有社会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发展,高新技术行业突飞猛进,由于行业更新升级快、业务复杂、学科交叉性强等特点,对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时,学校更加注重技术知识的复合性、多学科交叉性、知识的前沿性和应用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与行业的适配性和兼容性,达到人才促进行业的发展、行业推动人才进步的目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的能力,比如自我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四、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出适合特定行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而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又直接相关,因此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即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从而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配合行业运作。
具体来说,建立和完善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现在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难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门的学习内容融入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能够直接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进而促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营造创新创业社会氛围。第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步伐加快,建立和完善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第三,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放缓,就业形势也较为严峻。因此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毕业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够鼓励学生成为自主创业者,更好更充分的实现个人价值并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第四,创新创业不仅是我国近年来的着力点,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最早是在西方国家兴起,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来,是符合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大趋势的。
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建议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和学生、教师等的参与程度。然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主要体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不足上。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了响应创新创业政策而组织一系列竞赛,或者开展部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主动探索。同时,由于学校层面不重视,对教师的工作定位影响是很大的,教师的工作内容决定工作绩效,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课时量来教授创新创业课程,只是被动的迎合教务部分的绩效评估,缺乏自我创新。学校和教师的不积极,直接影响授课质量,也自然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许多大学生只是为了赢得某项创业竞赛或者获得素质学分来参与创新创业,实质上对创新创业的内容没有多大热情。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产生实际效果,取决于学校的具体制度设计。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也引入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效果不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校层面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学校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匹配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没有单独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或者教学相关的组织机构,一般都是由某个相关部门,如教务处或者校团委等下发相关创新创业文件,然后由各个院系组织开展。其次,学校层面没有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和教学体系。大部分高校都不具备专业性的创新创业导师,很少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教学体系方面也更加偏重理论性的授课模式,而不是引入创新项目或者创业公司的实践活动,难以发挥实效,多是纸上谈兵。再次,难以把握时代环境的变化。信息化社会加速到来,互联网的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但是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基于已有的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时代背景联系不紧密,因此在创新意识不强的前提下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停滞不前。最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缺失。许多应有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的软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社会资源支持非常有限,大部分模式是政府学校"自我输血"做平台,而不是利用创新创业项目或者团队"自我造血"支持平台的发展。许多高校对网络时代背景的不敏感,导致难以有丰富的媒介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建立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发挥实效,需要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基于上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性的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第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这是影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不能为了应付上级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意见而做表现工作,要落到实处转到重点。要在学校战略规划层面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第二,高校各主体要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首先,学校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以指導各个院系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其次,教师要变被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为主动探索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再次,学生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不能为了完成学分任务敷衍了事,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三,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的建设。要积极推进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让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发挥纽带作用。同时,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促进课程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最后,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相关项目孵化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或团队实施创业项目。
参考文献
[1]刘宪杰,王荦,包琳等.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 13(25):156-156.
[2]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6):99-103.
[3]于淑玲,张占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05):179.
[4]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07):75-78.
[5]李春宇.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128-129.
[6]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02):57-60.
作者简介:
解道赟 (1986年8月) 女 ,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创业管理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模式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当今社会人才和科技竞争越发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对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旨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业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相比于综合研究型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实践运用,因此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的核心目的是在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完善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意义,并给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我国高等院校为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而开展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实践探索,不同高校对二者的重视程度和发展定位有所差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抓手,创新创业教育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便在各大高校开展,其中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就是国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早的高校,为后期全面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应用型本科人才指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大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部分是本科二批和三批录取院校,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特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意义的研究。马永斌、柏喆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创新成果結合起来,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高新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新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是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实践形式。[2]二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于淑玲、张占国等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着手,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资源投入和实际运行等方面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理论性过强而实践性不够。人才培养注重专业技术的学习,在整体规划中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位置。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缺乏专业化的指导老师。同时投入资源不多,或者投入大产出下,面子工作较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运行效果不佳。[3]三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王占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与制度变革作出了整体构想。认为要构建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创建创业教育模式,最核心的是更新观念,需要在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对象、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战略规划中来。[4]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一是特定专业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春宇等着眼于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不足与完善方向。认为要明确会计学专业的特殊性,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弹性学习等方面完善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5]二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的研究。徐理勤、顾建民以目标为导向,认为要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与特定行业人才需求紧密联系的特点,探索适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6]
总体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多,从现状问题到解决对策都有所涉及,但多是定性说理、泛泛而谈。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则不多。本文在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意义,并给出了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新创业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7]。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仅在于对在校学生的培养,而且面向全社会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的创业群体,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的锻炼。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和特点产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与研究型本科人才有较大区别,二者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体系上均有所不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目的是培养出拥有某个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行业精英和人才,因此它更具有社会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发展,高新技术行业突飞猛进,由于行业更新升级快、业务复杂、学科交叉性强等特点,对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时,学校更加注重技术知识的复合性、多学科交叉性、知识的前沿性和应用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与行业的适配性和兼容性,达到人才促进行业的发展、行业推动人才进步的目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的能力,比如自我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四、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出适合特定行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而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又直接相关,因此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即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从而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配合行业运作。
具体来说,建立和完善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现在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难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门的学习内容融入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能够直接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进而促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营造创新创业社会氛围。第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步伐加快,建立和完善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第三,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放缓,就业形势也较为严峻。因此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毕业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够鼓励学生成为自主创业者,更好更充分的实现个人价值并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第四,创新创业不仅是我国近年来的着力点,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最早是在西方国家兴起,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来,是符合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大趋势的。
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建议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和学生、教师等的参与程度。然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主要体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不足上。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了响应创新创业政策而组织一系列竞赛,或者开展部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主动探索。同时,由于学校层面不重视,对教师的工作定位影响是很大的,教师的工作内容决定工作绩效,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课时量来教授创新创业课程,只是被动的迎合教务部分的绩效评估,缺乏自我创新。学校和教师的不积极,直接影响授课质量,也自然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许多大学生只是为了赢得某项创业竞赛或者获得素质学分来参与创新创业,实质上对创新创业的内容没有多大热情。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产生实际效果,取决于学校的具体制度设计。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也引入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效果不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校层面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学校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匹配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没有单独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或者教学相关的组织机构,一般都是由某个相关部门,如教务处或者校团委等下发相关创新创业文件,然后由各个院系组织开展。其次,学校层面没有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和教学体系。大部分高校都不具备专业性的创新创业导师,很少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教学体系方面也更加偏重理论性的授课模式,而不是引入创新项目或者创业公司的实践活动,难以发挥实效,多是纸上谈兵。再次,难以把握时代环境的变化。信息化社会加速到来,互联网的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但是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基于已有的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时代背景联系不紧密,因此在创新意识不强的前提下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停滞不前。最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缺失。许多应有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的软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社会资源支持非常有限,大部分模式是政府学校"自我输血"做平台,而不是利用创新创业项目或者团队"自我造血"支持平台的发展。许多高校对网络时代背景的不敏感,导致难以有丰富的媒介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建立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发挥实效,需要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基于上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性的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第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这是影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不能为了应付上级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意见而做表现工作,要落到实处转到重点。要在学校战略规划层面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第二,高校各主体要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首先,学校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以指導各个院系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其次,教师要变被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为主动探索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再次,学生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不能为了完成学分任务敷衍了事,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三,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的建设。要积极推进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让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发挥纽带作用。同时,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促进课程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最后,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相关项目孵化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或团队实施创业项目。
参考文献
[1]刘宪杰,王荦,包琳等.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 13(25):156-156.
[2]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6):99-103.
[3]于淑玲,张占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05):179.
[4]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07):75-78.
[5]李春宇.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128-129.
[6]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02):57-60.
作者简介:
解道赟 (1986年8月) 女 ,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创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