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一直是新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它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符号表征的关键。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难点突破策略
一、成因剖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相匹配。
人教版教材是按照“从分子→原子→原子结构→离子→化合价→化学式”这样一条主线安排教学内容的,如仅从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看是合理的,也是简约的。但从学生的认知顺序说,却出现“脱节”现象,学生已积累的对某些物质的宏观认识,难以同他们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得失(或偏移)及电子得失(或偏移)与化合价的内在联系等微观特征的认识直接联系,使得新的化合价知识不能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实现同化,造成知识的脱节,给学生形成学习障碍。
2.“数”和“性质”之间的联系缺失。
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时的一种性质,但在表现形式上是通过具体的“数”而体现出来的。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能把“数”和“性质”很好地联系起来,难以把原子的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发生关联,不能理解“化合物是电中性的”、“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及“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这句话的内涵实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不知道化合价如何用。
3.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
从初中生的生理特征的角度说,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有待进一步发展。对于他们而言,具体形象的画面或模型的呈现要比抽象的文字、数据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生理上的特点成了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内容的“瓶颈”。
4.概念混淆,畏难情绪严重。
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原子的结构、元素、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等概念及化学用语且概念较为抽象,与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相比而言,学习兴趣大为减退,同时可能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觉得课堂变得枯燥,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导致学习的信心动摇,产生畏难情绪,给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二、应对策略
1.帮助学生明确学好“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意义。
意义是行动的先导。要使学生学好“化学式与化合价”,首先要明确学好“化学式与化合价”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化学式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的化学语言,是化学学习基本工具之一,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然后帮助学生积极开展学习的动力与阻力的相互消长斗争,不断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加速度。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名”“实”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意义。即每讲到一种常见的身边物质,就联想到它的化学式是什么,把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把名称与实物结合起来,让学生不断感到千姿百态、符号各异的化学物质的无穷魅力。例如:结合身边的化学物质“水”,认识它的化学式“H2O”;结合厨房中的化学物质食盐、碱面,认识其化学式为NaCl、NaCO2等。当学生把眼前一系列抽象的符号与实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学习的意义会不断增强,自觉性会不断提高。
2.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量变到质变。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讲“化学式”离不开“分子、原子、粒子”知识的基础,所以教师要从“分子、原子、粒子”这些基本概念出发,引领学生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点→线→面”的整体知识系统。
3.帮助学生建立“数”和“性质”之间的联系。
“数”是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概念,“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数”概念的定式思维,谨防简单地把“ 1、-2”等化合价数的内涵与有理数等同起来,从而把化合价与化学式孤立开来。可先从学生最熟悉的水分子H2O入手,在引出化学式概念后,进行启发引导:为什么水分子不是H2O或HO,而是H2O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与氧原子最外层的6个电子有关。再问:H2O和H、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几价?暗示学生关注化学式的书写与元素的化合价有关,那么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可以多写几个学生熟悉的化学式,如CO2,NaCl、MnO2等进行逐个分析,再让学生归纳得出这样的结论: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必为零。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很好地形成“书写化学式必须遵循化合价法则”的概念。
同时为了使学生在“数”和“性质”之间快速转换,教学时可以建立相应的表格,给出化学式让学生说出化合价,或给出化合价让学生写化学式,不断强化化合价与化学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要关注具有多种可变化合价的元素更要加强练习,力求在“数”和“性质”之间实现快速联系。
4.利用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诀,解决必要的记忆。
教学时,学生常常感到化学式的书写难记、难写、易错。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化合价记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书写技巧。针对这一难点,可把枯燥的记忆顺口溜,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如常见的元素化合价可编成以下口诀:钾钠氢银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锌钡正二价;通常氧是负二价;铜一二,铁二三;三铝四硅不可忘;最后牢记单质为零价。而某些元素有几种价态情况,教师要艺术处理,降低难度,防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举一反三,达到“三会”。
学生对化合价能否真正深刻地理解,关键看书写化学式是否用化合价这个“依据”。教师可设计几个逆向思维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学生对化合价的理解更深刻,对化学式的掌握逐步达到“三会”,即“会读、会写、会用”。如(1)2O、O2、2O2等符号的含义有何不同?(2)符号“2H2O”表示什么意义?(3)KMnO2中Mn的化合价是多少?(4)SO2中S的化合价是多少?等等。通过上述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既明确化学式符号表示的丰富的化学意义,又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适当的定量计算,既进一步加深对化合价、化学式的理解,又培养思维能力。
教无定法,但所有教学方法的制定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探求和运用教学方法。教法的本质是学法,其核心是强调学习主体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以学生教学为活动中心。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教法适应学生实际就能触及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领域,学生就能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一种自豪、满足的心理油然而生,学生有了这种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情感的体验,就会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学就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这就决定教学方法不能单一,教学形式不能单调,教师要学会反思,做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学习水平的诊断者。
关键词: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难点突破策略
一、成因剖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相匹配。
人教版教材是按照“从分子→原子→原子结构→离子→化合价→化学式”这样一条主线安排教学内容的,如仅从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看是合理的,也是简约的。但从学生的认知顺序说,却出现“脱节”现象,学生已积累的对某些物质的宏观认识,难以同他们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得失(或偏移)及电子得失(或偏移)与化合价的内在联系等微观特征的认识直接联系,使得新的化合价知识不能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实现同化,造成知识的脱节,给学生形成学习障碍。
2.“数”和“性质”之间的联系缺失。
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时的一种性质,但在表现形式上是通过具体的“数”而体现出来的。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能把“数”和“性质”很好地联系起来,难以把原子的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发生关联,不能理解“化合物是电中性的”、“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及“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这句话的内涵实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不知道化合价如何用。
3.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
从初中生的生理特征的角度说,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有待进一步发展。对于他们而言,具体形象的画面或模型的呈现要比抽象的文字、数据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生理上的特点成了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内容的“瓶颈”。
4.概念混淆,畏难情绪严重。
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原子的结构、元素、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等概念及化学用语且概念较为抽象,与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相比而言,学习兴趣大为减退,同时可能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觉得课堂变得枯燥,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导致学习的信心动摇,产生畏难情绪,给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二、应对策略
1.帮助学生明确学好“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意义。
意义是行动的先导。要使学生学好“化学式与化合价”,首先要明确学好“化学式与化合价”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化学式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的化学语言,是化学学习基本工具之一,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然后帮助学生积极开展学习的动力与阻力的相互消长斗争,不断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加速度。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名”“实”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意义。即每讲到一种常见的身边物质,就联想到它的化学式是什么,把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把名称与实物结合起来,让学生不断感到千姿百态、符号各异的化学物质的无穷魅力。例如:结合身边的化学物质“水”,认识它的化学式“H2O”;结合厨房中的化学物质食盐、碱面,认识其化学式为NaCl、NaCO2等。当学生把眼前一系列抽象的符号与实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学习的意义会不断增强,自觉性会不断提高。
2.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量变到质变。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讲“化学式”离不开“分子、原子、粒子”知识的基础,所以教师要从“分子、原子、粒子”这些基本概念出发,引领学生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点→线→面”的整体知识系统。
3.帮助学生建立“数”和“性质”之间的联系。
“数”是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概念,“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数”概念的定式思维,谨防简单地把“ 1、-2”等化合价数的内涵与有理数等同起来,从而把化合价与化学式孤立开来。可先从学生最熟悉的水分子H2O入手,在引出化学式概念后,进行启发引导:为什么水分子不是H2O或HO,而是H2O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与氧原子最外层的6个电子有关。再问:H2O和H、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几价?暗示学生关注化学式的书写与元素的化合价有关,那么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可以多写几个学生熟悉的化学式,如CO2,NaCl、MnO2等进行逐个分析,再让学生归纳得出这样的结论: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必为零。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很好地形成“书写化学式必须遵循化合价法则”的概念。
同时为了使学生在“数”和“性质”之间快速转换,教学时可以建立相应的表格,给出化学式让学生说出化合价,或给出化合价让学生写化学式,不断强化化合价与化学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要关注具有多种可变化合价的元素更要加强练习,力求在“数”和“性质”之间实现快速联系。
4.利用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诀,解决必要的记忆。
教学时,学生常常感到化学式的书写难记、难写、易错。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化合价记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书写技巧。针对这一难点,可把枯燥的记忆顺口溜,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如常见的元素化合价可编成以下口诀:钾钠氢银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锌钡正二价;通常氧是负二价;铜一二,铁二三;三铝四硅不可忘;最后牢记单质为零价。而某些元素有几种价态情况,教师要艺术处理,降低难度,防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举一反三,达到“三会”。
学生对化合价能否真正深刻地理解,关键看书写化学式是否用化合价这个“依据”。教师可设计几个逆向思维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学生对化合价的理解更深刻,对化学式的掌握逐步达到“三会”,即“会读、会写、会用”。如(1)2O、O2、2O2等符号的含义有何不同?(2)符号“2H2O”表示什么意义?(3)KMnO2中Mn的化合价是多少?(4)SO2中S的化合价是多少?等等。通过上述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既明确化学式符号表示的丰富的化学意义,又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适当的定量计算,既进一步加深对化合价、化学式的理解,又培养思维能力。
教无定法,但所有教学方法的制定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探求和运用教学方法。教法的本质是学法,其核心是强调学习主体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以学生教学为活动中心。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教法适应学生实际就能触及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领域,学生就能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一种自豪、满足的心理油然而生,学生有了这种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情感的体验,就会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学就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这就决定教学方法不能单一,教学形式不能单调,教师要学会反思,做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学习水平的诊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