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重点对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从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客观物质提供方面、主观区域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为今后幼儿园科学合理的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布局;幼儿
通过此次研究,重点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的基本原则、影响作用、存在问题及对应措施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希望对今后区域环境创设,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概述
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是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一)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包括:
第一,目标性原则。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应建立相应的目标。如做好引导作用、标示作用,一定程程度可以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因此创设目标应该是有计划、有导向、层次地进行。
第二,全面性原则。幼儿区域环境创设应遵循全面性原则,不同的环境具备不同的功能,其目的在于保障幼儿各项素质全面发展。
第三,科学性原则。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家庭背景、接受能力、性别比例、幼儿数量,确定区域环境创设的数量、投放材料的种类等。合理把控区域活动环境的大小。
第四,趣味性原则。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应保证趣味性,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趣味性的内容应该与日常幼儿的生活想贴近,考虑3—6幼儿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设计相应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集中。
第五,互动性原则。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是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游戏的过程,一方面加强了幼儿育人交往的经验,锻炼了语言能力,同时在合作中,明确伙伴的重要性。
(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作用
互动的环境能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如教师观察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他们用什么方法作用于物体、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改变环境来支持、引导幼儿的活动。在平行班活动时,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教师则留在班里观察指导。这样做,对教师来说,有利于集中精力观察指导,及时发现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对幼儿来说,既受环境中人的影响,自身也会影响别人。这种形式不仅增加了幼儿游戏的自由度,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并且拓宽了个人游戏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责任心。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幼儿个性化发展都备受关注。区域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已经为许多幼儿园接受并实施,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空间布局等创设内容与课程割裂
整体而言,早期区域活动创设是科学的、是合理的,但随着教学的推进,时间延长,课程内容、幼儿兴趣、教学目标、季节因素都在不断变化。教师不能根据以上因素,及时对区域活动空间布局规划作出相应的调整,依然很难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需要。
(二)材料的搜集、制作及投放无法满足幼儿兴趣需要
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都是以成品或者半成品为主,成品的材料优势在于外表美观、大方,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虽然非常漂亮,但是却华而不实,并不能正确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欣赏价值大过使用价值。
(三)区域标示不够生动形象,未考虑幼儿年龄特点
区域活动标示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很好的引导幼儿开展各类活动。观察发现,部分班级的幼儿区域活动标示制作存在目的性不强、标示不清晰、不够生动形象等问题。区域活动标示的制作未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年龄与接受能力,部分幼儿不清楚标示的真实含义,最终导致标示的作用失效。
(四)活动区域随意性大,时间无法保证
第一,时间无法保障,通常要求老师给予幼儿30分钟的区域活动时间,但实际执行并不到位。教师会将区域活动的时间,代替为观看视音频动画、手工制作、积木等活动,此类活动方便教师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管理。
第二,教师对于区域活动环节创设的内容、目的等缺乏有效的计划,并没有做好相应的记录,分析区域活动运用的实际效果,存在的问题,活动区活动随意性较大,各活动区的应用都是“放风式”的应用,与课程交叉融合效果非常低。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结合上述问题,对幼儿园科学合理的创设区域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一)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内容与课程有机结合
首先,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应该充分考虑与课程与幼儿的需求向挂钩。从区域活动环境的面积、材料投放的数量、区域的种类,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幼儿年龄、幼儿水平等因素做出及时的调整。其次,从布局结构、内在作用等方面提高各区域间的有效联系,保证幼儿们在区域活动内有效交流,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
(二)以幼儿为中心,提高幼儿参与度
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创设,其作用對象始终是幼儿,因此要保证幼儿在区域活动创设的参与度,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发散性思维等。创设过程中,从空间布局、材料制作投放、区域标示设计等各个环节,都应该让幼儿进行参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性格、心理特征等因素,根据不同的幼儿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的差异,教师安排其参与的项目不同,有效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三)考虑幼儿接受能力,区域标示生动形象
幼儿园活动区标示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适龄性”的基本原则,标示的内容应该深动有趣,考虑幼儿的智力水平。避免幼儿观看后,内心产生不理解和抵触情绪。其次,标示应该图文并茂,纯文字的标示,往往易使幼儿产生烦躁感,图文并茂可以提高标示的引导作用效果。最后,区域活动标示的制作,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一些简单的涂色、粘贴等内容,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标示的认知,同时拉近了师幼间的关系。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
(四)保证活动的时间与次数,科学设置区域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应该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内容与目标要具备科学性与前瞻性,为幼儿区域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首先,时间方面,应该保证每日班级区域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合理把控时间,避免时间被其他教学活动所挪用。同时,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给予教师用于合理调整,灵活安排的活动时间。其次,科学设置区域,将活动区域与课程延展有机融合,充分考虑《纲要》要求、幼儿兴趣、教学目标等,开展主体性的区域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规划管理。
总之,幼儿班级活动区域创设应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首先应该丰富评价的内容,对于活动区域的设计目标、内容、作用、实际效果作出合理的评价,同时幼儿应该是环境创设评价的主体之一。加强教师间、幼儿园间的互评工作,认真汲取各方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与调整,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不断完善活动区,创造出更富科学性、教育性、有效性的活动区。
参考文献:
[1]徐守丹.幼儿园区域性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9.
[2]吴静.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的现状分析[J].新课程.2015.4.
[3]徐红.如何有效地创造幼儿园的主题教育环境[J].学前教育研究.2014.12.
关键词: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布局;幼儿
通过此次研究,重点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的基本原则、影响作用、存在问题及对应措施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希望对今后区域环境创设,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概述
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是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一)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包括:
第一,目标性原则。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应建立相应的目标。如做好引导作用、标示作用,一定程程度可以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因此创设目标应该是有计划、有导向、层次地进行。
第二,全面性原则。幼儿区域环境创设应遵循全面性原则,不同的环境具备不同的功能,其目的在于保障幼儿各项素质全面发展。
第三,科学性原则。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家庭背景、接受能力、性别比例、幼儿数量,确定区域环境创设的数量、投放材料的种类等。合理把控区域活动环境的大小。
第四,趣味性原则。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应保证趣味性,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趣味性的内容应该与日常幼儿的生活想贴近,考虑3—6幼儿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设计相应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集中。
第五,互动性原则。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是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游戏的过程,一方面加强了幼儿育人交往的经验,锻炼了语言能力,同时在合作中,明确伙伴的重要性。
(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作用
互动的环境能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如教师观察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他们用什么方法作用于物体、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改变环境来支持、引导幼儿的活动。在平行班活动时,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教师则留在班里观察指导。这样做,对教师来说,有利于集中精力观察指导,及时发现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对幼儿来说,既受环境中人的影响,自身也会影响别人。这种形式不仅增加了幼儿游戏的自由度,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并且拓宽了个人游戏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责任心。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幼儿个性化发展都备受关注。区域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已经为许多幼儿园接受并实施,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空间布局等创设内容与课程割裂
整体而言,早期区域活动创设是科学的、是合理的,但随着教学的推进,时间延长,课程内容、幼儿兴趣、教学目标、季节因素都在不断变化。教师不能根据以上因素,及时对区域活动空间布局规划作出相应的调整,依然很难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需要。
(二)材料的搜集、制作及投放无法满足幼儿兴趣需要
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都是以成品或者半成品为主,成品的材料优势在于外表美观、大方,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虽然非常漂亮,但是却华而不实,并不能正确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欣赏价值大过使用价值。
(三)区域标示不够生动形象,未考虑幼儿年龄特点
区域活动标示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很好的引导幼儿开展各类活动。观察发现,部分班级的幼儿区域活动标示制作存在目的性不强、标示不清晰、不够生动形象等问题。区域活动标示的制作未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年龄与接受能力,部分幼儿不清楚标示的真实含义,最终导致标示的作用失效。
(四)活动区域随意性大,时间无法保证
第一,时间无法保障,通常要求老师给予幼儿30分钟的区域活动时间,但实际执行并不到位。教师会将区域活动的时间,代替为观看视音频动画、手工制作、积木等活动,此类活动方便教师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管理。
第二,教师对于区域活动环节创设的内容、目的等缺乏有效的计划,并没有做好相应的记录,分析区域活动运用的实际效果,存在的问题,活动区活动随意性较大,各活动区的应用都是“放风式”的应用,与课程交叉融合效果非常低。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结合上述问题,对幼儿园科学合理的创设区域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一)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内容与课程有机结合
首先,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应该充分考虑与课程与幼儿的需求向挂钩。从区域活动环境的面积、材料投放的数量、区域的种类,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幼儿年龄、幼儿水平等因素做出及时的调整。其次,从布局结构、内在作用等方面提高各区域间的有效联系,保证幼儿们在区域活动内有效交流,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
(二)以幼儿为中心,提高幼儿参与度
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创设,其作用對象始终是幼儿,因此要保证幼儿在区域活动创设的参与度,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发散性思维等。创设过程中,从空间布局、材料制作投放、区域标示设计等各个环节,都应该让幼儿进行参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性格、心理特征等因素,根据不同的幼儿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的差异,教师安排其参与的项目不同,有效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三)考虑幼儿接受能力,区域标示生动形象
幼儿园活动区标示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适龄性”的基本原则,标示的内容应该深动有趣,考虑幼儿的智力水平。避免幼儿观看后,内心产生不理解和抵触情绪。其次,标示应该图文并茂,纯文字的标示,往往易使幼儿产生烦躁感,图文并茂可以提高标示的引导作用效果。最后,区域活动标示的制作,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一些简单的涂色、粘贴等内容,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标示的认知,同时拉近了师幼间的关系。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
(四)保证活动的时间与次数,科学设置区域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应该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内容与目标要具备科学性与前瞻性,为幼儿区域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首先,时间方面,应该保证每日班级区域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合理把控时间,避免时间被其他教学活动所挪用。同时,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给予教师用于合理调整,灵活安排的活动时间。其次,科学设置区域,将活动区域与课程延展有机融合,充分考虑《纲要》要求、幼儿兴趣、教学目标等,开展主体性的区域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规划管理。
总之,幼儿班级活动区域创设应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首先应该丰富评价的内容,对于活动区域的设计目标、内容、作用、实际效果作出合理的评价,同时幼儿应该是环境创设评价的主体之一。加强教师间、幼儿园间的互评工作,认真汲取各方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与调整,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不断完善活动区,创造出更富科学性、教育性、有效性的活动区。
参考文献:
[1]徐守丹.幼儿园区域性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9.
[2]吴静.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的现状分析[J].新课程.2015.4.
[3]徐红.如何有效地创造幼儿园的主题教育环境[J].学前教育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