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对教师群体的幸福感研究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职业理想、教育成就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实现时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愉悦感。教师的幸福感,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以“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互动”为切入点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教师幸福感、幸福感影响因素、教学互动
  高校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名人民教师的基本工作能力,还应该在其个人素质、专业能力、教学水平、沟通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拥有更高的水平。而如何让高校教师自身具有幸福感,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有效提升其自身职业素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必要条件。
  幸福是什么?从以下的解答中似乎可以找到答案。《新牛津英语辞典》将幸福定义为:舒适、健康和愉快的心态;英国教育家ElizabethHolmes在《教师的幸福感》一书中指出,幸福感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主观感受,它要求身心之间的和谐,意味着生活中各个情绪体验的维度所具有的平衡感和舒适感;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认为幸福等于充实加闲适;《辞海》则这样界定幸福: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的满足状况和体验。综上,幸福是一种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高水平的积极情绪和低水平的消极情绪为特征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而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数据指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作为一个科研课题迅速普及到社会学领域。本文也以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幸福感水平的高低。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幸福是什么?这恐怕涉及到的范围也非常广。俗话说的好“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教师也是人,会有喜怒哀乐,会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独特的思维以及独特的行为方式,包括衣、食、住、行、情绪、健康、社会地位、收入水平等方方面面可能都会影响到他的幸福指数。为缩小范围,本文主要从高校教师的“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互动”这一层面探讨高校教师的幸福感以及其影响因素。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高校教师具有幸福感的先决条件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书育人亦是如此。教书育人是耕耘,而由此产生的幸福感则是收获。
  1、具幸福感的“教书育人”是非功利性质的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高校教师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高素质群体,具有很强的成就欲望和明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人才。这些默默付出的高校教师往往就是最具幸福感的群体。
  2、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是多方位的
  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包括对学生的心理、道德、知识等多方面的付出。教师多方位关心和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但无论是对哪方面的付出,对于甘于奉献的高校教师来讲,都是心情充满愉悦的、充满幸福感的。
  3、高校教师的幸福感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是自身良好素质的表现
  高校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性格、学识、待人接物能力、人格魅力等诸方面,具有幸福感的一名高校教师,基本会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方面,基本不会为了琐碎的一些事情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也不会为了一己之利而放弃自己既定的目标。
  二、学生“学业有成”是高校教师具有幸福感的持续动力
  俄国的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如果说教师“教书育人”是“爱别人”,那么“学业有成”无疑就是“被人爱”,是“回报”,且精神层面的“被爱”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更为深远。
  1、具幸福感的“回报”是相关影响人对其积极的以及发自内心的感激
  高校教师的影响群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有着“天之骄子”之称的大学生们怀着梦想、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步入了大学校门,高校教师的师德、教学能力、实践经验通过言传身教时时刻刻无不影响着这些“天之骄子”们。而这些“天之骄子”们绝大部分都已经是成年人,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们知恩图报,对培育他们的导师的感激大都是发自内心的。
  2、具幸福感的高校教师收受的“回报”也是多渠道的
  除了主要来自于学生的敬重,具有幸福感的高校教师所收到的“回报”也是多方面、多渠道的。还有来自于学生家长的尊重,也有来自于上级的欣赏、同事的尊敬、组织的关怀、社会的认可。来自于方方面面的这些回报都能够让高校教师拥有极强的幸福感、愉悦感。
  3、高校教师具幸福感的“回报”是得到高度认可的
  高校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多方面、多渠道的,这就意味着可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就。学生的继续深造、学生取得的学业成绩、自己以及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取得的科研成就、担任学术带头人等等多方面,尤其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的先进事迹、科研成就等等得到高度评价和认可的“回报”是极具幸福感的。
  三、教与学互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是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目标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教与学互动,根本目的就是避免“课堂乏味”现象,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互动。
  1、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近来网络上出现了关于“女神”、“男神”教师积聚人气,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也为高校教师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具有借鉴意义。提升或者改变教师的形象、气质、知识水平、教学方式方法等,促进大学课堂上出现更多的“女神”、“男神”教师。   2、充满诗意的教书与育人
  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的人生就是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用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的人生。这种人生是和谐的,自由的,个性的,超越的,创造的一生。充满诗意的教书与育人,教师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神自豪感、心情愉悦感来塑造完美的教师人生。
  3、教与学互动,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进行角色互换来实现
  角色互换主要目的是进行反思。所谓反思,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一个有懂得反思的教师,会通过给学生以快乐而得到快乐的回报进而感到幸福。教师的成功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之上,还应该有自己的成功。一个懂得反思的学生,会真正体会到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有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四、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互动过程影响高校教师幸福感的直接或间接因素
  基于上述“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互动”这一层面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的阐述,笔者认为,影响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1、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综合素质能力是影响高校教师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综合素质能力是一名高校教师的客观具备条件及内在实质表现,包括性格、学识、沟通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执行能力等方面。笔者曾选取了部分教师群体作为调研样本,从最终得到的数据来看,综合素质能力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所占比例较大,至少能够占到60%以上。因此,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基本上决定了一名高校教师的幸福感程度。
  2、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工作、生活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与工作、生活相关的设备设施及辅助条件,包括住房条件、水电气入户条件、交通便利条件、购物、医疗、入学等等便利条件。软件环境主要单位的文化氛围、同事或朋友的精神面貌、与同事或家庭成员的和谐关系等等。从得到的数据来看,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基本占到20%左右。
  3、得到社会的认可程度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希望能够融入群体,融入整个社会,希望能够获得工作成绩,取得其它社会个体的尊重,获得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得到认可就意味着有朋友,使人感觉到温暖,激发持续向前的动力。从得到的数据来看,得到社会的认可程度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也基本占到20%左右。
  综上,为了培养具有幸福感的一名高校教师,教育机构或组织需要把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作为主要抓手,同时兼顾外部因素包括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社会的认知、认可程度,或者说一名高校教师为了享有并享受幸福感,也需要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做一名幸福的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1] ELIZABETH HOLMES. Teacher Well-being looking after yourself and your career in the classroom [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
  [2]王蓓,苗元江,黄海蓉,朱晓红 高校教师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1年6月
  [3] 高延春,《谈教师幸福的特点及其实现》,《教育与职业》 2006年14期,
  [4] 蔡玲丽,《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增进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30卷(2010年)第12期第39-41页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北京100192)
其他文献
摘 要: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T)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模式,其短时的、积极的、正向的理念恰恰符合了军校的管理特点、学员的心理特点,特别是针对学员一般性的适应问题,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能有效和快捷地处理。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心理服务 ;军队院校  2014年9月10日,习主席在第30个教师节参观北师大时强调,心理学在人才培养机制和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军事院校旨在
期刊
摘要:詈语就是骂人的话。詈语来源于社会禁忌,可以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射阳方言的詈语同样的以其“不文明”的方式叙说着当地的精神和文化。本文探讨的是射阳詈语的主要表现形式:死亡类詈语、身心缺陷类詈语、宗族类詈语、性詈语、身体詈语及其它詈语,并揭示蕴含的射阳当地的文化。  关键词:射阳方言,詈语,文化  《说文》:“詈,骂也。从网从言,网罪人会意。”詈语指的是粗俗、恶意地对人进行侮辱、伤害或斥责
期刊
都会老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皱纹密布,或像容颜尽毁的杜拉斯,或像不停打颤的拳王阿里。  躲不过去的,除非在年轻时就结束掉一生。躲不过去的,这些生老病死,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日日走向暮年。躲不过去的,一切都会衰老,褪色,成灰。  一旦老去,就不会有人来眼巴巴地爱了。所以相逢都要在适当的时候,年轻轻的,撞上了那个人,用力地爱,爱不了就用力地恨。反正我们有的就是时间,肆意挥霍,拼命折腾,惟恐生活不够复杂,惟恐精
期刊
摘要:将网络化教学引入通识教育,使得网络通识教育具有教学资源丰富、方法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优势。但网络通识教育教学在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认真研究网络通识教育教学及其特点,探索和思考网络通识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对调动学生参与网络通识课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提高通识教育课程质量,促进通识教育教学
期刊
摘要:“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云锡,以金属矿业矿山生产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工学交替为核心,以产学研融合为切入点,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矿山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强化了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能大赛;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
期刊
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现代竞技心理训练中“运动心理技能”这一概念与高校大学生高水平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训练实践相结合,重点分析了沙滩排球运动心理技能特点,并在训练方法上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使大学生高水平沙滩排球运动员能按专项的心理技能规律培养良好的心理能力,取得最佳的比赛成绩。  关键词:大学生 ; 高水平沙滩排球运动员 ;运动心理技能 ; 特点 ; 运用  1 引言  高水平运动员是普通高校为
期刊
摘要:日语历史上著名的松尾芭蕉在日本俳句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对日本俳句的促进,发展以及创新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丰富了日本文学的发展,是日本文学发展的瑰宝。  关键词:松尾芭蕉;俳句;俳圣。  松尾芭蕉,江户时代的俳句大师,号称日本俳圣,三大古典俳人之首。生于寛永21年(1644年),卒于元禄7年10月12日(1694年11月28日),他公认的功绩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顶峰,但是在他生活的时
期刊
摘要:组织开展中小学研训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全员准备,全员参赛,全员提高,收到了以赛代训、以赛促学、扬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这种大赛不仅赛前具有激励作用,赛后也有加油鼓劲的长期功效,值得借鉴。  关键词:研训教师 ; 基本功 ; 大赛; 作用 ; 做法  研训教师承担着对辖区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实践指导、教学管理评价以及教学成果推广等重要任务。研训教师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的专业素质与在校任
期刊
摘要:对于新城发展而言,人口导入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其难度不亚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由于“路径依赖”效应,注定了新城的人口导入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本文立足于城市公共服务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关系,以嘉定区城市建设成就与人口流入不均衡的现象为视角,探讨郊区新城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有效促进人口集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公共服务;人口导入;大型居住社区  随着信息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期刊
摘 要:继续教育是军事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剖析了当前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院校与部队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强调继续教育立足一线部队需求,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继续教育; 教学改革 ; 教学模式 ;改革创新  一、引言  当前,我军正处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不仅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