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配合电针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5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梅花针叩击配合电针治疗对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6月―2009年1月60例住院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予以梅花针配合电针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组,均使用梅花针配合电针治疗,观察不同时期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急性期患者总有效率达94%;静止期患者总有效率为75%;恢复期患者总有效率为66%;后遗症期患者总有效率为33%;梅花针叩击配合电针治疗对面瘫的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治疗都有治疗意义,但对后遗症期的面瘫无明显治疗意义。结论: 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予梅花针配合电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梅花针;电针;周围性面瘫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on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n different periods .Methods:60 case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n June 2007 -January 2009 to be treated by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with Electro-Acupuncture.according to the onset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acute phase, stationary, recovery, sequelae of 4,all of them were treated by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 observed The efficacy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paralysis in different stages .Results: after 3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acute phas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 quiescent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5% ;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6%; sequelae of patient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33%; with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and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the acute phase, stationary phase, recovery phase has therapeutic significance, but there was no clear effect on the sequelae phase.Conclusion:In the phase ofacute , resting, recovery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he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Key words】Plum blossom needle; Electroacupunctur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中图分类号】R1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349-02
  
  
  周围性面瘫中医称口眼歪斜症,面僻,国外称Bell麻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周围性面瘫在我国发病率高达42.5/100万[1]。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月收治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对不同发病时期的患者采用梅花针配合电针治疗。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全部为住院患者,全部符合实用神经病学的诊断标准[2],根据患者人院时发病的时间(急性期:发病1~7 d;静止期:发病8~14 d;恢复期:发病15~30 d;后遗症期:发病30 d以上到数年不等[3])分为4组。其中急性期组18例,静止期组12例,恢复期组15例,后遗症期组15例。四季均有发病,感冒、长时间吹风或空调受凉后发病多见。4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2.1梅花针治疗: 梅花针又叫皮肤针,由针盘与针柄构成,针柄有弹性,长约15~19 cm,针盘下散嵌着不锈钢短针5支,呈松针形。使用时将针柄末端固定在掌心,针尖对准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刻弹起,反复进行。
  2.1.1囑患者卧位,放松肌肉,皮肤常规消毒,护士用梅花针叩刺局部穴位并循行于头面部三阳经,重点叩刺麻痹部位穴位,如:额部的攒竹、太阳穴;鼻旁的迎香穴;口角旁的地仓穴。耳后有酸痛者加用翳风、风池、天柱等穴。
  2.1.2用梅花针沿经络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叩打。发病1周内者宜轻叩刺3~5遍;1周后宜中强度,叩刺5~8遍;小孩及老人叩刺宜轻,叩至皮肤潮红即可;年轻体壮的叩刺强度可增大,可叩至皮肤微出血。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2.2电针治疗
  2.2.1取穴:以头面部穴位为主,主穴取阳白、地仓、颊车、翳风、风池、合谷;配穴取攒竹、太阳、颧謦、牵正、迎香,均为患侧。主穴每次必用,配穴每次取2~3个,交替使用。
  2.2.2操作方法:穴位消毒后常规进针,得气后用G6805―1 A型脉冲治疗仪加电,用疏波,强度以轻刺激。每日1次,每次30~40 min,5次为1个疗程。
  2.3 梅花针治疗的护理
  2.3.1治疗前让患者休息10 min,消除紧张情绪,使全身肌肉放松方可治疗。疲劳过度的患者不要立即施治,要先休息,恢复常态后再施治。要根据患者
  的体质、性别、年龄和神经型与非神经型以及疾病的病情不同等情况来选择最佳的叩刺方法。在治疗时,切不可用不正确的针法。同时要注意室内环境和气温,避开风口位,以免受凉而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2.3.2刺激部位的皮肤和针具,在操作前要进行常规消毒,以防感染。同时操作前要检查针具,针尖必须平齐、无弯钩、无锈蚀。在施治时,要关心患者,要严肃认真地小心操作,切忌麻痹大意,并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变换叩刺手法或中止治疗进行观察。手法的快慢、刺激强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和叩刺部位而定。一般用轻刺法、正刺法,以皮肤没有红晕或以不出血为宜。需用重刺法时,应以微出血为度。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和小儿,宜用轻刺法,以后再根据病情,逐渐加重。
  2.3.3叩刺时要注意按叩刺方向和顺序进行,以免倒置或疏密不匀。叩刺后,应嘱患者休息几分钟后再走动,以免在活动中发生意外。对久治不愈的患者,应配合医师研究刺激的部位、强度、间隔时间是否恰当。在治疗时要注意患者与操作者体位的配合,否则將影响治疗的效果及妨碍叩刺操作的发挥,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影响。患者的体位既要舒适,又要便于操作。
  2.4疗效判断标准: 所有纳入观察的患者均在3个疗程结束后,由我科临床医生及主管护士进行综合临床疗效评定,评定标准参照《实用耳鼻咽喉学》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进行。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面部表情肌完全恢复正常,额纹对称,两眉平齐,眼裂正常,眼睑闭合正常,口角无歪斜,鼓腮无漏气。好转:面部表情大部分恢复正常,额纹基本对称,眼闭不紧,患侧鼻唇沟稍浅,口角无明显歪斜。无效:治疗3~4个疗程后无明显改善。好转及痊愈为有效。
  3结果
   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组总有效率最高。见表1。
  表1 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比较
  
  
  4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面瘫”乃属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人中经络,气血阻闭,以致肌肉纵缓不收所致。电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退,疏通经脉,疏散风邪的作用。电刺激疏密波可传导至深部肌肉层,通过电流刺激损伤的面神经,而促进其机能恢复。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临床应用广泛。梅花针叩刺皮部,可以通过皮部→孙脉→络脉→经脉系统作用,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的治疗目的。但在治疗时须注意患者的配合及护士叩刺梅花针的手法。
  本次研究根据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特点和发病时期,将所观察的患者分为4组,在发病的急性期,由于腠理不固、风邪侵袭、阻于络脉而成,治疗当祛风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而梅花针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之皮部理论为依据,对皮肤进行多针浅刺,通过经络的传导调节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局部循经施以梅花针叩刺,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淤,调节局部皮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环境,从而促进炎症吸收,其总有效率最高。这可能与以下两因素有关:(1)本次的统计样本量偏小,未能有效凸显统计学差异;(2)与本病发病特点有关,相对急性期而言,静止期、恢复期的局部炎性水肿反应已开始或明显减轻,而梅花针对皮肤及浅部肌层、神经的刺激作用亦可能不如急性期的疗效好,限制了静止期和恢复期的恢复情况[4]。有鉴于上述两点,以后的研究工作应在增大实验样本量的基础上,根据周围性面瘫不同时期,以梅花针配合电针治疗为主,配合更丰富可靠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以探讨面瘫更为完善的中医辩病辩证治疗与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梁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1):72.
  [2]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3-195.
  [3] 方美善,冯桂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J].中国针灸,2001,21(7):405.
  [4] 厉卫红.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765—76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便秘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腹部穴位按摩,观察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1%,两组效果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 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平卧硬板床休息,腰背部垫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产科适宜保守治疗且自愿接受治疗的50例宫外孕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甲氨蝶呤治疗。通过临床观察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尿妊娠试验的转阴情况、血β-HCG的下降情况、盆腔包块的消退时间。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统计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小针刀联合局部封闭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均为在门诊就诊的肩周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强的松龙、维生素B12、维生素B1痛点封闭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强的松龙、维生素B12、维生素B1痛点封闭,并对两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120例,治愈108例,占90%;显效8例,占6.7%;有效4例,占3.3%;无效为0。对照组80例,治愈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局麻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用低浓度的局麻药注入椎管内并观察镇痛效果。结果:效果满意,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结论:局麻药用于椎管内阻滞镇痛分娩有效并有利于降低剖腹产率、宫产率。  【关键词】无痛分勉;局麻药;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  Painless childbirth 100 cases clinical observation  BaoFengLa
期刊
【摘要】  目的:维生素K1可治疗婴幼稚儿剧烈咳嗽。 方法:近两年对患有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严重咳嗽的患儿应用维生素K1注射液治疗79例,取得满意疗效。通过从对象、临床表现、方法、疗效判定标准、结果等方面对比。结果: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差异(P0.05).  1.3 方法:治疗组每12小时肌注维生素K1一次。剂量:1岁以内每次4mg,1~2岁每次6mg,2~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索通过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方法:对2003—2009年收治,發病年龄20—50岁,其中女性35例,男性15例,共50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通过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疗效为显效,8例患者疗效为有效。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肯定,持久,简单易行的一种治疗手段。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A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宫内节育器的实际临床不良反应。方法:临床统计了205例放置新型宫内节育器妇女,观察所有妇女的实际临床情况,对所有妇女进行随访,统计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随访中,腰腹痛4例,经量增多0例,经期改变1例,分泌物增多3例,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出现在术后1~3个月。结论:新型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少,适合长期放置,同时避孕效果也很好。  【关键词】新型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观察  【中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索采用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髌骨骨折128例采用改良张力带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8例患者术后均能早期功能锻炼,经12~18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的时间2.5~5个月,平均3个月。优良率达96.09%。结论: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法对于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1]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10年7月在我科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尽早开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两组均在术后10d检测患肢功能。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明显消退,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结论 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