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的风云人物玛塔?哈丽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nru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战期间,玛塔·哈丽不仅是巴黎红得发紫的脱衣舞女,还是一名周旋在法、德两国之间的“美女双料间谍”,跻身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人超级间谍”之列!然而,法国反间谍部门却指控哈丽用“枕边风”向德国人传递情报,导致5万名法国士兵身亡!1917年10月15日,玛塔·啥丽被以“叛国罪”的名义处死在巴黎郊外。不过,对上述历史,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却有不同解释,并于目前抖出“绝对内幕”一他的外曾祖父便是当年负责审理哈丽“间谍叛国”案的主审法官埃尔·波查顿,这名素以严谨著称的大法官之所以对哈丽的情报贡献视而不见,执意判其死刑,原来有自己的小九九——法官的妻子曾“红杏出墙”,法官由此要报复女人——尤其是性感放荡的女人。如果这种全新的解释是真的,那玛塔·哈丽真称得上是最冤枉的美女间谍了。
  混血美女的失败婚姻
  玛塔·哈丽原名叫玛嘉蕾莎·吉尔特鲁伊达·泽利,出生在距离荷兰北部莱瓦顿市附近的一个小镇。她父亲是名荷兰农场主,母亲是个印度尼西亚瓜哇人。东西方混血的泽利,既有光洁的皮肤又有一头东方人的黑发。然而童年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欢乐的记忆,父亲在破产之后便与母亲离婚,小泽利跟了父亲生活。
  随着一天天长大,泽利出落得楚楚动人,既有东方的神秘风韵,又有白种女人做人的身材。报上的一则征婚启事成就了她生命中首次也是唯——次婚姻,丈夫是一名曾经离异的军官。她的丈夫时常酗酒,并在酒后殴打她,更不幸的是他们的儿子由于中毒意外身亡。后来,泽利与丈夫离婚并争取到了女儿的监护权,可是不依不饶的前夫竟然不服法庭判决私下绑架了孩子。
  1904年,孤身一人的泽利不名一文地来到了花都巴黎。为了生计,她不惜在一名巴黎剧院经理面前表演起了脱衣艳舞。据称,这种来源于爪哇的巴里亚舞蹈以柔美著称,泽利将其改为名叫“七层面纱”的艳舞。在那个年头,很少有人的表演如此大胆出位,剧院经理立即被她这种带有神秘东方气息的婆罗门艺术“给震住了”,当即拍板将她录用,并且还给她起了个艺名—“玛塔·哈丽”,意即“马来人的太阳”。成了职业舞娘的哈丽从此越跳越红,成了当时巴黎红得发紫的舞星,一些崇拜者一掷数千法郎以求一夜之欢,而她的巡回表演使全欧洲为之狂热不已,1905年的《巴黎人报》如此评价道:“只要她一出场,台下的观众便如痴如狂。”
  双料艳谍的强大武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统帅部的军官巴龙·冯·米尔巴赫在看到哈丽为几个工业巨头作即兴表演时,感到这是一块难觅的间谍好料。于是,“惜才心急”的他派人私下出价2万法郎诱她下水。 一直以来,历史上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天资聪颖过人的玛塔·哈丽很快将她的“表演”天才运用到间谍这一新行当里,利用自己无坚不摧的“强大武器”一柔顺的躯体,从那些贪图欢乐、迷恋女色的大臣、将军的口中源源不断地套取情报。可是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经考证后却认为,哈丽虽然收下了那2万法郎,也曾多次引诱法国高级军官上床,可是从未向德军出卖过任何有价值的情报。最先发现哈丽与德军“有染”的,是潜伏在巴黎的英国秘密情报人员,由于当时英法两国同属协约国阵营,因此英国方面立即将这一重要情报桶给巴黎当时负责法国情报工作的乔治·劳德克斯上尉。劳德克斯上尉当机立断,招募哈丽为双料间谍,以德国间谍的身份为掩护秘密为法国服务。
  哈丽果然没有让劳德克斯失望,在不久之后她便引诱了一名德军上校上钩,并从后者口中偷到了重要情报,随后又将其传递到了法国情报部门的手上。德军在蒙受重大损失后,严肃处置了那名泄密上校,并顺藤摸瓜地怀疑到与其有染的哈丽身上,但此叫,德国人拿这名身在巴黎的“双料艳谍”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她的死因是冒犯法官
  据报道,哈丽最终被推上刑场,全因她被捕后的主审法官埃尔·波查顿所赐。但让人不解的是,法官波查顿历来都被认为是一名秉公执法、受人尊敬的大法官,可是面对哈丽辩护律帅据理力争提交上来的哈丽曾为法国窃取德军情报的事实却视而不见!
  这是为何?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对这段历史提出全新解释,并于日前抖出“绝对内幕”——他的外曾祖父便是当年负责审理哈丽“间谍叛国”案的主审法官埃尔·波查顿。菲利普·考勒斯详细查阅了家庭档案后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外曾祖父埃尔·波查顿发现外曾祖母“红杏山墙”之后,在日记和私人信件中处处流露出对所有女人的憎恨,这种憎恨之情对于那些“行为放荡的骚娘们”更是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在一张私人便条上,波查顿这样咬牙切齿地写道:“可以想象玛塔·哈丽是如何成功窃取情报的,那些正襟危坐的高级军官们甭管思想如何警惕,在这个女人的强大攻势之下,防线将统统土崩瓦解。”
  考勒斯据此推论,“现存,我们终于找到了当年我外曾祖父为何如此判决的真实原因了:玛塔之所以‘有罪’,就是因为身为性感尤物的她追求自由放纵、奢华享受,这便是她‘冒犯’法官波查顿的全部原因。”而当初将哈丽招进门的法国情报部门首脑劳德克斯上尉,一看哈丽被德国情报部门盯上,已经失去情报价值,为了挽救法国情报机构的名誉,也不惜牺牲哈丽。在哈丽被捕受审期间,劳德克斯上尉刻意夸大这名红舞星在一战初期(1914年)为德国充当间谍刺探法国情报的罪行,却只字不提1917年她反过来向法国提供德军情报的真相。由于一站开始的头三年里,在德军的疯狂进攻下法国军队节节败退连打败仗,法国政府向对国内舆论的巨大压力,处死玛塔·哈丽正好可以转移公众视线。于是,曾经风光一时的绝色女间谍玛塔·哈丽被法国情报部门以“叛国罪”的罪名逮捕。
  1917年10月15日,面对荷枪实弹的行刑队,哈丽穿着心爱的红舞鞋,若无其事地踏上了最后的死亡之旅。在巴黎郊外一块叫作万森的多边形空地,刽子手们开始瞄准射击。迎着呼啸而来的1l颗子弹,这名41岁女人的脸色没有丝毫慌张,相反,她挺直了胸脯,从容地等待死神的降临。就这样,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评论说:个女间谍被枪决,一来为众多阵亡法军士兵报了“国仇”,二来也为法官波查顿报了对女人的“家恨”。
  邢大军据《楚天金报》整理
其他文献
目前,88岁高龄的郑心凯谈起自己的革命生涯,郑老记忆的风帆又驶回了家乡——海南文昌南阳乡。  他在烽火狼烟中长大  战火、杀掠、扫荡……战争残酷的幕幕,无时无刻不在他的儿时记忆里上演。1927年出生的郑心凯,就是在烽火狼烟中长大的。  “我的家乡文昌南阳乡,一个只有3千多人口的小乡,为国捐躯的英雄有300多人,惨遭杀害的群众2000多人,他们用向肉和生命铸造的历史丰碑,是血染的风采,是厚重的革命史
期刊
2015年7月28日19:30,红时星光盛典公益演唱会将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唱响,为广大粉丝送去快乐,本次演唱会为公益形式,不售卖门票,所得票款也将全部用于公益行动。  该活动由红时投资主办,活动方透露,此次演唱会将传递许多正能量,本次演唱会阵容强大,邀请了陕北百灵鸟王二妮、旭日阳刚组合主唱王旭、临沂金嗓子草帽姐、月亮女儿刘赛、《星光大道》2010年亚军云飞、“冰城刀郎”陆海涛、金童玉女细哥
期刊
苏联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在1937年9月接到命令:召集最好的志愿飞行员,组成“苏联援华航空队”。这项行动在苏联内部被称为“Z作战”。  库里申科轰炸机大队以仅仅1架飞机受轻伤的代价,换来了日军近半年无法启动对中国重庆三峡地区实施轰炸的可能。应蒋介石请求。斯大林派航空大队支援中国抗战  1937年8月末的一天,莫斯科,斯大林的案头摆放着一封来自中国南京的密电。发电人是蒋介石,密电中,蒋介石历数当前中国
期刊
1950年,时任广东军区政治部文书、年仅21岁的赵达,响应政治部机关自愿参加抗美援朝的动员号召,被批准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于当年底作为一名女性英文工作干部随部队入朝,来到碧潼郡,投身于紧张的志愿军“联合国军战俘”管理工作中。  我们采取以理服人的方法  我们找美英等“联合国军”被俘士兵正式谈话叫“问讯”,地方是一间普通朝鲜老百姓的居室,屋子中央摆了一只矮矮的小茶几,上面放着茶缸和烟碟。于科长坐
期刊
本报特别策划、独家专访军歌嘹亮  军歌声,在火热的军营中唱响;军歌声声,在战士们的心中回荡。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如清泉般汩汩流淌;一曲动人的旋律,放飞炽热的梦想和希望。军歌嘹亮,用青春书写的心曲,永远令人难忘,军歌嘹亮,用热血谱就的乐章,永远荡气回肠。  阎肃老爷子的头衔不少,“词坛泰斗’、“国宝级艺术家”,可生活中的他坦言不能把自己当回事,当个什么人物。对阎肃老师的评价很多,但不论是他的家人还是他
期刊
近70年的乐坛生涯中,在每一个时代都以自己的才华为广大群众奉献出历久弥新的经典佳作,作曲家吕远因此被贺敬之赞誉为“人民音乐家”。自幼喜爱西洋音乐的吕远,其成名的作品却处处透露着民族特色和乡情韵味,这与个人艺术素养分不开,同时更与他深入民间采风密不可分。作为著名作曲家,吕远一生创作颇丰。比如郭兰英演唱的《八月十五月儿圆》、柳石明的《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关牧村的《愿做蝴蝶比翼飞》、卞小贞的《泉水叮咚响
期刊
耿莲凤,这位著名的军旅歌唱家活跃在“军歌”舞台上50年,至今仍受人追捧,热度不减。  记者采访她是在央视电影频道《婚誓》主创人员大聚会的录制现场。“阿哥阿妹情意长,好像流水日夜响,流水电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这首电影《芦笙恋歌》中的插曲《婚誓》,在现场多次响起时,感动了众人。这次能亲耳听到这首歌的演唱者耿莲凤老师深情歌唱,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意境之中。她说,“真正的好歌是让人过‘耳’不忘的,
期刊
一次马云接受记者采访,有记者提问:“据我所知,早在几年前的亚洲互联网大会上,有数据显示某网站与您的网站在一场人的竞争中只差了一点。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不是您的运气好,说不定您现在已经被别人取而代之了呢?”面对如此尖锐的提问,全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马云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说道:“在考试中,学神考了100分,学霸考了98分,你认为他们的差距是多少?”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在环视全场一周后,又继
期刊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教子方式与众不同,今天读来,依然能带给我们许多启发。  童年时,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海婴听说父母已预购了看马戏票,有狮子老虎大象的表演,海婴当时心花怒放,当天晚上就一直不肯上楼睡觉,等待父母带着自己去看马戏。但一直等到深夜也不见父母来叫自己,后来才知道,原来父亲考虑到这些节目多为猛兽表演,而且是在深夜临睡之际,怕小海婴受到惊吓,所以就和许广平偷偷地
期刊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茱丽叶音乐学院高才生、散文专栏作家及主持人,音乐、时尚、娱乐达人,这是刘轩的名片。而从他多部畅销书的名字,如《Why not?给自己一点自由》《寻找自己》《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中,你可能会像我一样感觉:这个刘轩,和父亲刘墉很不一样。  刘墉是刘墉,刘轩是刘轩  “20年前,不知道自己要成为谁又迫切想让大家看到自己时,我会很委屈、很讨厌这个称呼。但当我已经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就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