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20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的有效性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养成学生边读边想、不断探索的好习惯。正如西方学者德加默所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一、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基础
   低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十分好奇,脑子里好像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有问不完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教师正讲得津津有味,学生脑子里就会突然蹦出一个问题,打断教师的讲课,兴趣盎然地问出来;有时教师讲这,学生问那;有时都下课了,学生还在围着教师,刨根问底,问个不停。这时,教师千万不要烦学生,要有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饶有兴趣地和学生讨论。教师要保护学生可贵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敢问、想问,这是在低年级进行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基础。
   二、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来源
   1.来自于课前的精心设计。
   有效性提问,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
   2.来自于课堂的临时生成。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的学习中,边读边想会提出的问题。或者在师生互动、学习讨论中,也会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问题,使它们变成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教师设计和课堂生成的这些有效性提问,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园地的一篇短文时,可以课前设计问题:这个未来机器有哪些妙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不断思考着、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有人回答,有人补充,积极参与,逐渐进入角色。这时,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小声说:“除了书上有的,我还想让未来机器有更多的妙用。”教师应该马上抓住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抛给学生,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一年级的学生天真好奇,求知欲强,如果课前设计了有效的问题,课上又能机智地抓住课堂生成的有效性问题,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设计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1.换位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非自主的”,那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进行角色换位,仍然以教师这一成人的感受去设计问题而造成的。备课时,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的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出最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2.巧设悬念。
   根据文本和学习的目标,把握文章的脉络,巧设悬念,展开学习的思路,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路集中在本课的学习任务上。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三册《黄山奇石》一课时,一开始就可以设下悬念:“石头是我们见过的普普通通的东西,可黄山的石头却很神奇,你想知道黄山的这些石头到底神奇在哪里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教师调动起来,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随后的图文结合中,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紧紧围绕着这一悬念,学生深深地体会到黄山奇石的神奇,他们纷纷想象并描述“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神奇模样。在整个课堂上,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都特别浓厚,围绕着教师巧设的悬念,不断展开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3.层层剥笋。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像层层剥笋一样巧设探究性问题,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随着教师积极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三册苏轼的诗《赠刘景文》时,师问:诗的第一句描写深秋景色的特征,荷花、菊花都开败了,但菊花还在傲霜枝,作者在这里赞美了菊花残枝的什么精神?生答:赞美菊花残枝傲霜斗寒的精神。师接着问:为什么作者又说“一年好景君须记”,要记住的是什么美景?学生读诗后回答:“正是橙黄橘绿时”。师又问:这行诗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斑斓,富有生气,那么作者要赞美的是深秋的什么?生答:赞美深秋是收获的季节。师追问:苏轼把这样的诗送给刘景文,能给好朋友什么美感和精神力量?生:感受到深秋丰收的美景、傲霜斗寒的气概。师总结: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深秋的富有生气,深秋是收获的季节,还有菊花残枝傲霜斗寒的气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苏轼。教师通过这种层层剥笋的提问,让学生理解了诗意和诗人的感情。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重叠,活动将被纳入到其生活中,在内心产生自身生活的需要,激发出该做某事的冲动,心目中便形成一个清楚而确切的目标和思想倾向,并自觉地为达到此目的不惜一切努力,此刻学生的学习被称为内部学习,达目的之后,导致成功的每一步都将在他们的心中更牢固地确定下来,成为习惯,技巧或记忆。   在学校组织开展的“三美教育”活动中,紧紧结合低年级学生
期刊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以小题训练、套题训练为主,重视学生的应考能力培养,让学生化茧成蝶,达到学科能力全面提升,将学科的优势转化为考试得分的胜势,由此可见可见二轮复习的重要性。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就如何组织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谈几点看法,概括起来就是要注意避免一种误解,紧扣两个依据,落实三个关键。   一、避免一种误解   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这决定了高三语文复习以考生得高分为
期刊
识字是学习各种知识不可缺少的拐杖,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在各个阶段的识字要求,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然而具体到语文教学实践,却又总是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识字教学方法不妥当,学生处在一潭死水之中,大量的识字给学生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那怎样让学生获得一种全新的感觉呢?实践证明让兴趣贯穿教学始终,会给孩子开创一个新的乐园。   一巧用“语境串连法”   在
期刊
实行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共同的难题。怎样让语文课上充满欢声笑语,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一直是我作为语文教师探索的目标。下面结合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 引入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给人美感,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想象力。不爱音乐的人应该很少。在乡村学校,多媒体是个奢侈品,但录音机和磁带还是有的。于是我在上课时常常引入一些符合课堂情境的音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教学常态,成为人们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策略。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之内获得最大效益,就必须做到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搞好中考语文复习要“三研究”   中考是检测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方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中考语文复习。要搞好中考语文复习,我认为应做好如下三方面的研究。   1.研究学生   重
期刊
如《标准》所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
期刊
俗语有云:干一行爱一行。然而,教师这个职业,更多的是招来教师自己的抱怨。教师,这一职业如此平凡,平凡到从做教师那天起就仿佛从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隐形了。曾经有人幽默中不无自谑地说,一个人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他不是死了,就是去做教师了。教师无法像科学家、艺术家、外交家那样书写轰轰烈烈的人生,也无法像企业家、大老板、巨贾富商那样叱咤风云。教师有的只是从早到晚对着几个毛头娃娃,为一个字没有写对斤斤计较,为一
期刊
正值人们感叹语文越教越难教、越教越糊涂的时候,有人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的观点,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   在积极大胆的尝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说一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具体的操作方式。   一、反复诵读,在读中领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的办法。”但是,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很
期刊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导致社会利益不断分化,民主政治的发展使民众维护利益的观念不断增强,但是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维权机制不够健全,使得社会利益冲突加剧。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九篇更是专章描述了“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
期刊
有很多高三学生对古诗鉴赏题很困惑,花费了很多时间,就是拿不到高分,更不用说满分。的确如此,从每年的高考平均分来看,考生成绩并不理想。以广东省为例,古诗鉴赏题满分是7分,可是,2012年全省古诗鉴赏平均分为2.61分。学生为什么困惑?那是因为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成效不明显,又没有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其实,学生的古诗鉴赏丢分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他们的古诗知识储备不够,二是没有真正读懂古诗,三是缺少规范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