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mk07j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 适时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培养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课堂情境。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像、视频、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引起思想感情共鸣。
  在教学《2008,北京》一课时,因为同学们对那个场面没有任何的记忆,对课文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意义的层面。如果直接让学生通过过文字的朗读,感受当我国申奥成功的喜讯刚刚传到北京时,北京就沸腾了的场面是很难的,对“沸腾”的理解更是困难。于是,我用播音员的语调口述新闻,并与此同时播放了申奥成功群情激昂、热闹非凡的短片。学生欣赏完短片,纷纷举起手。一生说:老师,上次当老师宣布我们班也要搞“庆六一”联欢会时,教室里沸腾了。这时许多同学都能说出沸腾的场景。理解好“沸腾”这个词及课文内容便可水到渠成了。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媒体,用极少的时间,把同学带入到课文情境中去,并在接下来教学中加强语言的渲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得到保持。使同学融入到情境之中,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促进知识量的增加。
  语言文字是单一的,可是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如《詹天佑》一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人”字形线路?火车到达青龙桥时如何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课文对此问题的阐述不够具体,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教学时,笔者利用火车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动画课件,学生能十分轻松的记住了火车如何利用两个火车头,一头拉一头推来爬上陡坡的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的大智慧,理解了教学难点,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对作文课最头疼的是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多媒体技术融入作文教学后,由计算机、因特网等构成的巨大的网络资源,能为学生快速提供大量生动、丰富的写作素材,所提供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组织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网上阅读、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快速占有大量信息资源和写作素材。
  提高习作评讲的效率。在传统作文讲评课,一般是教师会选择写的比较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在全班诵读,但是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收效甚微。然而,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让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作文的评议批改,改变了传统教学情况下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的局面。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因而能收到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讲解与习题训练
  一是多种形式的习题训练。 传统的习题训练都是学生与书本之间的对话,几乎没有什么个性色彩可言。学生在枯燥无味的讲解习题中渐渐丧失思维的活跃变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多媒体技术可以基于自身优势,进行适合小学生的动画、游戏制作。这些制作是同小学语文教育相关的。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的字词进行训练。例如,给出活动的景物,让学生为一些相关的句子填空,以便考察他们对于某些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或者是给出声音,让学生做出动作等。
  二是学习中穿插游戏。皮亚杰认为在学校教学中要重视儿童的游戏,尤其是对儿童,游戏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有利的杠杆作用,应将阅读、文学欣赏利用多媒体技术改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真正有益的知识。要使多媒体技术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學生语文素养。比如,教师可以设计“闯关”的游戏。读正确拼音可以进入下一关,读正确词语进入下一关,回答正确课文中的问题进入下一关,这种“闯关”的游戏可以大大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较快的掌握所学内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但要注意的是“游戏”不可时时用,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依赖性,反而使长期的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内容整合的优势和生命力,弥补传统教学中许多难以克服的薄弱环节,使教学活动互动、高效、科学,充分体现主体和主导作用。这种新型教学环境,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法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走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中学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
期刊
写作是表达是交流,更是一种创造。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遵循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乐于表达。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自由、宽松、愉悦与和谐。  在新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写作知识和能力的达成,更要关注写作过程,情感态度,让他们不再惧怕作文,乐于作文。鉴于此,
期刊
体育与健康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 .它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二十一世纪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尤其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给个性本身形成了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单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是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
期刊
记得但丁说过一句话“爱是美德的种子”,这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具有责任心、爱心,才能把这粒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让其开花、结果。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都把学生的学业成绩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个性培养。再加上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等因素,造成孩子溺爱成性,自私、懒散、任性、缺乏上进、缺乏独立性。这给班主任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
期刊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又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这两句俗语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同样适合。所以,假如我们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课堂导入的话,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风格各样的课堂导入,能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在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
期刊
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应当说,巧妙的提问正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那么,在我们的初中语
期刊
教育教学评价是杠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作为教师,科学准确地利用好评价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不仅对教育教学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更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生的成功成才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课堂中的评价及其作用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课堂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既有获得、加工、贮存和反馈教学信息的任务,也有获
期刊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阅读教学也就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举足轻重。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在各个教学活动中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而
期刊
当了近三十年的老师,也干了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归纳一下自己对班级管理的经验,不过三点:一是放,二是哄,三是收。  近几年来,班主任工作卓有成效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启动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从学生中选拔确实有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班级的干部,这既减轻了我管理班級的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这就是我说的“放”  要想将班级放手,就需要选好班干部。班干部的选拔,我是这样做的:第
期刊
为改变《品德与社會》教学语文化,教材处理简单,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结构单一,教学语言平谈,作业内容呆板的模式,真正把《品德与社会》教成品德课,我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创设课堂气氛、优化组合课堂教学结构、讲究教学语言艺术、精心设计作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处理教材内容。  许多品德课教师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无非是让学生明理,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