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王开贵谈艺术品收藏与鉴赏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宾简介
  王开贵,云南省会泽县人。从事古玩收藏、投资与鉴赏二十余年,现为滇昆宝藏总经理、北京滇云阁艺术品中心董事长、全球古玩网CEO
  记者:听说您从小就接触古玩,那您是什么时候正式踏入收藏圈,契机是什么?您怎么理解“收藏”?
  王开贵:我出生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的农村。在十几岁的时候,我就经常跟着父辈在会泽县及周边的市县下乡收货。会泽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历史积淀丰富,当地对古玩杂项的收藏、把玩蔚然成风。上山下乡,走街串巷的经历让我知晓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真谛,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古玩收藏的乐趣。
  印象中有一次下乡收购的失败经历,让我记忆犹新。那是1996年,我们听说会泽县火红乡一户山里人家在翻盖新房的时候发现了一坛清代的银锭,约有三四十公斤,并且户主由于建房子资金短缺,迫切需要出售银锭变现。我们得到消息的当晚便启程,随身带上了充足的现金。经过初步的识别鉴定,我们认定确实是一批清代的银锭,于是报价每斤500元准备收购。户主求财心切,刚开始就一口答应了我们。但是随后,我们掩饰不住的喜悦和急切引起了户主的警觉和遐想,他开始犹犹豫豫,推诿搪塞,直到坐地起价,我们越是往上加价,越是于事无补。最后,我们“第一桶金”的收购计划以失败告终。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收藏也好,做人也罢,凡事下手一定要稳、准、狠,更要冷静自制,处变不惊。
  我正式进入收藏圈并没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点。如果非要找到一个现实一点的缘由,我想这应该就是文化的魔力。
  我认为,收藏就是以搜集历史文化遗物及自然标本为方式传承人类文明的行为,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同时,又属于一种投资行为。
  就民间收藏而言,收藏的意义无外乎研究、发现、增值。由于文物是历史的实证,是先人留给后辈的恩惠。研究和发现是收藏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增值则是收藏者理当得到的回报。所以,收藏的增值就是持有者对藏品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有所发现,从而提升“藏品”的财富价值。
  收藏的实质是价值的发现和再发现。而所谓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如历史、科技、工艺等,最后才是货币价值。正是因为它承载了文化价值,才产生相应的货币价值;反之文化价值被扭曲,货币价值就不对等,甚至变成“负价值”,这样的“收藏”,就变得毫无意义。
  记者:您在云南的滇昆宝藏是云南省成立较早、声望较大的古玩店之一,请您介绍一下它的概况,包括主要业务范围、店铺的主要特点。
  王开贵:滇昆宝藏是我一手经营和发展起来的一家古玩店。滇昆宝藏成立于1997年,是昆明地区乃至整个云南创办最早的一批古玩店之一。我从古玩收藏行业的最底层做起,处处用心时时努力,潜心于古玩杂项的收藏和鉴赏,终于如愿在省城昆明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实体古玩店,创业之初的艰辛和创业之后的豪迈一样,都不足为外人道。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古玩、古董、玉器、瓷器、珠串以及其他杂项。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大家同样做古玩,你的声誉是那么出众,为什么你的客户对你是那么信任?其实我一直很想感谢多年来支持我的藏友和朋友们,是他们的支持,给了我经营成功的可能。我觉得我能取得大家的信任,跟我本身做事认真不无关系。我始终认为,先做人,后做事,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除此之外,跟我一直在拓展供货渠道,培养、维持一批鉴定专家,也有很大的关系。我还习惯去亲自鉴定自己经营的古玩,正是通过不断地上手把玩,不断地和藏友交流,我才会获得持续进步的动力。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在电子商务时代,没有人敢忽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力量。实际上,在滇昆宝藏实体店的经营进入轨道后不久,我就创办了“全球古玩网”,这个网站自创办之日起就作为滇昆宝藏的补充和延伸。随着业务的拓展和人脉的积累,全球古玩网的业务涵盖书法绘画、玉器、铜器、钱币、琥珀、杂件、针织丝绣、珠宝首饰、瓷器、文房四宝、古典家具等,成为一个极具人气的古玩收藏、投资、交易、鉴赏的电子商务网站,给广大古玩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网站现由专业团队管理运营,并且产生了相当的海外影响,我们力图打破时空之限,为全世界古玩爱好者做好服务。
  当你来到古玩收藏的世界里,您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古玩收藏的爱好者如此之多,原来与古玩相关的知识如此有趣,原来古玩还可以这样玩,这与其说是古玩收藏的魅力,倒不如说是文化的魅力。
  记者:滇昆宝藏在云南的成功,是不是给了您进军北京古玩圈的动力?您对北京的古玩圈子和古玩市场有何感受?
  王开贵:如果说1997年我在云南昆明的古玩店开张是个开始,那么2013年我在北京的古玩实体店正式营业,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跨越。
  我选择进军北京的古玩市场,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对古玩行业前景,以及北京市场抱有很大的向往。
  北京是古玩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北京古玩界是中有琉璃厂,南有潘家园,此外大钟寺、天坛红桥、荷花、官园、隆福寺、报国寺,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星罗棋布,市场也相当成熟。例如,潘家园已经形成了京城古玩收藏品的主流商业圈,知名度也在进一步扩大。
  相比其他行业,古玩收藏品业在绝对是朝阳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我看来,这个行业已经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而古玩是最好的投资方向之一。所以,像书画等其他文化产业一样,古玩的收藏处于爆发期,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都给文化产业注入了活力。
  但是这个行业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问题:古玩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规模无档次、经营理念不清、管理秩序混乱;业内的精品意识、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都亟待加强。经营管理上,全国的多数古玩市场比较松散,出现了商户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更重要的是,赝品问题阴魂不散地困扰着整个产业链。被赝品打眼成了古玩市场藏家的家常便饭。虽然说赝品是玩古玩必须交的“学费”,但如何为藏家和玩家提供一个整洁规范的市场,是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从业者应该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其他文献
宋元以降,焚香、插花、烹茶、挂画被文人雅士并举为生活四艺。古人悠游林泉、评书论画、涤砚修琴、焚香试茗,几案之珍、巾舄之列,靡不曲尽其妙。翻开明人文震亨《长物志》,常熟人沈春泽在卷首序言中说:“夫标榜林壑,品题酒茗,收藏位置图史、杯铛之属,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为什么呢?“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
期刊
羊与“祥”音近、形通,自古以来“羊”即寓意着吉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便说:“羊,祥也。”早在先秦时期青铜器和汉代瓦当上就出现了“吉羊”字样,便是“羊”与“祥”互通的例证。而羊的造型出现在文物上,更是可以上溯至商代的青铜四羊方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很多以羊为造型的青釉瓷器,本文就先来带大家欣赏几件安徽出土的“青瓷羊”。  1972年,安徽省宣城出土了一件青瓷羊,器高10、长11.6、宽
期刊
民国以来的山水画家中,黄宾虹老人恐怕是最注重“笔墨写生”,且到老都是身体力行的一位。  我所以要特别强调“笔墨”二字,是源于民国之后,直至今日“西风东渐”之故,笔墨一词如同汉字,几乎被新文化运动废掉。虽然汉字几经周折形被简化,意被简单存了下来,可笔墨却没有这么幸运,中国画里原本的笔墨精神陷入空前的黑暗危忘之中。正鉴于此,宾虹先生独以其深沉之心得,以治病救人之道,引吭高呼——中国画舍笔墨无它!以其震
期刊
四、南宋龙泉青瓷鬲式炉工艺特征  南宋自建都临安以来,杭州成为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文献记载和相关古窑址挖掘考古的地层文化资料显示,龙泉窑的产品面貌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变化上升时期主要在南宋中期的距今1200年左右的“淳熙”年间。经过多年来的古陶瓷研究专家学者的探索,对这些变化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有了明确的认识,表明与同时期的南宋官窑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对龙泉窑南宋时期产品的施釉和烧造工艺
期刊
今年6月28日,流失海外近百年、器身与壶盖“身首异处”的商代青铜“皿方罍”(图1)终于在湖南完成了合体,并归湖南省博物馆永久珍藏。  被誉为“方罍之王”的青铜“皿方罍”,因器盖铸有“皿天全作父已尊彝”八字铭文,器身有“皿作父已尊彝”六字铭文,故名。一件殷商时期的盛酒器,竟如此吸引眼球,除“皿方罍”固有的“集魁梧奇伟的身量与动人心魄之纹饰于一身”之大美外,显而易见,很大程度上,还因为它有着一段充满传
期刊
清代宫廷文房用具品类丰富,笔墨纸砚和文房陈设器具形式多样。其制作来源广泛,一部分出自内廷造办处;另一部分来自地方进贡,或按内廷样式交由地方织造承办制作,如御用笔、御用纸等,或交由杭州织造、苏州织造、江宁织造等承办制作。清代内廷造办处设有“墨作”、“砚作”,专门负责御用墨和砚品制作。一般由内廷画师按皇帝谕旨画样呈览准做,形成“内廷恭造之式”。  一、清代宫廷御用笔  清代宫廷御用笔制作,所用材质精良
期刊
从友人处得到一本《陈方恪先生编年辑事》,是八年前出版的,它就是一本年谱。作者潘益明是专门研究江西陈氏家族的专家,钩沉史事,汇编成册,很见功力。书中对散原老人陈三立子女们作了介绍,着重写的是老七陈方恪,乃是陈衡恪(师曾)、陈寅恪等名人的胞弟,诗才出众,是民国诗人。书中第136页有如下记载:当时,陈方恪、孔紫萸夫妇住在南京城南中华门西花露岗4号一平房里。1940年12月里,陈方恪过五十岁生日,邀集几位
期刊
人物名片  毕冠良,1964年6月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美院高研班导师,文化部艺术考级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山水画创作院艺委会主任,吉林出版集团《画与话》主编。先后就学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研究院创研班、清华美院博士生导师杜大恺工作室、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龙瑞工作室,现专职从事中国画研究与创作。  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协及国际性展览,被国家机关和多家专业收藏机
期刊
如今,一个读书人的书斋里除了电脑和几本书,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在古代,一个文人的书房案头是非常丰富的,除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以外,还会有大量的文房用品,比如笔洗、笔筒、镇纸、砚滴等。这些文房清供随着岁月的变迁,已经逐渐消失在文人的书斋案头,难以寻觅到它们昔日的踪影,只有在收藏家那里,可以见识到它们往日的精彩。砚滴又称水滴,是一种专供研墨用的滴水器皿,它形体虽小,却设计精巧,便于流水量的掌控
期刊
接连几个星期天下雨,市场去不成,也不能闲着,下乡收货吧。于是翻开手机通讯录,找出几个地皮户的电话,终于联系上一个。  中午饭毕驱车来到他家。院子里堆着石柱础、石刻板之类。上了二楼,长条茶几上堆满各类收藏品,因事先通话告知,故已为我准备了一些物品,如古籍旧书、老纸件、文房小摆件等。我大概翻看一遍,发现这品种不太合我口味,或者档次偏低,就歇下与主人闲谈。他说他入门不久,但在收藏上也耗费近百万元。由于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