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冠良国画艺术赏析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_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毕冠良,1964年6月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美院高研班导师,文化部艺术考级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山水画创作院艺委会主任,吉林出版集团《画与话》主编。先后就学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研究院创研班、清华美院博士生导师杜大恺工作室、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龙瑞工作室,现专职从事中国画研究与创作。
  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协及国际性展览,被国家机关和多家专业收藏机构收藏,先后为《求是》杂志社、统战部、文化部、武警总院、章丘大厦等国家机关和企业绘制巨幅山水作品,被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盛世收藏》栏目、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翰墨人生》栏目拍摄个人专题片,作品和文章多次在《美术报》、《中国书画》、《艺术市场》、《二月书坊》等专业刊物发表,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绘画年鉴》等多部典籍,出版有《毕冠良书画集》、《笔墨心语》、《当代名家书画作品系列——毕冠良水墨山水》等,有多篇散文、诗歌及杂文发表。
  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展览:《秋塬雨韵》入选“首届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大岳流泉》入选“话说武当”全国中国画展;《岱宗霁色映晴岚》入选“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塬上夕照》入选“吉祥草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溪壑流泉》入选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云壑清心的自在》获“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水彩画、线描展优秀奖(最高奖);《高原雨霁色宜人》获第八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等。
其他文献
吴湖帆曾这样说过“望气韵便知真伪”,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因为他所过手的几乎全是承传有序的历代书画宝迹,?加之家中雄厚的丰藏和自身精湛的书画造诣所致。故而,?他这种独到的识博广鉴(见) ,?绝对是奠定其绘画艺术臻上笔墨大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今择先生所拟唐五代宋元明十二开精册山水选八,逐画评析。该册旧藏上海“朵云轩”,珍宝同赏,以匡不逮!  吴湖帆对王维提出的“画中有诗”之句尤为倾醉!喜金石,?书画用印
期刊
唐代之前,茶作药之用。唐代,制茶工艺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茶还可以作为日常生活之用,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第一次细分了茶的律则,记载了茶的品种、烧水的火候、烹茶的分寸、饮茶所需的24种茶具,力求“饮不厌精,器不厌细”,恐一物不尽其妙,开启了国人品茗之风,茶器具也日臻完善且精美,使喝茶从味觉和视觉在审美上都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一、藏茶用具  藏茶用具为茶器具之首。陆羽认为要真正领略茶饮茶艺的真谛,会
期刊
近日,有幸把玩了省内外几位藏家的一批文房用品,磅礴大气者有,精微美妙者有,尤觉曲径通幽,特挑几件作文以记。  “居无尘杂,家有赐书”  晚清第十代肃亲王善耆,不单是光绪年间有名的开明绅士,而且还是晚清赫赫有名的围棋高手。他曾赠送给久缘先生一对紫铜镇尺(图1),精刻“言必典彝行修坛宇,门无尘杂家有赐书”16字楷书,是他尊奉的为人处世哲学的缩写。“言必典彝行修坛宇”右侧边沿阴刻“久缘先生维念”;“门无
期刊
宋元以降,焚香、插花、烹茶、挂画被文人雅士并举为生活四艺。古人悠游林泉、评书论画、涤砚修琴、焚香试茗,几案之珍、巾舄之列,靡不曲尽其妙。翻开明人文震亨《长物志》,常熟人沈春泽在卷首序言中说:“夫标榜林壑,品题酒茗,收藏位置图史、杯铛之属,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为什么呢?“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
期刊
羊与“祥”音近、形通,自古以来“羊”即寓意着吉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便说:“羊,祥也。”早在先秦时期青铜器和汉代瓦当上就出现了“吉羊”字样,便是“羊”与“祥”互通的例证。而羊的造型出现在文物上,更是可以上溯至商代的青铜四羊方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很多以羊为造型的青釉瓷器,本文就先来带大家欣赏几件安徽出土的“青瓷羊”。  1972年,安徽省宣城出土了一件青瓷羊,器高10、长11.6、宽
期刊
民国以来的山水画家中,黄宾虹老人恐怕是最注重“笔墨写生”,且到老都是身体力行的一位。  我所以要特别强调“笔墨”二字,是源于民国之后,直至今日“西风东渐”之故,笔墨一词如同汉字,几乎被新文化运动废掉。虽然汉字几经周折形被简化,意被简单存了下来,可笔墨却没有这么幸运,中国画里原本的笔墨精神陷入空前的黑暗危忘之中。正鉴于此,宾虹先生独以其深沉之心得,以治病救人之道,引吭高呼——中国画舍笔墨无它!以其震
期刊
四、南宋龙泉青瓷鬲式炉工艺特征  南宋自建都临安以来,杭州成为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文献记载和相关古窑址挖掘考古的地层文化资料显示,龙泉窑的产品面貌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变化上升时期主要在南宋中期的距今1200年左右的“淳熙”年间。经过多年来的古陶瓷研究专家学者的探索,对这些变化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有了明确的认识,表明与同时期的南宋官窑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对龙泉窑南宋时期产品的施釉和烧造工艺
期刊
今年6月28日,流失海外近百年、器身与壶盖“身首异处”的商代青铜“皿方罍”(图1)终于在湖南完成了合体,并归湖南省博物馆永久珍藏。  被誉为“方罍之王”的青铜“皿方罍”,因器盖铸有“皿天全作父已尊彝”八字铭文,器身有“皿作父已尊彝”六字铭文,故名。一件殷商时期的盛酒器,竟如此吸引眼球,除“皿方罍”固有的“集魁梧奇伟的身量与动人心魄之纹饰于一身”之大美外,显而易见,很大程度上,还因为它有着一段充满传
期刊
清代宫廷文房用具品类丰富,笔墨纸砚和文房陈设器具形式多样。其制作来源广泛,一部分出自内廷造办处;另一部分来自地方进贡,或按内廷样式交由地方织造承办制作,如御用笔、御用纸等,或交由杭州织造、苏州织造、江宁织造等承办制作。清代内廷造办处设有“墨作”、“砚作”,专门负责御用墨和砚品制作。一般由内廷画师按皇帝谕旨画样呈览准做,形成“内廷恭造之式”。  一、清代宫廷御用笔  清代宫廷御用笔制作,所用材质精良
期刊
从友人处得到一本《陈方恪先生编年辑事》,是八年前出版的,它就是一本年谱。作者潘益明是专门研究江西陈氏家族的专家,钩沉史事,汇编成册,很见功力。书中对散原老人陈三立子女们作了介绍,着重写的是老七陈方恪,乃是陈衡恪(师曾)、陈寅恪等名人的胞弟,诗才出众,是民国诗人。书中第136页有如下记载:当时,陈方恪、孔紫萸夫妇住在南京城南中华门西花露岗4号一平房里。1940年12月里,陈方恪过五十岁生日,邀集几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