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饮料在化学实验中的妙用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s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乐是夏令时节大家非常喜爱的理想饮料。由于其中含有焦糖色素,作为一种着色剂,能够使饮料呈现特殊的黑褐色。下面介绍几则运用可乐饮料对目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
  一、木炭对溶液中色素吸附性的探究
  若按教材中操作步骤进行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首先由于木炭浮于液体表面与红色的水接触不够充分,不易将色素的颜色吸附尽;其次木炭屑易使水变黑,不便观察红色水褪色的现象。为此设计了该实验装置对木炭的吸附作用进行探究,现象更明显。
  1.实验过程
  (1)准备1支50 mL注射器,在针筒前段塞入一团棉花,棉花不要压实,厚度大概3 cm,随后往针筒内填充事先经烘烤过的碎木炭屑,木炭层约4 cm厚。
  (2)向注射器中加入10 mL可乐,振荡片刻。随后将注射器活塞慢慢往下推,将液体推入烧杯中,观察现象。烧杯中液体颜色明显比原先浅了许多。
  2.注意事项
  (1)木炭需适量,量少了效果不太明显,并且要尽量研碎。
  (2)实验前木炭需放入蒸发皿内进行烘烤,由于木炭放置的时间过久,就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分等物质,从而影响了它的吸附能力。所以在演示实验前,应将其进行高温烘焙,把已吸收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除去。
  二、CO2气体化学性质的探究
  1.“雪碧变牛奶”——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用一带有玻璃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将盛有小半瓶可乐饮料的瓶口塞紧,导管的另一端伸进倒有5 mL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连接装置。轻轻摇晃饮料瓶,原来溶解在饮料中的CO2迅速释放出来,使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彩色的喷泉”——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是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并无具体实验演示性质实验之一,利用可乐饮料中CO2与软塑料瓶相配合,可完成一套简易型CO2的喷泉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如图1组装好仪器,瓶里装满从饮料释放出的CO2气体,胶头滴管里吸有浓NaOH溶液,挤压橡胶头让NaOH溶液滴进瓶里,稍稍摇晃。此时,将瓶倒置把滴管的橡胶头完全浸没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清水中,在水下慢慢取下橡胶头,并轻轻挤压瓶体,观察到一股无色的液体经滴管的尖口喷进瓶内,进入后液体立即由无色变成紫红色。若将无色酚酞试液替换成石蕊试液,那么还能观察到喷进的紫色液体瞬间变成蓝色的景象。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CO2与NaOH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含有指示剂的水进入瓶里与生成的碱性物质反应呈现不同的颜色。
  3.“可乐灭火器”——简易泡沫灭火器的演示实验
  向1支试管中加入两药匙Na2CO3粉末并往其中插入一支硬木棍,将插有木棍的试管小心放进盛有半瓶可乐的饮料瓶里,木棍长度以正好能够盖紧图2饮料瓶盖为宜(如图2)。在饮料瓶的中部偏上钻一个直径5 mm的小孔,用拇指堵住小孔,倒转瓶体使试管内的Na2CO3与可乐中的磷酸、柠檬酸等酸性物质反应,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并伴随着饮料自身包含CO2的形成巨大的气流包裹着泡沫从孔里喷出。由于木棍已将试管牢牢的抵在瓶底,因此不用担心试管在瓶里会随着气流而左摇右晃。
  三、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的探究
  现行人教版化学教材中气体溶解度部分,仅仅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说明压强和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缺少直观性的实验验证,不易理解。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Na 与H2O 的反应实验是初中高中碱金属一章节中的经典实验。在高中经典实验“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中,教学演示实验往往是这样做的,从煤油中取出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净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小块金属钠.切口呈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但光泽迅速消失、变暗,原因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将这小块钠投入注有水的表面皿或烧杯中,水中,钠浮于水面,剧烈反应,急速游动,并熔成一个
期刊
一、原始化学问题的涵义  原始问题,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能够反映科学概念、规律本质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科学现象和事实。原始问题具有客观性、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蔽性、思考问题的多向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性等特点。原始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分为三个连续的环节,首先是认识问题;然后是进一步分析原始问题,抽象为科学模型,又称为“科学建模”过程;最后是在建模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解决方法,运用技能技巧
期刊
氮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必修的重要物质, 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基础的同时还应进行适当的延伸,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点,这对提高综合应变能力至关重要。  疑点一:氮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为什么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析从氮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氨很稳定,不易分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硝酸是强酸等方面进行判断,氮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很难被破坏,所以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期刊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对所观察到的事物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例如,洞察辩论中的假设或谬误,衡量竞争双方的证据,识破误导顾客的广告,考察文章或演讲中的前后逻辑性等,其组成主要包括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两个方面。批判性思维是具有极强自主意识和科学精神的,是认识深化和创造的基础。批判性思维就是敢于批判前人,否定权威,善于从真理中找问题,从一般寻常中见不寻常。正因为有了牛顿对苹果落地常识
期刊
一、教学设计思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隶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指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大量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小组合作教学是新课改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符合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的新探索,其积极意义就在于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探究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悟,取得新成果。  二、案例叙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
期刊
一、反应物的混合顺序及用量  教材中演示实验时试剂的加入顺序是:乙醇(3 mL)→浓硫酸(2 mL,边加边摇动试管)→醋酸(2 mL);学生实验时试剂的加入顺序是:乙醇(2 mL)→乙酸(2 mL)→浓硫酸(0.5 mL)。显然,这两种顺序是合理的,但存在着以下两点疑问:  1.为什么是这两种顺序而不是其他?  有资料说“因为无水乙醇中也含有微量的水,若反之操作,将乙醇加入到浓硫酸中,由于浓硫酸的
期刊
一、酸性、碱性溶液的确定方法  1.pH法  常温下,溶液pH小于7的显酸性,pH大于7的显碱性。  2.指示剂法  中学化学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甲基橙、酚酞、石蕊试液,能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呈碱性,使石蕊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变蓝色的溶液呈碱性。  3.金属检验法  (1)加入铁、镁、锌等活泼金属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溶液显酸性;  (2)加入铁、镁、锌等活泼金属产生无色气体,
期刊
离子共存是高考的热点,试题再现率几乎100%,从历年高考中有关离子共存问题的难度来分析,这类问题属于中等难度的偏易题,但是此类题型的区分度都比较高。尽管每年的考题在形式上常有所改变,但考查的内容却大致相同,共有以下几类。  一、“无色透明”条件型  题目限定溶液“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Cr3+(蓝绿色)、Cr2O2-7(
期刊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是:  1.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 形成闭合回路;  4.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通常是活泼的金属作负极,金属本身被氧化;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  以上“一般”“通常”的描述,是指有许多原电池表面上不符合以上的规律,却能够放电;有的看似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却又不能产生电流。现将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