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教师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也不能满足当今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在当今初中教育体系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0-0071-01
初中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们已经拥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他们渴望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因此,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也要注重学生的心态调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虽然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但是近年来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为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应用正确的想法,通过正确的行为来解决事情。
一、培养法律意识
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较少等原因对于法律的意识比较薄弱,对于法律的相关概念了解较少,并没有认识到法律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价值,也没有感受到法律时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因此,对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实际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感受法律的存在和作用,并且鼓励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来多层次全方面的感受法律的力量,从而得到达到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身边法律大家谈”的教学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实际的法律案例,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充分参与活动之后,教師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寻找自己身边发生过的法律事件,并且谈谈法律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保护作用。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在保护着公民,并且法律赋予公民权利,也赋予公民一定应当承担的义务,从而引导学生明白法律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对于法律的尊敬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理性思维
想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学生理性的思维也是重要的环节,学生理性思维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互动的设计,都要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等为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的方式,运用理性的思维和形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共筑生命家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这个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的生命家园是由什么构建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构建生命的家园?等,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用理性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每一名初中生都是组成社会集体中的一份子,必须要对这个社会赋予责任感和认同感,才能做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的结合,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让学生树立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社会能够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要在生活中做到榜样的力量,在言行举止中处处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小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例如,在《做负责任的人》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责任”的含义和内涵,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将教材内的一个情景演绎出来,让学生在情境还原的过程中认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不断地交流讨论来探讨事情的本质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怎样做才是负责任的行为,并且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和想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将“责任”这个价值进行升华,促使学生对于责任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能够去做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走出固有思维和教学经验的影响,正确认识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价值,并且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进行实质性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并且能够应用正确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提供一份有利的帮助。
基金项目: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生成式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QG1352-228的论文。
参考文献:
[1]马成.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0.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0-0071-01
初中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们已经拥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他们渴望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因此,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也要注重学生的心态调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虽然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但是近年来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为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应用正确的想法,通过正确的行为来解决事情。
一、培养法律意识
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较少等原因对于法律的意识比较薄弱,对于法律的相关概念了解较少,并没有认识到法律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价值,也没有感受到法律时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因此,对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实际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感受法律的存在和作用,并且鼓励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来多层次全方面的感受法律的力量,从而得到达到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身边法律大家谈”的教学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实际的法律案例,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充分参与活动之后,教師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寻找自己身边发生过的法律事件,并且谈谈法律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保护作用。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在保护着公民,并且法律赋予公民权利,也赋予公民一定应当承担的义务,从而引导学生明白法律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对于法律的尊敬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理性思维
想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学生理性的思维也是重要的环节,学生理性思维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互动的设计,都要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等为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的方式,运用理性的思维和形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共筑生命家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这个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的生命家园是由什么构建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构建生命的家园?等,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用理性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每一名初中生都是组成社会集体中的一份子,必须要对这个社会赋予责任感和认同感,才能做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的结合,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让学生树立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社会能够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要在生活中做到榜样的力量,在言行举止中处处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小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例如,在《做负责任的人》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责任”的含义和内涵,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将教材内的一个情景演绎出来,让学生在情境还原的过程中认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不断地交流讨论来探讨事情的本质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怎样做才是负责任的行为,并且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和想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将“责任”这个价值进行升华,促使学生对于责任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能够去做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走出固有思维和教学经验的影响,正确认识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价值,并且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进行实质性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并且能够应用正确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提供一份有利的帮助。
基金项目: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生成式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QG1352-228的论文。
参考文献:
[1]马成.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