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搏击:制敌如电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问那些习截拳道者,李小龙在实战中都运用过哪些技击术?我敢打赌,他们会说戳击、踢术、击打,也许还有些辅助击打的擒拿动作等。他会用密集的攻击降伏对手,他在许多影片中精彩的武打动作至今仍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尽管这些功夫并非都是真实的,也并不完全是他所创立的截拳道,但无可否认他的速度、力量以及对时机的准确把握使他在第三、第二乃至一招就可以征服对手。
  


  永不满足
  
  李小龙不是那种对功夫浅尝即止的自我满足者,他深知技击术在搏击中的重要性,所以他不断改进自己的截拳道。
  振藩截拳道包括三大部分:踢击或手脚快捷有力地联合攻击;束缚对手的四肢,不断击打、搂抱或擒拿格击;摔、阻、控或削弱对方攻势。


  据公认的专家丹·伊鲁山度说,李小龙对截拳道第三部分作了大量研究,以便更有效地摔、抱、阻或控制住对手。为了更好地运用这部分,他还研究出一套方法和实用技巧。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截拳道,还可用于训练擒拿、柔术、柔道。而且李小龙的抱、摔、控制和击打及近敌方法都与众不同。


  伊鲁山度,这位洛杉矶中国城武校教练,在李小龙的著述中素有“大师之首”之称。在那里,百分之九十的课程由他教授。他说在中国城教授的功夫中仅有很少的搂抱动作。伊鲁山度也许是亲身经历和见识李小龙振藩功夫中搂抱和搏击动作的人之一。在两人之间的训练中,李小龙曾用各种搂抱、摔拿和遏制手段与伊鲁山度对打。
  这篇文章重在研讨振藩功夫中的搂抱和搏击,这些动作都是李小龙同伊鲁山度曾练过的,也是振藩功夫的组成部分。在此文中我们集中谈基本功。我们用同样的方式由戳击到交叉攻击进入以下四种搏击式。显然搏击方法有多种,但这种特殊的进入曾是李小龙最初所用的方法之一。它的左前式和右前式练习都很重要。〖JY〗□
  
  截拳道格击
  




  里克·吐西挡开对方的戳击(图1)。对方另一手臂跟进时,里克出拳拦截(图2),左手拍击,同时右手拳呈水平方向击对方肋骨,随后平拳变擒拿(图3)。反拳击对方面部。但对方以右手截击,里克立即抓住对手的右手(图4)往前带,左手戳击对方眼窝。对方屈臂(图5),里克猛然向下拉对方手臂,迫使对方弯腰,然后手臂上翻(图6),呈千字形将对方摔倒。对方倒地时,里克采用膝击(图7),一膝击头、一膝击肋骨,同时拧住对方手臂。里克左腿向前迈,完成四种可能的制敌搂抱动作中的三种(图8)。里克仰卧(制敌1)。里克右腿跟进,左腿从后面压住对方头部,对方头部受制同时,里克就势制敌(制敌2)。里克右侧身体着地,在抱住对方手臂同时以左腿击对方头部(制敌3)。当对方伸直手臂力图使自己挣脱千字形扭臂时,可采用第四种制敌法,如图6所示。此时对方伸直手臂,里克手臂由千字形扭抱变为反向扭臂,同时上体向下压。里克手臂仍是千字形扭抱,用腋窝夹紧对方手臂(制敌4)。〖JY〗□
其他文献
在强度较大的散手比赛中,有一段非常时间,运动员会感到体内非常难受,呼吸困难、胸闷气急、心率剧增、四肢无力、步子发沉、动作协调性下降,甚至感到难以继续与对方对抗下去。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极点”产生的原因。  散手比赛开始以后,运动员的骨骼、肌肉等运动系统马上进入到紧张的、高强度的运动状态,身体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突然增加,而供给氧气、营养物质的内脏器官
期刊
放法,是大成拳重要技击方法。  放法,即以手臂接触对方,通过接触点力量的变化以及步法、身法的变化,同时借助沾、粘、连、随、定人、夺位等诸多手段造成对方身体失重,然后将其抛掷出去的一种方法。  放法,是大成拳基础实战方法,初学技击者,第一步先要学会放人。但达到一定境界的“放”,又可以成为高级技击手段。当年,宗师王芗斋与师兄钱砚堂过手,于一迎一送之间,将钱氏放出,坐于事先指定的座位上。后来,著名拳师洪
期刊
不知大家有无同感,那就是在徒手赤脚动作练习时,有时会感觉到手脚发飘、劲道不够,缺乏重量感。但当你戴上手套、穿上鞋子后,这种感觉会有所改变,冲拳、踢腿显得有力了,意念感觉也好一些了。上述情况更多的是发生在初学者身上,原因是初学者没有经过肌肉素质、动作技术的全面锻炼。或由于自身肢体结构、素质等原因,习者还不能很好地激发格斗搏击之本能,所以练起来效果欠佳,这也是正常现象。有人训练时在无意中找到搏击感觉,
期刊
道、法、术是武学中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习武者倘若能够对这些概念和相互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将会使得其所学和将要学的武学知识条分缕析,纲举目张,并且有意识地将其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最有效率的训练中。  一、释名  1.道。道者,事物之一般规律也。它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本质特征,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本源和基本线索。本文中所谈的“道”,并非“由武入道”中了脱生死之“道”,而是相对来讲更狭义、更低层次的
期刊
朱国福(1891-1968),字果夫,号炳公,河北定县人,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  朱国福自八岁时学少林拳,练弹腿,筑下坚实的基础。15岁时拜形意名家马玉堂为师,并承形意拳师李存义指点,习练形意拳。又蒙张占魁、孙禄堂教诲,探求八卦、太极真谛。后随王友横学摔跤。24岁时研习拳击技法,溶中西拳法于一炉,其功深技高,堪称一代宗师。  1923年8月,俄国拳手裴益哈伯尔来上海挑战,众多武林斗士与之累战不胜。
期刊
意拳是王芗斋先生取各家之长而创立于40年代的一种拳术,后经弟子姚宗勋先生不断阐述,理论和实践更加完善,成为今天独树一帜的近代拳学。意拳没有套路和固定招式,被国家体委确认为特殊拳种,今天,仍然显示着蓬勃的生机。正如姚宗勋所说:“意拳仍在不断地吸收、总结中外拳种的科学训练方法,籍以充实和发展自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意拳是一门尚在不断发展中的近代拳学。”(《中国现代实战拳学——意拳》)王芗斋、姚宗勋以
期刊
激昂少年    郑成功,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公元1624年生于日本河内浦。  郑成功七岁时由母亲田川氏带领回到福建泉州安平镇。其父郑芝龙原为福建一带的富商,后来又成为当地的最高军事长官。郑芝龙对郑成功喜爱备至,专门请来私塾先生教授郑成功。  郑成功天资聪慧,诗文礼法过目不忘。郑成功的叔叔郑芝虎文武双全,十分看中郑成功,便开始传授郑成功武艺。  于是,郑成功一面读书,一面刻苦
期刊
撑捶,八极拳入门功——“金刚八式”第一式,是八极拳的基础拳法。长期正确的练习此式可以将八极拳三种劲(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现根据师传和个人体悟谈谈这个动作的练法。  含步:一般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前脚脚跟提起、脚尖轻点地,两脚距离约一脚远,重心落于后腿,五趾抓地,收臀。右拳前撑,左肘后拉,肘头“外迎”。头要“虚领顶劲”;臂要“沉肩坠肘”;胸应“含胸拔背”。左拉右撑,上顶下沉,
期刊
迷则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俗话说:“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为什么呢?很简单,中华武功的修为明显分成两大境界:初期须凭毅力、韧性、汗水与时间;后期则离不开根基、缘分、悟性与德行。项羽力扛千鼎,终属气血;仲尼朝闻夕死,是何意志!  要修成上乘武技,成为人中之凤、人中之龙、铁之铮铮的出类拔萃者,则必须重视并切实的进行心性修养。本文只就有关上乘武技心性修养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聊抒己见
期刊
怎样练好太极拳,算是老话常谈,可能令人耳中生茧。练好太极拳,是习太极拳者终生追求的目标。但是,不是每一位习拳者都能如愿以偿,很多人带着无限的迷惑与遗憾,在攀登太极拳巅峰的路途上停滞不前。  京城已故太极拳名家杨禹廷公,一生修炼太极拳,可说是达到了“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的意境。他原地不动,不见有什么动作,就能将人拿起一米多高,放出几米远,见者叹为奇观。先生拳艺虽高,但仍每天盘拳不辍,直到九十五岁寿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