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朝”在中国古代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日,现在我们称之为春节。《尚书大传》对之释曰: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称“三朝”,指的也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为庆祝新年的这一段时间,中国历代有很多习俗,其中,宫廷贵族、风流雅士将插花供奉于堂上,以表示对天、对祖的敬意,配上灵芝、如意、柿子等,以招祥祈福,这样的插花称为“岁朝供花”或“岁朝插花”。
在一岁之始,人们为了除旧布新,装点新年新景,往往在家中插上几束鲜花以图个好彩头,在萧瑟寒素的冬景中,给家宅点缀些许明媚温煦的春意。顺便在厅堂中挂上岁朝图,图上绘象征平安祥瑞的花卉和器物,借以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显然,岁朝图就是为了迎接春节而画的吉祥画。作为传统绘画中一个独特、应景的题材,岁朝图承载着浓浓的愿景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情怀。
名花佳果伴岁朝
岁朝图作为为过年而绘制的年节画,重在通过吉祥的寓意表现除旧布新、否极泰来的气氛和心情。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岁朝图也形成了不同的类型,有人物画、花卉画和山水画等类别。作为岁朝插花类的表现,我们仅就岁朝图中的插花作为讨论范围,以此来观岁朝图中插花艺术的发展与流变。
以“岁朝图”为题的作品中,目前所知最早的为北宋赵昌的作品,此《岁朝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幅作品与后世盛行的“岁朝插花”类作品大不相同。画中硕大太湖怪石兀立,右下立石相伴,前后茂密地穿插了山茶、长春花、水仙及梅花等花卉植物。由湖石和繁密交错的花朵布满整个画面,丝毫不留空地,整齐严肃,极具装饰效果。显然,该画符合画史对赵昌的描述,说他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而此幅作品的构图、命意正与之相吻合,可作为此一风格延续的代表。这也印证了宋代以前的岁朝插花是把花“放”或“养”在花器中,谈不上有特别意义的插花风格,而赵昌的作品则展现了完全生长于地面上的花卉,也成为了岁朝贺岁的景物而入画。该作品虽不是以插花的形式出现,但对花卉的选择以及所隐含的寓意是大有讲究的,这与后世的岁朝插花图一样,都是在基于对花卉器物的吉祥寓意这一文化传统下而描绘的。
流传至今的北宋年间另一件《岁朝图》和赵昌作品的精于晕染、明润匀薄、敷彩工细和富贵气完全不同,这件作品由开封籍曾任职北宋画院的董祥绘制。此作水墨纸本写就,绘一花盆栽灵芝两株,旁一花瓶,插松、梅、茶花,案上还有百合、柿子诸物。灵芝是仙家灵气之物,如意的柄头就是取的灵芝形状,所以灵芝和柿子在一起,就寓意为“事事(柿柿)如意”,若加上百合,那就寓意“百事(柿)如意”;梅花和松枝,是那个时节的应有之物,既然是“岁朝”,也就代表着万物生发的春天;灵芝和松作为“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的寓意,而茶花也代表着“青春不老”。是幅《岁朝图》将寓意美好的花卉等置于器物内,开创了岁朝图新的表现形式,也给这一题材注入了文人特有的清雅和气韵,对后世的岁朝图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董祥《岁朝图》可以窥见,在宋代,岁朝插花已融入了生活中,并作为新年祝愿摹绘在绢素上。
岁朝图里贺新春
插花艺术是先民在长期劳作中亲近大自然所形成的。从周到春秋时期,先民用花祭祀、借花传情和插花装饰仪容的习俗,可以看作是插花的萌芽或原始插花时期。此后,随着插花在佛教仪式中的沿习和民间的逐渐发展,插花艺术走向了黄金时代。唐代是中国繁荣稳定的一个历史阶段,插花成为宫廷喜庆不可缺少的装饰物。唐宋时期文化昌盛,文人雅士喜爱作画、吟诗、赏花,文人插花在这时也开始了。借由赵昌和董祥的两张《岁朝图》,即知审美风气变了。有了文人的参与,在审美上,插花也开始了“花画合一”的意境追求。这就开始讲究花要插得好、配得妙,且讲究花器,并对花木赋予了个性与格调、意义与象征。宋人作品《寒窗读易图》绘有一文人临窗而坐,在他面前的书案上摆放着书卷和插有梅花的花瓶,画作真实再现了宋代文人书房插花和摆放花瓶的情景。这时,插花成了当时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养,上至宫廷,下至平民都热衷插花。如北宋佚名作品《宋人人物图页》,画中人物集文人之雅玩趣事于身边,表现出闲适雅逸之生活,这正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宋代李嵩流传至今的三件《花篮图》则再现了宋代宫廷插花的真实情景。从插花容器上看,作品以“篮”为载体,以“花”作为主要素材,呈现了宋代宫廷插花的艺术风貌。画中这盆春意盎然的“花篮”,主从分明、色彩鲜丽、枝繁叶茂,整体外形圆满丰盛,是宋代宫廷流行的“篮花”中杰出的佳作。
宋以后,将年节插花列为重要行事之一,而正式树立了岁朝插花明确风格的则是明代。明代是插花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技艺和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和体系。明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边文进《十全厅堂瓶花》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此图款署宣德二年(公元1427),为厅堂中立型堂花样式,花材有松、柏、梅、兰、山茶、水仙、灵芝、天竺、柿子、如意;十种花材,寓意十全,花器为铜壶。本幅作于明宣德二年春正,正当一年之始,除旧布新之时,以岁朝时节摆设厅堂的瓶花来表现庆贺之意。
“十全”插花是古代理念花最隆盛的插法,象征完美无缺,十全十美,是对事物最高崇敬与祝福,此种花型最适合隆重的场合摆饰。宣德年间任武英殿待诏之职的边文进会在岁朝时绘《十全厅堂瓶花》,显然合时、合情、合景,也合乎他作为宫廷画家的身份。和边文进的宫廷插花相比,明代文人画家作品中的岁朝图又展现了别样的风貌。明初陶成及晚明陆治、陈老莲等人的岁朝插花作品均和他们作为文人的画风相一致。这些作品都呈现了不喜豪华富贵,追求简洁清新、色彩淡雅的特点。 清代在花事生活上承明朝又有了新发展,由于盆栽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清代的插花形成了以自然美为主的插花风格,将插花和盆栽融合一体,而成“写景花”。由于西方传教士等入职宫廷并授徒画艺,西方绘画技艺对宫廷画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岁朝图概莫能外。作品讲究外形、光线与色彩,与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相近。词臣画家邹一桂和郎世宁合作的《清供四屏图》就体现了这一风格。另外,清雍正年间的女画家陈书的《岁朝丽景图》也是清代岁朝图的典型代表。是幅绘于雍正乙卯(1735年)新春上元节供花写生之作,画面展现春暖花开、岁首迎新之喜气。石表寿加水仙、天竺,为“天仙拱寿”;旁搭百合、柿子、灵芝、苹果,另有“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寓意。
在清代,岁朝图十分流行。宫廷画家由于有时令的要求需要画岁朝图以供宫室春节点缀之用。有些宫廷专职画家、词臣画家以及擅长绘事的皇亲贵胄也往往于此时以进画的形式向皇帝恭贺新禧,甚至皇帝本人也会御笔绘制“岁朝图”,以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的10件御笔岁朝图。
岁朝清供生雅致
文人通常是那类在零星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总能孕育出花苑里五颜六色的妍丽,也可以滋养出原野上星星点点淡雅的人。干枯寡淡的生活,他们也总能惹出些许雅致来。岁朝清供图就是岁朝图的变种。清供,又称“清玩”,以寻常素淡之物供奉年之初始之日。文人墨客在“岁朝”之日,自有闲情逸趣,在案头摆上古瓶、古尊、字画、蔬果,插上应节时令的花草,或吉祥物件,以表达迎春赞春的美好心情。在历代的诗画中,称之为“岁朝清供”。
岁朝清供作为生活的雅趣,造就了艺术特别的题材门类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了诗、书、画图文并茂的典型文人画。明人陈继儒《小窗幽记》不无感慨地说:“瓶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供具,实关幽人性情,若非得趣,个中布置,何能生致。”岁朝清供讲究颇多,诚然。画家创作岁朝清供图,也实属不易,它不但给人以祥和、欢乐的感受和祈福的心愿,同时还体现了画家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白石老人曾画有多幅《岁朝清供图》,往往画一蓝色或白色的细颈圆腹瓷瓶,内插一两枝开得正好的梅花。其中一幅画蓝色瓷器,插生机盎然的梅一枝,前置茶壶、杯子一套,题款曰“梅花见雪更精神”。雪、梅与茶壶、杯子的生活气息跃然纸上,呈现出一派生活市井文人的清供意蕴。也恰如汪曾祺看到的一幅旧画, 一间茅屋,一位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曰:“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汪老感慨:“这才真是‘岁朝清供’! ”
农历新春将至,于花市抑或自然中,寻上花儿若干,装饰厅堂、书房以示新春吉庆、祥和、幸福;再能配以壁上岁朝图,并以焚香佐之,古乐绕梁,约上三两知己,一杯清茶欢作酒,品画赏花,岂不美哉!如若画友几人,涂涂抹抹,聊作补壁,人生之清供—大雅耶!
在一岁之始,人们为了除旧布新,装点新年新景,往往在家中插上几束鲜花以图个好彩头,在萧瑟寒素的冬景中,给家宅点缀些许明媚温煦的春意。顺便在厅堂中挂上岁朝图,图上绘象征平安祥瑞的花卉和器物,借以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显然,岁朝图就是为了迎接春节而画的吉祥画。作为传统绘画中一个独特、应景的题材,岁朝图承载着浓浓的愿景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情怀。
名花佳果伴岁朝
岁朝图作为为过年而绘制的年节画,重在通过吉祥的寓意表现除旧布新、否极泰来的气氛和心情。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岁朝图也形成了不同的类型,有人物画、花卉画和山水画等类别。作为岁朝插花类的表现,我们仅就岁朝图中的插花作为讨论范围,以此来观岁朝图中插花艺术的发展与流变。
以“岁朝图”为题的作品中,目前所知最早的为北宋赵昌的作品,此《岁朝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幅作品与后世盛行的“岁朝插花”类作品大不相同。画中硕大太湖怪石兀立,右下立石相伴,前后茂密地穿插了山茶、长春花、水仙及梅花等花卉植物。由湖石和繁密交错的花朵布满整个画面,丝毫不留空地,整齐严肃,极具装饰效果。显然,该画符合画史对赵昌的描述,说他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而此幅作品的构图、命意正与之相吻合,可作为此一风格延续的代表。这也印证了宋代以前的岁朝插花是把花“放”或“养”在花器中,谈不上有特别意义的插花风格,而赵昌的作品则展现了完全生长于地面上的花卉,也成为了岁朝贺岁的景物而入画。该作品虽不是以插花的形式出现,但对花卉的选择以及所隐含的寓意是大有讲究的,这与后世的岁朝插花图一样,都是在基于对花卉器物的吉祥寓意这一文化传统下而描绘的。
流传至今的北宋年间另一件《岁朝图》和赵昌作品的精于晕染、明润匀薄、敷彩工细和富贵气完全不同,这件作品由开封籍曾任职北宋画院的董祥绘制。此作水墨纸本写就,绘一花盆栽灵芝两株,旁一花瓶,插松、梅、茶花,案上还有百合、柿子诸物。灵芝是仙家灵气之物,如意的柄头就是取的灵芝形状,所以灵芝和柿子在一起,就寓意为“事事(柿柿)如意”,若加上百合,那就寓意“百事(柿)如意”;梅花和松枝,是那个时节的应有之物,既然是“岁朝”,也就代表着万物生发的春天;灵芝和松作为“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的寓意,而茶花也代表着“青春不老”。是幅《岁朝图》将寓意美好的花卉等置于器物内,开创了岁朝图新的表现形式,也给这一题材注入了文人特有的清雅和气韵,对后世的岁朝图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董祥《岁朝图》可以窥见,在宋代,岁朝插花已融入了生活中,并作为新年祝愿摹绘在绢素上。
岁朝图里贺新春
插花艺术是先民在长期劳作中亲近大自然所形成的。从周到春秋时期,先民用花祭祀、借花传情和插花装饰仪容的习俗,可以看作是插花的萌芽或原始插花时期。此后,随着插花在佛教仪式中的沿习和民间的逐渐发展,插花艺术走向了黄金时代。唐代是中国繁荣稳定的一个历史阶段,插花成为宫廷喜庆不可缺少的装饰物。唐宋时期文化昌盛,文人雅士喜爱作画、吟诗、赏花,文人插花在这时也开始了。借由赵昌和董祥的两张《岁朝图》,即知审美风气变了。有了文人的参与,在审美上,插花也开始了“花画合一”的意境追求。这就开始讲究花要插得好、配得妙,且讲究花器,并对花木赋予了个性与格调、意义与象征。宋人作品《寒窗读易图》绘有一文人临窗而坐,在他面前的书案上摆放着书卷和插有梅花的花瓶,画作真实再现了宋代文人书房插花和摆放花瓶的情景。这时,插花成了当时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养,上至宫廷,下至平民都热衷插花。如北宋佚名作品《宋人人物图页》,画中人物集文人之雅玩趣事于身边,表现出闲适雅逸之生活,这正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宋代李嵩流传至今的三件《花篮图》则再现了宋代宫廷插花的真实情景。从插花容器上看,作品以“篮”为载体,以“花”作为主要素材,呈现了宋代宫廷插花的艺术风貌。画中这盆春意盎然的“花篮”,主从分明、色彩鲜丽、枝繁叶茂,整体外形圆满丰盛,是宋代宫廷流行的“篮花”中杰出的佳作。
宋以后,将年节插花列为重要行事之一,而正式树立了岁朝插花明确风格的则是明代。明代是插花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技艺和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和体系。明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边文进《十全厅堂瓶花》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此图款署宣德二年(公元1427),为厅堂中立型堂花样式,花材有松、柏、梅、兰、山茶、水仙、灵芝、天竺、柿子、如意;十种花材,寓意十全,花器为铜壶。本幅作于明宣德二年春正,正当一年之始,除旧布新之时,以岁朝时节摆设厅堂的瓶花来表现庆贺之意。
“十全”插花是古代理念花最隆盛的插法,象征完美无缺,十全十美,是对事物最高崇敬与祝福,此种花型最适合隆重的场合摆饰。宣德年间任武英殿待诏之职的边文进会在岁朝时绘《十全厅堂瓶花》,显然合时、合情、合景,也合乎他作为宫廷画家的身份。和边文进的宫廷插花相比,明代文人画家作品中的岁朝图又展现了别样的风貌。明初陶成及晚明陆治、陈老莲等人的岁朝插花作品均和他们作为文人的画风相一致。这些作品都呈现了不喜豪华富贵,追求简洁清新、色彩淡雅的特点。 清代在花事生活上承明朝又有了新发展,由于盆栽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清代的插花形成了以自然美为主的插花风格,将插花和盆栽融合一体,而成“写景花”。由于西方传教士等入职宫廷并授徒画艺,西方绘画技艺对宫廷画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岁朝图概莫能外。作品讲究外形、光线与色彩,与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相近。词臣画家邹一桂和郎世宁合作的《清供四屏图》就体现了这一风格。另外,清雍正年间的女画家陈书的《岁朝丽景图》也是清代岁朝图的典型代表。是幅绘于雍正乙卯(1735年)新春上元节供花写生之作,画面展现春暖花开、岁首迎新之喜气。石表寿加水仙、天竺,为“天仙拱寿”;旁搭百合、柿子、灵芝、苹果,另有“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寓意。
在清代,岁朝图十分流行。宫廷画家由于有时令的要求需要画岁朝图以供宫室春节点缀之用。有些宫廷专职画家、词臣画家以及擅长绘事的皇亲贵胄也往往于此时以进画的形式向皇帝恭贺新禧,甚至皇帝本人也会御笔绘制“岁朝图”,以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的10件御笔岁朝图。
岁朝清供生雅致
文人通常是那类在零星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总能孕育出花苑里五颜六色的妍丽,也可以滋养出原野上星星点点淡雅的人。干枯寡淡的生活,他们也总能惹出些许雅致来。岁朝清供图就是岁朝图的变种。清供,又称“清玩”,以寻常素淡之物供奉年之初始之日。文人墨客在“岁朝”之日,自有闲情逸趣,在案头摆上古瓶、古尊、字画、蔬果,插上应节时令的花草,或吉祥物件,以表达迎春赞春的美好心情。在历代的诗画中,称之为“岁朝清供”。
岁朝清供作为生活的雅趣,造就了艺术特别的题材门类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了诗、书、画图文并茂的典型文人画。明人陈继儒《小窗幽记》不无感慨地说:“瓶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供具,实关幽人性情,若非得趣,个中布置,何能生致。”岁朝清供讲究颇多,诚然。画家创作岁朝清供图,也实属不易,它不但给人以祥和、欢乐的感受和祈福的心愿,同时还体现了画家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白石老人曾画有多幅《岁朝清供图》,往往画一蓝色或白色的细颈圆腹瓷瓶,内插一两枝开得正好的梅花。其中一幅画蓝色瓷器,插生机盎然的梅一枝,前置茶壶、杯子一套,题款曰“梅花见雪更精神”。雪、梅与茶壶、杯子的生活气息跃然纸上,呈现出一派生活市井文人的清供意蕴。也恰如汪曾祺看到的一幅旧画, 一间茅屋,一位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曰:“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汪老感慨:“这才真是‘岁朝清供’! ”
农历新春将至,于花市抑或自然中,寻上花儿若干,装饰厅堂、书房以示新春吉庆、祥和、幸福;再能配以壁上岁朝图,并以焚香佐之,古乐绕梁,约上三两知己,一杯清茶欢作酒,品画赏花,岂不美哉!如若画友几人,涂涂抹抹,聊作补壁,人生之清供—大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