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讨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来,我们在看到了数学课堂内发生喜人变化的同时也看到了另外一种现象:由于课改后对计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
  因此,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少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具体表现为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变慢、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个年段都必须重视计算教学,避免使计算教学偏离“课标”要求。
  一、情景的创设是有效的,但适切的铺垫不可少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不该创设情景,创设怎样的情景,是用情景导入好,还是充分地运用铺垫引入来得自然,或者就选择直接进行教学等等,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都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
  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计算教学中铺垫的运用也是非常有效的。数学四年级上册,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就需要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知识的复习铺垫;
  又比如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就需要已学的口算知识及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知识,等等。一些计算知识的探索是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计算教学前的复习铺垫可以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旧知
  所以,笔者认为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其实并不矛盾,并不是因为要创设情景而否定传统而有效的复习铺垫,课堂教学中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主要是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算理的强调是必须的,但算法的指导不可缺
  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因此,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也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所以,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二年级下册教材“两位数乘一位数”中,教学20×3时,要让学生明白算理:20是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所以在计算20×3时,只要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一个0,也就是20×3=60:
  又如教学“分数除法”时,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这是在学生学会“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的。
  现行的教材中往往是通过学生的操作、思考相互动式学习.通过自主的探索交流来理解算理的,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到位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计算方法的指导却显得不够到位,使得学生的计算基础不够扎实,影响了计算能力的形成。
  三年级上册教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中,在教学46÷2时,学生在操作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知道“2”力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从而使他们真正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这样学生就能触类旁通,顺利地解决“想想做做”中像"95÷3”和“87÷4”这样有余数的计算题。因此,我们在强调算理的同时,不能忽视计算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三、算法多样化的倡导是应该的,但算法的优化不可无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
  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
  笔者认为:我们要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下自觉地进行优化,并且这种优化是每个个体的优化,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来促成。
  还必须指出的是:“算法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时并不一定在某一节课内就能做到优化,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其实有时所谓“最好”或“最简便”的方法是相对的,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以人为本,才是对传统的一个突破。
  在进行“9加几”的教学中,计算.9+5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1)从9往后数,再数5个是14;(2)9+1=10,10+4=14:(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4)9+4=13,13+1=14;(5)9+2=11,1l+3=14……其中(1)是通过数数来计算,(2)、(3)是利用“凑十法”计算,而运用算法(4)、(5)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凑十法”,而是为了迎合教师,为多样化而多样化,看到算法(2)中的5可以分成1和4,算法(3)中的9可以分成5和4,就得出5可以分成4和l,5可以分成2和3来计算:如果这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可以想象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惘。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与比较,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凑十法”这种高效的算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并在不断用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比较中,认识到差距,形成迫切要将算法最优化的内需力。所以,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并不矛盾,两者是统一的,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四、繁难的计算是没价值的,但日常的基本训练不可停。
  课程标准对计算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删去了繁难的计算题。因为这些计算是没有价值的,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很少用到这样复杂的计算。虽然在六年级教材中,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以及利息等计算比较复杂,但这样的计算是允许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
  现在,繁难而复杂的笔算可以说已经没有了,但由于高年级的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因此,基本的计算训练必须要强化。
  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每道题都要有几道一步计算的算式题合并而成,但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重基本计算的训练,随之带来了学生计算正确率不断下降的事实。
  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激励学生,消除浮躁心理,养成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其次,要通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计算,避免学生急于求成,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验算方法。第三,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口算训练。
  基本的口算训练要每天进行,每堂课都用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做到基本的口算结果能脱口而出。第四,要通过学生错例的反馈,寻找错误的具体原因。第五,要熟记一些常用的计算结果。
  五、增加计算器的使用是必要的,但学生的笔算不可取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我们知道,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计算器的使用,其目的是通过使用计算器让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
  以前,学生比较厌烦大量机械重复的计算,也不喜欢那些复杂的习题计算。所以新课标对计算降低了要求,计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稍复杂一点就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这样的安排,学生是非常欢迎的,但有时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学生为了方便和省事,上数学课常常带着计算器,偷偷地使用,用计算器代替了大多数的笔算。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计算器的计算方式可以代替笔算呢?当然不是的。一些复杂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但作为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笔算要求是必须要达到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及计算技能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一些必要的训练基础上。
  所以,在适当范围内的一定数量的训练和练习是必要的。否则,对学生所学矢口识的巩固;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也会逐渐降低学生的笔算正确率,导致学生笔算能力的明显下降,因此,计算器的使用是不可取代学生的笔算的。
  计算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又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我们要充分用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以上的几个关系,不断优化计算教学,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使学生的计算学习既有“深度”又保持“温度”。
  (河南省南阳市昌雷小学)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
期刊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应用很广。它往往能使计算明了、简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主要使用质量差和气体体积差。现将常见类型和解法列举如下。  一、质量差法  (一)、固体质量差  例1、Na2CO3、NaHCO3、CaO、NaOH组成的混合物27.2g,溶于足量的水并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CO32-、HCO3-全部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中的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29.0g。则原混合物中Na2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对学生影响十分重要,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成绩,是广大教师长期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摆脱“教师负责制”的教育弊端,尝试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实际教学中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就结合在具体教学中的切身感受,对如何
期刊
一、破题法  所谓“破题”,即在作文之前,先用几句话说破题目的要义,然后围绕文题重点起草写作。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可培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使之在作文时能准确理解题意,把握要点,克服偏题漓题的弊端。我的作法是结合讲读教学,进行破题训练。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板书课题后,即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从题目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们讨论激烈,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
期刊
摘要:《果树栽培》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把实践教学搞好,才能使学生掌握好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实习老师必须要对这些特点和要求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果树栽培》 实践教学 体会    职业技术学校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完成后,教师根据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
期刊
常有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真是特别!”的确,比起以前,现在的学生勇敢多了,他们敢于表现自己,想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们幼小的心灵是自由的,不顾清规戒律的约束,他们有着成人所没有的素质,那便是灵性!语文——作为一门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情感性的基础学科,就必须尊重学生的灵性,让学生从中体会知识的魅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开拓思维,让学生赏识美丽的“错误”  一名好的语文老师,要善于发现和赏识学生
期刊
统计图表与概率结合考查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如何破解这个命题的拦路虎,更好的掌握这两个部分知识内容及联系,特支招下文,以供学习借鉴.  题型一:茎叶图与概率的综合应用  例1: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培训期间,他们参加的5次预赛成绩记录如下:  甲8282799587  乙9575809085  (1)用茎叶图表示这两组数据;  (2)从甲、乙两人的成绩中各随机抽取一个,求甲的成绩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每个人(无例外)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人的创造潜能不是天生的,它是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性,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心理条件。  创造潜能的大小,主要受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个性品质三种因素的影响。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谈几点做法:  一、挖掘语文教材蕴含的创造性
期刊
在初中各科教学中,数学是一门知识性、逻辑性、科学性要求极高的学科之一。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比较枯燥的,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中再机械地照本宣科,必定使教学变得更加乏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日渐消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充分挖掘初中数学的内在魅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结合数学知识教学,加强德育教育   初中生正值少年期,心理上处于可塑的重要阶段,要使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