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挚的祝福 殷切的期待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五年的时间里,我们搞出《绿色中国》这本有明显的特色、并初具影响力的杂志,是了不起的事。我们这批人很能干,能干事业,各行各业的人能这么干,我们就能搞好许多事情。我多年搞造林工作,就喜欢“能干”。
  刚才听黎祖交社长介绍杂志的宗旨,理念、定位,是正确鲜明的,是先进科学的。《绿色中国》杂志就是宣传生态文明、以林业为主的特色刊物,五年来,除了搞杂志,搞绿色文化活动也有影响,搞绿色产业技术开发,搞网络电视,都值得我们学习,值得肯定。所以,贾治邦局长题词:“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也是对杂志社工作的充分肯定。
  我们有成绩,不能求全责备,成绩是骄人的,需要弥补差距、总结提高。志存高远,有目标,有志向,有很好的基础,刊物就能做大;有广大的受众,就能更好地宣传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设想;有林业和林业以外的渠道,我们的杂志就有其他媒体所不及的优势。受众扩大,影响扩大,作者扩大,就能网罗一大批关注生态文明的各类人才,网罗绿色生态的力量。
  听了黎社长刚才所说的将来打算,觉得很好,《绿色中国》肯定能搞好、搞上去。作为主管部门的科技司,要对我们的社科期刊满腔热情的支持。旺盛生命力的刊物,有绿色的刊物,有环保理念,就能挖掘新财富,这个目标能达到;自己经营,发展绿色事业,这个目标我们也能达到。
  杂志要办好,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不变,坚持遵守党的法纪法规,在这两个基础上,放开手脚干,无论做人做事,政治上要有立场,思想上不能有框框,工作上更要放开手脚干。
  《绿色中国》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刊物,广收人才,优化组合,技术和质量永远有提高的可能。传播生态文明,各方面都要接受,比如办刊、宣传、经营的弱点,都可以改,只要宗旨理念正确,又遵守法律法规,其他的都可以干,我们都表示赞赏与支持。张守攻(中国林科院院长、研究员)
  今天我是以《绿色中国》忠实读者的身份来参加活动的,我对出版业方面的事情知之甚少,只能从读者的角度谈谈感受和不成熟的看法。我们是做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的,但书架上仍然有《绿色中国》和《森林与人类》等普及型刊物的位置,随时拿来阅读。我们有《林业科学》、《林业经济》等众多的专业刊物,也有《森林与人类》等普及型刊物,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绿色中国》能走到今天,而且读者群不断扩大,本身就说明办出了自身的特色。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认识在发展,刊物也要不断发展完善才能满足社会和读者的需要。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在扩大影响方面要探索一些新的方式。林业之内的活动要参与,林业以外的活动更要积极参与,让我们的社会影响更大一些。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对这方面有一些启示。我习惯于出差的时候顺手带上一两册《绿色中国》等杂志,这是有时间细细品味的时候,大多都会有邻座的旅客借阅,得到的评价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听的比较多的是“林业还有这么好看的刊物”,一句惊讶之词含义良多。这就使我想到,如果在大型机场候机厅等地方,每期无偿赠送几册,投入不多也是扩大宣传的一个途径。
  二是做好内容和形式的定位。《绿色中国》杂志的角色定位应该主要是吸引林业行业外读者的刊物,让不是搞林业的人来关注林业、关注绿色。这样,就有要求我们在内容上要注重普及性,在形式上更要注重寓教于乐。要明确我们的受众是谁,坚持为读者服务的办刊宗旨。
  三是要视野广阔引人入胜。先说引人入胜,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要区别于机关刊物,要在保证实际内容不走样的前提下,以灵活的形式引导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杂志栏目设计涵盖面要广,以吸引不同背景的读者。要关注绿色生存的大理念,比如报告文学就是非常好的形式,就是要让人们从故事中有所感悟,为绿色生存的理念深入人心发挥应有的作用。
  安丰杰 (国家林业局速丰办主任)
  首先我代表国家林业局速丰办向《绿色中国》杂志创刊五周年表示祝贺,可喜!可贺!可学!可嘉!
  刚才黎社长说到绿色中国杂志社的九个“初步”,可贺。这本杂志我从头到尾看了全部,就与黎社长探讨,杂志社已经发展三大块,即《绿色中国》杂志,网络电视中心,更可喜的是绿色产业与技术发展中心,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最近温总理也知道了,还要听取有关情况的汇报,这是绿色中国大发展的产业。跳出林业,研究林业,可贺。
  对于林业速丰林来说,五周年,树木就成材了。杂志社需要速丰办、世行项目管理中心支持的话,我们责无旁贷。
  作为绿色中国杂志的读者,我提五点意见。
  一、网络电视非常好,如果网络电视有配合中央领导和局党组关注的林农致富的板块,则更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个过程,绿色中国应该在林农致富方面加以报道。比如农家乐等等,都是绿色中国的一种创新、经营。
  二、《绿色中国》杂志要开拓社会读者,发展三亿的中小学生读者队伍。比如在大队长当中发展绿色中国志愿者,免费发杂志。
  三、杂志社应该叫集团。产业开发不走偏,从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林业的绿色产业多得很,大西北的退耕还林就很好,怎么利用林木资源?有一些公司研究生物发电、生物柴油,我们的杂志可以开辟栏目专门宣传,宣传企业,扩大典型。
  四、改革开放后,人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需要健康,杂志要搞绿色健康的栏目。比如介绍山野菜,我们的五星宾馆都在吃,这也是我们杂志开辟的领域。
  五、团队要敢为人先,要有下大海不怕呛的精神,要有自立的精神,贯彻林业特色中去。我们要靠自己,要活得很好,今后像小平同志所说的,部分先富起来,带动我们全体富起来。
  
  徐凤翔(著名生态学家、北京灵山生态研究所名誉所长)
  我是林业界的一个老兵。在这里,放眼一看,都是乌黑黑的头发,我落伍了,只有我的头发是白的,“芳龄八十”。刚才听了五年“幼苗”的话,我觉得,这也是承前启后的大举措啊。“承”什么“前”? “承”我们国家森林事业的“前”,“承”五年来各方面文章的“前”。在这里,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 《绿色中国》就像是林海中的“绿海螺”,是“绿染天涯”的状态下吹响的一个号角。我说,这是林海中的“绿海螺”,不难看出,这是绿色中国的回报。我说“绿染天涯”,这个“天涯”不能变,但“绿”可以染。这是我个人很“酸”的一种想法,是个人情感上的想法。“染”是大地之“染”,用科学的规律、生态的规律来“染”,“染”心灵,“染”智慧,“染”社会。我们当仁不让的使命就是做好这个“染”。
  在我们的工作思路上,有生态文明这个指导,很重要。第二个就是要有“大绿”,本行业的、跨行业的“大绿”,如变废为宝,资源的合理利用等。黎社长说关于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事,我就想到在亚马逊流域一起考察的事情,在巴西,市民们把垃圾分四类进行回收,4公斤垃圾立即可以兑换1公斤粮食。我觉得我们也有许多文章好做。
  绿色中国杂志社的工作与行政部门的工作不一样,有文章,有图片,把文化与生态融合在笔下,在图画中反映出更好的思维,要有文化上的享受,让人回到大森林、大自然,回到人类的家园。   我认为,现在的《绿色中国》不是幼苗,而是诗意的境界。
  
  王焕良(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绿色理念植入人们心里,绿色行为遍布中华大地。秉持这样的精神,“绿色中国”走过了五年。
  五年,“绿色中国”从不为人知的杂志,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获得关注中国发展精英群体的认知,并且带着对未来中国发展期盼和愿望,走进“两会”,走进国家最高决策层。
  五年,“绿色中国”尝试以更加现代的方式扩展影响,建立了网络电视平台,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视角、更快的速度、更广的互动,传播绿色理念,丰富绿色生活。
  五年,“绿色中国”以使命感和责任感,探讨破解环境难题的有效路径,进行建立发展绿色产业的尝试,并得到了初步收获,展现出了极具潜力的前景。
  《绿色中国》的五年,是积极发展的五年,是探索发展模式的五年。我们从她短短的发展轨迹上,看到了新型发展模式的雏形,看到了绿色发展的潜力,看到了魅力无穷的未来。
  愿下一个五年,“绿色中国”走进百姓生活,绿色理念植入人们心田!
  
  陈蓬(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绿色中国》创刊以来,风雨兼程,创新发展,从一棵幼苗正在茁壮长成大树。
  一是创业的五年。《绿色中国》开办以来,克服了办公条件差、人员少、经费缺乏、开拓市场等困难,艰苦创业,朝着由弱变强、由单一办刊到产业化经营方向快速发展。通过积极努力,形成了务实、勤奋、开放的办刊风格。
  二是创新的五年。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生命力。《绿色中国》发展五年来,突破了传统的思路,以创新的思维、广泛的视角、真挚的感情,争占领地,争取更多的读者。杂志图文并茂,通过设置高端访问、社会聚焦、绿色财富等多样化的栏目,及时宣传报道林业、生态和环保领域的人们关注的重点、社会的焦点和发展潮流变化,吸引读者的眼球。在办刊的同时,开办了网络电视,发展了环保产业。
  三是丰硕的五年。通过五年的奋斗,杂志奉献出一大批文化产品、精神,食粮,积极传播生态文化,引领倡导绿色、健康、文明的发展理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态文化生活,在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的主体特色。在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形势下,祝愿《绿色中国》加快发展,健康壮大,为社会奉献出又多又好的文化作品、文化产品,越办越好,越来越吸引人。
  
  李青松(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副主任、报告文学作家)
  我是以作者的身份参加这次座谈会,特别高兴。首先对《绿色中国》杂志创刊五周年表示祝贺!本人是一个业余作者,发表了一些作品,常跟一些报刊和媒体打交道。记得在 《绿色中国》上,发表了这本杂志创刊以来单篇篇幅最长的作品——《山林的疆界》,是反映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有两万四千多字。在此感谢杂志社领导编辑对作者的支持。
  《绿色中国》的发展走到今天,五年过来不容易。我住在花家地,每天经过那里都感知到《绿色中国》的存在。我写了《馒头和刊物》,觉得两个都是食粮,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绿色中国》杂志社是立体的,有刊物,有网络,拍电影,没有财政经费的支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刊物既办出了特色,又创造了一种精神。特别是《绿色中国》的编辑记者队伍,都是年轻人,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绿色中国》有时代的高度,不单是自己的高度,尽管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人员机构有待进一步加强,报道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但这个高度是存在的。站在时代的高度看自己和站在自己的高度看自己,完全是两回事。一本刊物影响一个时代是很难的,但引领某种方向,培育某种观念和意识却是有可能的。《绿色中国》已经跨出了行业,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了广阔的天地,不简单。这个刊物有自己的理念,自己的主张,自己的声音。这需要足够的胆识和气魄。
  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两个历史:一个是时间的历史,一个是心灵的历史。我们的国家正在大步走向生态文明,绿色时代已经来临,这无疑给《绿色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若干年后,当我们回想往事的时候,我希望在时间的历史中和在心灵的历史里,《绿色中国》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份温暖的记忆。
  
  王信建(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副主任)
  1、杂志一定要有特色,《绿色中国》是一份与时俱进的杂志,他的特色在“绿”。绿色是生命的希望、是和谐、是美丽、是可持续、是美好生活、是生态文明,就时代而言,具引领作用。
  2、要求编者有博学、多识、专能,要有精于写作的能力,编辑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要有策划意识。策划能力是编辑实践活动的核心,重点选题是刊物的生命支柱,有创意的选材能推动刊物的进步和特色的形成,这是编辑进行酝酿、提炼、筛选、比照、分析、论证的实践活动,在选题策划成功组稿的基础上,特色就会形成,就会形成特色专栏,就会形成特色刊物。
  不能靠自然来稿,要有意识组稿,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符合特色的要求约稿,可拓展到国际范畴。
  
  郑水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讴歌绿色,倡导文明。
  有缘与《绿色中国》杂志结缘,令人难忘。依然记得五年前的一个冬日的下午,应缪宏先生之约,与十几个人聚在和平里一个小小茶室里,七嘴八舌地讨论创办一个叫《绿色中国》的刊物。当时,谁都没想到,仅仅五年的时间,《绿色中国》不仅破土发芽,而且长出葱葱幼枝,一鸣惊人,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期刊,在我国期刊丛林中独树一帜,焕发出独特的光芒和影响。《绿色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有很多因素。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前瞻的眼光。眼光反映一种境界,体现一种品位,表达一种追求。也许在今天的人们看来,绿色、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概念很普通,很流行,但在五年前,这些概念在专业人士之外并没有多少人认同。因此,可以说,当时提出《绿色中国》这个刊名,倡导“绿色中国”的理念,不能不佩服办刊者前瞻的眼光与敏锐的嗅觉。
  二是宏大的抱负。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是对生命的讴歌与礼赞。《绿色中国》杂志同仁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为了创办一份部门刊物,而是跳出部门局限,以更开放、更广阔的大绿色视野,致力于“传播绿色理念,引领绿色时尚,倡导绿色消费,共创绿色财富”,期望“让绿色遍布中国”,期望中国的环境更美好、生态更文明、人与自然更和谐。
  三是专业的水准。一份刊物要赢得读者的好评,要有持久的影响,关键是看其自身的质量与水准,看其有没有品牌栏目。《绿色中国》注重杂志内涵的提升,特别是品牌栏目的建设,力求内容精益求精,形式图文并茂。像“卷首语”、 “绿色生活”、 “两会人物专访”、 “名人专栏”等栏目,既有知识的启蒙,又有精神的享受,既展示思想的魅力,又体现文学的美感,不能不让人爱不释手。
  四是多元的经营。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介飞速发展、激烈竞争的年代,任何一份刊物要生存与发展,都必须开拓 经营领域,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绿色中国》依托纸质媒体,开通绿色中国网站和网络电视,举办绿色论坛,推进绿色产业,实现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互动,促进了杂志发展与事业发展的齐飞。
  五是精干的团队。办好一份杂志,最根本在于人,在于队伍。《绿色中国》杂志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五年内获得如此出色成绩,赢得广泛的声誉,是因为有一支精干的专业团队,其中既有富于经验的老同志,又有充满朝气的年轻同志,在绿色中国的舞台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五年,对一份杂志来说,仅仅是一个起步,一个开端。绿色是一项永恒的事业,衷心祝愿《绿色中国》在为“让绿色遍布中国”的努力过程中,自身也茁壮成长,由今天的一棵幼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教授)
  《绿色中国》杂志我每期必读,读后收获很大。刚才许多嘉宾以领导、作者和读者的身份谈了许多真知灼见,我仅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谈几点看法。
  一是开创性。杂志从刊名到办刊理念,都凸显了绿色和中国两个关键词,在中国新闻出版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绿色北京,绿色奥运,绿色中国,是递进的关系。 “绿色中国”的内涵丰富、外延很广,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是示范性。中国需要发展,林业需要宣传。最重要的是面向社会的传播,要让社会上的广大公众关注。林业行业的许多媒体做了大量的工作。《绿色中国》杂志在这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示范性,应该加以肯定。
  三是开拓性。《绿色中国》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已经拓展广阔的领域,如“焦点人物”、 “绿色宝贝”等评选活动影响就很大。现在纸媒面临多种挑战,网络阅读、免费阅读、浅阅读等形式,对纸媒阅读产生着影响。要充分利用网络,用娱乐化的形式,图文并茂,简短轻松,用绿色产业反哺纸媒。
  尽管《绿色中国》杂志不能代替其他的媒体,但党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的任务提出来,为《绿色中国》杂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祝愿《绿色中国》越办越好,祝愿中国越来越绿。
  
  赵萱(《林业经济》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作为一位在《林业经济》编辑岗位工作了二十五年的编辑(其中2004-2005年在《绿色中国》(理论版)做编辑),我见证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绿色中国》的成长过程。
  2004年,《林业经济》在她成长的第二十五年,更名为《绿色中国》,目的是为了拓展杂志发展的空间和领域。2004-2008连续五年《绿色中国》获准进入全国两会,开创林业期刊之先河,树立起我国林业期刊领域的一杆绿色大旗。与此同时,在读者的呼声中,在相关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林业经济》在更名后的第三年——2006年,又神奇地由《林业与社会》更名面世。当然这其中充满了甘苦艰辛。
  《绿色中国》,“传播绿色理念,引领绿色时尚,倡导绿色消费,共创绿色财富”。
  《林业经济》, “探讨林业发展规律,跟踪林业改革热点,反映高层决策动向,交流国内外相关成果”。
  我们相信,经过努力,《绿色中国》与《林业经济》这两本刊物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成为林业期刊领域的领军刊物,必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科学发展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他文献
1—5月 出口同比增长65%    来自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出口大幅衰退背景下,厦华彩电依靠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和良好的服务,出口大幅逆市增长,今年1-5月份,厦华出口量同比增长65%、出口额同比增长25%,遥遥领先于业界。  厦华电子总经理吕镜松告诉记者,目前,厦华在手的订单计划已经排产至10月份,生产线基本上是24小时流水作业,为此,厦华今年因订单增加扩产需要预计将新增约
期刊
柏广新,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他始终践行“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人生价值观,在长期的林业工作中,他还潜心于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科技研究,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培育;在高举企业绿色宣言旗帜的同时,他还默默谱写着绿色诗行。在“两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这位真诚的森林歌者,聆听了一位森工集团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塑造。    企业文化是什么    绿色中国:柏董事长,您好!早就
期刊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6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8年中央1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系统研究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动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
期刊
在2009年6月6日纪念《绿色中国》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绿色中国杂志社创始人、名誉社长兼总编辑黎祖交,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首先,他向与会的领导和相关单位的代表及各界朋友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接着就《绿色中国》杂志创刊五年来的工作进展、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的打算作了简要的汇报。  在谈到绿色中国杂志社五年来工作的主要进展时,黎祖交说:  《绿色中国》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
期刊
沙漠一直被视为生命的禁区,人类在防沙的同时也在寻求各种有效的方法治沙。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1984年首次在我国提出了“沙产业”的概念。他认为,我国沙漠和戈壁大约16亿亩(当时的数字),沙漠戈壁并不是什么也不长,极干旱不长植物的只是少数,大部分还是有些降水,有植物生长,有的还长多年生植物。目前人们对沙漠和戈壁获取的只限于特产的药材,但也只采不种,沙漠和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应该发展沙产业,在“不
期刊
在人类历史上,每当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过后,总会留给人们一些深刻的集体记忆。  以“绿色奥运”作为首要理念的北京奥运会留给人们最深刻的集体记忆是:绿色如此美丽!  “绿色奥运让北京更美”,中外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这一客观评价,让人们记住了绿色的环境之美。为办成绿色奥运,北京向世界兑现了7年前申办奥运时的全部绿色承诺。如今的北京,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建筑更怡人了,街道更整洁了
期刊
在湖南娄底,“应南书记”是全市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对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应南同志的爱称。  李应南同志始终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作为宗旨,把爱民之情深深地渗透到民政部门每一项工作中。  在湖南娄底,“应南书记”是全市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对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应南同志的爱称。从李聚奎将军家乡走出来的李应南同志,在三十二年的时间里,历任县级娄底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主管党政群的副书记,勤勉工作
期刊
重庆最北边的小县城城口位于大巴山南麓,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立的红色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写下了极其悲壮和辉煌的一页。这里也是重庆唯一的“林业三大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10年来,城口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绿山富民活行业”为目标,在严格保护公益林、不断培育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把后续产业的发展做为林业资源保得住、林区农民能致富的重要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项措施雕琢“绿色明珠
期刊
前些天,接到好友逄小威的电话,让我有时间到美术馆看他的摄影展。逄小威是中国著名的人像摄影家,三年前在完成电影百年《面孔》电影人肖像摄影展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就以坚韧和执着在业内博得了广泛好评。这次他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奇呢?  当我问起这次摄影展的主题时,小威告诉我摄影展的名字叫《英雄》,是迄今为止所有中国奥运冠军的肖像展。我又一次惊呆了!中国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夺得第一枚奥运金
期刊
提名焦点人物小档案  桑国德,1957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山东省寿光蔡伦中科肥料有限责任公司和寿光蔡伦申兴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十几年来,他勇于开拓,精心经营,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举提升为利税过亿元的中国高科技绿色环保企业。注册的“蔡伦中科”牌有机肥料,其产品填补国际、国内两个空白,成为中国肥料第一品牌,不但解决了造纸行业造纸污泥处理的世界性难题,并生产出高科技绿色有机肥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