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angis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经半椎板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病人中,75例肿瘤完全切除,其余的5例由于肿瘤经椎间孔向外生长,与周围的组织粘连紧密,行部分切除.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没有发现肿瘤复发或是脊柱的不稳定.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病人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由于手术显露局限,对手术技术要求高。

其他文献
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与痛觉传导有关,并开始探讨将其作为疼痛手术治疗的靶点.1979年,Nashold和Ostdahl[1]首先报道了用DREZ切开术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后,又有数例慢性神经源性疼痛患者接受了该手术,包括幻肢痛和脊髓损伤后疼痛。
期刊
患者男,43岁.因胸闷、气短、咳嗽1个月入院,近10d上述症状加重.查体:胸部未见异常,无脑脊神经定位性体征.胸部正位片于右心隔区见5cm×6cm大小的椭圆形致密阴影,密度均匀,边界尚清,内缘与心包相连,下界位于肠上方,未见钙化.提示右下纵隔占位性病变,畸胎瘤可能性大.胸部CT平扫:右前下纵隔角部可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CT值39.9Hu,于病灶中央部可见小斑点状高密度影,CT值73.6Hu~83
期刊
患儿,男性,5岁,1年前因脑积水在本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凤凰中压分流管),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后定期随访,1个月前,患儿出现发热,气急,咳嗽,有间歇性加剧,外院摄胸片显示胸腔积液,以肺炎,胸腔积液收入院治疗,20d后病情稍好转出院。
期刊
目的 总结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的临床特点和长期预后情况.方法 系统总结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之间我科收治的经早期(发病48h之内)CT证实并行全脑血管造影的PMSAH 32例的临床特征,比较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之间的区别.对PMSAH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了解预后情况. 结果 32例PMSAH中30例全脑血管造影无阳性发现,2例为后循环动脉瘤,同期后循环动脉瘤共19例.
目的 探讨应用抗凝药物治疗中有关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总结应用抗凝药过程中颅内出血救治的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在应用抗凝药物过程中发生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和结果.结果 5例颅内出血患者均合并基础疾病,GOS评分1分者(死亡)3例,3分者(重残)1例,5分者(良好)1例.颅内出血巾3例为硬膜下血肿,2例为脑内血肿.3例患者分别在意识改变后4h、3d、6d死亡.结论 抗凝治疗中发生颅内出
目的 总结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30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T2~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资料.以患侧手掌皮肤温度较术前升高1℃~3℃或更高,转干燥者为有效.手掌皮肤温度较术前增加小于1℃仍为潮湿者为无效.结果 30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状,术后掌温升高(2.8±0.8)℃;282例术后随访1-36个月无
患者 男,35岁.因头部外伤后意识障碍3h,于2005年3月3日入院.3h前患者在山路上骑摩托车时自觉头晕、头痛难忍,随即摔倒,当即昏迷,约30min后呈嗜睡,自觉头痛、头晕,伴右侧肢体乏力.入院时患者嗜睡,左额颞部头皮肿胀,颈抵抗阳性;右侧上下肢肌力Ⅲ级,双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示:左颞顶骨骨折,左额颞顶硬膜下血肿,左颞叶颞极处一约4cm×2cm大小硬膜外血肿.左侧侧脑室受压明显,脑中线右偏1.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回顾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1496例,其中并发大面积脑梗死35例;男性29例,女性6例;车祸伤18例,钝性打击伤11例,坠落伤6例.GCS 3~8分,其中10例伴有失血性休克,5例伴有呼吸暂停,14例单侧瞳孔散大,7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伴全身强直阵挛痫性发作。
期刊
期刊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植物补体,Res不但可以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具有抗炎和抗癌的作用[1,2],它可以在肿瘤的起始、发生、进展等各个阶段通过多种途径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