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数学现实的教学重构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剖析学生有序搭配的问题,并结合学情调查分析,论述基于学生数学现实的教学重构对策,包括“活动整合:从零散到集约;资源展示:从无序到有序;对比优化:从直观到抽象”等。
  【关键词】小学课堂 数学现实 教学重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102-0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主要研究在两类不同对象之间进行搭配的问题,这属于“排列与组合”中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问题。因这一课内容相对比较独立,且贴近生活实际,较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教师在公开研讨活动都会选择这一课作为教学内容。在一次市级学校“送教下乡”的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执教过程中的两个教学片段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一、教学片段
  【片段一】摆一摆,说一说
  (一)出示活动要求
  同桌两人互相合作,用信封里的图片(一顶绿帽子、一顶蓝帽子、三条裤子)摆一摆,然后说一说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二)展示与交流
  生1展示:固定帽子搭配裤子,两顶帽子中一顶从左往右搭配、一顶从右往左搭配(例如帽子2搭配裤子3、帽子1搭配裤子1、帽子2搭配裤子2……如图1)。
  师:他是怎么摆的?
  生:看不清,感觉很复杂。
  生2展示:搭配方法和第一个学生相同,但这个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师:这下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生3展示:先用帽子1分别搭配三条裤子,再用帽子2分别搭配三条裤子。
  师:他用了什么好方法?
  生:先用一顶帽子搭配三条裤子,再换一顶帽子搭配三条裤子。
  师:像这样按顺序搭配,叫做“有序搭配”,这样做才不会重复、遗漏。如果不移动图片,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展示搭配的结果?
  生:连线。
  (师课件展示连线方法)
  (三)思考
  第一名上台展示的学生,他的方法是固定帽子搭配裤子,两顶帽子中一顶从左往右搭配,先搭一条裤子作为第一种搭配,然后另一顶帽子从右往左搭配,搭的第一条裤子作为第二种搭配,如此类推,完成搭配。这样摆其实也有一定的顺序,为什么教师会认为他没有按顺序搭配?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摆?
  图1
  【片段二】画一画,说一说
  (一)搭配展示讨论
  师:每次都靠图片搭配,很麻烦,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录搭配的过程?
  1.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表示搭配的过程。
  2.学生交流展示各自的表示方法。
  3.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文字、图形、字母等。
  (二)思考
  在探索“服装搭配”的情境中,先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再“画一画,说一说”。摆的目的是什么?不摆能不能也达到相同的目的?
  二、调查分析
  针对听课中产生的思考,笔者对本班58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一)测试题目
  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裤子可以搭配成一套衣服(如图2),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把你的想法记录在练习纸上。
  图2
  (二)答题情况
  参加前测的学生有58人,能找到6种搭配方法的有49人,没有找到6种搭配方法的有9人,其中正确答案为6种搭配方法,因此,正确率为84.5%。具体的搭配过程展示方法如下:
  1.具体的文字描述(如图3)表示的有19人。其中有4人还列了算式:2×3=6(种)。
  2.用“文字+连线”(如图4)表示的有16人,其中有2人列算式。
  3.用“推理+算式”(如图5)表示的有4人。
  4.画实物图连线(如图6)表示的有3人。
  5.用图形表示(如图7)表示的有4人。
  6.用字母或数字(如图8)表示的有3人。
  7.错误的9人中,认为有2种搭配方法的有4人、有3种搭配方法的有3人、有4种搭配方法的有2人。
  笔者在课堂访谈中了解到,认为有2种搭配方法的学生觉得“衣服搭配时都是一套一套的,没有意识到可以互相搭配”,他们先把其中两件搭配一套,再用其他两件搭配一套,最后还剩下一条裤子(如图9)。认为有3种或4种搭配方法的,错误的原因都在缺乏有序思考,导致遗漏。
  (三)结果分析
  1.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具备一定的搭配經验,但对于生活中存在的搭配现象,学生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与分析,也缺乏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生活中搭配服装的经验甚至对部分学生产生负迁移,例如有4名学生受自身衣服搭配的经验误导,认为只有2种搭配方法。
  2.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有序思考意识,这是因为在以往的学习中有过类似的经验,比如“看图数数”“做一个加(减)法表”等活动中,教师总会强调要按顺序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观察;“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单元,用几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不同的多位数,也是先确定最高位,有序地写出数字才不会遗漏。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条有理地思考,考虑所有的可能性再解题。
  3.部分学生已建立优化解题过程的意识,但对于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形式感受不深,缺乏一定的符号意识。
  三、教学重构
  一位教育家说过:“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地方,首先得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他们现在在哪里”指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起点。通常,学生的学习起点分为两类:一是学习的逻辑起点,即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有的知识准备;二是学习的现实起点,即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有的多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准备。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对原有的经验进行解读与改造,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进行有效的预设,让学习真正发生。   以上的调查让笔者对学生的数学现实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也带给笔者新的思考与启发:本课要达到的目标除了“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还应关注另一个目标的落实,即“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因此,在环节的安排上教师可以尝试进行以下调整,实现教学重构。
  (一)活动整合:从零散到集约
  片段一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在实物搭配时表面“动”起来,但因实物的“唯一性”(每种服装只有一张图片),有些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干扰,才会导致片段一第一名展示的学生两顶帽子同时搭配的情况,因而被教师认为他没有按顺序搭配。学生若能意识到要得到全部搭配方法需要有序地进行搭配,自然能够想到记录时也要有序。片段二的环节,人为地将记录后置,与片段一动手操作的活动分开,反而让学生在动手环节中的体验无法得到有效的升华。
  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将“摆一摆,说一说”和“画一画,说一说”这两个环节进行整合。在学生进行操作前提出要求:能不能想办法把你的搭配方法记录下来?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记录中感悟,通过“动静”结合,唤醒“有序思考”的经验,让学习过程成为自主建构的过程。
  (二)资源展示:从无序到有序
  开放的问题必将激起学生丰富的思考。学生基于不同的数学现实体现各种不同的思维水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方案。教师应在巡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资源,在资源呈现时顺应学生的学习水平,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的原则,利于学生再次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具体教学时,教师可先展示无序的表示,引发认知冲突: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学生达成共识后,展示有序的记录,然而,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定势迁移,往往会“定帽配裤”,此时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激起思维交锋:只能这样吗?在展示“定裤配帽”方法的交流中作出提示:可以“定帽配裤”,“定裤配帽”是否也可行?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白在搭配时都是先确定其中的一类,即“确定起点”,这是有序思考的前提。如此,学生便能在问题的引领下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思想方法的增值。
  (三)对比优化:从直观到抽象
  在感受搭配的有序之后,组织展示各种不同的表征形式:(1)文字描述,(2)图形表征,(3)符号表征:数字或字母表示,(4)算式表示(视课堂生成而定)。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这几种表示能否看得懂?是什么意思?再对不同的表示方法进行对比、优化。伴随着不同方法的分享与交流,学生经历了一个由复杂到简洁的展示过程,理解符號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形式,对数学符号的表示优势有所体悟。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比时,学生始终感受这几种方法中隐藏着“共同的秘密”:先固定一种,按照顺序连线,由直观有序到抽象有序。如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中得到锻炼,“有序思考”的价值再次得到彰显。
  学生的学习有其内在的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学生的数学现实,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感悟数学思想,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
  作者简介:陈璐(1983— ),女,福建惠安人,小学高级教师,现担任福建省泉州实验小学校长助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实践,提出通过基于儿童立场,设计开展适切的实践体验活动;基于教育目标,实施规则意识强化训练;基于大德育观念,让学生心灵浸润在法治教育的光晕中等教学建议,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小学生规则意识成长的“阳光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规则意识 儿童立场 大德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探寻绘本内容与幼儿兴趣的契合点开展微课程,提出以班级为基点,通过整合绘本资源,不断发展和丰富课程,引导幼儿在探究中丰富感知、积累经验,获得绘本阅读经验的提升和观察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字】微课程 中班 绘本 秋叶飘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159-02  “绘本微课程”就是以绘本为载体,通过捕捉绘本内容与幼儿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对随意暴露性器官的孩子进行学校、家庭、教师三结合的心理辅导教育的方法:了解事件发生的详情,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订个性化辅导方案,通过家校合作、给予关爱等方法有效纠正孩子的偏差行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 性教育 性器官 裸露 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42-02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教材培养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方法,提出语言仿写,丰富写话技巧;素材拓写,扩充材料资源;思路创新,激发写话灵感的教学建议,从而促进学生写话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写话能力 低年级 教材功能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54-02  对于低段写话教学来说,教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如何充分发挥教材的导向作用
期刊
【摘要】本文以《去年的树》中年段童话教学为例,论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流程的设计,应紧扣对话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悟情共鸣。  【关键词】对话 《去年的树》 童话教学 中年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74-02  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紧扣“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这一表达主题,选编了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在记叙性散文教学中,教师要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圆心,引领学生通过梳理文章线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品析重点细节、阅读补充资料等途径,品出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特殊情感。  【关键词】记叙性散文 情感 《背影》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98-02  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记叙性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依托、表现
期刊
【摘要】本文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片段进行分析,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扎根于学生的活动经验、知识储备、情感态度等,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事例和活动中深入学习,在集体智慧碰撞中实现学习的飞跃,使得学习充盈着生活情趣。  【关键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片段 知识经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只关注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的问题,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三测”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检测的教学建议,以了解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实现“以学定教”。  【关键词】三测 以学定教 《鲸》 前测 中测 后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92-02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少数民族山区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论述美术教育实践课进山区小学的重要意义,提出转变美术教育教学观念、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少数民族特色开展美术教育、根据山区小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等促进美术教育实践课进山区的“支教”方式。  【关键词】美术教育实践课 少数民族地区 支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08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日常数学”和“学科数学”的内涵,认为“学科数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日常数学”的基础上,是“日常数学”的优化和提升,是学生形成数学能力的关键;以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提出抓住知识起点处、概念形成处、知识本质处等实现从“日常数学”走向“学科数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 日常数学 学科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