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学徒的神仙》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志贺直哉的诸多短篇小说被誉为"犹如珠宝一般",是备受日本人推崇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小说之神"。他的大多数小说以私生活为题材,笔法细腻,文辞流畅优美,风格柔和近人,往往在平淡中出新意。与其他"白桦派"作家一样,他也出身贵族,在自己的作品中宣扬人道主义。然而与他的另一力作《在城崎》相比而言,《学徒的神仙》似乎不被人们重视。其实按照日本学者红野敏郎的观点,在思想性方面《学徒的神仙》在志贺直哉的短篇小说中是同样大放异彩的。
  关键词:《学徒的神仙》;人道主义;基督教;局限性。
  
  一、志贺直哉文学的特点及《学徒的神仙》的梗概
  
  志贺直哉在东京大学英语科学习期间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中学时拜访了著名的基督教学者内村鉴三,以后长期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这对他以后的生活及作品产生了影响。"我自十七岁起整整七年时间都是一个温顺的基督教信徒。不可偷盗、不可杀人、不可作假见证。虽然有这种种禁规,但是成长于和睦家庭的我,对于此等戒律大致上未起什么矛盾。"(《浑浊的头脑》) 。大学退学后,创办《白桦》并成为"白桦派"的代表作家,由此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但是由于父亲不赞同他搞文学创作,也反对他与女佣的恋爱,同时也出于对父亲注重现实利益的反感,志贺与父亲产生了对立。因此,他前期的作品大都以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要内容,如《大津顺吉》等。1917年后,志贺逐渐形成中庸、调和的人生观,追求平和、协调的心境,由早期的"战斗的人"转变为"观望的人"。《在城崎》就是此时的作品。1927年起,他的许多作品是介于随笔与小说之间。人们普遍认为私小说和心境小说是志贺文学的两大特点,其实按照私小说理论家久米正雄的观点,私小说的主体必须是"我",它和自传又不同,私小说的作者在创作时必须无一种"心境",即创作时的内心境界,因此,真正的私小说,必须同时又是"心境小说"。《学徒的神仙》等均以平凡的日常琐事为题材,表现了同情弱者,支持正义,反对压抑个性等人道主义思想。
  《学徒的神仙》1920年发表在《白桦》上。其故事梗概是这样的:衡器店里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学徒仙吉,生活贫困,他一直梦想着可以饱餐一顿寿司。为此他努力工作期望有朝一日可以当上店里的领班,薪水多了,可以自由进出寿司店。一天,他想用省下的四分钱交通费买个寿司解馋,但因缺两分钱,非但没买到寿司,还遭老板一顿奚落。这一幕被年轻的贵族议员A看在眼里。A想,将来无机会一定要暗中请仙吉吃一顿寿司,但他又担心这样会有伪善因素,因而顾虑重重。后来A借买体重秤之机,相机设法,虽然夙愿得偿,但事后心中却生出一缕缕"寂寞感"和"罪恶感",觉得自己好像干了坏事。至于蒙恩后的仙吉,则把A尊崇为爱心博大的"神仙"。
  
  二、《学徒的神仙》中的人道主义色彩
  
  "学徒"一词在日语中称"小僧",在为企业主工作的人当中"小僧"的地位最低,甚至没有工资。所以,学徒身份的仙吉生活才会贫困如斯--连吃个寿司都成为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他是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的下层贫弱者的代表。而A的境况却与仙吉截然相反,他是贵族,出身上层社会,他是特权阶层,目睹了仙吉因为二分钱而遭人白眼和侮辱,内心自发地对其生出同情心,想请他吃寿司。但是又怕别人对自己的善行以"善"和"伪善"为尺度评头论足,也为了仙吉能自然地接受他人的同情,A要将步骤安排得天衣无缝。自己必须要隐姓埋名,不能让仙吉还有其他人知道他的善行,也不能请仙吉到他曾被羞辱的店里去吃寿司,以免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如此考虑周到的行为也体现了A其实是真的对待仙吉的,但为什么会显得如此"鬼鬼祟祟"呢?那是因为在当时流行的阶级观强调:有产阶级者对无产阶级的爱纯属伪善。一番巧妙的安排后,自己却"像逃遁似的,疾步朝电车道方向奔去"。仙吉在向A连鞠三躬、大饱口福后,自然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了,他没能洞察到A是出于对自己的同情才会请自己吃寿司的,只好将这种"并非人能所为"的善行看成是"神仙"所为。在日本人的传统思想里,"收施慎勿忘"是蒙恩者遵循的感情法则,受恩者有责任和义务去报恩,所以仙吉肯定要知道A的住址及姓名。再有就是身处如此冷酷的人际关系中,生活在冷气团中的仙吉将A看作自己崇拜的偶像:那位客人不是等闲之辈,"或许是神,或许是仙,或许是'稻荷'(日本传统宗教道神中的神,主管商业繁荣、五谷丰登--笔者)······总之,仙吉感恩戴德,愈发强烈地觉得那位客人是超自然的神仙"。这也反映了仙吉在现实中得不到爱而只好天真的憧憬来自"神仙"的爱。再来看A ,本来自己做的是善行,他应该会得到良心上的安慰。可事实并非如此,他反而陷入"自我嫌恶"寂寞的矛盾之中,这又是为何呢?在A看来自己只是作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况且这样做为了求的良心的安慰,而仙吉却把自己当成了"神仙",这使他陷入不安之中。人与人之间的这种难以平等相待,无法以诚相待的状况令A倍感"寂寞"。另一方面,A同情仙吉,却无力救助其他像仙吉一样生活贫苦的小学徒,而自己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矛盾变成了他心中的说不清的"寂寞"。因自己阶级的优越而生出"寂寞",这是白桦派作家人道主义思想的共通之处。
  
  三、《学徒的神仙》的"爱"与基督教的"爱"的不同
  
  人道主义是源于意大利席卷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产物。人道主义是相对于基督教的"神权中心论"而存在的。这两者的冲突在志贺的思想结构中表现的也很明显。《学徒的神仙》中流露的人道主义之"爱"不同于宗教领域里的"恩赐"、"施舍"。志贺因接触宗教家内村鉴三而信仰基督教,一开始他对基督教并没有抵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督教的教义逐渐引发了他的困惑,他将满腹的不解与迷茫写进了他的作品中。志贺直哉将自己对基督教思想的吸收与摒弃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用文学抨击宗教和压制人性的社会。在反抗压制中,他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用不屈于人的自我意识代替了宗教与既有的封建伦理,用文学创作来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迈向了通往"自由之人"的道路。志贺崇拜自我的尊严,追求个性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他向往的是"一切在今世,人乃一切的中心"的境界。这与基督教宣扬的"否定今世,否定自我",鼓吹"神本人从"的来世主义和禁欲主义是相反的。正是站在这一立场,他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爱着自己应当爱的对象。《学徒的神仙》是虚构的小说,如志贺在他的《创作余谈》中所说"学徒走进寿司店拿起一个寿司时被告知了寿司的价钱,他将寿司放回了原处后无奈的离开了这家店,其实这是我亲身经历并目睹的事情,因此我非常喜欢这篇短篇小说。"可见,A的原型就是志贺本人。"他洞察到造成千万个受歧视的仙吉的原因,同时深感自己爱力微薄,乃至爱力所不能及的悲凉与无奈"。正是如此意义的无奈才构成了A的"寂寞"。为了求得自己心灵的安慰A帮学徒实现了吃寿司的愿望,而且是偷偷摸摸的,这一行为在学徒甚至是所有的"有产阶级"看来有点怪异的,但A却做了,这就折射出A的性格特点:富有同情心且固执。可以说志贺对学徒是充满着同情的,但对A此后陷入的心理困境也是同情的,当然对A也有几分喜爱的。
  
  四、《学徒的神仙》的局限性
  
  志贺的小说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是刻画传神的,在《学徒的神仙》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几乎完全是靠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来完成的,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文学大师的再现现实能力,他以简洁的文笔、准确的描写、入微的观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底层社会的贫困百姓和一个有怜悯心的贵族子弟。但是,故事的结局并不是皆大欢喜,A陷入惭愧与不安,仙吉则无尽背上的对A的感恩的包袱,虽然他已经将A神化,但是这种神化是无奈的选择,在他心里留下的与其说是人间的温情不如说是满腹的困惑。对于这样的结果,作者并没有给出原因也没有积极地进行调节,只是将故事讲述到此,这不能不说是个不甚完美的结局。这与志贺的精神结构的转变有关。1917年后,志贺的精神结构尤其看重"爱"与"调和"合成的意识力量。但是在《学徒的神仙》中,这种"爱"与"调和"表现在存在阶级差别的现实面前,其力量难免显得苍白无力,它无法摧毁耸立于两个阶级之间的高墙,不调和的阶级现实依然存在。它只是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至于怎样改变这样的现实,作者是无能为力的。这也是很多学者认为志贺文学的最大缺憾:取材狭窄,缺乏社会性。过多的心理描写,将人物的活动范围压缩在一个很小的社交圈内,以至于小说人物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情况读者都不是很了解甚至是无从得知,而只跟随作者的思绪跳动。所以跟其他的作家如夏目簌石作品的思想性相比,志贺文学缺少广阔的社会背景,也很少深刻的思想内容。
  
  五、总结
  
  志贺在《学徒的神仙》这篇小说里不仅体现了"白桦派"肯定积极人生、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文学的主张。不仅富有幽默、悲剧性,而且还极具客观性,对人生作了透彻的剖析,对于庸俗与虚伪有惊人的敏感与强烈的憎恶,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阶级意识。是志贺不断变换敏锐的观察视角创作的精品,高田瑞穗在《学徒的神仙o在城崎》的解说中,这样评价志贺:"那圆满的结构形态,似凝固的古代美术品。……志贺文学是美的,但不是审美派。"文学评论家赞扬《学徒的神仙》:"这篇作品不但充满艺术韵味,更包含丰富的人生意味。作品没有滥用感伤语,幽默感天然自备。《学徒的神仙》作为一幅人生绘画来欣赏,今日和昨日具有相同的艺术价值。再过十年,过二十年,此作也不可能变成废品。"不可否认,《学徒的神仙》在志贺的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这与作者本身所处的阶级地位不无关系,也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不无关系。
  
  参考文献:
  [1]《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2。
  [2]《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选析》,高宁、 韩小龙。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2004。
  [3]《东岳论丛》,崔颖。2007年第2期,197-198页。
  [4]《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刘立善。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石,是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阶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之内涵,明确概念之外延,准确记忆概念的表述,同时要即时让学生进行肯定例证的练习,加强主要针对概念外延的变式练习,防止学生将概念外延扩大或缩小。  关键词:化学概念;内涵;外延;肯定例证;变式练习。    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三个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
期刊
摘 要: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与人类行为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致力于研究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行为。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分析ERP项目实施的低效率问题,认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预期收益高估是导致低效率问题的根源,而造成预期收益失真的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投资者有限理性。  关键词:ERP项目;前景理论;行为金融学。    一、问题的提出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
期刊
摘 要:历史上,作业成本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业成本法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的应用开来。本文阐述了作业成本法在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原因,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释义,比较简单地论述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并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评价。文章最后,特别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对企业如何成功合理的运用作业成本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成本;作业成本法;成本——效益原则。
期刊
当前农村中小学最大的弊端,就是被卷进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旋涡,甚至不能自拔;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爱农村,逃避劳动,千方百计跳"农门"。据一所农村中学调查:中等成绩以上的学生85%报考中专,中等成绩以下的学生有78%报考普高,报考职高的学生只占总数的11%;在职业选择的问卷上,学生在"想当一代新农民"一栏作答的只占2.8%;在对所学课程感兴趣的问卷上,对劳技课感兴趣的只占7.3%。在对回乡毕业生为农村服务
期刊
摘 要:分析该类词的使用及其原因,从而揭示文革词汇的某些发展流变,以丰富文革时期的词汇研究。  关键词:文革时期;军事语词;普泛化;分析。    词汇的组成成分有两种,一种是词,即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一种是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这种固定结构又分为熟语和专称性固定词组。熟语是结构定型、意义完整、具有一定修辞功能的词组或句子,文革时期这类熟语既特殊且复现率极高,如"造反
期刊
摘 要: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于1976年提出来的。目前,"元认知"的概念被心理学界频繁使用,并成为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元知识、教学观念、思想。    新形式下,自主学习是全世界范围内都在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的,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达
期刊
在新的世纪中,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了,企业不仅需要受过良好职业技能训练,能够承担任务的职专毕业生,而且希望他们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创新,能够对现有的工艺、流程、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独创的见解及改革措施,以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根本途径。如何在电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重要的是
期刊
摘 要:进入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本文在调查网络教学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归纳了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网络课程的基本特点;列举了目前网络课程的4种模式,最后对网络课程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字:信息时代;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网络教学; Web。    一、网络教学发展背景     在这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期刊
科学理财观是指在军队财务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创新理财模式,促使有限财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保障力、战斗力。随着我军军费支出规模的增大,预算收支矛盾日渐突出,"向科学理财要保障力",平衡预算收支,这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军财务工作改革的方向。本文以科学理财观为指导,遵循军队预算编制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出构建军费绩效预算模式,以期达到提高军费使用效率的目的
期刊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学习信息反馈的效率;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有利于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能力;反馈效率;突破难点;师生交流。    多媒体教学是运用多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与现代教法的最佳结合。多媒体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