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醋一味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622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温州的小巷中穿行,气味最能传达这个城市的最初滋味。由寻常人家窗户飘来的各种菜香之中,总能嗅到那一味醇厚的酱香,但这可不同于往常的酱,其中那些许酸味,正是醋的表情,两者混响在一处,在小碟中被主人用筷子一圈圈地搅拌,深黑与琥珀相遇即沉淀。
  如果不是在温州,你很难品尝到这样的味道,一方乡土一种情怀,这其中滋味咸中带酸,散着存放的弥久气息,是任何菜肴的最佳佐料。
  早在周代,就有关乎“酱”的记载了,那时的发现绝对偶然,剁碎肉类后经过缓慢发酵终而制酱,如漫漫两千年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作为习惯点缀的它,浓香依旧。《齐民要术》提及酱的制法可谓参详:“羊肉二斤,猪肉一斤,合煮令熟,细切之。生姜五合,桔皮两叶,鸡子十五枚,生羊肉一斤,豆酱清五合。先取熟肉著甑上蒸令热,和生肉;酱清、姜、桔和之。”而后来的酱由豆类经过发酵而成,《本草纲目》一书对酱油的制法作了如下记录:“豆酱有大豆、小豆、豌豆及豆油之属。”故《本草纲目》将酱油记作“豆油”,很耐人寻味。
  在周代,还有一味调料诞生了,它的制法不同于酱,没有酱的醇厚却散着略微刺鼻的酸味,这便是醋。那时候记载的名字还是“酢”,用米和酒糟发酵而成。在古代,醋和酒密不可分。《周礼》一书就有“醯人掌五齐、七菹”的记载,“醯人”就是周王室掌管五齐、七菹的官员,所谓“五齐”则是说中国古代酿酒过程中五个阶段的发酵现象,醯人必须熟悉制酒技术才能酿造出醋来。周代有专门的“酢人”来为王室制醋,官制规模、地位仅次于酒和浆。经过朝代更迭,酱和醋的制法虽没有太大的改进,但却一直被平常生活密切地需要着……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而温州一味“醬油醋”就使得平常生活多趣起来,平实而好味。
  这样的酱本便是家菜中的佳品,而在温州的餐厅,食桌上摆放的大多是这样一个透明瓶子,酱黑色中透着琥珀光,本地人坐下来第一件事不是摆碗筷,而是取出店家准备的小碟子,倒上三分之二碟的酱油醋,再取筷子先试尝一下这调料的味道,若是味道极好,那么这家店便在客人心里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就算菜品一般,那不顺之气也能被一小碟味道轻易化解。
  温州人喜欢鲜味,凡是鱼、虾、贝、蟹等餐食中,酱油醋必在一边候命,起着提升鲜味又滑口的作用,无论是生鲜还是熟鲜,它都扮演着这样一个良好的角色,使人不易走个过场,而是在口舌之间细细品味。
  倘若在外地,想亲手制这样的调味,可不简单。离开温州,酱非温州本地酿造的酱,醋非本地产的醋,还需恰好的比例来调配,稍稍偏了尺寸便失去了两种调酱本身的鲜美,毁了两味,得不偿失。
  在外地如失了味觉的温州人,穿行在大街小巷,恐怕最留恋的就是老家里那一碟子酱油醋,用心品味,嘴角会有浅浅笑意绽放。
其他文献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平常心是道,不必刻意追求生死轮回的超脱,更不必为超升西天净土而穷首皓经,只要尽心做好本分事就好。“担水劈柴,无非妙道;举手投足,皆是道场”,生命中的一言一行、一景一色皆有发人深省之处,都向人们敞开进入禅悟境界的大门。单是禅门一日,便可让我们看清修禅之人是如何在日常本分事之间用平常心去体悟佛法之精妙与生命的大道。  钟鼓觉浮生  寺院有晨钟暮鼓
期刊
认识傅雷,是听人说,看外国小说一定要看傅雷翻译的版本,因为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小说译文更贴近原著精神。  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曾说:“你那股理想主义的热情实可惊,相形之下,我真是老朽了,一年来心如死水,只有对自己的工作还是一个劲儿死干,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并未稍减,只是常有一种‘废人而返’‘怅然若失’的心情,也许是中国人气质太重,尤其是所谓‘洒脱’与‘超然物外’的消极精神影响了我。”说这番话时,是1
期刊
记者:老师的雅号很特别,请问老师为何被称为“梅花圣手”呢?  元植:因为我喜画梅花,而且,我与梅花有夙缘,我欣赏梅之精神、梅之气质、梅之姿态,并将其融入到笔墨中。一次我与友人出游到了三月的杭州,因气候反常,梅花晚开,我们到时正值梅花盛放如潮。第一晚我们醉行于西湖的堤岸林间,不知身在何处,只觉得离西湖愈来愈近了,两个人像追寻久别的故友,无意识无方向地在凉夜里密步。那一夜我们晃到了天亮。临别西湖的夜,
期刊
自古以来,养生之道素为百姓所重视。从春秋战国到秦汉这段历史时期,我国学术界产生的著名学派就有“九流十派”之多,因而在学术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医养生学也相应兴起,不论在养生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大的发展。诸家养生各有所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派系养生保健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儒家养生,注重“德仁修养”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我国养生大师之称,他的理论为养生学说奠定了基础。刘
期刊
进入秋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就开始了一个最难熬、最痛苦的时期:鼻痒、眼睛发痒;晨起,或吹一点凉风就不停的喷嚏、流清涕、鼻塞,更有甚者,会出现咳嗽、哮喘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西医把这种情况视为过敏引起,对每个来看病的患者都建议进行过敏原筛查,结论可能是螨虫过敏,也可能是灰尘、花粉、干果等不同的物质过敏,对这些物质的过度反应引发了患者的鼻部症状,但谈到治疗,统一的口径是没有办法,用点抗过敏药缓解一下症
期刊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今人们在乎金钱财富的居多,看重道义的偏少。物质的发展不是让人们更加知足,而是更加放肆的打开物欲之门。  前几日连云港李万来老先生跟我讲一个亲历故事。他去非洲肯尼亚一个最贫穷的乡村,走访当地一户特别贫困的人家,泥土墙的房子,家里几乎没有家具,粮食也很少,穿着很破烂的衣服。当他们知道客人从东方中国而来,一家十几个人,载歌载舞给他们表演,每个人
期刊
编者按:韩异教授认为,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千古一帝”,但只有唐太宗同时做好了“打天下”和“治天下”这两件事。他曾是个豪迈的军人,登基之时读书识字还有困难;他接手了隋朝留下的“烂摊子”,以区区2000万人口起步;他面对的是五胡十六国以来复杂的民族形势和多元文化的碰撞。唐太宗是怎么做的呢?  三个转型奠定大唐盛世基础  唐太宗完成的三个转型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础:领袖自身的转型、“打天下”到“治天下”的
期刊
宋朝的时候,日本青年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到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一个大热天,午饭后,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当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之前时,看见一位僧人,背驼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禅师认识这位僧人,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
期刊
1857年到1858年春夏,曾国藩进行了他领导生涯极其重要的反省。这次反省的重点是对其强毅性格的改善。  曾国藩的性格属于倔强、强毅一路。他说:“至于倔强,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干,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皆禀母德居多,其好处亦在倔强。若能去忿欲,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曾国藩认为,倔强是做人不可少的。《易》倡导与强调:“天
期刊
“杀猪”“信言”?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典故: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小儿子也哭着喊着要一起去,妻子就说:“乖,在家好好念书,等妈回来给你杀猪吃肉。”小儿子在赶集和吃肉之间权衡了一下,最终选择了后者,乖乖地回到里屋,哇啦哇啦地背老爸的名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看到这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因为我们每个人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事儿,自己小的时候,或是自己的孩子哭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