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早读课 推动“六模块”教学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旭日初升,杨柳依依,校园里又飘荡起朗朗的书声。“风声雨声读书声”是对校园生活的描写,可这早读课究竟效率又有多高呢?随着我们“六模块”建构式教学的深入推进,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充分的预习是搞好课堂“六模块”建构式教学的前提。我们应利用好宝贵的早读时间,做好巩固和预习工作,为课堂上有效的开展“六模块”建构式教学做准备。
  在语文早读课上,主要表现为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早读主导地位的缺失和学生早读效率的极为低下。
  一、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到了早读课,只是到班级布置一下要求,然后就离开了。要求不具体,引导不清晰,监管不到位,释疑不及时,早读课变成了背书课、为背而读的课。
  二、在早读课的形式上,教师为了不占用学生的时间,多由学生自由支配,只强调是否在读,至于读什么,读得怎样,教师都过问较少。以至于早读课流于形式,缺少效率。
  三、现在推行素质教育,不许补课,课时较少,有的老师课上不完,甚至在早读课上课,早读课就变成的正式上课,或者练习课,不重视阅读与引导预习,就失去了早读课的意义。
  这种随意性的放羊式的早读未能积极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再这样下去,非但学生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难以提高,对语文内容的理解难以加深,恐怕连早读的兴趣也会逐渐磨灭。
  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六模块”建构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六模块”建构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就更加要求学生的预习要充分有效。面对如今早读现状,怎样才能科学客观地安排早读课,提高语文早读效率,真正搞好“六模块”建构式教学呢?
  首先,早读课,内容充实,学生就会始终有事可做。如果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漫无目标,只会应付老师的眼光,所以早读课上老师要明确要求,分配任务。根据上课上要完成的内容,确定目标,给全体同学和小组分配好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写作目的,解决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目标,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及时写下自己的疑问,上课时可以提出。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其次,以读促学,以读促疑,以读促懂。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认识到读书的作用,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俱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交给学生美读的技巧,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再次,扩大朗读的环境,早读不应局限于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花园前,操场上,国旗前,应景而为,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丰富朗读的方式,如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技巧;听读古诗、精彩影视对白录音朗读,让学生掌握抑扬顿挫方法;指导重点语句诵读,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引导学生背诵,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方法;组织学生速读,培养学生迅速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针对具体课文,可在教师组织下,采用分段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式朗读、默读等形式,丰富早读课内容,活跃早读课气氛。
  最后,早读还应有效拓展课文内容。
  我们的早读内容不应局限于书本,而应依据课本进行适当的有效拓展与延伸,会逐步增强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书上有一些课文是节选篇目,像《童年》、《生命的意义》等,应该让学生更多的读读原著的全文。在学习诗歌时,找来作者的其他诗歌或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诵读品味,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理解鉴赏水平。
  早读课还应紧扣学情,围绕教学,多多创新,演讲,辩论,仿写,名句解析,名篇推荐,早读感言等,及时检测,及时调整,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其他文献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要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
期刊
我校语文组提出了“诗意语文”的设想,并创立了“诗意语文工作室”。也是从那个那时候开始,我才明白原来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是充满诗意的。  就在我深深迷醉于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的时候,我也陷入了深深地迷惘——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该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种诗意的氛围呢?  巧的是接下来学校下发了《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这本书,我便如饥似渴的读起来了。不久,我校荣幸的邀请到了余老师来我校讲课,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里头,首当其冲,是重头戏。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让人感到头疼的问题,它不像阅读训练那样有课文、有教参,重难点一目了然。因此,老师怕上作文课,学生怕写作文。其实,从古至今,阅读与写作文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应当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机的渗入到课堂阅读训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水平。怎样才能让二者有机结
期刊
在21世纪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为语文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有了信息技术这双翅膀,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精炼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故事,远离生活实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而利
期刊
高效课堂追求在有限的课堂里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充分做到开放而创新,我认为应当着重抓好思与辩两个方面,在思辩中生成高效课堂。在思辩中生成高效语文课堂,必须做到三步走。  一、质疑促思,做足思与辩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质疑是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发表见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
期刊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当前中学生求知欲强、善于思索、不盲从别人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科特点,我在近几年的中学语文教改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用讨论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畅通少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思考表达较多的内容,只要不离开问题,发散量越大越好,这是发散性思维的指标。用讨论法可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
期刊
课堂导入就好比是打开课堂的一座大门,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这扇门的作用,就能吸引学生主动推开大门进入门内来探究里面的知识世界,甚至带活整个课堂世界。那么怎么来设计一个好的导入语呢?我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积累的经验和听课所得到的启发,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激情导入:闲花落地听无声  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学生。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深深吸引,
期刊
一些乡村中学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中步入了几个误区。  一、乡村中学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中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对青年教师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认识不清,对青年教师不敢大胆使用,更无心顾及管理和培养工作。   至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一些学校更是无心顾及。有的领导认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到乡村中学任教,一般在任教三、五年后就想方设法调走,来自异地他乡的毕业生就更是如此。与其给青年教师创造优越的培训
期刊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就实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希望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五大转变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
期刊
在记叙文写作中,在特殊的情景中,作者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升华主题,往往用拟声词把声音摹写出来,从而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下面就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谈一下拟声词的运用艺术。  一、映衬心理。单纯的拟声词,并不表达人物的内心语动,然而,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就能把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充分的映衬出来,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如:  ①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