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与音乐之间搭建心灵的桥梁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zh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欣赏是一种可以终身参与的音乐活动形式,聆听音乐的习惯和能力需要从小培养,通过欣赏教学让学生懂得对优秀音乐的尊重和热爱。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一、挖掘作品内涵,引导学生理解音乐
  (1)融入背景故事,体会作品内涵。一个个音乐作品好比是一块块土地,需要我们辛勤开垦。音乐背后的故事就像是一朵朵鲜艳的小花,需要我们细心栽培,这样学生才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教师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给予学生深刻的启迪和教益,燃起他们内心情感世界的熊熊烈火。
  (2)了解创作意图,感悟作品内涵。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乐的高潮在何处,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特别注意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正确地表达乐曲或歌曲的情感。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二、抓住音乐要素,促进学生体验音乐
  (1)通过音乐的“骨架”——节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很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欣赏乐曲时可抓住其节奏特点引导学生来理解音乐形象。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多注意观察周围和自然的事物,在教学实践中能积极做到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的兴趣,让他们在好奇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能加强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及体验。
  (2)抓住音乐的“灵魂”——旋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在音乐的王国里,旋律的重要性仅次于节奏。像一位评论员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说节奏使我们联想起形体动作,旋律就使我们联想起精神情绪。这两种基本要素对我们所产生的作用是同样神秘的。旋律也是音乐的语言,它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有了节奏的支撑,再加上起伏的旋律,才使其具备了感人的色彩。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
  (3)利用音乐的“魔力”——速度和力度,引导学生体验音乐。音乐的速度直接影响音乐的风格、特色和基本形象,而力度的变化则可以使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更鲜明。因此,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从音乐的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入手,对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欣赏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幸福和快乐,让学生的听觉得到发展与满足,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最终激发学生的成功感。从而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的神奇和奥秘,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4)解读音乐的“建筑”—— 曲式,引导学生表现音乐。音乐上的每一时期都体现了特定的音乐形式,反映出时代的特色、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作曲家的技巧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听众的欣赏品味。这是作曲家选择的“建筑”形式,即曲式。对于学生来说,解读这些曲式需要老师把抽象的作品模式、结构化为最直观的曲式模式,便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曲式的结构,深刻理解作曲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和表现的情境。
  三、运用多种形式,强化学生感受音乐
  (1)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引领学生感知音乐。音乐离不开听,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欣赏教学最好制作恰当而得体的多媒体课件,因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年龄特点,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可以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更深刻地感受作品的情感。
  (2)运用体态律动表演,调动学生表现音乐。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使用体态律动表演,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学习上有更快更扎实的提高,还能使学生对所听的音乐内容有较好的吸收和理解。如果歌曲或乐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让学生自编动作表达。运用体态律动教学可以打破传统音乐欣赏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静结合,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加入打击乐器表演,促进学生体验音乐。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音乐。打击乐种类丰富、音色各异,演奏方法简单易学,演奏方便,学生很好掌握。因此,用打击乐器来辅助欣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四、发挥教师特长,激发学生音乐情感
  (1)借助优美语言,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律美等特点,而美的语言更是承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美的语言,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描绘出音乐意境,使学生联系切身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美好的艺术境界。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去感受音乐,获得真切的美感体验。因此,老师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要深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生动准确简练地组织语言、运用语言。
  (2)借助声乐特长,点燃学生情感火花。新教材中有很多欣赏作品很美,很动听,教师要借助自己的声乐特长范唱引领,还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而激发情绪,使欣赏教学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范唱,因为我认为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会送出情感的信息,饱满激情的情绪能够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充满激情的范唱,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情感。
  以上是笔者几年来对欣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运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逐渐从不喜欢到很喜欢,课堂气氛从低沉到活跃有序,学生发言从没话说、乱说到主动地、较准确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认真细致地进行课程设计,运用教材教具,充分发挥学生的耳、眼、口等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来感受音乐,倾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灵敏的耳朵辨别声源音色的区别,用富有乐感的演唱模仿各种声音。
  从音乐实践的总体来看,音乐欣赏不能单纯地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引导、启发,增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力,从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的内涵,使他们在心灵中萌发出灿烂的音乐火花,达到对音乐学习的憧憬和向往。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中国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2]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2.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三小)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戏曲音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奇葩。受诸方面的影响,在音乐课堂中忽略了民族文化中戏曲音乐的渗透。有必要通过戏曲教学发挥艺术教育优势,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成才。  关键词:培养;引导;提高;成才  随着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在音乐领
摘 要:运用理论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的观点,审视小学语文“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分为三大类: ①教师与教材信息之间的不对称。②教师与学生信息之间的不对称。③学生与学生信息之间的不对称。就如何改善“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教师今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语文;教与学;审视;成才  信息不对称(Asym
摘 要:以产业转移一课为例,从课前的导入到课堂中知识的传授和迁移应用,结合乡情资源、案例教学等,把教学生活化贯穿于地理教学始终,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并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内在知识潜能,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主观能动性;生活化;产业转移;人才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新知识接受能力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这个人是否能正常发挥出效能。主要表
摘 要:课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联系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及时纠正偏差,利用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平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且从不断的阅读中获得文学与人生的修养,最终实现真正的有效、甚至是高效的阅读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课堂;激活思维;延续效能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理解题
摘 要:在小学课堂上,小学生的注意集中能力不高,这个时候需要教师使用提问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关注。爱表现是很多小学生的天性,好的提问不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距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质疑能力。有效的提问能做到适时、适度,带一定的引导性、衔接性、启发性,能把一节原本平凡无实的课变得精彩纷呈,实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有效提问;思维能力;衔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效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简单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的协调、高效、快速发展。所以,学生愿不愿学、会不会学,是课堂高效教学达成的关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课堂高效教学的开展。  一、悉心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方面,在教育方面也十分突出。小学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在教授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利用文学去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在这个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友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在考虑应该以一个怎样的方式来向学生传达“友谊”这种感情,让
小学语文教学是在教会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以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传达。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小学语文课文时,不仅要分析文章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由课堂延伸到生活,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上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最近给学生们上的一篇题为《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就给了我和学生们很大的启发。在学生们的意识里,现在的他们都还认为自己是个孩子,周围的人也都是这样认为的。如此一来,
叶圣陶曾说:“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学生们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既知劳而无功,却还要继续这样干下去,这一循环往复的怪圈,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好作文评改这一环节,不断减轻教师的评改负担,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能力,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值得我们广大语文老师探索研究。  一、当前作文评改存在的问题  (1)耗时低效。字斟句酌的传统评改方式,作文批改由教师包办,教师付
摘 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介入课外语文资源,可以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文本厚度,生成文本价值。  关键词:课外语文;资源利用;教学  一、所谓“适时”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恰当的时机有效地介入课外语文资源,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深化感情  (1)在疑问生成时介入。《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诗句的教学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