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2003年新学年开始,小学、中学和高中三个学段的体育新课程标准完成全面修订工作,正式进入实验阶段,最先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一届学生已经进入高校。虽然高校体育教学已经采取了学分制、选项制和俱乐部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然而,多年高校体育教学的惯性使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程标准培养的生源的反应滞后。新课程标准培养的生源从体育观念到体育行为,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法都与原课程体系培养的生源都大为不同。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也应认真学习和体会体育新课程标准,适时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重新审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适应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的体育教育改革浪潮带来的冲击,应对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 高校 体育 新课程标准
一、体育新课程标准培养生源的特点
体育新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获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等五个学习领域对体育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了实施标准细化,详细列出各学段在每个领域应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要求。与原课程标准相比较:(一)突出了对学生健康的不懈追求,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二)特别突出教师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三)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四)注重学习主体对体育实践的体验,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五)对健康理解更加全面;(六)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标准》在各个领域设立水平六,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因此,按此标准培养的大学生源在体育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具有以下特点:(一)对健康的重要性和健康的内容、评价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对体育能对健康带来的积极影响有深刻的体会;(二)对各自运动内容的选择有了更为自觉的选择,并且是理性客观的选择,清楚了解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三)对各自选择的,愿意经常从事的运动项目有了较强的自学自练自我评价能力。总之,他们应该是具有较高体育素养的大学生源,具备了《标准》中提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目标要求的,能自主选择、学习、锻炼的体育教育合格者。
二、高校的应对措施
最近几年,总有体育教师谈到一个问题,现在的体育课越来越不好上了。学生越来越越活跃,教学组织难度越来越大,教学效果总是不能尽如人意。这其中有社会价值观、体育观、学习观念的变化,但高中生源培养模式的变化无疑是最大的变化。面对变化了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学体育教学准备好了吗?
(一)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健康要求的全面性和教学自主选择性。新课标健康观注重体育教育教学应对健康的良好积极影响和对运动者良好的心理体验,突出体育对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个人积极生活质量和个性品质的积极塑造。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对美好习惯和快乐生活的体验之旅。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把握是一种兴趣盎然的主动接受过程,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知识构建均是基于自身快乐和健康需要的自主选择过程,并同时在该主动接受和自主选择过程中形成每一个体最佳的知识获取方法。这就是新课程标准在观念上的最大出发点和设计初衷。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中学体育教育观念的这一重大转变,结合大学生年龄特点强化新课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观念,这不但是保持教育理念一致性、连贯性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和运动能力的根本要求。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体育教学模式包括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三个方面。首先,教什么指的是教学内容。新旧课程标准的思维方向是完全不同的。老标准是先设定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两大主体按部就班地实施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种思维的最大问题在于没有将学生兴趣、学校客观条件等影响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完全一刀切,对教学效果的制约是致命的。新标准一改这些局限性,只提出各学习领域应当达到的目标,由教与学的两大主体根据现实情况自主选择能达到目标的具体内容。其次,怎么教指的是教学手段和媒介。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灵活组织教学的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指导文件,自主性的增加意味着难度的增加。最后,怎么学指的是学习方法。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具有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的体育与健康体验者。
三、总结
大学体育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方法的传授者。大学生应成为具有研究精神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挖掘者,自主学习的设计者,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者,为终身体育学习与锻炼打下理念、知识体系和方法的良好基础。大学体育教学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有效延伸与深化,各学习领域都将达到最高水平,完全具备自学自练的能力,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新课程标准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京诚.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88-92.
[3] 陈家才.谈体育教师迎接新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的挑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
摘 要 2003年新学年开始,小学、中学和高中三个学段的体育新课程标准完成全面修订工作,正式进入实验阶段,最先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一届学生已经进入高校。虽然高校体育教学已经采取了学分制、选项制和俱乐部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然而,多年高校体育教学的惯性使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程标准培养的生源的反应滞后。新课程标准培养的生源从体育观念到体育行为,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法都与原课程体系培养的生源都大为不同。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也应认真学习和体会体育新课程标准,适时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重新审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适应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的体育教育改革浪潮带来的冲击,应对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 高校 体育 新课程标准
一、体育新课程标准培养生源的特点
体育新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获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等五个学习领域对体育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了实施标准细化,详细列出各学段在每个领域应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要求。与原课程标准相比较:(一)突出了对学生健康的不懈追求,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二)特别突出教师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三)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四)注重学习主体对体育实践的体验,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五)对健康理解更加全面;(六)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标准》在各个领域设立水平六,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因此,按此标准培养的大学生源在体育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具有以下特点:(一)对健康的重要性和健康的内容、评价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对体育能对健康带来的积极影响有深刻的体会;(二)对各自运动内容的选择有了更为自觉的选择,并且是理性客观的选择,清楚了解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三)对各自选择的,愿意经常从事的运动项目有了较强的自学自练自我评价能力。总之,他们应该是具有较高体育素养的大学生源,具备了《标准》中提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目标要求的,能自主选择、学习、锻炼的体育教育合格者。
二、高校的应对措施
最近几年,总有体育教师谈到一个问题,现在的体育课越来越不好上了。学生越来越越活跃,教学组织难度越来越大,教学效果总是不能尽如人意。这其中有社会价值观、体育观、学习观念的变化,但高中生源培养模式的变化无疑是最大的变化。面对变化了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学体育教学准备好了吗?
(一)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健康要求的全面性和教学自主选择性。新课标健康观注重体育教育教学应对健康的良好积极影响和对运动者良好的心理体验,突出体育对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个人积极生活质量和个性品质的积极塑造。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对美好习惯和快乐生活的体验之旅。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把握是一种兴趣盎然的主动接受过程,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知识构建均是基于自身快乐和健康需要的自主选择过程,并同时在该主动接受和自主选择过程中形成每一个体最佳的知识获取方法。这就是新课程标准在观念上的最大出发点和设计初衷。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中学体育教育观念的这一重大转变,结合大学生年龄特点强化新课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观念,这不但是保持教育理念一致性、连贯性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和运动能力的根本要求。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体育教学模式包括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三个方面。首先,教什么指的是教学内容。新旧课程标准的思维方向是完全不同的。老标准是先设定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两大主体按部就班地实施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种思维的最大问题在于没有将学生兴趣、学校客观条件等影响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完全一刀切,对教学效果的制约是致命的。新标准一改这些局限性,只提出各学习领域应当达到的目标,由教与学的两大主体根据现实情况自主选择能达到目标的具体内容。其次,怎么教指的是教学手段和媒介。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灵活组织教学的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指导文件,自主性的增加意味着难度的增加。最后,怎么学指的是学习方法。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具有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的体育与健康体验者。
三、总结
大学体育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方法的传授者。大学生应成为具有研究精神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挖掘者,自主学习的设计者,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者,为终身体育学习与锻炼打下理念、知识体系和方法的良好基础。大学体育教学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有效延伸与深化,各学习领域都将达到最高水平,完全具备自学自练的能力,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新课程标准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京诚.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88-92.
[3] 陈家才.谈体育教师迎接新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的挑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