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西藏农牧区中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非专业的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
关键词:音乐教学;西藏;教学方法
西藏农牧区音乐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藏族学生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真正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但当前西藏农牧区中学的音乐教学现状却不乐观,属于可有可无的地位,那么为何会如此呢?我认为与西藏农牧区的音乐教学现状有密切关系。
一、西藏农牧区中学的音乐教学现状
(一)音乐基础薄弱
1.师资队伍缺乏,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西藏农牧区中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非专业的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目前难以实现西藏农牧区音乐课程价值的重要原因。
2.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西藏农牧区中学把各种中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而且很多农牧区教育管理者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边缘学科,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藏文、数学、汉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牧区中学中大有市场。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也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3.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
尽管近几年国家对西藏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音乐也投入不小。但是,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等设备。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尤其是缺乏适合西藏农牧区的学生的教材,学生对音乐缺乏兴趣,教师教学简单。
(二)学生音乐基础差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人民是“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但是,农牧区中学的学生的音乐比较差,难以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必要的乐理,没有正确的唱歌方法
由于农牧区的学生从小学唱的是当地的民歌,在小学缺乏专业的音乐老师教学,缺乏必要的乐理,使学生养成了本民族的唱歌方式,在学唱其它歌曲时都带有本地歌曲的方式,音过高后就出现喊唱和临时降调的现象。因此教师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纠正学生的唱歌习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避免喊唱。
2.农牧区值得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和见识较少,学生过于腼腆
农牧区的中学生胆子小,过于腼腆,缺乏自信。在广阔的草原上歌声嘹亮,自由而活泼。但学生上台后就不敢演唱了,要么就没有声音,要么就是唱错,缺乏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农牧区学生自信,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上台表演。
3.学生的音乐学习单一
西藏农牧区的中学生基本上只会唱本民族的民歌和流行音乐,对其它的音乐不感兴趣,而有的音乐教师也为了迎合学生,更多的只教学生流行歌曲,从而使得农牧区中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肤浅,音乐的学习单一。
二、改变西藏农牧区中学音乐教学的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牧区中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牧区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西藏农牧区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加强农牧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广泛引进专业教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的带动作用;二是要加大对兼职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整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加大投入,编写音乐地方教材
要通过资金的投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和环境。尤其是要编写既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又要具有民族特色的教材和教辅资料,是改变西藏农牧区音乐教学的重要条件。
3.更新教育观念
要改变农牧区中学的音乐教育状况,一是教育管理部门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的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农牧区中学的音乐教师要转变观念,通过自己的音乐教学,使学生感兴趣,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音乐人才,从而改变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对音乐教学的认识。
在构建和谐西藏的进程中,农牧区中学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充分发挥西藏人民爱好音乐的特性,满足西藏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当为此提高对农牧区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真正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
关键词:音乐教学;西藏;教学方法
西藏农牧区音乐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藏族学生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真正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但当前西藏农牧区中学的音乐教学现状却不乐观,属于可有可无的地位,那么为何会如此呢?我认为与西藏农牧区的音乐教学现状有密切关系。
一、西藏农牧区中学的音乐教学现状
(一)音乐基础薄弱
1.师资队伍缺乏,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西藏农牧区中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非专业的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目前难以实现西藏农牧区音乐课程价值的重要原因。
2.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西藏农牧区中学把各种中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而且很多农牧区教育管理者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边缘学科,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藏文、数学、汉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牧区中学中大有市场。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也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3.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
尽管近几年国家对西藏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音乐也投入不小。但是,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等设备。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尤其是缺乏适合西藏农牧区的学生的教材,学生对音乐缺乏兴趣,教师教学简单。
(二)学生音乐基础差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人民是“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但是,农牧区中学的学生的音乐比较差,难以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必要的乐理,没有正确的唱歌方法
由于农牧区的学生从小学唱的是当地的民歌,在小学缺乏专业的音乐老师教学,缺乏必要的乐理,使学生养成了本民族的唱歌方式,在学唱其它歌曲时都带有本地歌曲的方式,音过高后就出现喊唱和临时降调的现象。因此教师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纠正学生的唱歌习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避免喊唱。
2.农牧区值得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和见识较少,学生过于腼腆
农牧区的中学生胆子小,过于腼腆,缺乏自信。在广阔的草原上歌声嘹亮,自由而活泼。但学生上台后就不敢演唱了,要么就没有声音,要么就是唱错,缺乏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农牧区学生自信,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上台表演。
3.学生的音乐学习单一
西藏农牧区的中学生基本上只会唱本民族的民歌和流行音乐,对其它的音乐不感兴趣,而有的音乐教师也为了迎合学生,更多的只教学生流行歌曲,从而使得农牧区中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肤浅,音乐的学习单一。
二、改变西藏农牧区中学音乐教学的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牧区中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牧区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西藏农牧区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加强农牧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广泛引进专业教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的带动作用;二是要加大对兼职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整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加大投入,编写音乐地方教材
要通过资金的投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和环境。尤其是要编写既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又要具有民族特色的教材和教辅资料,是改变西藏农牧区音乐教学的重要条件。
3.更新教育观念
要改变农牧区中学的音乐教育状况,一是教育管理部门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的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农牧区中学的音乐教师要转变观念,通过自己的音乐教学,使学生感兴趣,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音乐人才,从而改变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对音乐教学的认识。
在构建和谐西藏的进程中,农牧区中学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充分发挥西藏人民爱好音乐的特性,满足西藏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当为此提高对农牧区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真正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