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相携”教语文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h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钱敏月老师:
  “学语文就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单篇文章而言,就是弄懂作者所言何物,所抒何情。但这还不够,同时还应把这篇文章的思维方法、语言的运用方法讲到位,即要明白作者是怎样将思想阐述清楚的。既要理解文章所云何物,又能心知其故,这才算是真正地读懂了文章。这两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了,才算是教出了语文的真性情了。
  明白了这点,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一手携文本内容,一手携表达方法,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内容是主旨,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与阐述的道理,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修养,启迪人的智慧。方法指导能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语言的结构、思维的过程与技巧,能让学生在思维方式与语言运用上有所变化和提升,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阐述观点,表情达意。
  【孙景华点评】
  “文法相携”教语文很有见地。语文教学如果只围绕课文内容讨论,那是残缺的、肤浅的、没有浓郁语文味的。只有品味语言、研究写法,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深层对话,才会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深层的语文学习兴趣。
  苏州市新庄小学李美芬老师:
  在一些听课、评课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关注的还是形式可以说是“穿新鞋,走老路”。例如,课堂上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因为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分工合作”,或是没有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很多的“所谓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实际的效果。再如,一些教师关注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中注重课外拓展,但是,有时候却忽略了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感悟……
  我想,课程改革真正的内涵,我们还须有一个准确、深入的认识,不管怎么改,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简简单单的,真真切切的,扎扎实实的!
  【孙景华点评】
  合作学习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而定,即是需要合作或是必须合作才合作。合作学习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追求最佳学习效果,而不是追求形式的翻新,也不是追风。
  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文应该是课堂学习的最重要的资源,课外资源的引入利用,是对文本资源的适度补充,其目的是为提高文本学习效果服务的。
  苏州市金阊区山塘中心小学王玲玲老师:
  美术老师是我的同学,时常发生这样的情景:一中班小朋友开始在他崭新的画纸上作画了,一笔下去笔就断了。我对他这幅画所有的美好期待,恨不得立即上前阻止,手把手地辅导。一开始看这个老同学上课还真替她捏把汗,担心这样的“作品”怎么向家长交代。可她总是笑眯眯地看着小朋友们“乱来”,淡定得一塌糊涂,还反过来劝我:“不要急呢,都有办法的呀。”果然,经她一指点。先前还是觉得“歪瓜裂枣”“惨不忍睹”的画,一下子充满了童趣,而且每一幅画都个性鲜明。每每这个时候,我那心里真是“羡慕”同学深厚的教学功底;“忌妒”美术学科的自由洒脱;“恨”我那44人的班容量,“恨”那一叠叠保量不保质的作业,占用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套住了我的手脚。不禁感叹,我们的语文教学什么时候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呀。
  【孙景华点评】
  这是一篇生动而深刻的帖子。读后引发我的深思:我们语文教学与这位美术老师教学的区别点是什么?我们是课前就设定了“框子”,课堂上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思路走,得到的必须是课前教师期望的答案。这位美术老师课前只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课堂上任由学生自主生成,教师按照学生的创意,点拨、提升,得到的是“个性鲜明”的作品。我们的语文课能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呢?2008年我曾提出过建议:“把学生的疑点作为教学的起点,把学习的难点作为教师点拨的重点,把课堂中关键的生成点,作为教学过程的推进点。”抛砖引玉,期望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大胆突破,走出新路。
  苏州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姚联芳老师:
  “请大家看小千同学的语文书,看看她在本次阶段性语文练习中只扣1分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六年级的练习卷可有40分作文哪)说着,我拿起小千的语文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这是课前的预习。”我随便打开某页,因为这一内容我上课时没有讲到。
  “这是上课时所做的批注。”我指着《爱之链》一课中密密麻麻的批注说。
  “哇,这么多。”大家发出赞叹声。
  “这是上课时,老师的板书,想必在你的书上也有。”
  “这是我们上到《船长》一课时,大家讨论的内容:船长和机械师对话为什么不用提示语,而和大副对话时用上了提示语?看来她已经养成了上课一边听,一边记笔记的习惯。”
  “这是书后练习。”
  “咦,这不是《补充习题》上讨论了的题目吗?怎么还记录到书上?”有学生不解。
  “这题目,我还没有真正掌握,复习时,可以再看一下。”
  “哇塞,太恐怖了!”有的孩子边说边翻着自己的语文书,面露惭愧之色。
  在开学初,我参加了儿子初一学生的家长会,初中老师明确提出了“:预习花5分功夫,课堂学习花3分功夫,课后复习花2分功夫。”这一观点触动了我。一年后,我们的学生将进入初中,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除了完成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任务,更应扎实有效地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于是,我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花3分功,课堂学习花5分功,课后复习花2分功。”毕竟是小学生,我又是新接班,把预习的要求改为“3”,把课堂学习改为“5”。
  小千同学按照老师开学初提出的“352”要求去做,使她出色地递交了只扣一分的答卷。孩子们从她的语文书上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我从她的语文书上可以看出她这两个月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由此,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何谓有效预习、何谓有效学习、何谓有效作业……
  【孙景华点评】
  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帖子!鲜活、生动,在常规训练中生成亮点,值得大家学习。“课前预习花3分功,课堂学习花5分功,课后复习花2分功。”很有实践价值和指导价值!
  ((孙孙景景华华,,特级级教教师师,,南京京凤凤凰凰母母语语教教育育科科学学研研究究所所培培训训部部主主任任)
其他文献
[活动目的]:rn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课, 使学生对文明礼貌用语及内涵有一定认识和了解, 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文明礼貌用语,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
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是经常出现的事, 而有效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却是一门教育艺术.避、选、冷、激、笑、等六种人性化教育方法,会帮助教师高效启迪、教育学生.
一、谈话入题rn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一课.月光,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rn生:宁静的、安详的、美好的,诗意的,柔柔的……rn师:该怎么读呢?(生读题)rn师:多美
一、复习导入,质疑迁移rn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鹅的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rn2.当老人亲眼目睹了天鹅破冰的壮举后,深情地说了这样一番话.(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读
今天,“感悟”已成为语文教学中最热门的词之一,那么,“感悟”怎样运用才能效果最佳?笔者愿与大家一起再探“感悟”大本营.rn一、“感悟”是一座桥,是一把金钥匙rn“感悟”是
文化是一种濡染,引导儿童丰富涵养;文化是一种智慧,引导儿童提升悟性。语文教学应当担负起促进文化濡染的使命,让学生构筑起无论是知识、精神还是语言内涵都十分丰富的文化心理结构。笔者参与学校在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的课题《母语教学的文化性研究》运作两年多来,对“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认为,文化就是以“文”“化”人,感化人,教化人。就是在小学语“文化课堂”文课堂中,用“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
将多媒体介入课堂的“黄金时段”,掌握好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能使师生活动张弛有度,以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  一、多媒体在课堂“序幕”中运用,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一般说来,在“黄金时段”之前,是学生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序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个新颖、别致、趣味盎然的情景,能使学生顺利地动情入境,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缩短文本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例如
期中考试后,我批阅了六年级的学生习作,题目为《和》。大多数学生写的是童话故事,《小溪和大海》《电灯和蜡烛》《小草和大树》……也有学生写的是记人记事习作,《爸爸和足球》《我和我的同桌》……  一张张试卷翻阅过去。忽然,一篇《我和老师的故事》吸引了我,因为他的开头是这样的:“这是一件任何人听了都会加以批评的事,它虽然只是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但足以让这位不可理喻的老师进牢房。”看到这儿,我笑了。我想,这孩
根据《档案法》和有关规定,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目的是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年级进行教学,乍一听觉得挺新鲜,不由生出几许期待,那会是怎样的感觉?不管怎样,这应该是一种教学创新.教者会怎么教?学者又会学到什么?带着疑惑,我们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