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pia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我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为期3年的职业教育攻坚计划;2012年,我区打响了为期5年的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战。2009年和2013年,我区与教育部分两次签署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共建协议。两轮“职教攻坚”,两次与教育部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极大地鼓舞了我区职业教育从业者的士气,使我区的职业教育顺利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近7年来,我区投入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达210亿元。
  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区的职业院校如今已经达到344所,年度招生超过40万人,常年在校生近127万人,在校生比2008年增加了近40万人。在就业方面,即便在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我区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仍然高达96%。
  今年7月份,家住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李立忠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顺利通过了柳州某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的招聘考试,成为该公司的一名员工。对于自己能顺利找到这份工作,李立忠坦言“在预料之中”,“工作肯定能找到,我还挑了几家公司呢”。据李立忠介绍,他当年报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之前就认真了解过,这个专业所学的知识比较切合某些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需求,“仅在柳州市就有许多家公司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据了解,今年毕业季,我区有一大批像李立忠这样的职业院校毕业生顺利进入区内外的各大企业工作。近年来,我区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日益成为各类企业争相聘用的人才。
  “我们跟职业院校的关系就像茶壶与壶盖,职业院校为我们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我们)公司近70%的班长、组长来自职业院校。”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晓华坦言,公司近年来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的人才支持。
  据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的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至2013年,我区职业院校共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80万人。区内汽车、食品、钢铁等传统产业和高铁、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中,60%以上的新增从业者来自职业院校。
  发展职业教育,我区坚持“服务需求、促进就业”的原则,小到职业院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大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顶层设计,都注重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近年来,我区的职业教育紧紧围绕北部湾经济发展战略,先后组织实施了“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围绕“14+10”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重点建设了450个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课程改革与条件建设匹配的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切实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
  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早在2008年,该学院就开始牵头筹建广西首个职教集团——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通过与企业实行人才订单培养、专业和课程共建、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等方式,合作办出了行业特色。进入全区“职教攻坚”发展阶段后,该学院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成效。2013年,该学院新生刚入学,就被南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预订”了362名学生。
  此外,我区还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大规模、有针对性地发展职业教育,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对口的技术型人才。目前,我区已经建成柳州市职教园区、北部湾职教园区、南宁市职教园区、崇左市职教园区四大职教园区,建设规划总投资达73亿元,可入驻职业院校共30所,在校生规模超过20万人。
  2014年8月5日,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在《广西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积极创新促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举措”。秦斌在文章中指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要与终身学习对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我区的职业教育将为企业输送更为优秀的对口人才。
  王晓华表示,自治区层面出台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得力举措,将给更多企业带来福音,我区生产技术型人才短缺的局面将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我感觉上职校一样有前途。”如今在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的欧华这样对记者说。6年前,欧华就读于地处梧州市的桂东机电工程学校,学的是机电应用专业。毕业后,他顺利进入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车间生产操作员。后来他又努力考取了叉车驾驶资格证,成为该公司一名合格的叉车运行操作员。
  不过,如今已成为公司资深技术工人的欧华还是有点遗憾。他告诉记者,当年其实他很希望能够升入大学就读。“哪怕读一个大专也好。你看我所在的公司,想要竞聘管理岗位,一般都需要大专以上学历,我就没有这个资格。”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
  实际上,像欧华这样带着遗憾与无奈的职校毕业生不在少数。过去,选择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就代表着学历基本到头了,只有极少数学生能通过别的方式升入大学继续深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2012年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以下简称“五年计划”)提出,我区要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加快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采取五年一贯制、“3+2”或“2+3”学制等多种模式积极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具体解读可参见本刊2014年第8期“政策邮箱”栏目内容);加快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接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规模,推进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自主招生制度;探索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
  “未来,广西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搭建一个双向互动、双向沟通的立交桥。”2014年7月8日,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在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区的现代职业教育将通过招生制度的改革,逐渐打通3大通道:一是从初中到中职、高职,然后一直到硕士、博士的升学通道;二是职教与普通教育互通的通道,即中职生可转学上高中、升高职或本科院校,高职生可直接升入本科或应用本科院校,甚至还可以读硕、读博;三是职教与就业市场贯通,一些社会人员可以通过免试的方式进入职业院校。   “我会更加努力,争取进入大学读书。”南宁市横县职业教育中心2014级的一名学生这样说。看到2013级的一些学哥学姐直接升入本科、高职就读,该校不少2014级的学生受到了触动,有志于升入大学深造。横县职业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出台相关政策以来,该中心主动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梧州学院等区内多所本科院校合作,使学生在中心学习三年毕业后,不用参加高考即可直接升入对口的其他本科院校就读,全校每年有150多个直升本科院校就读的名额,用以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该中心同时还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办学,采取“2+3”五年一贯制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仅2013年,该中心被本科、专科院校直接录取的学生便达188人。
  2014年,区内6所试点本科院校采取自主招生方式对口招收中职学校校长实名推荐的中职应届毕业生达1 512名,比2013年增加36.4%;2014年,高职学生专升本人数达8 259人,比2013年增加12.2%。目前,全区已有15所高职高专院校采用文化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单独考试招生试点工作,共安排12所职业院校开展注册入学试点工作,继续实行“5年一贯制”“分段式五年制”“自主选拔”等方式对口招收中职学生。2014年,全区高职院校共录取中职学生25 235人,比2013年增加11 137人,增幅达79%。
  此外,我区还进一步打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渠道,自治区教育厅修订出台了《广西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相互转学的制度安排,指导鼓励县级中等专业学校面向初中开展职业教育渗透,大幅度提高初中生源的稳定性。
  当记者把现在的相关政策转告给欧华时,他感慨地说,以前上职校有前途,现在上职校更有前途!他表示,将考虑找机会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
  “近年来,我校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岑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岑溪职校)校长梁庆铭这样说。据他介绍,自实施“职教攻坚”以来,岑溪职校迅速发展壮大,规划用地面积38万平方米,已累计投资2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校舍面积近10万平方米。学校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开设了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模具制造技术、学前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旅游服务与管理、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等13个专业,拥有教职工300多人、在校学生5 000多人。该校有自治区示范性专业3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十二五”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立项实训基地3个。经过多年的发展,岑溪职校已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
  岑溪职校的发展,是我区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从2008年到2010年年底,在第一个“职教攻坚”期间,我区的14个地级市共投入职业教育建设资金68亿多元,完成总任务60亿元的114.12%。全区各中职学校新增校园面积817万多平方米,扩建校舍面积327万多平方米,新增教学设备价值16.5亿元,新增图书250万册。
  进入第二轮“职教攻坚”后,我区进一步增加职业教育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五年计划”提出,在5年“攻坚”期间,自治区财政每年筹措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不低于3亿元,市县财政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分别不低于30%和15%。
  据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区筹措安排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财政资金达7.05亿元,比2013年的同类项目资金增加3.96亿元,增幅达128%。全区启动实施了“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3.25亿元,对应“14+10”产业体系,重点建设65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推荐申报2014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共获建设项目18个、建设资金1.8亿元。
  2014年,我区又全面启动了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要求各县(市、区)着力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并逐步将其建成当地集高中阶段教育、教师进修培训、民族文化传承、就业和扶贫培训、业余体校、电大教育为一体的教育综合服务平台。2014年至2017年,我区将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的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奖补资金,实行分类指导、奖补分开、奖优扶先,每年安排每县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补助经费,用于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自治区对年度综合考评优秀的前10名,每县(市、区)给予不低于4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基础薄弱、进步显著的前10名,给予不低于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某单项改革在全区领先的前10名,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目前,区内各市县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正在扎实推进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工作,并在招生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4年8月底,区内76个县的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已招收全日制新生31 132人,比去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
  梁庆铭校长表示,新的激励政策将给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对学校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仪器配置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许平是柳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有着丰富的一线车间工作经验和相关教学经验。2010年,我区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工程后,他作为培养对象中的一员,到黑龙江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接受了专业培训,该校“一步一步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培养学生”的理念使他深受启发。回到自己的学校后,他改进了本校汽车专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训室按照企业工作站的模式进行操作,使学生拥有了更多动手参与的机会。
  在我区,像许平一样在培训中获益的中职教师不在少数。近年来,在师资建设方面,我区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培训和聘任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鼓励各地制定促进“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中职师范生免费教育,进一步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在此背景下,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名师工程”)应运而生。据“名师工程”项目负责人、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长文萍介绍,“名师工程”启动后,他们将来自区内17个中职专业大类的学员聚集到一起,采取“五阶段一体化”和“双导师”的培训模式,按照职教理论培训、专业技能提升、带课题企业研修、示范性教学与研讨、综合性辐射五步骤实施培训。通过邀请国内职教知名专家、组织学员赴教育发达地区优秀院校学习,采取“教育专家+企业行家”的“双导师”模式对学员的专业成长和职业规划进行引导。
  谈起参加培训的体会,上文提到的许平老师说:“要做中职名师,除了要跟自己所处行业中的企业有很紧密的联系,还要有比较高的教学组织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对行业发展的动态有一定预见,从而能够对未来的人才需求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2013年,我区选派中职骨干教师到全国各地参加培训近300人;组织实施“区培计划”,培训专业骨干教师2 000人。自实施包括“名师工程”在内的多个培训项目以来,区内一大批中职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中职学校教师开展教科研的能力。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伦洪山在培训中获得了灵感、提升了素养,后来主持了国家中职示范校机电技术应用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单片机技术与实现”的课程资源库建设,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实训教具自制和改造,为学校节约投资近70万元。
  为了充实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我区不断拓宽专业技术教师流入渠道,采取灵活的政策和用人机制,尝试吸引行业内有一技之长、实践经验丰富的在岗或离退休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以容县为例,该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按要求给各职业学校分派教师编制指标,解决师资队伍的配备问题。此外,容县还允许中职学校到全区非师范类高校招聘专业教师,允许从当地企业获得工程师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目前,容县的中职师资队伍十分充实且教学水平较高,中职专任教师中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80多人,学历合格率达80%以上;“双师型”教师有70多人,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还启动实施了县级中职学校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从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中招录一批优秀毕业生,通过2年制本科模式,采取定向与非定向相结合的方式,为县级中职学校培养符合学校需求的专业课教师,2014年,全区共录取该类学生459名。此外,我区深入推进中职师范生免费教育,继续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培养50多名中职免费师范生,同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特设岗位计划,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招聘101名专业课教师。
  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根据当前产业结构和中职学校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培训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中职教师,不断提升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中职教师短缺、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状况正在逐步缓解。
  “我女儿读中专,基本没花家里什么钱。”家住贺州市昭平县五将镇某村的李伟荣高兴地告诉记者。2012年,他的女儿报读了贺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但不用交学费,每年还能拿到1 500多元的生活补助,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自2007年国家实施助学金政策以来,我区认真实施该项政策,使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寒门学子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我区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为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同时进一步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制度,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由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农村(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整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补助1 500元。
  据自治区教育厅学生资助办的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区安排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专项经费28 951.32万元,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24万人;安排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专项经费46 439.22万元,为33万名中职在校学生免除了学费。
  自治区教育厅巡视员林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区职业教育能取得较大发展,离不开资助政策的大力支持。仅中职学校一项,2006年全区有在校生55万人,到2012年时已增加到80万人,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到中职学校学习。
  “我感觉自己特别幸运,赶上了国家的资助政策,否则我就要去广东打工了。”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的学生梁斌这样对记者说。家境贫寒的梁斌3年前初中毕业,原本打算外出打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后来,“是中职学校的资助政策把我拉了回来”。在学校,梁斌的专业成绩特别出色,尤其擅长工程绘图。二年级时,他代表广西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绘赛项目夺取一等奖。因为这个“国赛”冠军的身份,他2013年顺利入选了广西中高职衔接“2+3”项目,现在已经成为一名高职生。
  “梁斌毕业后至少能找个项目经理的工作,每个月拿七八千元(工资)不成问题。如果发展得好,还能成高管。”说起梁斌这个“得意门生”,广西城市建设学校校长谢东就特别自豪。对如何培养出更多像梁斌这样优秀的中职学生,谢东校长表示,要扭转职业教育的被动局面,需要国家出台更多支持职教发展的政策,“免学费这样的好政策,越多越好”。
  随着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区继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扶贫富民工作。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我区对区内所有中职(包括公办、民办)学生实行了免学费政策,惠及学生40万人。未来4年,我区将投入22.75亿元用于实施该项政策。同时,我区还建立了“定点精准扶贫新机制”: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学生,政府将从小学开始对其全程跟踪;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可继续享受免学费政策,毕业后还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由中职考上高职的学生,政府也将继续给予学费补助,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如今,我身边的同学都不用交学费了,许多同学还拿到了生活补助。”前文提到的李伟荣的女儿说,“这样一来,就大大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我们个人的在校日常生活开销也宽裕了一些,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学习了。”
  (责编 白聪敏)
其他文献
11月24—25日,作为全区2014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暨成果展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研讨与课程实施推进会在柳州市第九中学(以下简称柳州九中)举行。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创新实验及通用技术学科专家组成员,师资培养院校代表,创新实验样本学校以及其他高中学校代表近300人齐聚一堂,分享通用技术学科课程实施典型案例,观摩现场教学,参观学生学习成果展及实验学校创新实践基地,围
期刊
淘汰课程不能搞“一刀切”  以后,广东高校中不受欢迎的课程将被淘汰。该省教育厅透露,省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近期将就完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出台实施意见,此举将有利于教师授课和学生选课的双向选择,对不积极投入教学或者授课水平较差、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和教师逐步予以淘汰,从而形成教师教学竞争和淘汰机制,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10月7日 《南方日报》)  【点评】学生的喜好、市场的冷热程度等,应该说
期刊
石先波老师到河池市南丹县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南丹一小)任教虽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她已“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问及原因,她说:“学校环境优美,工作氛围好,成长空间大,而且同事友爱、学生聪明可爱。在这里工作能获得许多快乐。”走在该校校园里,成荫的绿树、如席的绿草引人注目,文明有礼的学生令人印象深刻。  这所办学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的老校,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积淀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自2
期刊
本刊讯 近日,我区举办了2014年教育督导培训班,培训以学习《教育督导条例》及国家、自治区最新教育政策为切入点,按照“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工作要求,使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和广大督学明确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和任务。本次培训通过集中讲课、分组讨论及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并安排了相关的专题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学、教育厅副巡视员刘谋桂在培训中指出,此次培训的目的是使学员能够全面了解国家、自治区教
期刊
荒地上轰隆的机器声中,拔地而起的一幢幢校舍如雨后春笋;园所内的围墙、走廊上,植物、小动物插图在“园丁”的画笔下惟妙惟肖;教室里,幼儿的笑靥如花儿般绽放……这是百色市田阳县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几个侧面。  近年来,田阳县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学前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公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2014年秋季学期,该县共有幼儿园76所,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84%,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
期刊
问题一:是否大材小用?  @周俊生(教育学者):要建一流的学校,就必须有一流的教师。对于现代基础教育而言,教师具有综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世界知名中学的博士教师非常多,很多博士教师在中学的学科教育、研究性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博士到中学任教,怎么能说是大材小用呢?  @左立方(公司职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只要能够做出对社会、国家有益的事,实现并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价
期刊
“你看这是我们的‘乐雅家园’。”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三小学(以下简称环江三小)五(1)班学生陆贝贝指着教室的后墙告诉记者。只见墙壁上贴满了学生写的阅读感悟:“我喜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抓虫子的事情特别有趣。还有美女蛇,看了虽然令人害怕,但还是忍不住要看,因为特别好奇。”“《窃读记》多好玩呀,‘踮’‘钻’‘挤’这些动词,把‘我’窃读的事情写得生动活泼,就像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样。”……该
期刊
航模陈列室里,五花八门的航模令人眼花缭乱;科技活动室里,各种制作工具分门别类摆放在工具架上;作品展示台上,学生已经完成的科技作品多种多样……这就是贺州第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贺州二高)的科技活动区。在这里,热爱科学的学生探索科学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研发出了一批精巧实用的科技作品,夺取过全国第二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广西青少年航模选拔赛一等奖和全国青少年航模选拔赛一等奖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奖
期刊
在桂林市叠彩区凤集小学(以下简称凤集小学)的操场上,只见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有的小组在跳绳,有的小组在踩高跷,有的小组在书法台前练习书法。最吸引记者的是舞蹈队的学生,他们正在为参加即将举行的桂林市小学生舞蹈比赛积极备战。只见队员们扭身、下蹲、扬手、抬头、微笑,十足的“范儿”展现的是自信与阳光。  ……  走在凤集小学的校园里,活泼有礼的学生,温和谦让的教师,总能让你感受到该校和谐融洽的氛围。这得益于
期刊
“陆老师从19岁起就在贫困山村小学任教,明年1月他就退休了。这40年来,他恪尽职守,勤勤恳恳,村民们都很敬佩他……”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凌秉帅这样介绍陆作权,言语中充满了肯定。  陆作权任教于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玉学村小学(原思阳乡玉学村小学,2003年改为思阳镇玉学村小学),如今已年近退休。40年间,他从代课教师到民办教师,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凭着一股韧劲,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
期刊